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理重点归纳 - - 中国地理与世界地理合集 - 图文 下载本文

第一部分 世界地理复习要点

世界地理总论

第1讲 基础知识——地球部分

[考纲要求]

地球的大小。东、西半球的划分。南、北半球的划分。高、中、低纬的划分。地球的形状。地轴。两极。赤道。经线。经度。本初子午线。纬线。纬度。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经纬网及其意义。时区的划分。区时的计算和应用。日界线。北京时间。 [知识讲解]

(一)地球(形状和大小、纬度和经度)

1. 形状和大小:

(2)两极 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指向北极星附近(即北方)的一点叫北极,用N表示;与北极相反的一点叫南极,用S表示。

(3)赤道 :在地球表面与南北两极距离相等的大园 ,周长4万千米。它把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2. 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

(1)经线 -----在地球仪上连结南北两极的线 是通过地轴的平面与地球表面相交的线一半

一切通过地轴的平面与地表相割而成的圆都是经线圈

一切经线圈都是通过地球两极,因而都在两极相交。这样,每一个经线圈都被两极等分成两个180° 的半圆,这样的半圆叫 “经线”即 “子午线”。

(经圈之所以必须分成两根经线是因为它们有不同的经度,二者相差180 ,是地理定位的需要。) 特点:

①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地轴是这个圆的直径,地轴是所有经线平面的交线), 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形成一个经线圈,任意一经线圈可以把地球表面分为两个半球 ②所有的经线长度都是相等(约111Km/1°)

③经线无穷多。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经线为本初子午线。 ④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2)经度-----某地子午线平面与本初子午线平面的夹角即某地的经度。在立体几何上是一种二面角

度量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度,以东的180°属于东经,用“E”作代号;以西的180°属于西经,用“W”作代号。东西180°经线合为一条经线。

180 W 0 180 E

0

0

0

东、西,两个半球划分:20°W和160°E组成

160oE 160oE 110oW 20oW 的经线圈,将地球分为东、西两个半球。 20oW 70oE WW (3)纬线-----垂直于地轴的平面同地球表

面相割而成有的圆。 特点 :

东半球 西半球

①?? 所有的纬线都是园圈,单独构成纬 线圈,所有的纬线的长度不等,赤道最长, 向南北两极逐渐递减,到两极为点。(任意纬线长约111·cosaKm/1°, a为地理纬度) ②所有纬线都是互相平行,与经线相互垂直,纬线无穷多。 ③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一切纬线都是园,没有起点和终点,东西方向是无限方向,可以周而复始下去。

1

(4) 纬度-----本地法线与赤道平面的交角为本地的纬度 赤道平面是纬度度量的起点平面

本地法线---在本地同地面的切平面相垂直的直线,它是纬度度量的终点 纬度是一种线面角(本地法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

纬度以赤道为起点(起算平面)分为南北半球,纬度也分为南北纬 南纬 用(S)表示 北纬 用(N)表示 ,最大纬度为90 低纬、中纬和高纬划分:低纬度0°~30°;中纬度30°~60°;高纬度60°~90° 3.经纬网及其意义:在地球仪或地图上,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的网格,就是经纬网。建立经纬网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经纬网三定(定位置、定方向、定距离) (1)利用经纬网全球定位。 ①判断经纬线:方格状经纬网图上横纬竖经;极地经纬网图上以极点为圆心、纬线为同心圆,经线是由极点向四周放射出的条条放射线。

②判断经纬度:方格状经纬网图中标注的纬度数由南向北增大的为北纬度,由北向南增大的是南纬度;图中标注的经度数由西向东增大的是东经度,由东向西增大的是西经度。极地经纬网图中经度的判断:以0°经线作起点,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的0°~180°为东经度,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的0°~180°为西经度。纬度应根据图中的极点判定,若为北极,则以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范围内各点的纬度均为北纬度,相反则为南纬度。

注:极点的判断:A·根据圆心的注记判读:标注“北”或“N”为北极

标注“南”或“S”为南极

B·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读:北逆南顺

C·根据图中标注的经度数进行判读:依据经度的变化规律,东经度增大的方向或西经

度减小的方向为地球自转方向

D·根据极地附近的海陆分布判读:海洋为北极,陆地为南极

E·根据极地日照(晨昏线)图判读:夏至日极圈全部为昼弧则为北极,全为夜弧则为

南极;冬至日相反

③掌握世界上主要的经纬线穿过的地区

0°经线:穿过的点:伦敦、直布罗陀海峡东侧、几内亚湾。附近的地理事物有伦敦、巴黎(0°东侧)、地中海、撒哈拉沙漠、几内亚湾等。 东经30°:穿过的点:摩尔曼斯克港、土耳其海峡东侧、开罗(尼罗河)。附近的地理事物有摩尔曼斯克(30°东侧)、莫斯科(30°东侧)、东欧平原和波德平原交界处、黑海、小亚细亚半岛(西侧)、地中海、开罗、尼罗河、东非高原(西侧)、南非高原(东侧)等。

