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题库 下载本文

C增溶剂的增溶量与增溶加入顺序有关D药物分子量越大增溶量越少 E 作为增溶剂的表面活性剂浓度达CMC时,才具有增溶作用 3.难溶性药物微粉化的目的( )

A改善溶出度提高生物利用度B改善药物在制剂中的分散性 C有利于药物的稳定D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 E改善制剂的口感

4 对方程dC/dt=DS(Cs-C)/Vh,叙述正确的是( )

A此方程称Arrhenius方程 B dC/dt为药物的溶出速度

C药物的溶出速度与(Cs-C)成正比 D方程中dC/dt与k成正比 E溶出介质的体积越大,药物的溶出速度越小 5. 可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有( )

A微粉化 B加入助溶剂 C加入增溶剂 D制成固体分散体 E制成包合物 6 下列有关增加药物溶解度方法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同系物药物的分子量越大,增溶量越大B助溶的机制包括形成有机分子复合物C有的增溶剂能防止药物的水解 D同系物增溶剂碳链越长,增溶量越小 E增溶剂的加入顺序能影响增溶量

7.《中国药典》制药用水包括( )A饮用水B注射用水C 灭菌注射用水 D纯化水 E回流水 1.已知25℃时苯巴比妥的pKa=7.41,在水中的溶解度为0.1g/100ml,相对分子量为232.24。配制1.0g/100ml的苯巴比妥钠溶液,苯巴比妥钠的相对分子量为254.22,试求游离苯巴比妥在溶液中开始析出时的pH值。

2.已知吲哚美辛(α型)在温度下,在磷酸盐(pH=6.8)溶液中的溶解度如下表,求吲哚美辛(α型)在25℃时,在磷酸盐(pH=6.8)溶液中的溶解度。 30 35 40 50 温度(℃) 66.0 83.0 106.5 170 溶解(mg/100ml) 1.简述药物平衡溶解度的测定方法。 2.影响药物溶解度的因素有哪些? 3.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有哪些?

4.分析影响固体药物在液体中溶出速度的因素有哪些? 5.举例说明助溶的机制及助溶剂的分类。 6.增溶剂的作用有哪些?

7.影响药物增溶的因素有哪些?

8.潜溶剂提高药物溶解度的原因,如何选择? 9.如何选择适宜的增溶剂溶度。 1. 介电常数(ε):溶剂将相反电荷在溶液中分开的能力,它将反应溶剂分子的极性大小。 2. 溶解度参数(δ):同种分子间的内聚力,也是表示分子极性大小的一种度量。 3. 溶解度solubility:在一定温度(气体在一定压力)下,在一定量溶剂中达饱和时溶解的最大药量,

即是药物的溶解度,是反应药物溶解性的重要指标。

4. 特性溶解度intrinsic solubility :药物不含任何杂质,在溶剂中不发生解离或缔合,也不发生相互

作用所形成的饱和溶液的浓度,是药物的重要物理参数之一,尤其对新化合物而言更有意义。 5. 表观溶解度apparent solubility(或平衡溶解度equilibrium solubility):药物的溶解度数值多为平

衡溶解度或称表观溶解度。在一定温度(气体在一定压力)下,药物在溶剂中所形成的饱和溶液的浓度。

6. 潜溶cosolvency:在混合溶剂中各溶剂在某一比例时,药物的溶解度比在各单纯溶剂中的溶解度

大,且出现极大值,这种现象称为潜溶,这种溶剂称为潜溶剂。

7. 助溶hydrotropy:难溶性药物与加入的第三种物质在溶剂中形成可溶性络合物、复盐或缔合物等,

以增加药物在溶剂(主要是水)中的溶解度,这第三种物质称为助溶剂。

8. 增溶solubilization:某些难溶性药物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在溶剂中溶解度增大并形成澄清溶

