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变体票 下载本文

2.刷色变体

A刷色错位 B刷色不匀 C刷色变异 D夹印粘印E墨干墨淡 F墨污画面 G复印透印 H正反印刷I倒印刷 J而佰错印

3.错色变体

A局部错色 B全部错色 C超常色差 4.加盖变体

A倒盖 B漏盖 C复盖 D横盖 E错盖F背面盖 G加盖位移 H加盖变异 I加盖错色

二、版模变体 1.子模变体

A每版多处 B每版一处 C个别版有 2.修版变体

A子模漏修 B印后修版 C个别修饰 3.印版变体

A印版粘物 B印版变异 4.破版变体

A文字破版 B图像破板 5.叠模变体

A文字叠模 B图像叠模 三、胶面变体 1,胶面印刷

A胶面印票 B胶面加盖

2.胶污正面

A少量污染 B大量污染 3.背胶变异 A漏胶 B异胶 四、裁切变体 1.裁切错位

A上下错位B左右错位C纵横错位边蓝转镫生 2.少切漏裁

A上下漏切 B左右漏切 五、印纸变体 1.印纸缺陷

A先破后印 B折白变异 C印纸搭接 D印纸病变 2.纸质变异

A厚纸, B薄纸 C异纸 六、打孔变体 1,打孔不正 2.打孔出错

A反打倒打 B齿度变异 C复打畸齿 3.打孔不透

A盲孔 B.漏打 C“无齿” 七、水印变体 1.位置变异

A倒水印 B反水印 C横水印 D反倒水印 2,水印错误

A错水印 B异水印 C漏水印 八、假冒变体 九、趣味品

①由材料引起的变体票:如纸质不匀、印纸有洞破、重叠或异物,油墨配比不一等形成的变体票。

②由机器引起的变体票:印刷、打孔、裁切等机器,在长期运转中,难免会出现定位不准、磨损走样、油墨不匀等故障和毛病,从而出现打孔偏移、少切漏裁、套色错位、齿孔粘连??等等变体票。

③由印版引起的变体票:印版由各个子模组成,它们应该个个都一样。但因种种原因,制模时有个别出现问题,印出的邮票就产生了“变异”,如蔡伦“前”、侯德榜漏“+”票等。

④由操作引起的变体票:工人按照工艺要求正确操作,就不会出现不合格品。但人总是会疲劳或受外界干扰的,一旦工作出错,不合格品也就自然产生。如定位不准、印纸拿错、印纸放反、放倒,手工加盖漏字、漏色、盖倒,油墨稀释不匀或过干等等。

⑤由管理引起的变体票:邮票从设计、审稿、制版、印刷、打孔、检验直至销售,要经过层层把关严格的管理。但问题还会发生,于是产生了一些变体票,经邮政窗口售发市场的事实。如漏检发出的不合格品、管理混乱的年月将样票也发往出售、甚至部分检出品也混出厂门流向邮政和市场。

⑥由人为引起的变体票:我国清朝海关试办邮政时期,德国人费拉尔承担邮票绘制工作,他借职务之便人为地制造了许多变体票,如: “万寿票”9分银对倒票,蟠龙蓝绿、墨绿错色票、??等。

3.按照变体票的直观形态与颜色分类:人们在众多的邮票中,发现变体票,不是先从查找原因或资料开始的;而是一眼就以它不同于正票的某些特点上,认出是一枚变体票。这就是用直观形态与颜色来认定变体票从而加以分类的方法。笔者试从以下八个方面进行分类。(见“变体票品分类表”)

三 变体票的标准

我们在确定一张邮票是否是变体票的时候,除了它具备变体票的所有属性之外,还要解决是否够得上称之为变体票的条件——度量标准。是大变体还是小变伸(趣味品),它们的界线在哪儿?这显然是变体票定性之后的一个定量的问题,也是一个十分棘手不易论定的难题。

既然是难题,总得有人去碰一碰,对也好、错也罢,不妨作一番尝试,即便是提出了一个课题或打开一条思路,也是有益的。

应该说“变异”和“不合格”的度量是一个模糊概念。它不可能以精确的数值予以规定。例如:“折白”是常有的变异,那么折白多宽多长为变体?怎样为趣味品?大到什么程度是大变体?在以往的有关变体的文章中,也曾有人建议过大于3毫米为折白变体。当然这是一种清楚明白的数值标准。但笔者认为用3毫米划界不够公平,因为票幅有大有小,3毫米宽度占票幅宽度之比相差很大,对小幅票来讲太苛刻,对大幅票来说也许差不多。再者,折白的位置有正有偏,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