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份试卷汇总)2019-2020学年重庆市万州区物理高一(上)期末检测模拟试题 下载本文

13.某人在二楼水平地面上用恒定的水平推力F=20N推重为20kg的行李箱,行走了20m,推力做的功w= J,又提着行李箱从二楼下到了一楼楼面,一楼地面距二楼楼面高为5m,此过程中重力做的功w= J,下楼用时10s,重力做功的功率P= W。(取重力加速度g=10m/s)

14.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交流电频率为50Hz,某同学打出如图所示的纸带,相邻两计数点之间有4个点未画出,并测得OA=2.80cm,DE=9.10cm,则小车的加速度为_____m/s2,(结果取2位有效数字)

2

15.在一次“飞车过黄河”的表演中,汽车飞经最高点后在对岸落地。已知汽车从最高点至落地点经历时间约为0.8s,两点间水平距离约为30m。若忽略空气阻力,取g?10m/s ,则汽车在最高点时的速度约为_______________m/s,下落高度约为_____________m。

16.小明在以 2m/s2 的加速度加速下降的升降机里最多能举起 60.0kg 的 物体,则他在地面上最多能举起_______kg 的物体.若他在匀加速上升的升降机中最多能举起 32.0kg 的物体,则此升降机上升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___ m/s2.

2

17.如图所示,匀强电场方向平行于xoy平面,在xoy平面内有一个半径为R=5cm的圆,圆上有一动点P,半径OP与x轴方向的夹角为θ,P点沿圆周移动时,P点的电势满足jp=25sinq(V)匀强电场的大小E=_____V/m,方向为_____。

三、实验题

18.利用气垫导轨和光电门进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这一实验,气垫导轨的左侧与一倾斜轨道平滑连接,滑块在水平气垫导轨上运动时可忽略阻力。让滑块A在左侧倾斜轨道的P点由静止释放,然后与静止在光电门C和光电门D之间的滑块B发生碰撞,如图所示。

(1)实验中滑块B备有甲乙两种:其中甲种滑块左端装有弹性圈,乙种滑块左端装有橡皮泥,与滑块A碰撞后会粘在一起。若要求碰撞时动能损失最大,则应选用______种滑块(填“甲”或“乙”),若要求碰撞时动能损失最小,则应选用______种滑块(填“甲”或“乙”);

(2)某同学选取左端装有橡皮泥的滑块B进行实验,两滑块的质量分别为mA和mB,滑块A从P点释放后,通过光电门C的时间为t1,与滑块B粘在一起后通过光电门D的时间为t2,则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只需验证等式______成立即说明碰撞过程中mA和mB系统动量守恒;

(3)在上一问的某次实验中,滑块通过光电门C和光电门D的时间分别为t1=0.05s和t2=0.15s,那么滑块A和滑块B的质量之比为mA:mB=______。

19.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了如下问题:一轻弹簧一端固定于某一深度为h=0.25 m、开口向右的小筒中(没有外力作用时弹簧的另一端也位于筒内),如图甲所示,如果本实验的长度测量工具只能测量出筒外弹簧的长度l,现要测出弹簧的原长l0和弹簧的劲度系数,该同学通过改变所挂钩码的个数来改变l,作出F—l图线如图乙所示。

(1)由此图线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

(2)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N/m,弹簧的原长l0=_______m.

20.如图甲所示,用落体法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打出如图乙所示的一条纸带,已知交流电的周期为0.02s。

(1)根据纸带所给数据,打下C点时重物的速度为________m/s。(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某同学选用两个形状相同,质量不同的重物a和b进行实验,测得几组数据,画出

图象,并求出图线的斜率k,如图乙丙所示,由图象可知

a的质量m1 ________b的质量m2。(选填“大于”或“小于”)

(3)通过分析发现造成k2值偏小的原因是实验中存在各种阻力,已知实验所用重物的质量m2=0.052 kg,当地重力加速度g=9.78 m/s2,求出重物所受的平均阻力f =______N。(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四、解答题

21.如图所示,在与水平方向成37角的斜坡上的A点,以10m/s的速度水平抛出一个小球,落在斜坡上的B点.求B点与A点的距离以及球在空中飞行的时间.(已知cos53°=0.6,sin53°=0.8,取重力

0

加速度)

22.浙江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杨绍荣教授发明了一款新型的健身器材——圆周运动健身机(如图甲所示)。体验者用安全带绑住后躺在可沿圆形轨道运动的躺椅上,双脚用力踩动脚蹬,能在空中完成360。旋转,可简化为图乙装置。某体验者质量为m=64kg,运动过程中可看成质点,健身机半径R=0.8m,体验者运动至最高点时速度v1=0.5m/s,从最高点仅依靠惯性继续向下自由滑行,至最低点时速度为v2=2m/s。假设体验者从最高点运动至最低点克服阻力做功与最低点运动到最高点克服阻力做功相等,求:

(1)体验者运动至圆周最高点时,安全带给他的作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