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基础》参考答案 下载本文

《管理学基础》技能训练参考答案

模块一 管理学基础知识

技能练习 第Ⅰ部分 基本训练

一、判断题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二、单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D C D C C A A B C A C B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A C A B B B B A D A B C 三、多项选择题 1 2 3 4 ABCDE ABCD AC ABD 四、简答题 1.管理的职能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管理的职能是指管理者为了有效地管理所必须具备的功能。主要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这五种职能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计划职能是管理的首要职能,每一项管理工作一般都是从计划开始,经过组织、领导到控制结束。控制的结果可能又导致新的计划,开始又一轮新的管理循环。如此循环不息,将管理工作不断向前推进。创新在管理循环中处于轴心的地位,成为推动管理循环的原动力。

2.如何理解管理即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答:(1)所谓艺术,就是用高度的形象来反映现实。管理的艺术性主要指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要凭技艺(技巧、才能)来处理管理问题。(2)科学是人们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科学的实质在于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管理活动本身是有规律可循的,既有规律必具科学性。(3) 管理活动的复杂性,管理环境千变万化,管理学所提供的管理手段与方法十分有限,因而使得管理者在管理实践中必须运用各种管理技巧、经验来解决具体的管理问题,而这些技巧和经验,人们只能从长期的实践活动中获得。这就是管理的艺术性所在。可见,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3.有效的管理者一定是成功的管理者吗?说明理由。

答:不一定。管理工作好坏的标准可用有效性来衡量。有效性包括两方面:效率与效果。管理工作不仅仅是要追求效率,更重要的是要关注达到和实现组织

目标,即追求高效率和好的效果。而成功的管理者只是看其实现管理工作的效率。

4.在一个组织中,管理者承担着哪些角色? 答:管理者承担着三种角色:人际关系角色、信息传递角色、决策制定角色。人际关系角色包含了人与人(下级和组织外的人)以及其他具有礼节性和象征性的职责。三种人际关系角色具体包括:挂名首脑、领导者和联络者。信息传递角色包括接受、收集和传播信息。具体包括监听者、传播者和发言人三种角色。决策制定角色是作出抉择,包括企业家、混乱驾驭者、资源分配者和谈判者。

5.有效果的组织一定是有效率的吗?试举例说明。

答:不一定。效果通常是指“做正确的事”,是做事的结果。效率通常是指“正确的做事”是做事的方式。生产上去了,结果是污染了环境;任务完成了,结果是加重了管理者和员工的冲突;利润增加了,却有损于企业的形象等。

6.作为一名管理者,具备哪些基本技能才能胜任管理工作?

答:不同层次的管理者要胜任管理工作,都应该具备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只是三种技能对不同管理层次上的管理者的重要程度不同。一般来讲,概念技能对高层管理者最重要,因为由高层管理者所作的计划、决策等都需要概念技能。技术技能对基层管理者特别重要,因为其最接近现场作业。由于管理工作的工作对象是人,因此人事技能是所有层次上的管理者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五、论述题

1.你会把从事管理看成象律师或会计这样的职业吗?为什么?

提示:不会,管理是包括了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等一系列活动。律师或会计是一项具体的专项职业。

2.有些所谓的管理者只监视装配线上的机器人或占据整个房间的计算机,如果他们没有下级的话能算作是管理者吗?

提示:不能。管理的核心是协调人与人的关系,换句话说,只有协调人与人的关系才能算管理者。监视装配线上的机器人或占据整个房间的计算机只是操作者。

3.当一家大公司接连几年亏损,董事会总是要撤换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为什么?

提示:不会,应该从效率与效果的分析上作答。

第Ⅱ部分 知识应用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一

提示: 管理是一个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但对于什么是管理,目前管理界并没有完全统一的定义,从不同的角度看,管理就有不同的内涵。本案例主要涉及管理的概念、管理对象及管理者行为等内容,可参考有关管理和管理者部分内容作答。

案例分析二

1.存在功利主义和权力至上德道德观点

2.从政府看:加强对企业的监督管理,经常对企业的产品质量进行抽查,保证产品都是合格的。

从企业看:加强产品的质量管理,加强对员工的质量安全教育,树立全面质量管理的观念。

模块二 管理思想的演进

技能练习 第Ⅰ部分 基本训练

一、判断题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 √ 13 × 2 × 14 √ 3 × 15 × 4 √ 16 √ 5 √ 17 √ 6 × 18 × 7 √ 19 × 8 √ 20 × 9 × 21 √ 10 × 22 √ 11 √ 23 √ 12 √ 24 √ 二、单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A 14 D 15 B 16 C 17 B 18 C 19 A 20 C 21 A 22 B 23 C 24 B B B B C D C A D B A B B 三、多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ACD 9 ABD 10 ACD 11 ABC 12 ABCD ABD ABCD BCD ABC 13 ABCD ABC 14 ACD 15 ABCD 16 ABCD ABCD BCD 四、简答题

1.泰罗的科学管理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泰勒科学管理的内容,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 (1)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

(2)科学管理是一场思想上的革命 (3)标准化

(4)能力与工作相适应

(5)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 (6)工作定额

(7)提出例外管理原则

2.人际关系学说是谁创立的,主要内容有那些?

答:人际关系理论的代表性人物是埃尔顿?梅奥。提出了以下主要观点: (1)工人并不是“经济人”,而是“社会人” (2)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

(3)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员工的工作态度和人们的相互关系 3.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评价?

