互文:成语的一种特殊修辞手法 下载本文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互文:成语的一种特殊修辞手法

作者:王旗

来源:《知识文库》2017年第14期

互文是具有特殊表达效果的一种修辞方法,很多成语都应用了这一修辞手法。从成语一、三字和二、四字近义、反义的关系,可以把成语的互文分为三个类型。成语是否互文,要从事理和逻辑上分折判断。 一、互文及在诗词中的应用

“互文”又叫“互文见义”,指的是一句话前面和后面的词语,文字上互相呼应、互相交错,意义上互相渗透、互相补充。其修辞效果是省简词语,紧缩文句,使语言整齐对称,读起来琅琅上口,有节奏韵律感。古代的律诗、骈体文和赋中经常使用“互文”修辞法。如白居易《琵琶行》“主人下马客在船,举杯欲饮无管弦”中的主语“主人”与“客”、谓语“下马”与“在船”,词语虽然交错省略,但意思却相辅相成,理解时应合而为一,将全句翻译成“主人和客人都下马上了船,想举杯话别却无乐妓伴奏”。王昌龄《出塞二首》“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中的“秦时”与“汉时”、“明月”与“关”,也是互文关系,全句应翻译成“秦汉时的明月与关隘依旧在,可征战万里的将士至今还没有回来”。

《木兰诗》“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曹操《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杜甫《江南逢李龟年》“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柳宗元《捕蛇者说》“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范仲淹《岳阳楼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呜蝉”;毛泽东《沁园春·雪》“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都采用了互文修辞法。 二、成语中的互文

成语多为四个字,极简省的文字却表达了很丰富的含义。何以言简意赅?这和应用修辞分不开。而“互文”又是一种具有特殊表达效果的修辞方法。

使用了互文修辞方法的成语,翻译时不可直译,而要把意义相近相似或相反相对的一、三两字和二、四两字合并为一个整体交互见义,这样才不会割裂句意甚至穿凿附会,曲解词义。下面分门别类,各举两例,以窥其斑。

(一)一、三两字相反相对,二、四两字相近相似的。比如“南腔北调”,不能直译为“南方的腔,北方的调”,而一定要把“南”与“北”两个反义词合在一起解释为“各个地方”,把“腔”与“调”两个近义词合在一起解释为“腔调、声音”,从而把整个词语解释成“各个地方的腔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