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叶分级技师部分技能题 下载本文

变得很硬,无弹性,用力折即断,并有清脆断裂声,叶片含水量5%-6%,叶脉含水量7%-8%。

十八、标准样品制作基本要求: 1.环境条件

(1)温度、湿度:环境温度为20℃~24℃,空气相对湿度65%~75%。 (2)光源、色温:5300K~5800K,自然光或人工模拟自然光。 (3)照度 2000Lx±200Lx(工作面光照度)。

(4)环境颜色 避免影响色温的环境颜色,如红、黄、蓝、绿、紫等。建议使用灰色或白色色调,台面无明显反光。

2样品原料基本要求

(1)制备标准样品的物料必须具有足够的均匀性。 (2)烟叶含水量15~17%。

(3)烟叶主脉无折断现象,烟叶个体破损不得达到或超过50%,最好用完整的烟叶。 (4)烟叶无板结、无油压、无霉变现象。

十九、标准样品制作方法:标准样品的制作方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等级认定阶段、样品合成阶段、标示包装阶段。

1等级认定阶段。使用选留的样品原料,经回潮、审片、分组、分级四个环节,初分制作实物样品。

1)回潮环节。把用于制作样品的原料进行适当的回潮,以免烟叶过于干燥,在样品制作过程中出现破碎现象。回潮以烟筋稍软、不易折断、手握稍有响声为准。对回潮过程要加强监控,以免过潮出现潮红、霉变、水份超限等现象。

2)审片环节。按照样品原料质量要求对回潮适当的烟叶进一步审定,达到质量要求的进入下一环节。

3)分组环节。按照烤烟国家标准规定的分组因素,将回潮适当的烟叶区分为不同的组别,一般先区分部位和颜色,再区分正组与副组。

4)分级环节。在分组的基础上,根据烤烟国家标准规定的分级因素档次进行分级。

2样品合成阶段。在制作的初分实物样品基础上,对初分实物样品分限、配把、进行精细制作。

(1)分限环节。在分好等级的烟叶内,先将质量中等(中限)的烟叶选出,再选质量较好(上限)和较差(下限)的烟叶。

(2)配把环节。对分限后的样品烟叶进行合理配把,配把时要以该等级烟叶中等质量叶片为主配制每把样品(包括级内大致相等的较好和较差的叶片);同等级样品把内烟叶搭配要均匀,切勿把同等级烟叶上、中、下限独立成把。

(3)扎把环节。烤烟、白肋烟按每把20~25片叶进行扎把,扎把时要注意把头整洁,用同等级烟叶规范扎把。香料烟不扎把,每个等级按250~500g。

3标示包装阶段 。对制作好的样品进行扎把、标示和包装。

(1)标示环节。烤烟、白肋烟以把为单位设臵标签,香料烟以专制的样品箱包装,标示制作好的样品。标签内容包括品种、等级、产地、年份。

(2)包装环节。制作完成的烟叶样品用白皮纸或牛皮纸包扎后用塑料袋套装,装袋时注意样品把头向袋底,袋外标明内装等级、制作日期,然后将装袋的样品臵入样品箱内,并在样品箱外加臵标识。

烤烟样品的包装一般分为塑料袋包装和纸箱包装。

二十、实物标样的审定:1基准样品的审定。审定组织(单位):全国烟叶标准标样分技术委员会 2审定环节(程序)。1)填表预审。送审的烟叶样品必须由其样品技术负责人填写《烟叶国家基准样品送审单》,经所在省份的农标委委员(或者省级烟叶样品技术负责人)认定并签字推荐。2)统一眼光。审定技术组全体成员用上年度烟叶国家基准样品和本年度具有代表性的送审样品观摩、讨论,统一感观标准。 3)分组划区(审定)。审定前由农标委主任委员或其指定人召集农标委委员,讨论确定审定技术组成员,按生态区划分片区小组。4)审定投票。审定技术组全体委员对烟叶样品逐等级投票,获得4/5以上赞成票的等级视为通过,直接签封。获得反对票高于1/5的等级进行调整认定。投反对票必须注明原因。

二十一、烟叶调拨环节质量控制:主要问题:烟叶等级合格率不高,同一批次或不同批次之间烟叶质量均匀性差等。产生原因:来料质量差、验收人员把关不严等因素有关。

改进措施:

1、实行原收原调、全收全调,收购什么等级调什么等级,最大限度地保证来料等级合格率和纯度;

5

2、规范检验程序,加大对入库烟叶的抽样比例,实行逐包逐件检验; 3、加强对检验过程的监督与检查,落实质量责任制;

