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析-----评江苏省连云港市西苑中学高级教师 下载本文

教学评析-----评江苏省连云港市西苑中学高级教师

中学物理教学大纲明确指出,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通过演示和学生实验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中学物理,特别是初中物理,以有趣的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已形成了共识。中学物理实验既有客观、生动、形象的特征又具有科学研究的缩影。因此,我们的实验教学不但要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分析概括实验现象和结论的能力,更应该以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并运用实验手段去解决实际问题为最终目的,即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然而,在以往的物理实验教学中对一些重要定律和原理的有关实验多是验证性的。即将实验直接推出验证结论。例如,“阿基米德原理”实验仅是验证“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如果按照这样的模式进行教学,我们只是传授给学生阿基米德原理的知识,而学生势必有很多问题得不到解决①怎么会想到浮力的大小和排开液体的液重有关?②为什么通过教材图示实验就能得到结论?如果不澄清这些问题,就会抑制学生的思维发展,对开发学生智力不利。笔者在“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过程中,结合新课改对现代物理教学的要求——让学生在自己动手做实验中学知识求发展,也做了不少的反思和调整,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在观看了江苏省连云港市西苑中学高级教师——杜成芳老师上的一节教学视频:《阿基米德原理》后,感觉受益菲浅。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杜成芳老师以震惊世界的俄罗斯核潜艇“库尔斯克”号的打捞工作为情境,启发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将巨大的核潜艇打捞上来呢?杜老师首先引导学生复习如何用弹簧测力测出物体所受浮力大小的实验,然后提出如何测出沉船所受浮力大小。在日常的新闻中对这问题也有所耳闻,所以很有兴趣参与到讨论中来,并结合自身的经验水平提出了种种测量和打捞方法。老师进一步问:是不是用的浮筒越多,沉船所受的浮力越大?并用多媒体配合演示,让学生有亲临现场的感觉。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杜老师又提出浮力的大小到底与什么因素有关?一步一步的提出问题将学生引入到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探究思考中。

二、注重实验方法的指导

在老师提出了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一问题以后,学生纷纷提出了不同的猜想,共有九种之多,老师将这些猜想写在黑板上并问学生:能否用实验验证你的猜想。老师事先准备了各种各样的实验器材,共分成四个不同的组,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探究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用学过的测浮力大小的方法分别测出了不同物体的浮力,并将各组的实验数据板书在黑板上,供大家探讨。之后杜老师引导学生从实验得出的数据中分析前面的九种猜想是否科学、正确。最终学生以科学的方法总结出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大小有关。其中,两名学生自己设计实验验证浮力大小与液体的重力和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浓度无关更是本节课的亮点。体现了现代物理教学以学生为主的创新思路。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既有学生个人的探究也有学生整体的探究,教师针对各个小组辅助性指导,满足了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需求,培养了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注重能力的培养

整节课,杜老师从课堂引入情境的创设到问题的提出,都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的思考、积极提出问题,从而培养并提高了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设计实验动手操作实验,实验能力得到提高,实验数据的分析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在后面的分析数据总结结论的环节中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总之,能力的培养贯穿了整节课的各个环节,学生在这节课中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