答:法约尔认为,一个企业无论大小,其全部活动可以概括为以下六个方面:技术活动、营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管理活动;提出了非常有名的一般管理的十四条原则:分工原则、权力与责任原则、纪律原则、统一命令原则、统一领导原则、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原则、报酬原则、集中化原则、

等级链原则、秩序原则、平等原则、人员保持稳定原则、主动性原则、集体精神原则;法约尔把管理要素看成是管理的各种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并对这五大管理要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讨论。

对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的评价 (1)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的贡献

法约尔的管理思想同泰勒的管理思想都是古典管理思想的代表,但法约尔管理思想的系统性和理论性更强,他对管理的五大要素的分析为管理科学提供了一套科学的理论构架。后人根据这样的构架,建立了管理学并把它引入了课堂。

法约尔是以大企业最高管理者的身份自上而下地研究管理的,虽然他以企业为研究对象,但由于他强调管理的一般性,使得他的理论适用于许多领域。

法约尔提出的管理原则,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证明,总的来说仍然是正确的。这些原则过去曾经给实际管理人员巨大的帮助,现在仍然为许多人所推崇。

(2)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的缺陷

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的主要不足之处是:管理原则过于僵硬,以至于有时实际管理工作者无法遵守;忽视对“人性”的研究,仍将人视为“经济人”、“机器人”;过分强调企业内部的管理,忽视外界环境对管理的影响。

4.行为科学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行为科学学派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人机工程学等学科知识对个体、群体行为进行科学的分析,强调从人的作用、需求、动机、相互关系及社会环境等方面研究其对管理活动及结果的影响,研究决定人的行为的因素,以及如何去激励人,如何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何有效地引导成员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其主要理论学派有:(1)需要层次理论(2)双因素理论(3)X与Y理论

5.现代管理理论丛林中有哪些学派?

答:主要有:管理科学学派、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人际关系学派、经验主义学派、系统管理学派、权变管理学派 五、论述题

提示:参考科学管理思想、行为管理思想、权变管理思想、系统管理思想等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法。允许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见解。

第Ⅱ部分 知识应用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一

1. 高厂长对工人的看法属X假设吗?钱兵的问卷调查结果又说明了对人的何种假设?

答:案例中高厂长对工人的看法从人性的假设理论来看,主要体现为X假设。认为工人懒惰,不思进取,不求上进,工人的行为仅仅是为了金钱的获取。把工人完全看作为“经济人”,与泰勒制的有关思想是一致的。

而钱兵通过与工人的接触和了解,并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认为工人不是这样的,工人愿意承担工厂的责任,愿意多为工厂干活,工人有发挥自身潜能的愿望,有与他人交往并被他人接纳的愿望,所以钱兵对工人的看法主要表现为Y假设。

2. 根据钱兵的问卷调查结果,请你为该油漆厂出点主意,来满足工人们的一

些需求。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由低级到高级经历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自尊需要、自我价值实现需要五个层次,且人的行为主要取决于其主导需要。就案例中当前的情况来看,工人的主导需要应该是社交需要、自尊需要和自我价值实现需要。

从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来看,工人的保健因素可能包括:工作环境与条件、工作的安全性、工厂的规章制度等,激励因素可能包括工资报酬、工作的挑战性、工作的成就感、个人发展机会及升职的机会等。

据此,我们可以考虑从奖励手段、工人参与管理、丰富工作内容、美化工作环境、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等方面着手来改进油漆厂目前的工作状态。

案例分析二

答:1.“同仁堂”的管理理念是“德、诚、信”。 同仁堂经营理念是“诚信为本,药德为魂”。具体体现是以患者为中心的“以义取利,义利共生”的行为理念。它所形成的是“德、诚、信”的思想和诚信文化。同仁堂“德、诚、信”这一服务宗旨更是体现在药品的质量上,同仁堂的药质和药效让人倍感神奇,殊不知它的采购和制作是何等的考究。“质量第一”的宗旨不变,店内所有药品都从主渠道进货,“产非其地,采非其时”的药材被拒之门外。为了让每一位顾客都能买到放心药,药店采取各种措施,杜绝假冒伪劣商品进店。药店建立了从采购、验收、保管到销售,一环紧扣一环,层层把关的质量检验制度。多年来,同仁堂一直默默地为顾客提供着费工、费时、不见经济效益的各种便民服务。代客邮寄药品业务也是赔本的买卖,可邮寄部始终做到“有信必答,有求必应”。 同仁堂对商标的管理极为严格。同仁堂包装广告公司行使对集团商标的管理职能,商标问题的重大决策必须经过集团总经理、主管、副总经理、有关处室处长召开办公会讨论通过。

2.“同仁堂”是百年老字号,以“以人为本”的观念,运用到实际企业管理,使企业增添了活力和竞争力。把“德、诚、信”定为企业理念,企业重视品牌意识,但同时以质量带动品牌效益,企业不忘创新,能积极研发新产品,奠定了行业的先驱力。对这样一个百年老字号能有这么大规模的发展前景,由此可见企业管理层的胆略与才识。

模块三 计划管理

技能练习 第Ⅰ部分 基本训练

一、判断题 1 √ 14 × 2 √ 15 √ 3 × 16 √ 4 × 17 × 5 × 18 × 6 √ 19 × 7 × 20 × 8 × 21 √ 9 √ 22 √ 10 √ 23 √ 11 √ 24 × 12 √ 25 × 13 √ 26 二、单项选择题

1 B B 1 2 B C 3 C A 2 4 A B 5 A C 3 6 B A 7 C B 4 8 A C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C B 5 ABCD 14 BC B B D C 6 BD 15 AB C A B C 7 BD 16 ABCD A D B C 8 AC 17 BD A C A B 9 AD 18 AC A C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三、多项选择题 AC 10 ABCD 四、简答题

AB 11 AB ABD 12 ABC ABD 13 AC 1.什么是计划?计划有哪些类型?