4、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把产区调拨烟叶等级合格率等作为考核目标,对产区公司和原料采购部门进行考核等。 二十二、打叶复烤环节质量控制:常见问题:

成品质量均匀性差,不同批次烟叶批次质量差异较大等问题。主要原因:来料质量均匀性差。 改进措施:

1、在打叶复烤前,根据来料质量情况,组织人员对烟叶进行加工挑选,把不合格的烟叶挑出来;

2、对来料质量进行抽查,根据来料质量制订在线挑剔方案,组织人员在打叶加工过程中把不符合质量要求的烟叶及时挑选出来;

3、定期对加工的成品进行压块抽检,与样品进行对照,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臵等。

二十三、论文写作:论文就是对某个问题用系统的知识加以说理和议论的文章。技师论文一般属于专题性、应用性的论文。技师论文特点:代表本人专业水平;课题选择的局限性、内容真实可靠性、论述方式确定性。

撰写技师论文的要求:目的性、科学性、实用性、创造性、有理性、有序性。总体要求:选题新颖、主题明确、章法有序,能够前后呼应成为一个整体,开头、结尾和中间的论述要层次分明、繁简得当、眉目清楚、首尾贯通、无懈可击,结构自然,讲求程序化。

二十四、论文撰写前的准备:1选题。必须把握的原则,1)本人熟悉或曾参与实践的课题。2)本有的专业知识和能力都能胜任的课题。3)有一定实用价值的课题。4)具有一定创意和深度的课题。5)选择题目小些。6)与本工种结合的课题。2学习技术知识。3查阅整理有关资料。4调查研究,虚心求教。5开展必要的实验研究和实地考察。6整理数据,绘制图表,7心理准备。

二十五、技师论文的格式:基本结构格式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写作要点:1)标题。根据内容确定标题;注意语句的规范化,外延和内涵要恰当,使命题更准确严密,同时尽量不在标题中使用标点符号;切忌加入多余的修饰成分;去掉多余的虚词和介词;不宜使用疑问句。2)作者署名。3)摘要。内容包括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和作者认为是重要的信息。4)关键词。5)前言。6)正文。撰写的要求是中心明确,重点突出,论据充分,逻辑严密,端正态度,实事求是,阐述清楚,层次分明。包括以下内容,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结果与分析。7)结束语。包括结论和建议两部分,结论是全文的总结,是整个项目的总判断、总评价,是研究结果必然的逻辑发展。8)参考文献。

二十六、含水量小的烟叶:

叶片厚,干物质多,结构紧实,变黄慢,易挂灰、烤青,保湿是关键,低温慢烤是关键。

1)旱天、地烟:保湿烘烤是关键,采取低温慢烤的策略,适当装稠烟,以利保温变黄,在变黄阶段第一要加强保湿保持干球温度35-37℃,干湿差1℃左右,湿球温度偏低时要及时补湿,第二必要时将温度提高至39-41℃,烟叶脱水变软再保持相对低温,大胆提高变黄程度促进内含物转化,转火后烟叶含水多和变黄残留任务大时,要慢升温可在48-49℃延长一段时间,水分下降和变黄完全后逐渐加快升温,定色期保持较高的湿球温度控制在39-41℃,在54℃充分延长时间叶片全干后转入干筋,控制在68℃以内湿球42-43℃,防烤红和香气损失。

2)旱黄烟:长地间干旱造成假熟内含物不协调含水量少,保湿变黄,变黄稳温阶段温度宜稍高,控制在39-40℃促使脱水变软,同时增加坑内湿度,必要时向坑内加水补湿,叶片发软后降至37℃保湿变黄,转火时变黄程度低一些达黄片青筋即可,转火后升温要慢中求快,防回青与变黑,46℃以前每2-3小时升1℃46-48也应慢促烟盘全变黄,50℃之前湿球控制在38℃左右叶片全干后转入干筋。

二十七、含水量大的烟叶(高温快速排湿):

一、1)下二棚叶:叶片大而薄含水多,排湿是关键,装烟宜稀些,.装烟后及时点火升温,以每小时1度速度把干球温度控制在37-39℃拉大干湿差保持在3℃左右,使烟叶失水调萎,待底棚烟叶变黄5成左右,主脉1/3以上变软后,,仍以每小时1度速度把干球温度升到42度,湿球温度仍保持36-37度,黄片青筋主脉发软充分塌架后转入定色。将干球温度升到45-47度,保持湿球温度37-38度,使烟叶全部变黄干燥,达到小卷筒。以后转入正常烘烤。下二棚烟叶烘烤时间不宜太长,一般4天左右1炕。

