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二第四课《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练习题+答案 下载本文

①公民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质询权 ②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 ③舆论监督以其特点在民主监督中作用独特 ④人民政府的权力来自于民,应当用之于民 A. ①③ B. ③④ C. ①② D. ②④ 21. 要想有效防止权力滥用现象的出现,关键是要

①健全行政监督体系 ②大力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③要坚决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④一靠民主,二靠法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22. 李克强总理指出:“政府信息公开是现代政府的内在必然要求,是推进依法行政、打造‘阳光政府’、提升政府公信力的重要举措。”我国31个省份的地方财政信息公开的平均分,由2011年的23.14分,逐年上升到2017年的42.25分,这说明了 ①政府的行政效率稳步提升 ②公民的知情权进一步落实 ③政府官员的自觉自律意识加强 ④公民的监督权不断扩大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23.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为官之德被视作治国理政的主导因素,相关的经典论述内容丰富、数量繁多。下列选项中,古今表述内涵一致的是

①“当官避事平生耻,视死如归社稷心”——廉洁自律,倡导尚俭戒奢 ②“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求真务实,力戒形式主义 ③“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处事公正,依法规范行政 ④“不作无补之功,不为无益之事”——科学决策,提高行政效能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4. 2016年12月3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局长杨焕林指出,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宝马矿业有限公司发生重大煤矿安全事故,暴露出安全生产检查不到位、责任措施不落实、监管不力等问题。减少各类安全事故需要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其关键是 A.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B. 公安机关要立警为民,秉公办案 C. 建立社会与公民监督体系 D. 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

25.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于2016年2月25日通过决定,在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开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由试点地区人大设立监察委员会,产生组成人员,履行监督.调查.处置职责。该试点改革的积极意义在于

A. 完善对公权力监督,提升国家治理能力 B. 改进党内监督机制,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C. 加强对人大的监督,提高人大工作水平 D. 行使公民的监督权,保障法律有效实施 二、非选择题

26. 2017年9月3日至5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在福建厦门举行。2017年9月3日,厦门峰会金砖领导人会晤通过《金砖国家投资便利化合作纲要》指出金砖国家之间要增强政策透明度,及时公布有关投资方面的法律规章以及修订情况,提供咨询点为潜在投资者

提供信息。要提高行政效力,金砖五国互相提供一站式服务,减少投资者行政成本。要提升金砖五国在投资方面的合作水平,五个国家的投资监管部门要加强政策协调,形成政府和投资私营部门及投资者对话机制,解决企业关注和诉求。

结合材料并根据所学的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政府应如何发挥作用来推动金砖国家投资便利化合作。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共享单车是共享经济的一种新形态。2017年年初至今,惠州市区陆续有OFO等3家共享单车企业进驻。共享单车是模式创新,较好解决了城市交通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然而,随之而来的占道阻碍通行、乱堆乱放、安全事故等问题不断给城市管理带来难题。车辆损坏、管理维护不到位、保证金监管不透明等现象也不断见诸报端,舆论所呈现的负面问题激增。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说明政府应怎样解决共享单车给城市管理带来的难题。

28.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增强农产品安全保障能力,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保障口粮绝对安全首先必须守住“耕地”红线。而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我国每年减少耕地600多万亩。与此同时,随着征地规模和被征地农民数量的逐年增加,引起的社会矛盾也逐年增多,导致涉及征地的信访居高不下,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分析人士指出,“这既与现行法律执行不到位有关,也与一些地方政府征地范围过宽、征地补偿标准偏低、安置方式单一、社会保障不足、有效的纠纷调处和裁决机制缺乏有关”。

运用“政府权力的行使与监督”的知识,结合材料分析说明地方政府应如何避免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第四课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练习题答案

1. 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的知识。题意强调的是官员要不贪不占,也要积极干事。这启示官员应依法行政,对不依法办事,经批评教育仍不改的应依法予以惩戒,①③符合题意;②中“执政”表述不妥,题中涉及的行为主体是政府;④表述显然不妥,故排除。

2.C【解析】本题注要考查的是审慎行使权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知识。对新经济企业征税确定的问题,要求税务部门必须拿出科学的方案、方法。北京市税务部门的做法表明,必须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因此C符合题意;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根本上是一致的,但在具体方面也存在矛盾,A错误;B、D与题干无关。

