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上07工作面作业规程 下载本文

间内不会冒落,而在支架卸载前移时可能冒落,则可采取平行工作面挑梁护顶措施。同时在支架前梁上方,沿平行煤壁的方向放置1~2根2.6米长的木板梁,由其挑住附近不完整的易冒顶板。然后再移破碎顶板处的支架。若顶板破碎严重而极易冒落时,可以在挑梁的同时铺金属网、板皮等护顶材料。

5、垂直工作面煤壁架棚护顶:当工作面顶板随采随落,冒落面积又较大时,用上述措施来不及支护,而且顶板条件也不允许把支架前梁降下来放置木梁。在此情况下,可以在相邻支架间超前架设垂直于煤壁的一梁二柱(或三柱)的棚子护顶,在棚梁下面再架设1~2根平行于工作面煤壁的临时抬棚。平行于煤壁的临时抬棚应同时托住三架垂直于煤壁的棚子的棚梁,然后移架,先用一架托住平行于煤壁的棚梁,然后将两种棚梁下影响移架的支柱撤去,相邻支架在两种棚梁的掩护下顺利前移。

6、垂直工作面煤壁架梁护顶:与上述措施基本相似,只是架梁时根据煤壁的具体情况,分别采取在煤壁挖梁窝、靠煤壁打临时支柱,或采用梁前端支撑方式。

7、铺金属网护顶:在顶板破碎易冒的局部地段,为了有效地防止顶板矸石冒落,可在实施平行、垂直工作面煤壁架棚(梁)护顶措施的同时,配铺金属网的护顶措施。铺网范围要根据实际需要来确定。

8、打撞楔防治局部冒顶:综采工作面煤壁与支架梁端间的空顶区多发生顶板局部冒落,一般由煤壁片帮引发。生产过程中,必须经常仔细地观察破碎地段的顶板情况,当确认煤壁处有冒落危险或已沿煤壁发生冒落,且矸石顺煤壁继续下滑,则可采取打撞楔(贯钎)的办法防治。撞楔一般用木楔,其前端要削尖,长度要一样。做法是:打撞楔前先在冒顶处架平行于煤壁的棚子,把木楔放在棚梁上,其尖端指向煤壁,末端垫一方木块,而后用大锤打入冒顶处,将岩石托住使其不致冒落或不再继续冒落。移架时用支架前梁托住平行煤壁的棚梁,即可撤去棚腿。要求棚梁长度应2.6米以上,保证有2~3架支架同时托住,以便顺利移架。根据具体条件,撞楔也可用圆钢、钢管等代替木楔。

9、工作面生产前编制初次放顶(煤)的专项措施。 10、工作面停采时编制停采措施,加强顶板管理。

11、本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将遇到四条断层,其中两条落差较大,应根据实

29

际揭露情况,及时补充措施,做好顶板管理工作。

五、来压期间的顶板管理

1、来压征兆:①支架阻力激增,表现为支柱安全阀频繁开启;②煤壁片帮严重;③采空区发出闷雷声。

2、管理原则:

工作面初次来压前,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并成立初放顶小组,每班有小组管理成员跟班指挥,发现不安全因素,立即处理,防止重大事故发生。派专人深入现场,掌握可靠的矿压显现数据。当支架阻力激增,立柱安全阀频繁开启,煤壁片帮严重,采空区发出闷雷声,说明工作面来压。

当工作面周期来压时,由于顶板压力增大,会引起工作面局部地段片帮或端面冒顶,这时要加强工作面工程质量特别是支护质量,加快推进速度。对片帮地段要超前移架,对端面冒顶要进行接顶,工作面液压系统要完好,出现漏液要及时停乳化泵处理,支架必须达到初撑力,减少顶板下沉量,使用好护帮板,防止端面冒顶。

3、当工作面来压不明显且来压强度不太大时,在来压期间,必须做到: ①工作面初次来压前,派专人深入现场,发现不安全因素,立即处理,防止重大事故发生。

②工作面来压时,工作面液压支架必须全部达到初撑力(并进行二次注液),伸出所有护帮板护实煤壁,保证支护状态完好。

③及时拉超前架,缩小架前控顶距和顶板悬露时间。

④割煤时,要严格控制好割煤高度,割平顶板,使支架受力均匀,并接顶严密。

5、当工作面来压明显时:

①针对工作面矿压特点和支架的性能,制订并组织贯彻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

②在支架顶梁下加打单体支柱,以增强支护强度并防止支架前梁千斤顶损坏。

六、俯采和仰采措施 根据《23

07工作面地质说明书》提供的资料,工作面推进过程中先俯采

30

后仰采,角度9.5~12°,平均10°左右。

1、俯采措施

①工作面推进过程中,应视两顺槽的坡度变化,适当控制采煤机卧底量,调整好俯采角度;

②保持一定的端面距,不得移架过位,防止割煤时割碰支架;

③当工作面溜子倾斜较大时,应事先在溜子煤壁侧加垫板皮,再割煤或移溜。 ④采煤机割煤时,应控制好割煤和返空刀速度。 2、仰采措施

①工作面推进过程中,应视两顺槽的坡度变化,适当控制采煤机挑顶量,调整好仰采角度;

②保持一定的端面距,移架到位,端面距过大时,挑起前托梁;

③当工作面溜子倾斜较大时,应事先在溜子采空侧加垫板皮,再割煤或移溜。 ④采煤机割煤时,应控制好割煤量。 ⑤人员行走时,应注意防止煤壁片帮伤人。

第三节 两巷及端头顶板管理

一、安全出口

上安全出口内人员由轨道巷经前溜尾与轨道巷上帮之间、前溜与过渡支架之间进出工作面。

下安全出口内人员由运输巷跨过转载机、经转载机与运输巷下帮之间、再跨过转载机,经前溜与过渡支架之间进出工作面。

安全出口内必须始终保持畅通,高度不低于1.8米。

为保证前溜与过渡支架之间的间距符合出口畅通要求,过渡支架的前移应比中间支架的移设滞后一定距离;紧靠过渡支架的两架中间支架也应适当滞后其它中间支架。

人员出入工作面时,必须走规定通道。安全出口必须畅通无阻,及时清理影响行人的浮煤、杂物。

人员跨越转载机地点,必须设置过桥。过桥应有护栏,高度适当,宽度不小于0.4米,应保证人员进出工作面畅通安全。

因工作面溜子上窜下滑,而引起前溜与进风巷上帮之间、转载机与运输巷下

31

帮之间的间距不能保证人行道规定宽度时,可对上下两巷进行扩帮处理;或者改经煤壁进入工作面。采用扩帮时,如需爆破处理,严格执行规程中关于爆破的措施。扩帮空间应用单体液压支柱配合木板梁或∏型钢梁一梁三柱进行支护。改经煤壁进出工作面时,必须做规格为1.5×0.8米,高度不低于1.8米的缺口,采用金属网、木板梁和单体支柱配合过渡支架进行支护。木板梁一端插在支架顶梁上,另一端用单体支柱贴帮支撑,做缺口可采取煤机切割或爆破的方式;如需爆破处理,严格执行规程中关于爆破的措施。

二、端头抬棚支护

上、下端头的支护形式一样,都采用过渡支架与DZ25-25/100或DZ28-25/100型单体液压支柱配合∏型钢梁抬棚联合支护。

DZ25-25/100型单体液压支柱支护参数:支撑高度:1.7~2.5米;额定工作阻力:245KN;工作行程:0.8米;油缸直径:100mm;无液重量:58Kg。

DZ28-25/100型单体液压支柱支护参数:支撑高度:2.0~2.8米;额定工作阻力:245KN;工作行程:0.8米;油缸直径:100mm;无液重量:63Kg。

HDC--∏型钢梁是用两片∏型钢板焊接成空心的矩形梁,规格为800×100×70mm,梁体最大承载能力350KN/m。

ZFQ2800-17/26型过渡液压支架控制工作面与两巷交汇处的顶板,同时配合回柱绞车推拉前后溜子机头(尾)。

用两对四根长4.5米的∏型钢梁在原有工字钢棚下作为抬棚,分别支护前后溜头(尾)空间,同一对抬棚的两根钢梁错距0.6米,迈步式前移,前移步距为1.2米,保持一梁三柱。单体支柱尽量靠溜子支设,以减小支柱间的支设跨度。同对抬棚间距不得超过400mm,抬棚与工字钢棚梁间紧密接触,必须用背板垫平,接顶严实。

在回采过程中,如果液压支架窜入工作面内,过渡支架与抬棚支护间隔每超过400mm就增设一对抬棚。抬棚在跨前溜时,应在煤壁侧增设贴帮柱。

三、两巷超前支护

根据工作面开采实践和矿压观测资料,顶板压力超前影响距离一般为20米。本工作面为孤岛采煤工作面,压力超强影响距离按30米处理。

为了保证两巷安全畅通,超前支护范围外必须保证原有工字钢棚的完整性,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