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Word表格版) 下载本文

本文的语言优美,如诗如画,很容易使学生深入文本,得到情感的体验,激起孩子们爱的涟漪,使情感得到全面的升华,与作者产生共鸣。 【作者介绍】

吴然,1945 年生,云南宣武人。散文集《小鸟在歌唱》《小霞客西南游》《天使的花房》分获中国作家协会第二、五届全国优秀儿童图书奖、第六届宋庆龄儿童文学奖,并有作品获冰心儿童图书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和杨唤儿童文学奖等多项。代表作品有《珍珠雨》《和花朵说悄悄话》《雪人胖胖》《太阳鸟》等。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散文诗:是介于散文与诗之间的一种文体。是诗的散文,散文中的诗,说到底,还是精短的、有着内部韵律的、文字精美的、哲思的文字。散文诗是一种独立的文学体式,是诗歌大类中的一个成员。

走月亮:也指中秋时吴地的一种风俗。吴地有走月亮、走三桥之俗。就是在月光下出游,走过至少三座桥。

吴地:指江苏、浙江、安徽省的某些区域。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看拼音,写词语。 é luǎn shí pú tɑo fēng sú ( ) ( ) ( ) 二、精挑细选。 明亮 柔和 1.月儿是那样( ),月光是那样( )。 铺满 洒满 2.阿妈喜欢领着我,在( )月光的小路上漫步。 运载 搬运 3.阿妈,白天你在溪里洗衣裳,而我,用树叶做小船,( )许多新鲜的花瓣。 三、根据意思写词语。 1.形容地面高低不平。( ) 2.形容光忽隐忽现。( ) 四、基础积累大巩固。 37 / 386

从文中抄写你觉得描写生动的两个句子。 1. 2. 阅读能力大提升 五、课文整体梳理。 秋天的夜晚,我和阿妈走月亮,先走过( ),看到每个小水塘里都抱着一个月亮。又走在( )听到( ),看到了( ),闻到了( )。 六、重点段落品析。 这时候,阿妈喜欢牵着我,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着。走着……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哦,阿妈,白天你在溪里洗衣裳,而我,用树叶做小船,运载许多新鲜的花瓣……哦,阿妈,我们到溪边去吧,去看看小水塘,看看水塘里的月亮,看看我采过鲜花的地方。 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1.填上适当的词语。 ( )的小水塘 ( )的鹅卵石 ( )的花瓣 2. 作者描写了月光下的哪些景物? 3. 想象一下“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是什么画面? 思维创新大拓展 七、写几句描写月亮的诗句。 1.床前明月光___________。 2.小时不识月,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鹅卵石 葡萄 风俗 二、1.明亮 柔和 2.洒满 38 / 386

3.运载 三、1.坑坑洼洼

2.闪闪烁烁

四、1.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2.稻谷就要成熟了,稻穗低垂着头,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 五、小溪 村道 秋虫唱歌 夜鸟、鱼儿 果香 六、1.可爱 灰白色 新鲜

2.溪水 鹅卵石 小水塘

3.每个小水塘里都倒映着一个月亮,就像水塘抱着一个月亮。 七、1.疑是地上霜 2.呼作白玉盘

3 现代诗二首

课题 现代诗二首 课型 授课 时间 略读课文 1课时 教学 目标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 教学 重点 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愿望的美好。 教学 难点 掌握诗歌的特点,激发学生学写诗的兴趣。 第一课时 1.认识本课的字词。 教学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目标 好的愿望。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39 / 386

1.认识“巢、苇、罗”等6个生字。 设计意图

一、 谈话激趣,交流导入 1.同学们,走过了春天,度过了夏天,我们走进了带 【设计意图:激趣着凉意的秋天,谁能说说想到秋天你会想到什么? 谈话,激发学生学习古2.(落叶、丰收)从古至今有很多诗人对秋天也是情诗的兴趣,同时概括了导入 有独钟的,在他们笔下是怎样描绘的呢,现在我们就一起解了古诗内容。】 ( )分钟 交流一下,请同学们来说一说自己找到的关于秋的诗。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刘大白的一首描写秋天的诗《秋晚的江上》和徐志摩的《花牛歌》。(板书:秋晚的江上 花牛歌) 二、初读诗文,学习生字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设计意图:自学出示生字“巢、苇、罗、眠、霸、占”并分别组词。 2.分小节读诗文。 三、 范读诗歌,整体感知 出示诗文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首诗给你的印象。 2.引导学生观看课文配图。 四、自由读诗,理解诗意 生字,通读全诗,为学诗做准备。】 1.学生练习读,教师相机指导评价。(出示诗歌指导读) 新课 2.赏析《秋晚的江上》这样美的景色,我们现代的诗 教学 ( )分人刘大白会用什么样的笔触去描写呢?出示《秋晚的江 钟 上》。 (1)读诗歌,品诗意。 诗中写诗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时所看到的情景。这情 【设计意图:多媒景好比一幅画,但在画面上的事物是动的,而不是静的。体充分调动视觉器官,作者把芦苇拟人化了,给全诗平添了一些情趣与生气。 充分感受诗句的意(2)读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境。】 (归巢的鸟、斜阳、白色的芦苇)(板书:归巢的鸟 斜 阳 白色的芦苇 美景) 3.欣赏古诗《花牛歌》。这是一首赞美儿童的诗,边读 边想,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出示《花牛歌》。 40 / 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