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考前1000题(7) 下载本文

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考前1000题(7)

1.小宝活泼好动、乐观灵活、精力旺盛,但做事经常粗枝大叶、缺乏耐心和毅力,小宝属于( )气质类型。

A.粘液质 B.胆汁质 C.多血质 D.抑郁质

2.学习新知识时,以列提纲的形式来理清思路加强记忆,这里使用的学习策略是( )

A.精加工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组织策略 D.调节策略

3.当个人的外表有魅力时,他的一些与外表无关的特征也常常被肯定,这种现象是( )

A.宽大效应 B.晕轮效应 C.刻板印象 D.近因效应 4.态度改变的先决条件是( )

A.社会风气 B.认知失调 C.态度定势 D.道德认识水平 5.中学生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为( )

A.培养自主性 B.培养勤奋感 C.培养主动性 D.培养自我同一性

6.依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按照科学研究的程序,分析和概括教育现象,揭示其内在联系和规律,使之上升为教育理论的一种教育科研方法是( ) A.个案法 B.测验法

C.教育经验总结法 D.产品分析法

7.教育心理学研究要求研究者牢记被试的心理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应该采用动态、变化的指标进行衡量。这遵循了教育心理学研究的( )原则。 A.发展性 B.整体性 C.系统性 D.教育性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美国理学家杜威以实用主义的“从做中学”为信条,对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改革,对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B.英国理学家布鲁纳等重视教育心理学理论与教育教学实际的结合,强调为学校教育服务,发起了课程改革运动

C.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

D.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强调教育与教学在儿童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并提出了“文化发展论”和“内化说”

9.( )即研究如何使学生共享教与学过程中所涉及的人类资源,如何在一定背景下将学生组织起来一起学习。 A.主动性研究 B.反思性研究

C.合作性研究 D.社会文化研究

10.“心理的组成成分是各种官能,它们遵循用进废退的原则。”这是( ) A.形式训练说 B.共同要素说 C.概括说 D.相似说

11.儿童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关键年龄大约在( ) A.5~6岁 B.7~8岁 C.10~11岁 D.12~13岁

12.在知觉、思维、记忆等认知活动中,往往强调速度而不是精度的认知风格属于( ) A.场独立型 B.沉思型 C.场依存型 D.冲动型

13.在对道德两难故事“海因茨偷药”进行评判时,小明认为救妻子是丈夫应尽的义务,所以海因茨偷药是应该的。按照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小明的道德发展阶段处于( )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准习俗水平

14.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教育家赞科夫在教学与发展实验中,提出教学过程就是促进学生的( ) A.一般发展 B.特殊发展 C.全面发展 D.个性发展

15.儿童认知发展到形式运算阶段的标志是( )(2012年烟台市市直) A.思维的可逆性 B.具体逻辑推理 C.去自我中心 D.守恒概念的形成

16.儿童认为不能踩小草,它会疼。这说明儿童的认知发展处于哪个阶段(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17.下列对“关键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键期最基本的特征是它只发生在生命中一个固定的短暂时期

B.关键期是突然开始和停止的

C.鸟类的印刻、人类语言的习得能证实关键期的存在 D.在发展的关键期间,如果能在一定时间内给以适当的良性刺激,就会促使行力与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其发展

18.“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这段描写所反映的心理现象是( ) A.错觉 B.联觉

C.感觉补偿 D.感觉对比

19.在儿童群体中,每个儿童都热情的说着,彼此之间没有任何实质的相互作用或交谈。皮亚杰称之为( ) A.角色扮演 B.集体的独白 C.泛灵论 D.平衡

20.皮亚杰认为儿童的心理发展有四个基本要素,即( )

A.遗传、练习和习得的经验、社会性经验、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 B.成熟、练习和习得的经验、社会性经验、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 C.遗传、成熟、社会性经验、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

D.成熟、社会性经验、学校学习的经验、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

21.在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影响实验中,罗森塔尔把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称作( )