液的过程。具有增溶能力的表面活性剂称增溶剂,被增溶的物质称为増溶质。 9. 溶出速度:药物的溶出速度是指单位时间药物溶解进入溶液主体的量。

10. 渗透压osmotic pressure:半透膜是药物溶液中的溶剂分子可自由通过,而药物分子不能透过的

膜。如果半透膜的一侧为药物溶液,另一侧为溶剂,则溶剂侧的溶剂透过半透膜进入溶液侧,最后达到渗透平衡,此时两侧所产生压力差及为溶液的渗透压。

11. 等渗溶液isosmotic solution :指与血浆或泪液渗透压相等的溶液。属于物理化学概念。

12. 等张溶液isotonic solution: 指与红细胞张力相等,也就是与红细胞接触时是红细胞功能和结构

保持正常的溶液。属于生物学概念。

13. 同离子效应: 若药物的解离型或盐型是限制溶液的组分,则其在加入含有相同离子化合物时,

溶液中的相关离子的浓度会影响该药物溶解度,其溶解度会降低。14增溶量:每1g增溶剂能增加药物溶解的克数。

15.渗透压比:供试品与0.9%NaCl溶液(g/ml)渗透压的比率。

一、 判断题1.√2.√3.√4.35.√6.√7.38.39.310.311.312.313.√14.√15.3

16.√17.√18.√19.√20.√21.√22.323.√24.√

1.极易溶解,易溶,溶解,略溶,微溶,极微溶解,几乎不溶或不溶 2.相溶原理图3.小,大4.小,大5.离子大小,离子表面积 6.增大,减小7.某些有机酸及钠盐,酰胺类化合物

8.溶剂间氢键缔合,介电常数改变,25~809.相似相溶

10.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可防止药物被氧化;可防止药物的水解 11.先将药物与难溶剂混合,然后再加水稀释

12.首先是溶质分子从固体表面溶解,形成饱和层;然后在扩散作用下经过扩散层,再在对流作用下进入溶液主体 13.扩散,Noyes-Whitney,dC/dt=DS/Vh(Cs-C)

14.固体的表面积,温度,溶出介质的体积,扩散系数,扩散层的厚度 15.2μm,0.1~100nm,增加

16.加入润湿剂以改善固体粒子的分散度,增加溶出界面 17. Cs >>C 18.每1g增溶剂能增加药物溶解的克数

19.注射剂,滴眼剂,输液,渗量Osm,渗透压摩尔浓度,749.6kPa

20.供试品与0.9%NaCl溶液(g/ml)渗透压比率,等渗溶液,高渗溶液,低渗溶液

(一)单项选择题 1.D 2.B 3.B 4.C 5.C 6.C 7.D 8.A 9.C 10.D 11.C 12.B 13.D (二)配伍选择题 1.B 2.D 3.C 4.A 5.E 6.E 7.C 8.A 9.D 10.B (三)多项选择题 1.ABD 2.CDE 3.AB 4.BCD 5.ABCDE 6.AD 7.ABCD

6.注解: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除了制成盐类和利用潜溶剂外,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加入助溶剂和增溶剂。助溶剂的作用机制是形成可溶性盐,形成有机复合物以及复分解后形成可溶性盐。增溶效果与许多因素有关。对药物而言,同系物药物的分子量愈大,增溶量通常愈小。对增溶剂而言,同系物增溶剂碳链愈长,其增溶量也愈大。在增溶时,由于药物分散在增溶剂所形成的胶团中,能起到防止药物氧化和水解的作用,从而增加药物稳定性。此外,增溶效果与增溶剂的加入顺序有密切关系,如维生素A棕榈酸酯用吐温类增溶剂的增溶。 五、计算题

1.S=10/254.22=0.0393mol/L,S0=1/232.24=0.00431mol/L;pH=pKa+lg(S-S0)/ S0=7.41+lg(0.0393-0.00431)/0.00431=8.32 故当Ph<8.32时,游离苯巴比妥开始析出。 2.先对数据进行处理得下表: 3.299 3.245 3.193 3.094 (1/T)310^3 4.1896 4.4188 4.6681 5.1358 ㏑S0 以㏑S0对1/T回归,求得溶解度与S0温度的关系方程为: ㏑S0=19.491-4641.32/T

因此可求得吲哚美辛在25℃时的溶解度S0=50.6mg/100ml

1.答:取数份药物,配制从不饱和溶液到饱和溶液的系列溶液,置恒温条件下振荡至平衡,经滤膜过滤,取滤液分析,测定药物在溶液中的实际浓度S,并对配制溶液浓度C作图,图中曲线的转折点即为该药物的平衡溶解度。

