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八尺岭东山举行泉州名人纪念碑落成仪式 - 图文 下载本文

验室,为国家的导弹、火箭研制提供了大量的数据信息。 相关新闻

傅轶青讲述父亲的“建筑奇缘”

如今已是83岁高龄的傅轶青,讲起话来还是特别有精神,条理清晰。

谈起父亲傅维早,傅轶青满脸骄傲,“父亲没上过学,却成为泉州近现代杰出的建筑大师,他的拼搏努力让我很敬佩。”

他告诉记者,这次回来主要是为了修缮祖父和父亲的坟墓,他们安葬在祖籍地南安市柳城街道象山社区。

少年结缘传教士走上建筑之路

1884年,傅维早在南安出生,9岁那年,祖父为了谋求更好的发展,便带着他迁居到厦门营生。

“从小父亲就很懂事,小小年纪就帮忙补贴家用。”傅轶青告诉记者,父亲9岁时就肩挑担子沿街叫卖葱菜糕果,或是下海打捞货船丢落的杂物换钱;11岁,他就在修建工地上当小工、干零活。

一次偶然巧遇,让傅维早走上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听我叔父说,父亲在鼓浪屿帮助了一个英国基督教传教士罗利仁。” 关于这个“巧遇”有两种版本:一个是傅维早与小朋友在鼓浪屿海边玩耍时,正从船上下来的罗利仁不小心将手提包掉落海里,傅维早马上潜入水中捞起手提包,交给罗利仁;另外一个是罗利仁所乘坐的船突遭暴风雨翻船,傅维早听到呼救后潜入水中救起罗利仁。

罗利仁见傅维早年少英勇,心地善良,心里很是喜欢他,没多久,两人就成了忘年交。“父亲喜欢建筑,罗利仁就让他拜外国的建筑师学艺。”傅轶青介绍,由于父亲刻苦钻研,加上对建筑的喜爱,没多久,他就得到洋师傅的赏识和认可,放手让他单独带班施工,并推荐他参与厦门鼓浪屿英美领事馆、英华书院等工程的建设。

渐渐地,傅维早开始崭露头角。 在泉州开创辉煌主持承建众多工程

“父亲26岁时,回到泉州开始他的建筑生涯。”傅轶青告诉记者,1910年,英国基督教会筹募到一笔巨款,准备扩大泉州惠世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前身)和培元学校、培英女校的规模,经罗利仁推荐,教会聘请傅维早独自设计建设。 当时,培元学校和惠世医院建筑都由傅维早亲自主持建设,两大建设工程以其新颖的设计样式、优质的施工质量和诚信的服务态度风靡闽南,傅维早在泉州声名鹊起。此后一段时间,泉州的许多重要修建工程几乎全都聘请他主持承建。

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傅维早就拥有10多支施工队、18部电话。根据傅氏宗族资料记载,傅维早在新门街自办木工厂、在新门城边自办石场、瓦窑,采用龙窑烧制砖瓦,如此规模,在上世纪30年代的泉州建筑行业中仅此一家。

这几天,傅轶青带着一家老小回到幼时居住的老宅(泉州金鱼巷傅维早故居)走走看看,并到父亲设计建造的安礼逊图书楼、主持修复的泉州开元寺、东西塔、泉州府文庙等处参观。“希望他们今后也要常回来,对家乡有更多的情感。”傅轶青说。 “在培元中学安礼逊图书楼前,我就跟小孙子说,这是你曾祖父设计修建的,现在是泉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傅轶青说。 1927年,培元校友集资兴建“安礼逊图书楼”,傅维早承建这项工程。他别具匠心、大胆创新,将大楼设计成外似三层,内实五层,一至四层为西式层楼,而第五层为中式楼阁的中西合璧的建筑样式。整幢大楼楼身线条流畅,高达24.8米,在上世纪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