A.皮格马利翁效应 B.准备效应 C.愿望效应 D.强化效应

22.发生认识论研究( ),主要解决人的智慧是运用何种机制,经历什么过程,怎样从低级水平过渡到高级水平的问题。 A.人的认识发展 B.思维的发展过程

C.儿童年龄阶段的划分

D.文化历史对人的心理发展的影响

23.按照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的观点,学生将猫、狗、鼠等概括为动物的学习属于( ) A.信号学习 B.言语联结学习 C.辨别学习 D.概念学习

24.在学习内容上,学生的学习以( )为主。 A.书本知识 B.课堂教学 C.教师指导

D.掌握前人的经验和行为规范

25.期末考试一结束,教务主任就召开高二年级全体师生会议。会上,主任对这次“无监考考试”中自觉遵守考试纪律的高二(3)班的50名学生提出表扬。这对其他班级的学生而言是一种(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自我强化 D.替代强化

26.一个孩子出现打人行为,因此父母规定他一个月不准吃肯德基。这种做法属于( ) A.正强化 B.消退 C.惩罚 D.负强化

27.认为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的理论属于( )。

A.布鲁纳的认知—结构论 B.苛勒的完型—顿悟说 C.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D.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28.学生通过学习后,能说出“诚信”的含义。这种水平的学习属于( ) A.言语信息学习 B.智慧技能学习 C.认知策略学习 D.态度学习

29.近期,尼泊尔大地震时当地一些居民冒险抢救受灾群众,他们当时的情感体验属于( ) A.理智的情感 B.道德的情感 C.心境

D.美的情感 D.创造

30.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儿童学唱“我爱北京天安门”虽不懂其全义,但通过言语联想可掌握。这属于哪种学习( ) A.信号学习 B.言语联结学习 C.多重识别学习 D.概念学习

31.对三岁前孩子说话“结结巴巴”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应强迫孩子再说一遍 B.应反复练习加以矫正 C.应接受心理治疗

D.这是学话初期常见的正常现象,不必紧张 32.为了打击社会的不良行为,国家常用“杀一儆百”的做法,其理论依据是( )

A.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B.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C.社会学习理论 D.期待惩罚理论

33.下大雨时小王被雨淋到,他迅速跑回家,发现自己淋湿后,每当下雨小王都跑的很快。这是( ) A.条件反射 B.逃避条件作用 C.回避条件作用 D.非条件反射

34.电影、电视、儿童故事中所描述的偶像型人物,他们在行为背后所隐示的勇敢、智慧、正义等性格,指在引起儿童的( ) A.直接模仿 B.综合模仿 C.象征模仿 D.抽象模仿

35.李天升初中后“屡战屡败”,却表现地不在乎,他说“破罐子破摔”“听天由命”,他这种状态属于( ) A.焦虑

B.认知功能障碍 C.抑郁

D.习得性无助

36.认知失调是指由于做了一项与态度不一致的行为而引发的不舒服的感觉。下列属于认知失调的是( )。 A.王某和自己喜欢的女孩一起郊游

B.李某在宴会上不理睬与自己有过节的小张

C.赵某很不喜欢上司的夸夸其谈,但为了面子而不得不恭维他 D.小黄正在戒烟,他的同事给他香烟的时候被他婉言拒绝了

37.学生掌握了“整数加减法”的知识之后,再学习“小数加减法”的知识。这种学习属于( )。 A.符号学习 B.上位学习 C.下位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38.下列关于学习动机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学习动机回答的是“为什么”学习的问题,而学习目的是回答“为了什么”而学习的问题

B.学习动机主要有激发学习行为、为行为定向和维持行为三种作用 C.学习动机作为人类行为动机之一,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以达到某种目的的心理动因

D.按学习动机作用的主次不同,学习动机可划分为内部学习动机与外部学习动机 39.下面哪一选项是迁移( )

A.学生学习解决一元二次方程,老师测验一元二次方程 B.学生学习古诗文后,老师让学生默写

C.学生刚学习一篇文章,教师带领学生用真实情景演示出来 D.学生学习一位数加法,作业是两位数加法

40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到人生三大境界,其中第二个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相当于动作练习的( ) A.起始阶段 B.起伏阶段 C.高原阶段 D.自动化进阶段

