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欣赏最全套教案[湘教版] - 图文 下载本文

第三课 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

一、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用审美意识,学会从多角度\\多层面鉴赏美术作品。 掌握美术鉴赏的四种基本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如何从多角度去鉴赏一幅美术作品。 四种鉴赏方法的运用。

难点:结合实例如何鉴赏美术作品。 (重要意义)

三、教材分析:教材内容主要两个层面:1、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欣赏美术作品,而不同的欣赏角度所获得的感受和认识是不同的。2、理解并掌握美术鉴赏的四种基本类型:A、感悟式鉴赏;B、形式鉴赏;C、社会学式鉴赏;D、比较式鉴赏。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相互渗透。

四、设计思路:主要解决学生鉴赏美术作品的四种基本方法.。最好用视频、画面分割等手段帮助学生理解,也可以利用各种绘画的过程让学生知道美术作品是怎样产生的。帮助学生突破以往简单化、概念化的欣赏习惯;给学生提供一种较为合理、科学的鉴赏途径,养成良好的欣赏习惯。利用学生对?形式美法则?和中国画?诗情画意?结合比较了解的基础上,重点介绍?感悟式鉴赏?与?形式鉴赏?。 五、课时:二课时

六、新课教学

导入 (视频?蒙娜丽莎?) (一)、从不同的角度欣赏?蒙娜丽莎? ① 从形式形象入手 ② 内容的理解与体验 ③ 内蕴的探究和领悟 (二、)四种鉴赏的基本方法

1、感悟式鉴赏 (感悟)现代齐白石的《千里蛙声出山来》 美术作品.的印象

美术作品.展开的联想.

2、形式鉴赏 (观察) 法国莫奈的《莲池》等

美术作品的形象、构图、空间、形体、色彩、明暗、线条、笔墨。 3、社会学式鉴赏 (探究) 荷兰伦勃朗的《夜巡》、南宋陈容的《墨龙》等 美术作品的 画家生平、委托或赞助人、文化背景、社会基本价值观。 4、比较式鉴赏 (比较) (宋文同的《竹子》与清郑板桥的《竹子》 美术作品的 横向:相同点、不同点。 纵向:相同点、不同点。 个人或分组欣赏 可用?描述—分析—解释、判断?的方式 ?春?(意大利波提切利)?静坐的莫瓦特歇夫人(安格尔)思(罗丹)簪花仕女图 唐(周肪)华严寺菩萨(辽)拾穗(米勒)

课后作业:分发四种不同欣赏美术作品的资料(图片不要太多)。要求学生对某一作品查找相关资料,用四种方式中取某一种方式(也可几种方式渗透)进行短文描述。准备在第二教时发言。

第 二 教 时

第二教时分两部分组成:(教师课前应有充分的准备)

5

1、根据第一节课后作业,要求各组派1-2位代表上台发言。要求学生有目的地从某一种方式(也可几种方式渗透)对作品进行分析。在活动过程中,要注重?理解观察角度?——?观察?——?分析与研究?这几个环节有机的结合。教师要及时给以纠正、引导,也可以要求其他组的学生给以评判。应有小结。(时间1/3左右)

2、采取中央台?鉴宝栏目?的形式,利用学生比较熟悉的作品。如中国画: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长卷)等;如西画: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凡高的《向日葵》(可以以写真的形式放大成大图片)等。要求每组派1-2位同学上台近距离观察。然后分组派人上台发言。(课件图片要放大其作品某主要部分,便于其他学生对作品的了解)。要鼓励学生从一定的广度和深度来理解作品。

七、课后反思

由于评价的角度、方法、角色的不同,即使对同一件美术作品的评价都会各异。这说明,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是开放的,美术作品本身也是多义的,批评者的不同观点的相冲撞,是对作品的丰富和补足。

但是对美术作品的评价也不是任意的,他必须建立在对作品及其相关知识了解的基础之上。 集体讨论:用两种鉴赏方法来对该作品的意义与价值作出较合理的解释吗? 课后延伸

活动建议一:尝试选择课文中所述的一种鉴赏方式,用150字左右的短文描述<<蒙娜丽莎>>

活动建议二:通过书籍、报刊或上网查找相关资料,用多种鉴赏方式对<<蒙娜丽莎>>撰写一篇300字左右的鉴赏文章。

6

第二单元 辉煌的美术历程 第一课 《原始人的创造》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 了解美术在人类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2、 了解中国与西方原始艺术的多种形式。 3、 探讨原始艺术与原始人观念之间的联系。(二)能力目标: 能从原始形态和意识形态上及观念上分析原始人的审美观念。(三)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审美情操让学生感受艺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以促进学生多元情感体验和文化体验,渗透热爱祖国悠久历史文化的情感教育。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原始人的审美观念;美术作品对原始人的生存的意义。 三、教学准备:

1、 教具:幻灯机、幻灯片,实物投影仪、画册或者多媒体播放工具。 2、 学具:笔记本、笔 、、纸 四、教材分析:《原始人的创造》是湘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材第二单元第一节,本节主要讲述了关于美术起源的知识,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历史素养,使学生建立基本的知识框架和历史观念,了解美术的演进过程。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造型艺术在人类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甚至在文字出现之前,人们就掌握了用各种材料表现形象、满足生存需要的技能。2、中国原始社会比较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以及这些作品与人们的生活以及观念之间的关系。3、西方比较有代表性的原始美术作品,以及这些作品与原始人的观念之间的关系。 五、课时: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 导入教学:

1、教师出示三明市万寿岩图片(我们来看一组照片)

三明市万寿岩旧石器文化遗址,位于三元区岩前镇(2000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2001年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单位,遗址对研究人类活动有重要意义。人工铺石南面是全国首次发现,世界罕见,我们从这组照片可以发现原始人类生存条件极其简陋,且使用工具也极其简单。

2、出示学生收集的图片:(我们再来看一组你们当中的同学收集的有关原始美术作品的图片。(涡纹彩陶瓶、人面鱼纹盆、鹰尊、白陶规、拉斯科岩画等),瑞典的塔努姆岩画,(大约公元前1800年),(描绘人类、动物、武器、船只,其它物品或是一些场景)。这些远古时期的美术作品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原始人是如何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掌握复杂的手工技艺?他们又需要这些美术作品来做什么用呢?(课题:原始人的创造)

二、新课教学:

教师提问:你觉得在原始的时代,即还没有文字的时代,原始人需要美术品做什么?

学生思考并回答。比如说:1、装饰一些物品。2、传递或记录信息。教师对学生的认识进行归纳总结。回答的很好。除了你们说的这些用途外,有没有其他用途?接下来我们一起来阅读教材,思考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

1、出示课件,学习活动一:阅读教材思考问题。

①原始人希望他们的生活用品美观一些,如何在彩陶上进行装饰?(彩陶上的装饰纹样,自然界的一些动植物或自然现象,用点、直线、曲线、圆形等最简单的几仃图形加以组合,创造出饱满而富有韵律感的图案)。

②我们会制作一些具有纪念意义或者对我们有重要意义的物品,那原始人呢?你觉得课本哪些范例可以说明对原始人类具有重要意义的作品?(人面鱼纹盆----是否是反映遥远的图腾信仰,玉器----原始图腾符号,彩塑女神像----渴望自身繁衍的祈愿)

③原始人在制作生活用品的时候,除了希望它们美观,还希望它们的造型和功能符合他们的生活要求,举

7

例说明。(尖底瓶、白陶规)

④良渚文化墓地出土的大玉琮是否说明了原始人类的某些观念和信仰?(见课本14页:倒梯形的羽冠人纹是夸张变形了的人形图案。它可能是当时紧成熟的图腾形式,即以人形为原型的图腾。)

⑤你认为中国的?龙?这种图形最早有什么作用?(图腾)

⑥你认为女性在原始时代的地位重要吗?为什么?(种族繁衍,红山文化女神像、孕 2、播放图片学生分析讨论分析原始美术作品中所体现的形式特征与审美观念之间的关系. ①播放原始彩陶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彩陶图案装饰纹样。

②播放图片比较分析将军崖岩画稷神崇拜图和欧洲的岩洞壁画(比较符号化图像和写实性图像) ③播放图片比较原始女性雕像和红山文化女神头像(比较写实性图像和夸张处理的图像)。 ④学生分小组讨论完成图表(各小组互相评分) 图像特征 图像范例 功能特征

推测原始人的审美观念

规整的图像 (陶罐) 实用

审美意识在物质上的体现

符号化的图像 玉龙

精神(宗教、象征) 图腾标志

夸张处理的图像 威伦道夫维纳斯 精神(生殖崇拜)

反映先民的思想意识,祈求丰产、丰收

写实性的图像 彩塑女神 精神 同上

3、教师小结:在以上这四类图片中所出现的形象从总体来看都是比较质朴、粗犷的,它们表明原始社会的人们已经知道可以通过一定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愿望与一定的观念。原始人的生活状况决定了在他们生活用品和其他物品上出现的形象往往都是他们觉得比较重要的因素,比如神灵(祈求生存、繁衍、生产等等)、图腾(部落或者族群的标志,集合集体的力量)、动植物或者一些自然现象(1、万物有灵;2、与原始人生活密切)、女性(生育能力与部落繁衍有关)。这些因素决定着原始人的生存,所以他们主要就是表现上述形象。从作品上来看,随着人类的发展与进化,原始人已经逐步具备了一定的写实能力和对形象概括和组合的能力,并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区别对待装饰和巫术的需要。特别是在器物表面的装饰方面,我们可以明显的发现原始人已经比较熟练的掌握了一定的形式美的法则,比如说运用对称、均衡等法则来创造一些图案。 尤其是圆形等几何图形在原始美术作品上的使用。

学习活动三:④作品欣赏,教师出示一组图片,并做简单讲解。 学习活动四:参考原始彩陶作品装饰纹样,装饰器皿。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