东经60°:穿过的点:乌拉尔山脉、咸海、霍尔木兹海峡东侧。附近的地理事物有乌拉尔山脉、咸海、伊郎高原、阿拉伯半岛东侧、阿拉伯海等。

东经90°:穿过的点:叶尼塞河、阿尔泰山、恒河三角洲。附近的地理事物有叶尼塞河(西西伯利亚平原与中西伯利亚高原界河)、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恒河三角洲、孟加拉湾等。 东经120°:穿过的点:大兴安岭、渤海、杭州、台湾西岸、菲律宾群岛、澳大利亚西部。附近的地理事物有勒拿河(东侧)、大兴安岭(东侧)、北京(西侧)、山东半岛、辽东湾、上海杭州(东侧)、菲律宾群岛、马来群岛、澳大利亚西部。

东经150°:穿过的点:东西伯利亚山地、堪培拉(悉尼)。附近的地理事物有东西伯利亚山地、千岛群岛、大分水岭、堪培拉、悉尼等。

180°:即国际日期变更线,穿过太平洋中部。附近的地理事物有白令海、阿留申群岛、新西兰等。 西经150°:穿过的点:美国的阿拉斯加州中部、夏威夷群岛东部。

西经120°:穿过的点:(温哥华、西雅图、圣佛朗西斯科)东侧、洛杉矶西侧。附近的地理事物有落基山脉。 西经90°:穿过的点:哈得孙湾、五大湖(西)、新奥尔良。附近的地理事物有哈得孙湾(西部)、密西西比河(东)、五大湖(西)、新奥尔良、墨西哥湾、中美洲。

2

西经60°:穿过的点:纽芬兰岛(西部)、布宜诺斯艾利斯、南极半岛。附近的地理事物有纽芬兰岛(西部)、加勒比海(东部)、圭亚那高原、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拉普拉塔平原(拉普拉塔河口)、南极半岛。 西经30°:穿过大西洋中部。

西经20°:东西半球分界线,从大西洋上经过。主要地理事物有格陵兰岛(东部)、冰岛。

东经160°:东西半球分界线,从太平洋上经过。附近的地理事物有东西伯利亚山地、千岛群岛、澳大利亚东部水域。

赤道:穿过的点:非洲中部、东南亚、南美洲北部。附近的地理事物有刚果盆地、东非高原(维多利亚湖)、马来群岛、亚马孙平原等。

北回归线:穿过主要点:北非、红海、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中南半岛、中国华南(滇、桂、粤、台)、夏威夷群岛、墨西哥高原、墨西哥湾等。

30°N:穿过主要点:北非(开罗)、(幼法拉底河、底格里斯河)两河河口、西亚、南亚、中国青藏高原(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杭州)、夏威夷群岛、美国南部(新奥尔良)

40°N:穿过主要点:伊比利亚半岛(马德里)、撒丁岛、亚平宁半岛、巴尔干半岛、土耳其海峡、小亚细亚半岛、里海、中亚、塔尔木盆地(喀什)、酒泉、内蒙古高原、华北(北京)、渤海、朝鲜、日本(本洲北部)、美国中部(五大湖以南)、美东部(费城)

50°N:穿过主要点:英吉利海峡、西欧平原、中欧平原南部、东欧平原(里海北侧)、阿尔泰山、蒙古北侧、中国东北北部、阿留申群岛、美加国界线北侧、五大湖北侧、纽芬兰岛

北极圈:穿过主要点:冰岛南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北部(挪威、瑞典、芬兰)、俄罗斯北部、白令海峡、美阿拉斯加北部、加拿大北部。

南回归线:穿过主要点:非洲南部、澳大利亚中部、南美洲中部。主要的地理事物有南非高原、马达加斯加岛、澳大利亚沙漠、大自流盆地、大分水岭、安第斯山中部、拉普拉塔平原(北部)、里约热内卢(巴西)。 南极圈:南极大陆外围。 世界地图中重要的地理坐标点