答:计划是管理者为了达到既定的目标而制定行动方针的过程。依据不同的侧重点,可以将计划作不同的分类:

(1)按计划完成的时间分类。分为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 (2)按计划的广度分类。分为战略性计划与战术性计划。

(3)按计划的对象分类。分为综合计划、部门计划和项目计划。 (4)按计划的明确程度分类。分为指令性计划与指导性计划。 (5)按计划的重复性分类。分为程序性计划与非程序性计划 2.计划工作一般包括哪些步骤? 答:计划工作一般步骤包括包括 (1)分析环境,预测未来 在做计划时,管理者首先要考虑企业的各种环境因素,这是制定决策与计划的依据。分析环境时,既要分析企业的内部环境,又要分析企业的外部环境;既要考虑企业的现实环境,也要考虑企业的未来环境。通过对内外部环境、特别是未来环境的分析和预测,把握各种环境因素与走向,以便确定可行性目标与进行正确的决策。

(2)确定目标 企业要在分析环境、预测未来的基础上制定目标。目标通常是指组织预测在一定期间内达到的数量和质量指标。目标是计划的核心内容,也是企业行动的方向。企业目标一般包括:盈利性指标、增长性指标、竞争性指标、产品类指标、人事类指标、财务类指标等。

(3)设计与抉择方案

为实现目标,要选择正确的实施途径和方法,合理配置人、财、物、时间、信息等资源,制定系统的计划方案。具体程序包括:制定可供选择的多个方案;在分析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因素的基础上,评估各种方案;找出可行性方案并进一步评估完善;确定最优方案。

(4)编制计划

要依据目标与所确定的最优方案,按照计划要素与工作要求编制计划。 (5)制订派生计划 计划方案总体确定以后,还要根据具体实际情况,对计划指标进行进一步的分解,分解到实施主体的个人行动中去。也就是说,要由企业计划派生出部门计划、个人工作计划等。

(6)制订预算,用预算使计划数字化

计划分解落实的过程中,也要根据计划情况,把各项指标的实现进行预算,

进行量化。这样便于评估、考核。

(7)反馈计划执行情况

计划付诸实施,管理的计划工作并没有结束。为了保证计划的有效执行,要对计划进行跟踪反馈,及时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分析计划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并做出必要的调整。

3.简述决策的程序?决策的方法有哪些? 答:决策的程序主要有:

(1)识别机会,发现问题(2)明确决策的目标(3)拟定多个可行的备选方案(4)分析比较备选方案(5)选择满意方案(6)实施方案一旦做出了最终决策,就要付诸实施(7)实施情况的监督与信息反馈。

决策的方法有:(1)定性决策方法,如:头脑风暴法,专家意见法,提喻法,方案前提分析法。(2)定量决策方法,一般分为确定型决策方法、风险型决策方法和不确定型决策方法三类。确定型决策方法有线性规划法、库存论、排队论、网络技术等数学模型法;微分极值法,即利用微分求导的方法确定极大(小)值;盈亏平衡分析法,即借助盈亏平衡点进行分析的方法。风险型决策问题常采用决策树法。不确定型决策方法有:乐观分析法、悲观分析法、折中分析法、最大后悔值最小分析法。

4.管理者为什么要事先进行计划?

答:计划工作的具体意义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计划是管理者指挥的依据,为一级组织明确工作方向。 (2)计划工作能增强组织的协调能力 (3)计划活动能有效避免工作的盲目性 (4)计划是管理者进行控制的标准

5.目标管理的涵义是什么?它有哪些优缺点?

答:目标管理就是管理者通过目标对下级进行管理,当组织最高层管理者确定了组织目标后,必须对其进行有效分解,转变成各个部门以及各个人的分目标,管理者根据分目标的完成情况对下级进行考核、评价和奖惩。

目标管理的优点:(1)通过目标管理,可使各项工作都有明确的目标与方向,从而避免了工作的盲目性,避免“磨洋工”和做无用功。(2)目标管理调动了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由于强调自我控制,自主管理,并将个人利益与组织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因而提高了员工的士气。(3)目标管理有助于实现有效控制,解决了控制中控制标准和控制手段等难点问题,使控制工作落到了实处。(4)目标管理强调员工的参与,促进了上下级之间的关系改进与交流,改善了人际关系,有助于增强全体组织成员的团结合作精神与内部凝聚力。

目标管理的缺点:(1)目标难以制定。因为目标的影响因素很多,若干个目标之间也难以平衡,而且目标的确定过程耗时耗力,使得组织内的许多目标难以定量化、具体化。因而在实际工作中,有的组织就走形式主义,草率从事,把目标管理变成了一种数字游戏。(2)目标管理法是基于对人性的Y假设而言的,但在现实生活中,人是有“机会主义本性的”,尤其是在监督不力的情况下,目标管理所要求的承诺、自觉和自主难以达到,从而使得目标管理的效果难以保证。(3)目标管理强调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强调员工、部门、组织的协调一致;目标管理注重成果的考评,注重结果与奖惩的挂钩。因而容易使得部门、个人只关注自身目标的实现,而忽略相互协作与组织总体目标的实现,滋长本位主义和急功近利思想。(4)不能按目标成果兑现奖惩。目标管理强调最终考核时要以目

标的完成情况来对照奖惩协议给予相应的奖励或处罚。但是当完成的结果远远出乎预料时,比如,当员工超额完成目标时,管理者不愿多奖励;或者当员工未达到规定的目标时,碍于人情,惩罚措施也落不到实处。这样就会使目标管理流于形式

五、论述题

1.某企业的总固定成本是300000元,产品单位变动成本是9元,产品价格为每件15元,问保本产量是多少?保本收入是多少?如果目标利润是60000元,那么产量需要达到多少才能完成目标??