2.答:药用溶剂的种类和混合溶剂,溶剂与药物的极性大小;pH值的影响;药物多晶型;药物粒子大小;添加物的影响;温度的影响;药物分子结构的影响;溶剂化作用与水合作用等。

3.答:混合溶剂法;助溶剂助溶法;增溶剂增溶法;制成可溶性盐法;制成固体分散物或包合物法等。

4.答:①药物的粒径:同一质量的固体药物,其粒径小,表面积大,溶出速度快;同样表面积的固体药物,空隙率越高,其溶出速度越快;对于颗粒状或粉末状的固体药物,如在溶出介质中结块,可加入润湿剂改善。②药物的溶解度:药物在溶出介质中的溶解度越大,溶出速度越快。③溶出介质的体积:溶出介质的体积大,溶液中药物浓度小,溶出速度快。④扩散体系:药物在溶出介质中的扩散系数越大,溶出速度越快。在温度一定的条件下,扩散系数的大小受溶出介质的黏度和药物分子的大小影响。⑤扩散层的厚度:扩散层的厚度越大,溶出速度越慢。⑥温度:温度升高,药物溶解度增大,扩散增强,黏度降低,溶出速度加快。

5.答:助溶剂的作用机制是形成可溶性盐,形成有机复合物以及复分解后形成可溶性盐。例如碘在水中的溶解度为1:2950,如加入适量的碘化钾,可明显增加碘在水中的溶解度,能配成含碘5%的水溶液。碘化钾为助溶剂,增加碘溶解度的机制是KI与碘形成分子间的络合物KI3。

6.答:①增溶剂不仅可以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制得制剂稳定性好;②可防止药物被氧化,因为药物嵌入到胶束中与空气隔绝而受到保护;③防止药物水解,可能是因为胶束上的电荷排斥或胶

+ -束阻碍了催化水解的H或OH接近药物。

7.答:增溶剂的种类;药物的性质;加入顺序;增溶剂的用量。

8.答:增溶剂提高药物溶解度的原因,一般认为是两种溶剂间发生氢键缔合,有利于药物溶解;另外介电常数改变,如乙醇和水或丙二醇和水组成的潜溶剂均降低了溶剂的介电常数,增加了非解离药物的溶解度。一个好的潜溶剂的介电常数一般是25~80.

9.答:在一定温度下,将一定量表面活性剂(增溶剂)加入到含等量溶剂的碘瓶中,再以递增量的次序将药物(增溶质)分别加入到各碘瓶中,恒温振摇,静置,用目视或分光光度计观测溶液是否澄清,澄清溶液中含有增溶质的最大浓度。以不同浓度的表面活性剂重复以上试验,可得系列MAC数据。以MAC为纵坐标,表面活性剂浓度为横坐标作图,可求得临界胶束浓度。由图可选择增溶任何量该增溶质所需的表面活性剂浓度。

第三章 表面活性剂

1. 表面活性剂 surfactant2. 胶束 micelles3. 临界胶束浓度 critical micell concentration(CMC)4. 亲水亲油平衡值 hydrophile-lipophile balance(HLB)

5. 增溶 solubilization6. 最大增溶浓度 maximum addictive concentration(MAC 7. Krafft 点8. 浊点或昙点 cloud point 9. 表面活性 10. 表面活性剂的正吸附11. 润湿剂 wetters

1. 表面活性剂之所以能降低液体表面张力,是由于结构上含有亲水基团和亲友基团的特点决定的。

2. 一些无机盐可以使水的表面张力略有增加,一些低级醇可以使水的表面张力略有降低。 3. 表面活性剂浓度越低,降低表面张力越显著,则表面活性越强,越容易形成正吸附。

4. 与低分子表面活性剂相比,高分子表面活性剂降低表面张力的能力较小,增溶力、渗透力弱,乳化能力较强。

5. Krafft点是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特征值,也是表面活性剂使用温度的下限。

6. 极性有机物如尿素、N-甲基乙酰胺、乙二醇等均可升高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 7. 十二烷基硫酸钠又称月桂醇硫酸钠;硫酸化蓖麻油俗称土耳其红油。

