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东~川南地区地层特征及分层 下载本文

部为灰绿色或深灰色,也有带褐者,局部已尖灭。而须家河砂岩在南部且多为灰白色、中粒,在北部多为深灰、灰带黑色,深褐灰色,夹少量灰白色细粒砂岩,黑色矿物多,中粒,具有明显的特点是含白云母片)。北部地区J1z近底部野外见1~3层3~5cm厚的煤线,岩屑中煤的碳化程度低,岸 屑中可见到2~3cm含有煤。罗家寨、铁山坡一带下部为页岩、粉砂岩及细砂岩夹煤层,通常以出现砂岩为主,页岩辅的组合特征就认为是须家河地层。只有钻开须家河组足够的厚度才能确定。这些地区当岩性组合与邻井可对比性较强时,分层才显得容易一些,否则是有相当的难度,通常只有钻过后回过头来划分层界线。

(2)电性:以大段高伽玛、低电阻、大井径、高声波值为特征。双侧向一般500~1100

Ω.m,自然伽玛一般70~100API,补偿声波175~225微秒/米。

(3)分层:以自然伽玛高值降低,双侧向低值升半幅点分层。进入T3x后井径明显减

小,呈现大块高电阻、低伽玛特征。岩性以杂色或深灰绿色泥岩或砂质泥岩(砂~泥岩过渡岩类)与T3x灰白色中粒砂岩(北部地区局部为深灰、灰带黑色中粒砂岩)分界。

需特别注意的是T3x顶砂岩向北其白色标志并不明显,从已钻井证实T3x顶岩屑为灰褐色细~中粒砂岩,含黑色矿物丰富,很少见灰白色砂岩,也较致密间或见有疏松的,明显特点是具有云母片。而J1z底部一套砂岩多为绿灰色(在渡口河构造区砂岩颜色、成份与T3x上部砂岩具有相似性而使其归属存有异议),结构致密,细粉砂级,无白云母片。另外可确认的是,见大套砂岩夹页岩即为已进入T3x。 (4)厚度:厚度变化不大,一般150~200m。

第二节 三迭系(T)

三迭系可分为上、中、下三统。中、下统以海相沉积的碳酸盐岩为主,夹蒸发岩类。中三迭世末的印支运动,四川盆地周边抬升,形成大陆湖盆,使上三迭统沉积了一套内陆湖泊相砂岩、页岩夹煤系地层。

5

一、上统 须家河组(T3x)

1、岩性:厚层灰白色、深灰色、黑褐色石英砂岩、长石砂岩、灰质砂岩,夹灰黑色页岩,砂质页岩及深灰色泥质粉砂岩、煤。底以黑色页岩与雷口坡组假整合接触。资料表明,自贡、泸州、川中基本上可六分(香一、三、五页岩为主,香二、四、六砂岩为主),到川东地区六分已有困难。但川东整体上仍能反映出沉积旋回特点。须要提一下的是个别地区须家河下部也有灰岩发育,要在三叠系中统或下统顶部下套管的井应加以注意。底与雷口坡或嘉陵江组呈假整合接触。(最近的天东80井就出现了分层错误)

2、电性:川东地区测井曲线上六分已不明显,电性特征以块状高电阻低伽玛、高声波时差为主。双侧向一般300~1300Ω.m,自然伽玛一般40~80PAI,补偿声波一般175~225微秒/米。

3、分层:电性一般以自然伽玛高值降低和双侧向低值升高半幅点分层。岩性一般以须家河黑色页岩(极个别井为深灰色砂岩、煤)与雷口坡组或嘉陵江组的灰岩(或云岩)等接触(雷口坡组可能存在泥质岩类)。

4、厚度:厚度变化总的趋势是从南到北增厚,350~700m,一般500m左右,局部构造仅300m,如东溪、黄草峡、苟家场等构造。

二、中统 雷口坡组(T2l)

雷口坡组为一套海~陆交互相沉积的岩类(浅海相~泻湖相沉积的石灰岩、白云岩、硬石膏及页岩等),由于印支运动影响,T2l长期遭受剥蚀,川东地区各处残厚不一。据井下及露头资料表明:开江石隆起核部(大天池中段龙六~五百梯、南门场南段、七里峡中段~北段、渡口河、黄龙场、温泉井、沙罐坪等构造残留T2l21-1)、达西~景市~双家坝、屏锦铺、牛脑门、云安厂、硐村、老湾、磨盘场、万顺场等残留T2l13;座洞崖、明月场、黄草峡、梓里场构造一线残留T2l11。川南大部份地区雷口坡缺失,仅在南部和东部地区有分布。雷口坡组可分为三段:T2l3、T2l2、T2l1。

6

(一)雷三(T2l3)