解:保本产量Q=300000/(15-9)=50000(件),保本收入=50000*15=750000(元)

实现目标利润是60000元,

完成目标产量需要达到=(300000+60000)/(15-9)=60000(件)

2.影响计划工作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即根据什么来确定在某种情况下应该制定的计划种类?

答:主要有:内外环境,目标,管理者的素质,被管理者的素质等,选择何种类型的计划主要是根据内外环境和组织的目标。

3.你认为你所在的组织能实行目标管理吗?在组织实施过程中,估计会碰到那些问题?

提示:结合目标管理的内容思考。

4.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存在各种决策失误。究其原因,可以发现很多决策者不遵循决策的原则和程序。如有的决策者习惯凭主观想象和“拍脑瓜”决策;有的决策者过分追求完美的决策方案而迟迟不能决定,延误决策良机;甚至在过去基本建设项目中还存在边审批、边设什、边施工的“三边工程”。针对以上现象,试用决策理论分析如何提高决策质量。

提示:一定要结合实际去分析。 5.解:扩建方案的期望值:

〔 0.5×50+0.3×25+0.1×(-25)+0.1×(-45)〕×10-100=155(万元) 新建方案的期望值:

〔 0.5×70+0.3×30+0.1×(-40)+0.1×(-80)〕×10-200=120(万元) 合同转包方案的期望值:

〔 0.5×30+0.3×15+0.1×(-5)+0.1×(-10)〕×10-20=160(万元) 计算结果表明,三个方案中合同转包方案的期望值最大,所以选择合同转包方案。

第Ⅱ部分 知识应用

案例分析一

Swan公司自行车市场计划与决策

【问题】

1.按上述影响计划的权变性因素,公司在60、70、80年代的计划应该是怎样的?

答:权变变量要求包含以下四个因素:组织的层次,组织的生命周期,环境的不确定性程度,未来许诺的期限。从本案例来看,Swan公司关键是要根据组织的生命周期,确定合适的计划。

1965年,即60年代,公司占有美国自行车市场25%的份额。可以说组织进入高速成长期。这时随着目标更确定,资源更容易获取和顾客忠诚度的提高,计

划应该更具有明确的目标,因此应该制定短期的计划。(1)扩大现有的市场份额,建立强大的容量分销网络和巩固品牌优势,提高收入以增加利润。(2)认识到自行车是一种全球产品,积极开发海外市场和利用国外的生产条件。

1975年,公司已进入成熟期,则应制定长期的具体计划:

(1)根据利润=收入-成本,当产品达到一定的成熟期后,考虑如何切实有效地缩减成本,以提高利润。

(2)对当前的市场环境进行有效分析,富于远见地不断投资进行创新,做到生产一代,研制一代,开发一代。

1985年,公司产品已进入衰退期,“市场份额开始迅速地被更富于远见的自行车制造商夺走”。这时计划也应从具体性转入指导性,目标要重新考虑,资源重新分配。这时的计划应该是短期的更具体指导性,即考虑如何在公司现有的基础上,寻找新的目标,重整Swan公司雄风。 2. 应当制定怎样的长期计划来挽救该公司?

更有效的长期计划将会挽救Swan公司,避免使其陷入现在“申请破产”的境地。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论述。

(1)长期计划趋向于包含持久的时间间隔,并且覆盖较宽的领域和不规定具体细节。它的主要任务是设定目标。只有制定了有效的长期计划,才能促使管理者展望未来,预见变化,考虑变化的冲击,并制定适当的对策,以迅速对不断变化的环境做出有效的反应,而不致陷入被动挨打,被人牵着鼻子走的被动局面。

(2)Swan自行车公司的管理者不能针对动态的环境,制定一个有效的长期计划。

从案例中看出,Swan自行车公司“在70年代,不断投资于它的强大的零售分销网络和品牌,以便主宰10档变速车市场。但是进入80年代,市场转变了,??”,该公司也有它的基础是假定未来的时代将比现在更好,也就是说企业所面临的好环境不会改变,因此它面向未来的计划不过是将公司的过去加以延伸,而没有适应环境的变化,及时修订一个更有效的计划。其实,进入80年代,由于环境的变化,市场的需求也发生了改变,而Swan公司则“错过了两次市场转换的机会”,使市场份额开始迅速地被更高级元件的自行车制造商夺走。

Swan公司在70年代竞争加强的过程中,仍然没有对全局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缺乏对企业定位的战略性计划。因此在竞争对手巨人公司逐步扩大的威胁中,着眼于被动地应付竞争,而没有深层次分析竞争对手的威胁,以致逐渐“将所有的一切,包括技术、工程、生产能力都交给了巨人公司”,最终陷入“公司开始申请破产”的困窘境地。

这整个的过程充分说明Swan公司在动态的市场环境中缺乏一个战略管理过程。

(3)制定更有效的长期计划,有赖于组织实行战略管理过程。

战略管理过程共包括9个步骤,它们是一个战略计划实施和评价的过程。 下面我们从战略管理过程的角度详细分析Swan公司:

