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四课时作业:第5课 苏轼词两首 Word版含答案 下载本文

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9.下列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起句写长江给人以雄奇壮丽之感,既写江景,又点明怀古,从大处落笔,气势磅礴,感情饱满。

B.“浪淘尽”三字,含蓄有力地表达了作者凭吊古战场的心情,也蕴含了“是非成败转头空”的意思。

C.“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十三字,从形、声、色三方面勾画了古战场的雄奇壮丽。

D.这首词在“怀古”的基础上“伤今”,词作最后回到现实,抒发自我的感伤,感情沉郁而又悲慨。

解析:“浪淘尽”三字,没有蕴含“是非成败转头空”的意思,这是为下文“怀古”作铺垫,以表明自己对古人的追怀。

答案:B

10.这首词的上阕写景怀人,在众多的风流人物中,作者为什么把怀念的对象锁定为周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对词的内容和主旨的理解能力。可以结合所写景物的地点和作者所要抒发的情感来思考。

答案:作者在千古风流人物中,把追怀的对象锁定在周瑜身上,不仅因为此地是三国赤壁之战的遗址,更因为作者怀有年老而无为、

壮志不得施展的惆怅。这样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年少而功成名就、意气风发的周瑜,使作者与周瑜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作者英雄无奈的情感。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1~12题。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1.下列对《定风波》一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全篇即景抒情,语言自然流畅,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体现了东坡词独特的审美风格。

B.这首词借途中遇雨的生活小事,抒写作者苦乐随缘、开朗乐观、意存归隐的人生态度和坦荡胸怀。

C.“莫听”“何妨”两句是作者的人生写照,也是全词的主题,以下词情都是由此而发。

D.“一蓑烟雨任平生”“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两句,表达了词人乐观开朗、积极进取、对仕途风浪无所畏惧的精神。

解析:D项,“乐观开朗、积极进取、对仕途风浪无所畏惧”理解不正确。词句表现了苏轼坦然面对人生风雨,淡然处世的态度。

答案:D

12.作者在另一首《独觉》诗中写道:“翛(xiāo,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然独觉午窗明,欲觉犹闻醉鼾声。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诗的后两句与题中词的后两句大体相同,作者为什么独爱这两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作者之所以独爱这两句诗,在于它反映了带有作者独特个性的心理过程:诗人沐浴着雨后的清新的风光,虽略感凉意,回首刚刚走过的风雨萧瑟处,既已云消雨霁,斜阳也收敛了光辉,一切都已成为过去。经过阵风骤雨,依然轻松平静,自然如此,人生之旅亦然。实写遇雨,暗写的却是自己一生经历政治风雨的内心体验和人生态度。作者在雨中悟出人生哲理,“风雨”即人生坎坷。作者的人生体验与处世态度,就是履险如夷,泰然自若。

三、语言表达

13.调整下面画线语句的语序,使前后格式一致。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苏轼不断被贬流放,这也许是东坡的不幸,地方人民却从中得到了大幸。苏堤无言,默默铭记着苏轼的功绩;赤壁有字,惊涛拍击着东坡的诗篇。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画线语句表述的角度不一致,第一个分句陈述的对象是

“这”,指苏轼不断被贬流放;而第二个分句表述的对象是“地方人民”,调整一致即可。

答案:这也许是东坡的不幸,却是地方人民的大幸。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表明自己渴望为国御敌立功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天下人美好祝愿,抒发离人心愿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此题,要抓住提示的作家、作品,尤其是篇目中的情景。

答案:(1)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2)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 射天狼 (3)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15.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举办“苏东坡诗词”赏析交流会,请为主持人写一则开场白。

要求:①紧扣主题;②表达得体,富有文采;③不写称呼语、问候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