41.“见者易,学者难。”这句话强调的是( )对动作技能学习的重要性。 A.练习 B.示范

C.言语指导 D.反馈

42.4岁的男孩小石认为空气没有重量,但经过科学演示使他得知自己错了。他现在认为,空气是有重量的。从迁移的角度来说,这一理解的变化属于( ) A.同化性迁移 B.顺应性迁移 C.一般迁移 D.重组性迁移

43.下列属于体罚学生的情形的是( )

A.体育课教师在课堂上纠正学生的不规范动作,令其反复练习4次 B.让1~2年级的小学生一个生字抄10遍

C.王某上课不用心,老师多给其布置3道作业题

D.李某等8人上自习课讲话,老师令李某等8人到学校操场跑10圈 44.下列教学概念活动中,没有使用变式策略的是( ) A.教“鸟”的概念时谈到“鸭子” B.教“液体”的概念时谈到“沙子”

C.教“三角形”的概念时谈到“等腰三角形” D.教“哺乳动物”的概念时谈到“蝙蝠”

45.在多次遇到邻居家的狗之后,儿童形成了对“狗”的基本理解,包括狗的一般特征、生活习性、典型行为等。儿童关于狗的知识的表征方式是( ) A.命题 B.表象 C.产生式 D.图式

46.一个学生不遵守纪律,老师让他担任某次活动的纪律委员。这属于( ) A.角色效应 B.首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期望效应

47.“教育者应先受教育”说明了转化后进生的( ) A.扬长原则

B.对事不对人原则 C.可接受性原则

D.潜移默化原则

48.在教育过程中,强调“设身处地”地去理解学生。这种心理效应是( ) A.移情 B.从众

C.心胸豁达 D.期望

49.与“口服心服”“口服心不服”两种心理现象相对应的是( ) A.真从众,不从众 B.真从众,权宜从众 C.权宜从众,不从众 D.权宜从众,从众

50.根据福勒和布朗的教师成长阶段论,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精力总是集中在对学生成绩的关注上。据此,这位教师的成长可能处在( )阶段。 A.关注生存 B.关注情境 C.关注学生 D.关注自我感受

51.学校或班级在组织集体劳动、开展学习竞赛活动中,将劳动任务、学习目标分解到小组直至个人,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劳动、学习效率,运用的是( ) A.霍桑效应

B.皮格马利翁效应 C.林格尔曼效应 D.超限效应

52.心理辅导的目标有两个:一是( ),二是寻求发展。 A.行为矫正 B.学会适应 C.克服障碍 D.学会调适

53.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学者是( ) A.皮亚杰 B.桑代克 C.布鲁纳 D.维果斯基

54.在日常生活条件下,适当控制条件并结合教育教学工作,以引起某种心理活动而进行的心理研究方法是( )。 A.教育观察法 B.自然实验法 C.实验室实验法 D.教育调查法

55.教师以非标准化的测验结果判断学生的智力水平,造成某些学生学习自信心下降。这违背了教育( )原则。 A.发展性 B.整体性

C.系统性 D.教育性

56.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这些特征出现在( ) A.少年期 B.青年初期 C.青年晚期 D.成年期

57.学生做作业时,有的学生喜欢和别人对答案,不敢肯定自己的回答,有的学生坚信自己的答案。坚信自己答案的学生的认知风格属于( ) A.沉思型 B.冲动型 C.场独立型 D.场依存型

58.把一个玩具从儿童的身边拿走,他会去寻找。这说明儿童的认知发展至少应处于(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59.提出“良好的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的著名论断的心理学家是( ) A.皮亚杰 B.埃里克森 C.布鲁纳 D.维果斯基

60.儿童能够独自完成“钟摆实验”表明他的认知发展水平处于( ) A.感知运动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 D.形式运算

61.在当前班级管理实践中,有两种领导方式运用得比较多:一种是“教学中心”的领导方式,另一种是( )的领导方式。 A.“学生中心” B.“教师中心” C.“德育中心” D.“集体中心”