(1)确定组织当前的宗旨、目标和战略。在60年代Swan公司占有美国自行车市场25%的份额时,公司则不应仅局限于目前的良好局面,而应更深入地对环境进行分析,确定企业当前的目标和战略,促使管理者仔细确定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范围。

(2)分析环境,发现机会和威胁,同时分析组织资源,识别优势和劣势。目标确定后,公司基于对环境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市场的潜在需求,根据组织资

源情况,开发产品,不断创新,抓住市场机会。同时,也应该更好地对潜在的竞争对手进行分析,了解对手在干什么,这么干的目的是什么,长此以往会导致什么样的局面产生?这样分析后,也就不会导致后来巨人公司逐步抢占了它们的市场,最后“Swan公司将特许权盛在银盘上送给巨人公司”。最终,巨人公司利用从Swan公司那里获得的知识,在美国市场上建立了他们自己的商标。

(3)重新评价组织的宗旨和目标,制订战略并实施战略。Swan公司在对环境作了分析后,发现了竞争对手的威胁,则应对给自己的机会重新考虑,重新评价公司的宗旨和目标。在进行有效修订后,则应着手制定战略,寻求公司的恰当定位,以便获得领先于竞争对手的相对优势,并使这种优势能够长期地保持下去。

在战略实施过程中,则还牵涉到员工的“招聘、选拔、培训、处罚、调换、提升、或者解雇,Swan组织不是与员工进行谈判,而是关闭了工厂。”

(4)评价结果。当战略实施后,管理者则应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纠正存在的偏差。如果Swan公司能如前所述,进行战略管理过程,制订更有效的长期计划,相信应该能够避免当前的困境。

案例分析二

王厂长的会议

1. 王厂长的两次决策过程合理吗?为什么?

答:从案例来看,王厂长的两次决策分别是个人决策和群体决策。第一次的决策合理,因为王厂长是在掌握充分的信息和对有关情况分析的基础上做出购买进口二手设备的,充分发挥了个人决策的作用,效率高且责任明确。这一决策使佳迪饮料厂摆脱了企业由于当时设备落后、资金短缺所陷入的困境,并由此走上了发展之路。而第二次决策引进世界一流的先进设备的决策过程不够合理,王厂长虽然说民主决策,但群体决策的效果没有得以充分体现。由于屈从压力,存在少数人的权威作用,使群体决策成员从众现象较为明显,影响了决策的质量。

2. 如果你是王厂长,在两次决策过程中应做哪些工作? 作为佳迪饮料厂的厂长,第一次决策购买进口二手设备,采取个人决策是成功的。但由于个人决策受到有限理性-个人行为特征(如行动的持久性、知觉、成见、个人价值系统、对问题的感知方式)等的影响,所以王厂长应充分考虑企业自身的实际和外部环境因素,在信息充足、备选方案充分的前提下做出决策。

由于企业规模扩大,第二次决策引进世界一流的先进设备时采取群体决策,不仅可提供更完整的信息、产生更多的方案、提高方案的接受性和合法性,而且可减少个人决策因知识所限、能力所限、个人价值观、决策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等造成的影响,提高决策的质量。所以,在第二次决策时,王厂长应精心营造群体决策的氛围,引导群体决策成员积极参与,明确责任,以充分发挥群体决策的作用。

3. 影响决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影响决策的主要因素有:(1)决策者。如决策者对风险的态度;(2)决策方法;(3)决策环境;(4)组织文化;(5)时间。 决策方式的选择,主要视决策问题的性质、参与者的能力和相互作用的方式等而定。

模块四 组织管理

技能练习 第Ⅰ部分 基本训练

一、判断题 1 × 9 √ 二、单项选择 1 D 16 A 1 BCE 11 AD 2 B 17 B 3 A 18 D 2 AB 12 AD 4 D 19 B 3 ABC 13 ACD 5 A 20 D 6 C 21 A 4 AB 14 ACD 7 C 22 B 5 ABDE 15 ABCD 8 D 23 D 9 C 24 C 6 ABDE 16 ABCE 10 C 25 C 11 D 26 C 7 ACE 17 ABC 12 B 27 A 8 ABE 18 ABC 13 A 28 B 14 C 29 B 9 ACDE 19 BCE 15 C 30/31 A/A 10 ABE 20 CDE 2 √ 10 × 3 √ 11 × 4 × 12 √ 5 √ 13 × 6 √ 14 √ 7 √ 15 √ 8 × 16 × 三、多项选择题

四、简答题 1.什么是组织工作?它包括哪些内容?

答:组织工作是指在组织目标已经确定的情况下,将实现组织目标所必需进行的各项业务活动加以分类组合,并根据管理幅度原则,划分出不同的管理层次、部门,将监督各类活动所必需的职权授予各层次各部门的主管人员,并规定这些层次和部门间的相互配合关系。其内容包括:确定组织目标,进行目标分解,业务工作分类,落实到部门,形成部门,授权(规定职责、权限),通过职权关系和信息系统,把各层次、部门联结成一个有机整体。

2.什么是管理幅度?影响管理幅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管理幅度是指管理人员有效地监督、指挥其直接下属的人数。有效的管理幅度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有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工作能力、工作内容、工作环境与工作条件等方面。

①工作能力。管理者的综合能力强,就可以迅速把握问题的关键,就下属的请示给出恰当的指导,并使下属明确理解,从而缩短与每一位下属接触的时间,管理幅度宜适当放宽。反之则宜窄。同理,被管理者的工作能力越强,则无需管理者事事指点,管理幅度宜适当放宽,反之则宜窄。

②工作内容和性质。主管人员涉及的问题复杂、困难或涉及方向性、战略性问题,其管理幅度宜窄;下属工作的相似性越大,则管理幅度宜适当加大。

③工作条件。主管人员的助手配备情况越好、掌握信息的手段越先进、不同下属工作岗位的分布越接近,则主管人员的管理幅度宜宽。

④工作环境。环境变化越快,组织中遇到的新问题越多,下属向上级的请示就越有必要,而上级能用于指导下属的时间与精力却越少,因为其要花费大量时间去关注环境的变化,考虑应对的措施。因此工作环境越不稳定,各层主管人员的管理幅度宜窄。反之则宜宽。

3.集权、分权各有何利弊?影响集权、分权的因素有哪些?