2)返青烟:多系中下部叶已经成熟但遇较长时间降雨重新返青,失去成熟状态,耐烤性差,掌握高温变黄,低温定色,在40℃以前干湿球差4度,变黄程度不能高,干燥程度不能低。转火后,以2-3小时一度升到46度,46-47度充分延长时间,大排湿,使叶片2/3干燥,小卷筒。干球温度48度时转入常规烘烤。定色期湿球温度37度左右。

二、后发烟和嫩黄烟:高温变黄低温定色,湿球温度宜低不宜高。

6

1)后发烟:变黄阶段干球温度38度为宜,定色升温阶段升温速度宜慢不宜快,达到黄烟等青烟,达到54度以后充分延长时间。湿球温度在正常范围内以适宜而略低为宜,变黄阶段,干湿球差3度,也可扩大到4度以上。定色阶段42度以前保持干湿度差3-5度,42度后至54度,湿球温度保持38度稳温阶段提高到39度。转火时变黄程度不宜高,5-7成黄即可。残留绿色在慢升温中完成变黄。

2)嫩黄烟:变黄温度宜高不宜低,40度左右稳温变黄,转火后升温速度不能快叶不能慢。湿球温度宜低不宜高,变黄阶段,干湿球差达4-6度以上。定色期湿球温度38度以下,直到36度左右。干筋期湿球温度42-43度。变黄阶段40度左右温度下,烟叶干燥达到叶片失水变软,变黄程度4-6成黄。定色升温阶段,慢加速升温,整个过程,天窗地洞全开直至干筋期。各阶段烧火都比正常烟叶要大而稳。

三、多雨地区或多雨季成熟叶

变黄温度38-40度,逐渐升至41-42度完全变黄,保持干湿球差3度以上。靠降低湿球温度使其变软。转火时变黄程度不宜高,干燥程度不能低。残余青色到定色升温阶段再变黄,5-6成转定色期。转火后,在46-48度延长时间,使主脉充分变软,勾尖卷边至小卷筒。 教案写作

成熟度与烟叶质量的关系

授课对象:烟叶分级技术员 授课时间:(45分钟)

教学目标:通过45分钟的学习,使学员们掌握烤烟外观质量与内在质量的变化规律,使之在实际工作中准确地判断烟

叶质量的好坏。

教学重点:让学员重点掌握成熟度与烟叶外观质量的关系。 教学难点:成熟度与烟叶化学成分的关系。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实物演练相结合。 教学进程:

一、烟叶成熟度的概念及成熟度档次划分(2分钟)

成熟度是指烟叶调制后的成熟程度,包括田间鲜烟成熟度和调制后成熟程度双层含义。烤烟成熟划分为完熟、成熟、尚熟、欠熟、假熟五个档次。

二、成熟度与烟叶外观质量的关系(20分钟) 1、成熟度与叶片结构的关系

关键词:疏松多孔(成熟度高的烟叶质量好,烟叶细胞疏松多孔)

方法:用3张不同成熟度叶片结构烟叶图片演示,介绍烟叶细胞排列疏密程度与成熟度。 2、成熟度与烟叶身份的关系

烟叶身分以中等为好,成熟度好的桔黄色烟叶身份一般多为中等;成熟度差的烟叶身份多为偏厚;过熟烟叶身份比较薄。实物演示。

3、成熟度与烟叶颜色的关系

了解:随着成熟度的提高(欠熟—尚熟—成熟—完熟)颜色变化。 关键词:桔花黄色(质量好的烟叶多为桔黄色)实物演示。 三、烟叶成熟度过程与烟叶质量的关系(10分钟) (一)、成熟度过程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化。 1、碳水化合物的变化。 2、含氮化合物的变化。

方法:图标演示,向学员讲授不同成熟度内在化学成分含量与质量的关系,因化学成分的内容较抽象,讲解时速较慢。

(二)、成熟度与烟叶烤后质量

1、成熟度烟叶的化学成分。图标演示 2、成熟度与烟叶评吸质量。表格展示

四、成熟度与烤后烟叶的物理性状(5分钟)

7

1、介绍烟叶物理特性包括哪几方面。

2、讲授不同成熟度烟叶的物理特性及变化规律。 五、成熟度与烟叶经济性状(6分钟)

1、烟叶经济性状包括:产量、上等烟、均价、产值、产量等。

2、产量在接近成熟时达到最大,但其他经济性状均随着成熟度的进一步增加面提高。 小结:(2分钟)

今天,我们学习了烟叶成熟度与烟叶质量的关系,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内容,重点是成熟度与烟叶外观质量的关系,难点是成熟度与烟叶化学成分的关系,掌握了成熟度与烟叶质量的关系是提高烟叶分级工作必备的知识。

教学后记: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