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下载本文

29

2.让学生观察三组算式,并交流发现的每组算式的特点,给学生充分发表不同意见的机会.

师生共同概括规律:甲数除以乙数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在观察讨论的活动中,让学生经历发现、总结规律的过程。) 3.让学生自己写出一组算式,教师巡视,然后指名汇报。 (自己写算式是结论内化和学习的过程。) 三. 拓展应用

1. 多媒体出示问题,让学生读题并思考问题,让学生理解题意。 (读题,理解题意,为解决问题作准备。) 2.提出:把 张饼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整张饼的几分之几?让学生思考问题,动手画图。然后交流,讨论,得出:把 张饼平均分成3份,就是表示整张饼平均分成2×3=6(份)每份是整张饼的 。

(在思考、画图分析、讨论等活动中,借助直观获得问题的答案,为探索计算方法获得活动经历。)

3.鼓励学生用计算的方法尝试。交流时给学生充分展示不同方法的机会。经历总结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给学生充分利用知识自主尝试、交流个性化思考方法的空间。掌握计算方法。) 四. 尝试应用

出示“试一试”中的三道题,让学生自己计算。交流时,重点使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给学生尝试练习的素材,使学生掌握计算的方法。) 五. 课堂练习

“练一练”中的四道题。 六.拓展练习

将第4题的条件和问题对调,让学生尝试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即 ÷ 等于多少。 (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尝试。) 教学反思:

本节课首先创设情境,让学生找规律,这一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发现规律,师生共同概括出了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在拓展应用的环节中,学生能够通过思考,分析,讨论,画图,借助直观获得问题的答案。在尝试应用中,除个别同学,其他学生都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从整节课来说,基本能达到教学目的。

第七单元 体积

本单元教育目标是:

1、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认识体积的度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感受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实际意义;知道1立方分米=1升,1立方厘米=1毫升,会进行简单的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2、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会用公式进行计算。 3、在建立体积概念以及探索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公式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4、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试图寻找其它方法;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

5、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有自主尝试解决问题的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一)认识体积和体积单位 教学目标:

30

1、结合实验和具体事物,经历建立体积概念和体积单位的过程。

2、了解体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感受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实际意义。 3、在实验、观察、交流等认识体积和体积单位的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空间意识。 教学重难点:

了解体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感受1立方米、1李芳分米、1立方厘米的实际意义 教学过程: 一、认识体积 1、激趣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 生:听过。

师:谁愿意把这个故事给大家讲一讲。 指名学生讲故事。

师: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

生l:乌鸦把石头放进瓶子,瓶子里的水就升上来了,这样乌鸦就喝到水了。 师:为什么把石头放进瓶子,瓶子里的水就升上来了? 引导学生说出石头占了水的空间,所以把水挤上来了。 2、实验证明。

师:石头真的占了水的空间吗?我们再来做个实验验证一下。

教师拿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个杯子里倒满水,取一块鹅卵石放人另一个杯子,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人第二个杯子,让学生看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

生1:第二个杯子装不下第一个杯子的水,因为第二个杯子里放了一块石头,石头占了水的空间,所以装不下了。 3、揭示体积。

师:对,第二个杯子装不下第一个杯子的水,是由于石头占了水的空间。同学们请大家用手在书桌的抽屉里摸一摸,说说有什么感觉。 生摸并说感觉。

师:请把书包放进抽屉,再用手摸一摸,现在又有什么感觉? 生1:手在抽屉里活动起来不方便了。 生2:手要从书包缝里才能放进去。 师:这是为什么?

生3:因为书包把抽屉的空间占了。

师:对,刚才石头把水挤上来,书包把抽屉的空间变小了,都说明物体占有一定的空间。那你们知道石头和书包谁占的空间大吗?

生4:书包占的空间比石头大,因为书包大,石头小。 师出示下面的图,问:你们知道这些物体哪个占的空间大?

学生回答后,师说明: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所占的空间有大有小。我们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

师:谁能说说什么是电视机的体积?什么是影碟机的体积?什么是手机的体积? 学生回答。

师:谁的体积大、谁的体积小呢?