答:集权、分权各有利弊:绝对的集权,即没有分权,意味着没有下级组织结构,所有事务均由高层管理者来决定;绝对的分权意味着没有高层管理者。

在设计组织时,要确定组织的集权与分权的程度与范围,就必须搞清楚影响集权与分权的因素。其主要因素有:(1)组织规模大,需要决策的问题多,协调、沟通及控制不易,因此宜分权;反之,组织规模小,需要决策的问题少,则宜集权。(2)决策的重要性,所涉及的工作或决策越重要,宜集权;反之,宜分权。(3)管理人员的能力与数量,下级管理人员数量充足,经验丰富,管理能力强,倾向于分权;反之,则倾向于集权。(4)控制技术与手段,控制技术与手段的完善将会加强组织原有的权力分配倾向,即集权的更集权,分权的更分权。(5)环境影响,影响分权程度的因素中,大部分属组织内部因素,此外还有外部因素,如政治、经济等因素,这些因素常促使集权。

4.试分析某公司的层次结构、管理幅度、部门化类型。 提示:结合实际和概念分析。 5.如何有效地授权?

答:在授权时应该遵循的原则是:(1)目的明确性原则;(2)权责一致性原则;(3)统一性原则;(4)适度性原则;(5)监督控制性原则;(6)重要性原则。 五、论述题

1.要得到一匹好马,有二种方法:一是让所有的马都跑起来,选择跑在最前面的;二是先从这些马中指定一匹,然后着力培养,使之成为好马。你认为哪种方法更好?为什么?

提示:第一种方法可取,从人员配置的觉度分析。 2.说到底,物色最合适的人选填补空缺职位是主管人员的职责,而不是人事部门的职责。你是否赞成这一说法?为什么?

提示:不对,从人员配置的意义方面去分析 3.实践中如何处理集权与分权的关系?

提示:明确集权与分权的利弊,以及影响集权、分权的因素。

第Ⅱ部分 知识应用

案例分析一

谁拥有权力

1. 王华明和严高工的权力各来源于何处?

答:王华明和严高工的权力各来源于直线职位和参谋职位。

2. 严高工在实际工作中行使的是什么权力?你认为,严高工作为顾问应该行使什么样的职权?

答:严高工在实际工作中行使的是职能职权。作为顾问严高工应该行使参谋职权。

3. 这家下属企业在管理中存在什么问题?如果你是公司总经理助理,请就案例中该企业存在的问题向总经理提出你的建议以改善现状?

答:这家下属企业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直线人员与参谋人员的关系未处理好。

相应建议:明确参谋人员的参谋职权和参谋作用,并理顺和直线间的关系;明确直线人员的直线职权并落实到位,对直线人员来说要用足自己的直线职权。

处理好三种职权关系:

直线人员、参谋人员和职能人员的相互关系,本质上是一种职权关系。 在管理工作中,应处理好三者的关系:参谋职权无限扩大,容易削弱直线人员的职权和威信;职能职权无限扩大,则容易导致多头领导,导致管理混乱、效率低下。

(1)注意发挥参谋职权的作用 从直线与参谋的关系来看,直线人员掌握的是命令和指挥的职权,而参谋人员拥有的则是协助和顾问的职权。参谋的职责是建议而不是指挥,他只是为直线主管提供信息,出谋划策,配合直线人员工作的。由此可知,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参谋建议、直线命令”的关系。因此,发挥参谋作用时,应注意:参谋应独立的提出建议;直线人员不为参谋所左右。

(2)适当限制职能职权的使用

限制使用范围,即限于解决如何做、何时做等方面的问题,再扩大就会取消直线人员的工作;限制使用级别,即下一级职能职权不应越过上一级直线职权。

案例分析二

小张的实习经历

【参考答案】

1.C 2.BD 3.AB 4.C 5.C

模块五 领导管理

技能练习 第Ⅰ部分 基本训练

一、判断题 1 2 √ × 二、单项选择 1 C C 2 E D 3 A B 4 B D 5 A D 6 D D 7 C A 8 C D 9 B D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C A A A C B B C C D A B A C C D A D B 3 × 4 × 5 × 6 √ 7 × 8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三、多项选择题 1 AE 2 BDE 3 ACD DE 4 5 ABCDE 6 BCD 7 ABC 8 ABD 四、简答题 1.简述领导的定义及要素?