(0°,0°)——几内亚湾海域 (10°E,50°N)——德国中部 (30°E,30°N)——开罗附近(尼罗河口) (90°E,23°26′N)——恒河三角洲

(90°W,23°26′N)——新奥尔良(美)、墨西哥湾 (60°E,60°N)——乌拉尔山附近 (120°E,30°N)——杭州 熟悉表1、表2、表3。

表1 重要纬线的地理意义和穿越的地区 重要纬线 地理意义 穿越地区 北非撒哈拉沙漠、阿拉伯半岛、印度、我国华南地区、墨西哥高原 非洲南部、澳大利亚中部、南美中部(智利、阿根廷、巴西南部) 欧洲北部(挪威、瑞典、俄罗斯北部)、阿拉斯加半岛、加拿大、格陵兰岛南部 南极大陆外围(威尔克斯地、南极半岛) 非洲北部、西亚、印度北部、我国长江流域、墨西哥北部、美国南部 南非、澳大利亚南部、智利、阿根廷北部、巴西南部 北欧、俄罗斯中部、阿拉斯加半岛南部、3

赤道(0°) 南北半球分界线,纬度划分的起点 非洲中部、印尼、南美北部 北回归线有无太阳直射点的分界线,热带和(23°26′N) 北温带的分界线 南回归线有无太阳直射点的分界线,热带和(23°26′S) 南温带的分界线 北极圈有无极昼或极夜的分界线,北温带(66°34′N) 和北寒带的分界线 南极圈有无极昼或极夜的分界线,南温带(66°34′S) 和南寒带的分界线 30°N 30°S 60°N

北半球低纬度和中纬度的分界线 南半球低纬度和中纬度的分界线 北半球中纬度和高纬度的分界线 加拿大中部 60°S 90°N 90°S 重要经线 南半球中纬度和高纬度的分界线 北极点 南极点 地理意义 横穿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南部、德雷克海峡 位于北冰洋 位于南极大陆 穿越地区 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法国、西班牙、非洲西部 俄罗斯楚科奇半岛、太平洋、大洋州东部群岛 格陵兰岛东侧、冰岛、大西洋 俄罗斯东西伯利亚东部、太平洋、大洋州东部群岛 俄罗斯中西伯利亚高原东部、我国东北、华北地区、印尼、澳大利亚西部 位置特征 北回归线穿越南部,地处中、低纬度地带的东半球 北回归线穿越中部,大范围地处低纬度地带的东半球 地处太平洋西部,北半球中纬度地带的群岛国家 地处北半球中纬度地带的东半球和欧洲大陆的十字路口上 北极圈穿越北部,地跨东、西半球和欧亚两洲的欧洲国家,位于中、高纬度地带 大范围位于中纬度的西半球,有海外州夏威夷州(北回归线穿过)和阿拉斯加州(北极圈穿过) 南回归线穿越南部,大范围属低纬度,热带雨林最广 北回归线穿越南部,大范围是低纬度的热带沙漠 南回归线穿越中部,位于中、低纬度的东半球,独占一块大陆 表2 重要经线的地理意义和穿越的地区 本初子午线(0°) 东西经度划分的起点 180° 20°W 160°E 120°E 大致与日界线重合 东西半球分界线,以西为西半球,以东为东半球 东西半球分界线,以东为西半球,以西为东半球 东八区的中央经线、北京时间的参照经线 纬度范围 4°N(南部大陆21°N)—54°N 8°N—33°N 31°N—46°N 48°30′N—55°N 43°N—78°N 经度范围 表3 重要国家陆地的经纬度范围和位置特征 国家 中国 印度 日本(四大岛) 德国 俄罗斯 74°E—135°E 72°E—97°E 130°E—145°30′E 6°E—15°E 28°E—170°W 美国(本土) 25°N—49°N 125°W—73°W 巴西 埃及 澳大利亚 34°S—5°30′N 21°30′N—31°30′N 41°S—10°30′S 74°W—42°W 25°E—35°E 113°E—153°30′E (2)利用经纬网,判断地图上的方向:

①由于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故可利用经纬网判断地图上的方向。

A. 同一经线上的两点为正南北关系,同一纬线上的两点为正东西关系;

B. 若两点既不在同一经线上又不在同一纬线上,既要判断两点间的东西方向,又要判断两点间的南北方

向;

C. 判断东西方向时要选择劣弧段(两点之间经度差小于180°的弧段),再按地球自转方向确定方位。 ②用经纬度法判断:A.东经度增大的方向为东,减小的方向为西;西经度增大的方向为西,减小的方向为东。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