生:电视机的体积最大,影碟机的体积第二大,手机的体积最小。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看出来的。 二、引出体积单位

31

师:有的物体可以通过观察来比较它们的体积大小,那下面两个长方体,你们能比较出

大小吗?

生:不好比较。

教师用多媒体将它们分成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如下图),问:现在你们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

生1:能,左边的长方体比右边的体积大。 师:为什么? 生1:因为左边的长方体有16个小正方体,而右边的有15个,而且小正方体的大小相同,所以左边的比右边的大。

师:左边的长方体和右边的长方体中的小正方体不一样大,行不行?为什么? 生:不行。因为小正方体大小不同,就不好比较。

师:为什么分成小正方体前不能直接比大小,分成小正方体后就能比较呢? 引导学生说出:因为分成的每个小正方体的大小相同,这样就好比较了。

师:所以要比较物体的体积大小,需要有一个统一的体积单位。在学习体积单位前,我们先回想一下,长度单位是用什么来表示的?面积单位是用什么来表示的?

引导学生说出:长度单位是用线段来表示的,面积单位是用什么正方形来表示的。 师:体积单位应该用什么来表示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应该用正方体来表示。

师:对,体积单位是用正方体来表示的。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板书)

三、认识体积单位

师:请你们猜一猜lcm3、1dm3,是多大的正方体?

学生讨论后回答:我们想棱长是1cm的正方体,体积是lcm3;棱长是1dm的正方体,体积是1dm3。

师:这个猜想对吗?看看书上是怎样说的。 学生看书,证实自己的猜想是对的。

师:请同学们在自己的学具中找出lcm3的正方体。 学生找到后,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找到的。

生:我是用尺量的,量出棱长是1cm的正方体,它的体积就是1cm3。 师:请你们找找,周围有哪些物体的体积接近1cm3。 生1:一个手指尖的体积近似于1cm3。

生2:计算机键盘的按钮的体积近似于lcm3。

师:请找出1dm3的正方体,与1cm3的正方体比较一下,看它的体积大多少,你能说出身边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dm3吗? 生3:一个拳头的体积大约是1dm3。 生4:一个粉笔盒的体积大约是1dm3。 师:1m3有多大?

生:是棱长1m的正方体。 师:你能想像出1m3有多大吗?这里有3根1米长的木条做成的一个互成直角的架子,我们把它放在墙角,看看1m3有多大,它和你想像的大小一样吗? 师:大家估计一下,它大约能容纳几个同学? 生1:6个。 生2:10个。

验证(前排的12个同学钻到了正方体里。)

32

师: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是常用的体积单位,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

这个物体中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请同学们用4个1m3的小正方体摆成一个长方体,你知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吗? 生:4cm3。 师:为什么?

生1:因为它是由4个体积是1cm3的小正方体摆成的。

师:(从粉笔盒的纸盒中拿出2盒粉笔)你能估计这个纸盒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吗? 生:大约是2dm3。 师:为什么?

生:因为刚才你从这个纸盒里拿出了两盒粉笔,而每盒粉笔大约是1dm3,2盒粉笔就是2dm3。

四、巩固练习 五、小结 板书设计: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体积单位: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 教学后记:

(二)探索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及体积计算 教学目标:

1、在摆长方体、数据整理、观察讨论等活动中,经历探索长方体体积公式的过程。 2、掌握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知道公式的字母表达式,会计算长方体的体积。 3、在探索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活动中,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教学重难点:

掌握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知道公式的字母表达式,会计算长方体的体积。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呈现课题

1、体积是指什么?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什么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 2、体积是4立方厘米的正方体里含有多少个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那么,体积是8立方厘米、10立方厘米呢?这说明了什么?(生:体积是多少就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师出示一长方体教具)

师:你能猜出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吗? 生: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以前问过我爸爸。

师:你真是一个勤学上进的孩子!

师:你们对他的回答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生:为什么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二、观察操作,实验探究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1、探索活动:

小组合作(每四人一组做实验并记录):用40个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出不同的长方体。

活动前师友情提示:

(1)每个小组用40个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出4个不同的长方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