答:领导,就是影响个人或群体在某种条件下向目标迈进的行为或力量,即领导是一种行为或影响,是指挥、带领、引导和鼓励追随者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过程。在这个定义包括着三个要素: (1)领导者必须有部下或追随者;

(2)领导者拥有影响追随者的能力或力量,它们既包括由组织赋予领导者的

职位和权力,也包括领导者个人所具有的影响力;

(3)领导的目的是通过影响力来影响人们心甘情愿地努力达到组织的目标。 2.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答: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类的需求是以层次的形式出现的,由低级的需求开始逐级向上发展到高级需求,当一组需求得到满足时,这组需求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人的需要可以划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3.简要说明期望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期望理论基本观点是:人们在预期他们的将会达到某个目标的情况下,才会被激励起来去做某些事情以达到这个目标。他认为任何时候,一个人从事某一些行动的动力,是由他的行动之全部结果的期望值乘以那个人预期这种结果将会达到所要求目标的程度决定的。换言之,激励是一个人某一行动的期望价值和将会达到其目标的概率之乘积。用公式表示为:

激励力 = 效价×期望值

4.简要说明公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公平理论认为,激励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个人对报酬结构是否觉得公平,也就是个人主观地将他的投入同别人的投入相比,以此来评价是否得到公平或公正的报酬。公平理论中的公平考虑的是一种相对公平,而不是绝对公平,是用自己的收入与付出同他人的收入与付出相比较,如果认为比值大体相当,则认为是公平的,否则会认为是不公平的,用公式表示为:

本人所得/本人付出 = 他人所得/他人付出 5.简述强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是指通过不断改变环境的刺激因素来达到增强、减弱或消失某种行为的过程。主要有正强化,惩罚,负强化和自然消退四种情况。

6.领导者根据激励理论处理激励实务时,有哪些方法?

答:主要有(1)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的保证。无论在哪个企业或组织中,都应该十分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把它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与其他的激励方式结合起来,更重要的是必须与上级的方针政策结合起来,兼顾个人需要,使人们认清目标,坚定信心。各级管理者在不断努力学习提高共产主义觉悟的前提下,以身作则,并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以求达到实现组织目标的目的。(2)奖励,对人们取得的工作成效给予奖励,会给人们的动机起到强化作用。奖励包括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物质奖励如奖金、晋升工资、奖以实物、提供生活条件等等。精神奖励如对于成效的认可、记功命名、表彰、授予称号、提级升职等等。奖励方式多种多样,可根据人们取得的成绩和他们对不同需要的追求程度而定。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要结合起来,与思想政治工作也要结合起来,这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用。(3)员工参加管理,所谓参加管理是指在不同程度上让员工和下级参加组织决策和各级管理工作的研究和讨论。处于平等的地位来商讨组织中的重大问题,可使下级和员工感到上级主管的信任,从而体验出自己的利益同组织的利益、组织的发展密切相关而产生强烈的责任感。正确的参加管理既对个人产生激励,又为组织目标的成功实现提供了保证。(4)工作内容丰富化,工作内容丰富化是指试图将一种更高的挑战性和成就感体现在工作(职务)中。可用以下列方法使工作内容丰富起来;(5)建立和健全规章制度,组织中良好的规章制度本身对组织中的人就是一种激励。规章制度的基本目的是使人们的行为规范化,即人们要按照

组织的目标要求行事;不仅如此,当规章制度按照组织目标要求建立健全时,它和目标管理相结合,与人们的行事结果相结合,就会对人们起到激励的作用。

7.如何克服沟通的障碍?

答:沟通中的障碍是难免的,但可以采取适当的行动方式将这些沟通障碍有效消除,也就实现了管理的有效沟通。促进有效沟通的主要对策有如下几种。

①运用反馈。很多沟通问题是由于误解或理解不准确造成的。如果管理者在沟通中运用反馈,就会减少问题的发生。

②缩短信息传递链,拓宽沟通渠道。缩短信息传递链,拓宽沟通渠道,可以保证信息的畅通和完整性。

③加强平行沟通,促进横向交流。通常,企业内部的沟通以与命令链相符的垂直沟通居多,各部门和人员之间的横向交流少。而平行沟通却可以加强它们之间的横向合作。

④明确沟通的重要性,正确对待沟通。管理人员十分重视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对沟通经常有疏忽,认为信息的上传下达有组织系统就可以了,对非正式沟通中的“小道消息”常常采取压制的态度,表明管理者没有从根本上对沟通给予足够的重视。

⑤培养“听”的艺术。对管理人员来说,“听”不是件容易的事,一些积极倾听的内容是:表现出兴趣、全神贯注、选择安静的地方、留适当的时间用于辩论、注意非语言暗示等。

⑥了解下属,消除顾虑。了解下属,消除顾虑,就是要求上级全面了解并掌握下属的心理和行为的实际情况,消除他们的顾虑,让他们不仅报“喜”,还要报“忧”,从而获得真实可靠的信息。

⑦建立特别委员会,定期加强沟通。特别委员会可由管理人员和第一线的人员组成,可定期进行问题的讨论。

8.非正式沟通有何特点?

答:非正式沟通具有:①消息越新鲜,人们谈论得就越多;②对人们工作有影响的,最容易招致人们谈论;③最为人们所熟悉者,最多为人们谈论;④在工作上有关系的人,往往被牵扯到同一传闻中去;⑤在工作中接触多的人,最可能被牵扯到同一传闻中去.对于非正式沟通的这些规律,主管者应该予以充分注意,以杜绝起消极作用的“小道消息”,并利用非正式沟通为组织目标服务。 五、论述题

1.领导工作具有很强的艺术性,你认为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主要应注意哪些方面?

提示:个人权力的运用,指挥,激励,沟通以及协调等手段的运用。

2.虽然没有任何迹象说明领导能力来源于家庭遗传或者一些特别的个人素质,并且无论你是否具备这些天生条件,你都可以成为一个有效的领导者。但是,一般认为作为一名领导者,必然具备一些基本素质。这些素质主要有那些?