62.某生上课害怕被点名回答问题,当他发现坐在教室后排并趴在桌上时,就不大可能被提问,于是后来就越来越多地表现出类似行为。从行为主义的观点来看,这是由于该生曾受到( )的影响。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塑造

63.儿童智能用数手指的策略计算3+8的结果,该儿童的心智技能处于( )

A.物质活动阶段

B.有声言语活动阶段

C.无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 D.内部言语活动阶段

64.学习迁移的前提是( ) A.已有的知识背景 B.学习材料的相似性 C.对原理的运用程度 D.情境的相似性

65.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学生闻老师呵斥而畏惧,见试卷获满分而欣慰”属于( ) A.信号学习

B.刺激-反应联结学习 C.连锁学习 D.言语联想学习

66.无奖赏时能够发生的,但在有需求时才表现出来的学习过程称为( ) A.自觉学习 B.潜伏学习 C.主动学习 D.储备学习

67.学生在数学课上学会了端坐在座位上认真做作业,在英语课程也做出类似行为,这表明学习行为存在( ) A.分化 B.泛化 C.类化 D.消退

68.看见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这种行为是( ) A.强化 B.惩罚

C.逃避条件作用 D.消退

69.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包括( ) A.方法和经验 B.规则和步骤 C.操作和监控 D.规则和技能

70.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归因观,那么正确的归因观主要是归因于( ) A.内部稳定的因素 B.内部可控的因素 C.内部不可控因素 D.外部可控的因素

71.“你要我遵守,你也必须遵守。”根据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论,持这一观点的儿童的道德发展处于( )

A.前道德阶段 B.他律道德阶段

C.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 D.公正道德阶段

71.下列关于学习风格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聚合型学习风格的学生擅长把理论应用于实践 B.场独立型的学生偏爱自然学科且成绩较好

C.视觉型学习者对自己能够动手参与的认知活动更感兴趣 D.冲动型学习者更擅长从整体上来分析问题

72.小明把新学习的概念“钢笔”归到以前学习的概念“笔”之下,这种策略属于( ) A.计划策略 B.精加工策略 C.复述策略 D.组织策略

73.小明期中考试不理想,父母答应如果期末考试能考好,就给他买电脑,于是小明刻苦地学习,期末考试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从学习动机理论来看,这属于( )

A.近景的直接性学习动机 B.远景的直接性学习动机 C.远景的间接性学习动机 D.近景的间接性学习动机

74.有些课题主要包含高度有结构的知识和技能(如数学、物理、化学、计算、语法等),如果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尽快地掌握这种知识和技能,则宜于采用( ) A.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策略 B.师生互动策略

C.以学生为中心的发现学习 D.合作学习策略

75.苛勒用以说明“关系转换的学习迁移理论”的著名实验是( )。 A.黑猩猩与香蕉 B.小白鼠取食 C.小鸡啄米 D.鸽子转圈

76.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即学生能够解释、推论、组织、综合、评价、应用所学的知识以解决问题。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这实际是学生知识的( )的问题。 A.形成和同化 B.练习和反馈 C.改组和重构 D.转化和迁移

77.合作学习也是一种教学策略,它的特征是以学生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 )

A.教师的主导教学 B.独立完成作业

C.家庭作业 D.个别课堂练习

78.个体在群体压力下表现出与群体中大多数人一致的意见和行为的现象叫作( ) A.服从 B.从众

C.去个性化 D.认同

79.将学习内容分成小的单元,学生每次学习一个小的单元并参加单元考试,直到学生以80%~100%的掌握水平通过考试为止,然后才能进入下一个单元的学习。这种学习方法是( ) A.发现学习 B.合作学习 C.程序教学 D.掌握学习

