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浦东新区2014年中考二模数学试卷及答案解析(WORD版) 下载本文

点评: 本题考查了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勾股定理,垂径定理的应用,题目是一道比较典型的题目,难度适中. 22.(10分)(2014?浦东新区二模)甲、乙两车都从A地前往B地,如图分别表示甲、乙两车离A地的距离S(千米)与时间t(分钟)的函数关系.已知甲车出发10分钟后乙车才出发,甲车中途因故停止行驶一段时间后按原速继续驶向B地,最终甲、乙两车同时到达B地,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车行驶时的速度分别为多少? (2)乙车出发多少分钟后第一次与甲车相遇? (3)甲车中途因故障停止行驶的时间为多少分钟?

考点: 一次函数的应用.

分析: (1)分别根据速度=路程÷时间列式计算即可得解;

(2)方法一:观察图形可知,第一次相遇时,甲车停止,然后时间=路程÷速度列式计算即可得解; 方法二:设甲车离A地的距离S与时间t的函数解析式为s=kt+b(k≠0),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乙函数解析式,再令s=20求出相应的t的值,然后求解即可;

(3)求出甲继续行驶的时间,然后用总时间减去停止前后的时间,列式计算即可得解. 解答: 解:(1)v甲=

=(千米/分钟),

所以,甲车的速度是千米/每分钟; v乙=

=1(千米/分钟),

所以,乙车的速度是1千米/每分钟;

(2)方法一:∵t乙=

=20(分钟),

∴乙车出发20分钟后第一次与甲车相遇;

方法二:设甲车离A地的距离S与时间t的函数解析式为:s=kt+b(k≠0), 将点(10,0)(70,60)代入得:解得,

所以,s=t﹣10,

当s=20时,解得t=30, ∵甲车出发10分钟后乙车才出发, ∴30﹣10=20分钟,乙车出发20分钟后第一次与甲车相遇;

(3)∵t=(60﹣20)÷=30(分钟), ∵70﹣30﹣15=25(分钟),

∴甲车中途因故障停止行驶的时间为25分钟.

点评: 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应用,主要利用了路程、速度、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读懂题目信息理解甲、乙两车的运动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23.(12分)(2014?浦东新区二模)已知: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E是边AD的中点,联结BE,过点A作AF⊥BE,分别交BE、CD于点H、F,联结BF. (1)求证:BE=BF;

(2)联结BD,交AF于点O,联结OE.求证:∠AEB=∠DEO.

考点: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正方形的性质. 专题: 证明题. 分析: (1)根据正方形性质得出AB=DA=BC=CD,∠BAD=∠ADF=∠BCF=90°,求出∠ABH=∠HAE,证△ABE∽△DAF,得出比例式,求出AE=DF,CF=AE,证出Rt△ABE≌Rt△CBF即可; (2)根据正方形性质求出∠ADB=∠CDB,证△DEO≌△DFO,推出∠DEO=∠DFO,根据△ABE∽△DAF推出∠AEB=∠DFA,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 证明:(1)∵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AB=DA=BC=CD,∠BAD=∠ADF=∠BCF=90°, ∴∠BAH+∠HAE=90°, ∵AF⊥BE, ∴∠AHB=90°, 即∠BAH+∠ABH=90°, ∴∠ABH=∠HAE, 又∵∠BAE=∠ADF, ∴△ABE∽△DAF, ∴=

∴AE=DF, ∵点E是边AD的中点, ∴点F是边DC的中点, ∴CF=AE, 在Rt△ABE与Rt△CBF中,

∴Rt△ABE≌Rt△CBF(HL), ∴BE=BF.

(2)∵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DB平分∠ADC, ∴∠ADB=∠CDB, 在△DEO与△DFO中,

∴△DEO≌△DFO(SAS), ∴∠DEO=∠DFO, ∵△ABE∽△DAF, ∴∠AEB=∠DFA, ∴∠AEB=∠DEO.

点评: 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的推理能力,题目比较好,难度适中.

24.(12分)(2014?浦东新区二模)如图,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抛物线y=x+bx+c与x轴交于点A、B(点A在点B右侧),与y轴交于点C(0,﹣3),且OA=2OC. (1)求这条抛物线的表达式及顶点M的坐标; (2)求tan∠MAC的值;

(3)如果点D在这条抛物线的对称轴上,且∠CAD=45°,求点D的坐标.

2

考点: 二次函数综合题.

分析: (1)根据与y轴的交点C的坐标(0,﹣3)就可以求出OC的值及c的值,进而求出OA的值及A的坐标,由待定系数法就可以求出b的值而求出解析式及定点坐标; (2)如图1,过点M作MH⊥x轴,垂足为点H,交AC于点N,过点N作NE⊥AM于点E,垂足为点E.在Rt△AHM中,HM=AH=4,就可以求出AM的值,再由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AC的解析式,就可以求出点N的坐标,进而求出MN的值,由勾股定理就可以求出ME及NE的值,从而求出AE的值就可以得出结论;

(3)如图2,分类讨论,当D点在AC上方时,根据角之间的关系就可以求出∠D1AH=∠CAM,当D点在AC下方时,∠MAC=∠AD2M就可以求出点D的坐标. 解答: 解:(1)∵C(0,﹣3), ∴OC=3.y=x+bx﹣3. ∵OA=2OC, ∴OA=6.

∵a=>0,点A在点B右侧,抛物线与y轴交点C(0,﹣3). ∴A(6,0).

2

∴0=36+6b﹣3,

∴b=﹣1. ∴y=x﹣x﹣3, ∴y=(x﹣2)﹣4, ∴M(2,﹣4).

答: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x﹣3,M的坐标为(2,﹣4);

(2)如图1,过点M作MH⊥x轴,垂足为点H,交AC于点N,过点N作NE⊥AM于点E,垂足为点E. ∴∠AHM=∠NEM=90°. 在Rt△AHM中,HM=AH=4,由勾股定理,得 AM=4, ∴∠AMH=∠HAM=45°.

设直线AC的解析式为y=kx+b,由题意,得

2

2

2

解得:,

∴直线AC的表达式为y=x﹣3. 当x=2时,y=﹣2, ∴N(2,﹣2). ∴MN=2. ∵∠NEM=90°,∠NME=45°, ∴∠MNE=∠NME=45°, ∴NE=ME. 在Rt△MNE中, ∴NE+ME=NM, ∴ME=NE=. ∴AE=AM﹣ME=3 在Rt△AEN中,tan∠MAC=答:tan∠MAC=;

(3)如图2,①当D点在AC上方时, ∵∠CAD1=∠D1AH+∠HAC=45°,且∠HAM=∠HAC+∠CAM=45°, ∴∠D1AH=∠CAM, ∴tan∠D1AH=tan∠MAC=.

∵点D1在抛物线的对称轴直线x=2上, ∴D1H⊥AH, ∴AH=4. 在Rt△AHD1中, D1H=AH?tan∠D1AH=4×=.

2

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