3. 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政务公开的知识。题意强调针对重特大事件,政府应及时公布信息甚至进行相关问责。通过及时公布信息有助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便于公民行使监督权,①符合题意;及时公布信息甚至进行问责,这是政府勇于负责敢于担当的表现,④入选;材料与公民决策权行使无关,③不选;②错在“扩大权利”。

4. B【解析】政务信息公开与提高政府宏观调控水平无关,A项不选;政府信息公开使政府的工作透明化,便于群众监督,因此受到群众欢迎,B项正确;政务信息公开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是因为它方便了人民群众行使权利。使政府的决策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有利于建设服务型法治型政府是从政务信息公开对政府的意义来说的,并不针对人民群众,故C、D项不是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受广大群众欢迎的主要原因。

5.D【解析】②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③选项表述错误,程序公正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好人民的根本利益。题目中,“按程序办”有利于约束和规范权力的行使,压缩自由裁量权,减少工作失误,说明了程序公正是实现结果公正的重要条件;故①入选。一些单位和个人却利用程序做文章,“程序”甚至成为掩饰问题、拖延解决的“挡箭牌”,说明了落实按程序办事需要规则意识和惩戒机制;故④入选。选D。

6.C【解析】材料没有体现我国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①不选;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取消或停征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这是要通过简政放权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②正确;取消或停征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这是我国政府坚持审慎用权,服务意识不断增强的体现,③正确;材料不代表我国政府要降低对市场的监管力度,这种说法也是不正确的,④不选。 7.B【解析】要使反腐败斗争形成压倒性态势,需要政府依法行政,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主动接受监督,①项符合题意;严格执行国务院“约法三章”等有关规章制度,反腐败斗争形成压倒性态势,体现了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②项符合题意;要使反腐败斗争形成压倒性态势,需要政府坚持权责统一,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③项符合题意;要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制度、体系,而不是完善权力“分立”,我国不实行“三权分立”

制,而是民主集中制,④项不合题意。

8.C【解析】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由法律授予,行使行政权力必须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这就是依法行政。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呈常态化有利于促进政府依法行政,维护诉讼者的合法权益,②③适合题意;①与题意无关,排除;政府的职能范围是法定的,④错误。 9.B【解析】①选项错误,人大代表享有质询权。④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排除。题目中,党政机关讨论、决定重大事项之前,应当听取法律顾问、公职律师的法律意见;依照有关规定应当听取法律顾问、公职律师的法律意见而未听取的事项,或者法律顾问、公职律师认为不合法不合规的事项,不得提交讨论、作出决定。这有利于推动“崇法信法守法”社会氛围的形成,从而使决策的内容符合法律的规定和要求;故②③入选。

10.C【解析】①选项错误,依法科学民主执政的主体是党而不是政府。④选项错误,其表述与题意不符。题目中,教育部在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框架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方面提出了六大核心素养。这体现了我国政府审慎行使权力,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故②③入选。11.B【解析】②③选项表述错误,题目中表述的主体是政府,不是权力机关也不是司法机关。题目中,全国多地“孙连城”式窗口被陆续曝光。继郑州市社保局、株洲火车站派出所后,云南省彝良县旅游局又曝出两米高的意见箱,故这启示政府要敢于接受群众的监督,正确对待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要求相关职能部门应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增强为民服务意识;故①④入选。

12.C【解析】题目中,党的十八大以来多名领导干部因涉嫌以权谋私、失职渎职、贪污受贿、侵吞国有资产等问题,被移送纪检监察和司法机关。由此可见,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有效地强化了法制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故C选项入选。A选项错误,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题目中没有体现民主监督也没有体现权力机关的监督,故排除B、D。

13.D【解析】我国已经依据宪法和法律,初步建立起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既包括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上级政府、审计部门、法制部门、监察部门),又包括行政系统外部的监督(权力机关、司法机关、中国共产党、人民政协、社会和公民)。从监督体系上看,对国务院具有外部监督职能的中央国家机关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③④适合题意;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不是国家机关,排除①;国家监察部和国家审计署是内部监督职能,排除②。

14. A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某省在推行“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的改革中,坚持了“群众导向”和“群众体验”,不仅提高了群众的满意度,而且也赢得了群众实实在在的好口碑。由此可见,“最多跑一次”改革是推动政府简政放权落到实处的表现,也是不断增强政府服务意识的内在要求;故①③入选。②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