1、岩性:局限海蒸发环境的深灰色云岩、灰岩,下部夹灰白色石膏。 2、电性:高电阻、低伽玛、小井径、低声波时差为特征。

3、分层:岩性以云岩或膏质云岩与T2l2灰岩分界。电性一以双侧向电阻升高、伽玛降低半幅点分层,电性特征不明显,主要结合岩屑分层。电性以岩性密度变化分层明显。 4、厚度:残厚80~110m。

5、分布:仅在云和寨、龙会场及以西地区有保存。 (二)雷二(T2l2)

1、岩性:局限海台地沉积的深灰色灰岩,夹少许页岩,下部含泥质不均。

2、电性:以块状高电阻,低伽玛为特征,井径、声波变化较大。电阻一般1200~1000Ω.m左右,自然伽玛一般30~50API,补偿声以175~225微秒/米。

3、分层:岩性以灰岩与T2l31泥灰岩或含泥质灰岩、页岩分界。电性以双侧向降低及自然中玛升高半幅点分层。

4、厚度:全层厚约100m。残厚变化较大。

5、分布:板东~麦南与铁山~黄泥堂~硐村形成的区域。 (三)雷一(T2l1)

局限海蒸发岩相,岩性主要为云岩、泥云岩及灰岩,夹黑色页岩、灰白色石膏。在垫江~忠县一带及以北地区中部夹紫红色泥岩,而忠县、万县、云阳及以东地区中、下部紫红色泥岩增多。厚度270~420m。向北东(建南)称为巴东组。

雷一段可分为三个亚段:T2l13、T2l12、T2l11。各亚段岩性分界标志不明显,录井分层不易掌握,测井三分明显。

测井按电阻曲线三分明显,中部具有一套高电阻特征,其上、下电阻稍低。 1、雷一3(T2l13)

(1)岩性:深灰色泥灰岩为主夹黑色页岩、灰白色石膏、深灰色云岩。有的构造黑色页岩不明显。泥质含量上重下轻。

(2)电性:电阻呈大幅度变化的锯齿状,下部具三块高伽玛、低电阻特征,声波、井径变化较大。电阻一般20~40Ω.m,自然伽玛一般60~100API。

(3)分层:岩性以泥云岩与T2l12顶石膏分层,电性以自然伽玛降低和双侧向、密度升高半幅点分层。

(4)厚度:全层厚130~160m左右,残厚变化较大。

7

(5)分布:达西~屏锦铺~硐村一带与板桥~双龙一线形成的区域内。 2、雷一2(T2l12)

(1)岩性:灰白色石膏及深灰色云岩夹深灰色灰岩及泥云岩、薄层页岩。卧龙河及北东地区上部具紫红色、灰绿色泥岩、泥质粉砂岩(福成寨无此层)。梁平以东~丰都以北泥岩增多。该层可作区域对比的指示层。

(2)电性:电阻一般10~30Ω.m,自然伽玛一般60~100API。电阻上高下低,伽玛下高上低,幅度变化较大。整体上电阻较上、下邻层高,伽玛较上、下邻层低。

(3)分层:岩性以灰白色石膏或灰褐色膏质云岩与T2l11泥云岩分界。电性以低伽玛升高,双侧向高值降低及密度降低半幅点为界。

(4)厚度:全层厚80~90m,残厚一般0~80m。

(5)分布:七里峡北段~温泉井~巫山坎~明达构造区与座洞崖~新市~涪陵一线形成的区域内。 3、雷一1()

(1)岩性:深灰色泥质云岩及深灰褐色云岩夹灰白色石膏。梁平以东~丰都以北上部夹紫红色泥岩。底为标志层“绿豆岩”,厚度一般0.5~2m。但由南向北至板东~新市~龙潭一线东北未见“绿豆岩”,已演变为泥云岩。本亚段以岩性杂,泥质含量高为特点。 i.

电性:自然伽玛上高下低,电阻上低下高,电阻较上下邻层低。双侧向一

般10~1000Ω.m,自然伽玛一般30~100PAI,补偿声波一般150~225微秒/米,变化幅度较大.

(3)分层:底以“绿豆岩”或泥质云岩为标志层与T2j52顶石膏分界.电性上“绿豆岩”或泥云岩电阻低、伽玛高,井径大,以自然伽玛高值降低和双侧向电阻低值及密度升高半幅点分层。 (4)厚度:一般100~170m。剥蚀区厚度变化较大。

(5)分布:座洞崖~新市~黄草峡~梓里场一线以北(除檀木场、沙罐坪局部)。

三、下统(T1)

三迭系下统分为二个组,即嘉陵江组和飞仙关组。其中嘉陵江组从上到下又分为五段,飞仙关组从上到下除局部地区可分为四段,一般两分明显。主要为开阔海台地碳酸盐岩相过渡到局限海台地蒸发岩相交替沉积。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