80.个体独自完成工作需要两天时间,如果与别人进行工作竞赛,一天半就能完成。这种现象是( ) A.社会惰化 B.社会助长 C.社会干扰 D.利他行为

81.下列属于合理信念的是( )。

A.学习取得的成就必须得到家长和老师的认可 B.像你希望别人对你那样对待别人 C.学习是自己的事,别人无权过问 D.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82.张老师这段时间对工作失去了热情,觉得工作没意思,同时总是感觉很疲劳,工作效率不高。张老师目前的状态属于职业倦怠( )方面的表现。 A.去人性化 B.个人成就感低 C.情绪耗竭 D.缺乏工作动机

83.儿童多动症是小学生中常见的一种以注意缺陷、活动过度和好冲动为主要特征的综合性障碍,其高峰期发病年龄在( ) A.3~5岁 B.5~7岁 C.8~10岁 D.12~13岁

84.根据国内的研究和实践,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大致可划分为三个等级,其中不属于三个等级的是( )。 A.一般常态心理 B.人格障碍心理 C.轻度失调心理 D.严重病态心理

85.艾利斯的ABC理论中“B”指的是( ) A.诱发性事件 B.个体的情绪 C.对事件的看法 D.个体的行为反应 86.20世纪60年代初,( )发起课程改革运动,自此,美国教育心理学逐渐重视探讨教育过程和学生心理,重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 A.布鲁纳 B.桑代克 C.皮亚杰 D.泰勒

87.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8岁的孩子属于( )阶段。 A.信任对不信任 B.自主对羞怯怀疑 C.主动对内疚 D.勤奋对自卑

88.下列例子中不能证实心理发展具有顺序性的是( )。 A.儿童的思维发展从动作到表象再到抽象 B.儿童先会叫“爸爸”“妈妈”,后分清什么是“男”“女” C.学校总是要到中学才教物理化学 D.儿童的道德发展经历“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 89.学生在学习“国家”后再学习“中国”“美国”“日本”等国家,这种学习叫作( ) A.归属学习 B.上位学习 C.下位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90.心理学家( )提出把学习分为八个阶段,即动机阶段、领会阶段、习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操作阶段、反馈阶段。 A.加涅

B.奥苏贝尔 C.伊利 D.布鲁纳

91.( )强调“废除教师中心,一切以学生为中心”。 A.认知结构主义学习理论 B.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C.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D.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92.人或动物的某些行为与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最佳时间,我们称之为关键期,如果在此时给予适当的良性刺激,会促使其行为和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其发展。提出“关键期”概念的学者是( ) A.劳伦兹 B.加德纳 C.斯滕伯格

D.卡特尔

93.“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是一种( )的教学技术。 A.强调直观教学

B.强调新知识与学生已有认知结构中适当知识的联系 C.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 D.引导学生的发现行为

94.低年级的小学生擅自离开座位,老师不予理会,转而表扬那些坐着不动的学生,离开座位的学生也不擅自离开座位了,反映的是( ) A.直接强化 B.自我强化 C.替代强化 D.强化

95.儿童容易模仿影视片中反面人物的行为,结果导致不良品德。为了避免影视片的消极影响,根据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适当的做法是( ) A.避免学生观看这类影视片

B.对有模仿行为的儿童进行说服教育 C.影片中尽量少描写反面人物

D.影视片应使观众体验到“恶有恶报,善有善报”

96.( )通过对动物行为的实验研究,发现了一种由学习所形成的反应形式—操作性条件反射,又称工具性条件反射。 A.巴普洛夫 B.斯金纳 C.冯特 D.华生

97.某人一直很喜欢一项活动,这里主要体现的是态度的( )成分。 A.认知 B.情感 C.行为

D.行为倾向

98.在小芳同学面前表现得很贪玩,不在乎考试,私下里都拼命的学习,根据自我价值理论,小芳属于( ) A.高驱低避型 B.低驱高避型 C.高驱高避型 D.低驱低避型

99.心理学家( )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即最近发展区。

A.维果斯基 B.布鲁纳 C.加涅 D.桑代克

100.在教“鸟”的概念时,用麻雀、燕子说明“前肢为翼,无齿有喙”是鸟这一概念的本质特征,这是适当地运用了( )

A.命题 B.案例 C.反例 D.正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