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教案六年级下册教案全册-36页word资料 下载本文

第10课 教育机器人

教学目标

1.了解教育机器人的主要特点。 2.熟悉机器人的基本工作流程。 3.熟悉VJC仿真软件的工作环境。 过程与方法

1.掌握测试机器人运动的方法。 2.感受仿真机器人的运动效果。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悉VJC仿真软件的工作环境。难点:熟悉机器人的基本工作流程。 教学准备

1.VJC仿真软件。 2.多媒体计算机教室。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育机器人主要应用于教育领域,通过多样的形式发挥教育功能。那么,它们究竟是怎样工作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它们及其编程平台——VJC仿真软件。

二、课堂学习

第 25 页

(一)机器人的基本工作流程

根据不同的工作要求,我们首先为机器人设计相应的动作过程,并在计算机上编写相应的程序,再通过数据线将程序写入机器人,由机器人执行命令,完成相应的动作。

(二)初识VJC仿真软件

软件主程序窗口组成:菜单栏、工具栏、四个模块库、流程图生成区、JC代码生成区以及垃圾箱。

仿真系统的窗口界面:信息显示区、功能区和机器人运行显示区。 教师演示流程图的初步编写过程以及测试仿真机器人的方法。 三、课堂活动

1.全班随机分为两大组,每组推选一名组长,由组长对任务进行具体分工。

2.打开VJC仿真软件中自带的示范程序,并进入仿真环境中测试,在规定的时间内,看哪一组能打开并顺利地测试的程序最多。(若在活动过程中遇到困难可借助“学乐园”中的“课堂讲解”释疑。)

3.各组长收集并综合本组成员的探究成果,上台演示示范程序。教师作相关点评和总结。

(具体活动计划可参考“活动室”中的内容。) 四、课外探究

观察了机器人的各种运动后,你理解了流程图中各个模块的作用了吗?与同学进行交流与讨论。

第11课 机器人行走

第 26 页

教学目标

1.学会画流程图来实现机器人的运动。 2.理解流程图中各模块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掌握添加、删除模块和调整各模块属性的方法。 2.学会在仿真环境中测试程序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会画流程图来实现机器人的运动。 难点:

理解流程图各模块的作用及其参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1.VJC仿真软件。 2.多媒体计算机教室。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上节课,我们观察了机器人的各种运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动手编程,让机器人动起来吧!

二、课堂学习 (一)机器人的前进

单击“执行器模块库”中的“直行”模块,移动鼠标到流程图生成区,在“主程序”模块下方单击鼠标左键,“前进”模块与“主程序”模块间

第 27 页

便被箭头连接起来,最后添加“结束”模块。

教师演示设置“直行模块”参数的方法,并测试仿真机器人的运动。 (二)机器人转弯

展开“执行器模块库”,单击“转向”模块,将其拖动到“直行”模块的下方,单击鼠标,“转向”模块便与“直行”模块连接起来了,最后添加“结束”模块。在“转向”模块上单击鼠标右键,同样可对运动的方向、速度和时间进行设置。

教师演示删除模块的方法。 三、课堂活动

1.将全班同学随机分为两大组,选定组长。各组成员准备好课堂上已经完成的具有“直行”和“转向”两个模块的流程图。

2.通过设置不同的参数值,观察机器人在仿真环境中运动情况的变化,探究“直行”和“转向”模块中的参数值与机器人运动的关系。(若在活动过程中遇到困难可借助“学乐园”中的“课堂讲解”释疑。)

3.组长收集本组成员的探究结果并进行综合,上台向全班同学展示本组的探究成果,教师做相应的点评和总结。

四、课外探究

通过一系列的实践,你发现了“转向”模块中的速度值和时间值与机器人转向的角度的关系了吗?

实践活动一作品展览一、主题活动背景

本次活动开展的背景是学校举行毕业班同学作品展览。由于参加展览

第 2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