8. 聚山梨酯,其商品名为司盘(Spans)类,它是由聚山梨糖醇及其单酐和二酐与各种不同的脂肪酸

反应所形成的酯类化合物的混合物。

9. 表面活性剂Pluronic F-68有起昙现象。

10. 聚山梨酯80是液体制剂乳剂中常用的W/O型乳化剂。

11. 根据三元相图,表面活性剂由于能在油水界面定向排列而起增溶作用。

12.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除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外,都具有很强的杀菌作用,主要用于消毒,杀菌。 13. 一般认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毒性最大,其次为阴离子型非离子型毒性最小。 14. 表面活性剂的HLB值愈大,亲油性越强;HLB值愈小,亲水性愈弱。

15. 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大。

16. 表面活性剂Pluronic F-68有液态、固态和半固体3种状态,均可作为优良的乳化剂。 17. 根据HLB值的意义,HLB值越高亲水性越强,故增溶效果好。 18. 吐温80具有增溶作用,对药物的增溶不受添加顺序的影响。

19. 某些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吐温、司盘类)其水溶液有“起浊”现象。 20. 表面活性剂具有增溶作用的原因是其具有较高的极性。

21. 在CMC以上,随着表面活性剂用量的增加,胶束数量达到饱和。 22. 肥皂可以与苯扎溴铵合用符合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 23. 根据表面活性剂复配,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与含羧基的化合物如羧甲基纤维素、阿拉伯胶合用。 24. 根据表面活性剂复配,皂土、白陶土、滑石粉等具负电荷的固体可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合用。 25. 增溶是表面活性剂胶束起乳化作用,将药物乳化而使其溶解度增大。 26. 表面活性剂在水中形成胶束后,才能起乳化作用。

27. 明胶、聚乙烯醇、聚乙二醇及聚维酮等水溶性高分子对表面活性剂分子有吸附作用,减少溶液中游离表面活性剂分子数量,临界胶束浓度因此升高。

28. 表面活性剂(如十二烷基硫酸钠)可溶解生物膜脂质增加上皮细胞的通透性,从而改善吸收。 29. 两性离子活性表面积在碱性水溶液中呈阴离子活性表面剂的性质;在酸性水溶液中则呈阳离子活性表面剂的特性,杀菌力很强。

30.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毒性大小顺序为:聚氧乙烯烷基醚>聚氧乙烯芳基醚>聚氧乙烯脂肪酸酯>吐温类。

31. 表面活性剂胶束增溶体系是热力学稳定体系也是热力学平衡体系。 32. 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共聚物在常压下浊点在70~100℃之间。

33. 卵磷脂中磷脂酰胆碱含量高时可作为水包油型乳化剂,肌醇磷脂含量高时为油包水型乳化剂。 34. 卵磷脂对热十分敏感,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以及酯酶作用下容易水解,是制备注射用乳剂及脂质微粒制剂的主要辅料。

35. 聚山梨酯对热稳定,低浓度时在水中形成胶束,其增溶作用不受溶液的PH值影响。

36. 油溶性表面活性剂(如钙肥皂、丁二酸二辛酯磺酸钠、司盘类表面活性剂)在非极性溶液中可形成类似反向胶束。 37. 一些不溶性无机盐(如硫酸钡)能化学吸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使溶液中表面活性剂浓度下降。 38. 同系物增溶剂,碳链愈长,增容量愈大;药物的分子量愈大,增容量也愈大。 39. CMC越低,缔合数越大,MAC就越高。 40. 新洁尔灭是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41. 表面活性剂由于能在油水界面定向排列而起增溶作用。

42. CMC是指在一定温度下,药物溶解在一定浓度的增溶剂中的最大量。

1. 增溶体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组成的三元体系,三元体系的最佳配比常通过实验制作____________相图来确定。

2. 对于弱酸性药物而言,在偏_________性环境中有较大程度的增溶,对于弱碱性药物而言,在偏__________性环境中有较大程度的增溶,对于两性离子,在___________有最大增溶量。 3. 温度对增溶有三方面的影响:影响___________的形成,影响___________的溶解,影响_________的溶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