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录入系统(含砖混) 下载本文

图2—5 风计算信息

【自动导算风力】(0不算, 1计算)用于在“生成GSSAP计算数据”时,控制是否按层自动计算每层的风荷载。选择0不计算层风荷载,生成的GSSAP入口数据中每层风荷载为零。此时设计者可人工在建筑外立面的墙柱梁板上加风工况的荷载;选择1,GSSAP自动进行风内力计算。

【修正后的基本风压】(kN/m2)基本风压按有关规范取值。用逗号分开输入多个风作用方向对应的基本风压,没有输入某方向对应基本风压,程序自动按第1个风向对应的基本风压取值。若各方向基本风压相同,只输入1个基本风压。

【坡地建筑1层相对风为0的标高】(≥0m)坡地建筑1层即基底相对风荷载为零的地面相对标高,用于结构建在山上而风压为零处在山底的情况。该值要大于等于零,为负值时不予考虑;当设置地下室层数时,程序会自动准确考虑风荷载计算,不需在这输入参数。

【地面粗糙度】(1, 2, 3, 4) 地面粗糙度可分为A、B、C、D 四类:

—— A 类指近海海面和海岛、海岸、湖岸及沙漠地区;

—— B 类指田野、乡村、丛林、丘陵以及房屋比较稀疏的乡镇和城市郊区; —— C 类指有密集建筑群的城市市区;

—— D 类指有密集建筑群且房屋较高的城市市区。 1、2、3、4对应A、B、C、D四类地面粗糙度。

在确定城区的地面粗糙度类别时,若无地面粗糙度指数实测结果,可按下列原则近似确定;

以拟建房屋为中心、2km为半径的迎风半圆影响范围内建筑物的平均高度来划分地面粗糙类别,当平均高度不大于9m时为B类;当平均高度大于9m但不大于18m时为C类;当平均高度大于18m时为D类;

【风体型系数】现代多、高层结构立面变化较大,不同区段内体型系数可能不同,程序限定体型系数最多可分三段取值。若体型系数只分一段或两段时,则仅需填写前一段或两段的信息,其余信息可不填。对每一段的体型系数,可用逗号分开输入多个风向对应的体型系数,没有输入某风方向对应的体型系数,程序自动按第1个风方向对应的体型系数取值,各方向的体型系数相同时,输入1个体型系数即可。

体型系数按下列规定采用: 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表7.3.1

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3.2.5 条 计算主体结构风荷载效应时,风荷载体型系数μs,可按下列规定采用: 1)圆形平面建筑取0.8;

2)正多边形及截角三角形平面建筑,由下式计算:

?s?0.8?1.2/n

式中 n — 多边形的边数。

3)高宽比H/B不大于4的矩形、方形、十字形平面建筑取1.3; 4)下列建筑取1.4:

<1> V形、Y形、弧形、双十字形、井字形平面建筑; <2> L形、槽形和高宽比H/B大于4的十字形平面建筑;

<3> 高宽比H/B大于4,长宽比L/B不大于1.5的矩形、鼓形平面建筑。 5)在需要更细致进行风荷载计算的场合,风荷载体型系数可按《高规》附录A采用,或由风洞试验确定。

【结构自振基本周期(s)】(0—按经验公式自动计算) 结构基本周期的缺省值可

由经验公式确定,如果已经知道结构的计算周期,此处可以直接填计算周期,可以使风荷载的计算更准确,一般采用平动第一周期乘周期折减系数。

可以用逗号分开输入多个风方向对应的基本周期,没有输入某风方向对应的基本周期,程序自动按第1个风方向对应的基本周期取值,各方向的基本周期相同时输入1个基本周期即可。

【风方向】可取最多8个风方向,单位度。一般取刚度较强和较弱的方向为理想风方向。规则的异形柱结构至少设置四个风方向:0, 45, 90, 135。与【地震计算方向】设置不同的是,0度和180度为不同的风方向,一般需同时设置0度和180度。输入次序没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要求。

程序在每个风方向的计算和输出内容是一样的。 4 调整信息

图2—6 调整信息

【框支梁地震内力增大系数】(1.0-2.0)程序自动判定框支梁,当某根框支梁地震内力增大系数设为随总信息时,按这里的设置取值,且大于等于1.25。

可在构件属性中设置“框支梁”和“框支梁地震内力增大系数”。

【连梁刚度折减系数】(0.55-1.0)连梁指两端与剪力墙相连的梁,由于连梁两端剪力墙刚度很大,连梁跨度小、截面高度大、刚度大,故内力会很大,常出现超筋。规范允许连梁在地震时出现裂缝,进入塑性状态后卸载给剪力墙,为控制裂缝宽度,连梁刚度折减系数不小于0.55,不折减时取1.0。

程序在进行风荷载等非地震荷载作用下结构承载力设计和位移计算时,不进行连梁刚度折减,以控制正常使用时连梁裂缝的发生,只在地震分析时考虑连梁刚度折减。

程序自动判定两端都与剪力墙相连的主次梁、至少一端与剪力墙肢方向的夹角不大于250为连梁,且跨高比小于5.0。被虚柱打断的连梁程序能自动合并再判定,超出自动判定的范围时可在构件属性中设置“梁设计类型”为连梁和“连梁刚度折减系数”。

【中梁刚度增大系数】(1.0-2.0)程序录入计算时梁截面取矩形,考虑现浇板和梁一起按照T形截面梁工作,对梁的刚度放大。预制楼板结构,板柱体系的等代梁结构该系数不能放大,该系数对连梁不起作用。

程序自动搜索中梁和边梁(截面B和H都小于800mm),两侧与刚性楼板相连的梁刚度放大系数为中梁刚度增大系数BK,只有一侧与刚性楼板相连的梁刚度放大系数为0.5×(BK+1.0),其他情况的梁刚度不放大。

可在构件属性中设置个别梁的“中梁刚度增大系数”。

【梁端弯矩调幅系数】(0.7-1.0)在重力恒载和活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框架梁设计允许考虑混凝土的塑性变形内力重分布,适当减小支座负弯矩,相应增大跨中正弯矩,一般取0.8,悬臂梁不调幅。

程序保证跨中正弯矩在多层结构中大于等于简支跨中正弯矩的1/3,高层结构中大于等于简支跨中正弯矩的1/2。

可在构件属性中设置“梁端弯矩调幅系数”。

【梁跨中弯矩增大系数】(1.0-1.5)通过此参数可增大梁的正设计弯矩,提高其安全储备。可在构件属性中设置“梁跨中弯矩增大系数”。

【梁扭矩折减系数】(0.4-1.0)采用刚性楼板假定时,考虑现浇楼板结构楼板对梁抗扭作用而对梁扭矩进行折减,一般取0.8。采用弹性楼板假定时,梁的扭矩不应折减。

可在构件属性中设置“梁扭矩折减系数”。

【是否要进行墙柱基础考虑活载折减】(0, 1)设为0时不折减;设为1时计算墙柱内力、配筋和轴压比时考虑活荷载折减,当设为1时在基础程序中自动考虑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