提示:(1)思想素质,领导者应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创业精神;有良好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能一心为公,不谋私利,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不文过饰非,严于解剖自己,深入基层,善于调查研究,工作扎实细致;有布置有检查,实事求是,不图虚名,艰苦朴素,与群众同甘共苦,不搞特殊化,品行端正,模范遵守规章制度和道德规范;有较高的情商,具有影响他人的魅力,平等待人,和蔼可亲,不计较个人恩怨,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不拉帮结派。

(2)知识素质,领导者应具有管理现代企业的知识和技能。领导者应掌握的业务知识包括:①应懂得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掌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②应懂得管理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各项专业管理的基本知识。此外,还应学习管理学、统计学、会计学、经济法、财政税收和外贸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以及了解国内外管理科学的发展方向。③应懂得生产技术和有关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的基本知识,掌握本行业的科研和技术发展方向,本企业产品的结构原理,加工制造过程,熟悉产品的性能和用途。④应懂得政治思想工作、心理学、人才学、行为科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以便做好政治思想工作,激发职工士气,协调好人与人的关系,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⑤应能熟练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和网络,及时了解和处理有关信息。

(3)能力素质,领导者不仅应具有一定的业务知识,还要有较高的业务技能。①较强的分析、判断和概括能力。领导者应能在纷繁复杂的事务中,透过现象看清本质,抓住主要矛盾,运用逻辑思维,进行有效的归纳、概括、判断,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②决策能力。决策,特别是经营决策正确与否,对企业生产经营的效果影响巨大。企业的领导者决策能力是多种能力的综合表现。任何正确的决策,都来源与周密细致的调查和准确而有预见的分析判断,来源于丰富的科学知识和实践经验,来源于集体的智慧和领导勇于负责精神的恰当结合。因此,决策要求在充分掌握企业内外环境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预测,并对多种方案进行比较和选择。③组织、指挥和控制的能力。领导者应懂得组织设计的原则,如因事设职、职权一致、命令统一等,熟悉并善于运用各种组织形式,善于综合运用组织的力量,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控制能力要求在实现企业预定目标的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予以克服,从而保证目标的顺利实现;在确认目标无法实现时,要能果断地调整目标。④沟通、协调企业内外各种关系的能力。善于与人交往,倾听各方面的意见,应是交换意见沟通情况的能手。对上要尊重,争取帮助和支持;对下要谦虚、平等待人;对内要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对外要热情、公平而客观。⑤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能力。对做过的工作能及时认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善于听取不同意见,从中吸取有用的东西。对新鲜事物要敏感,富有想象力,思路开阔,善于提出新的设想,新的方案,对工作能提出新的目标,鼓舞属下去完成任务。⑥知人善人的能力。要重视人才的发现、培养、提拔和使用,知其所长,委以适当工作;重视教育、提高部属的业务能力,大胆提拔,勇于启用新人。

(4)身体素质,领导者负责指挥、协调组织活动。这项工作不仅需要足够心智,而且需要消耗大量体力的工作,因此必须有强健的身体,充沛的精力。

3.说明激励的过程及动因。 提示:人的行为是由动机所支配,动机是由需要引起的,行为的方向是寻求目标,满足需要。一个行为的基本心理过程表明:当人产生需要而未得到满足时,会产生一种紧张不安的心理状态,在遇到能够满足需要的目标时,这种紧张不安的心理就会转化为动机,并在动机的推动下,向目标前进,目标达到后需要得到满足,紧张不安的心理状态就会消除.随后,又会产生新的需要,引起新的动机和行为。

第Ⅱ部分 知识应用

案例分析一

欧阳健的领导风格

1. 欧阳健进人蓝天公司时采取了何种领导方式?这种领导方式与留任的董事长的领导方式有何不同?他对研究部门和生产部门各自采取了何种领导方式?当蓝天公司各方面的工作走向正轨后,为适应新的形势,欧阳健的领导方式将作何改变?为什么?

欧阳健进人蓝天公司时采取了专制式的领导方式,而留任的董事长的领导方式属于放任式的。两者的不同在于:前者指领导者个人决定一切,布置下属执行。这种领导者要求下属绝对服从,并认为决策是领导者个人的事情;后者指领导者撒手不管,下属愿意怎样做就怎样做,完全自由。这种领导者的职责仅仅是为下属提供信息,并与外部联系,以利于下属工作。欧阳健对研究部门和生产部门各自采取了关系型和任务型的领导方式。当蓝天公司各方面的工作走向正轨后,为适应新的形势,欧阳健的领导方式变为以关系型为主,在某些场合也不放弃使用任务型的领导方式。

根据菲德勒的领导权变理论,领导者究竟应该采取什么样的领导方式,取决于领导者的特征、被领导者的特征和领导环境等因素。领导环境又取决于:职位权力、任务结构、上下级关系这三大因素。菲德勒通过研究分析得出这样的结论,即当领导环境较好或差时,应采用任务型的领导方式,而当领导环境中等时,应采用关系型的领导方式。因此,欧阳健在不同的领导环境下所采取的上述领导方式是有其理论根据的。

2. 蓝天公司一些高层管理人员因为工资被削减而提出辞职。按照双因素理论,工资属于保健因素还是激励因素?研究部主任的话反映他当前的需要属于哪一种?

蓝天公司一些高层管理人员因为工资被削减而提出辞职。按照双因素理论,工资属于保健因素。根据需求层次论,研究部主任的话反映他当前的需要属于自我实现需要。

3. 生产部经理愿意留下跟着欧阳健干,而采购部经理却想离职,对其原因请用期望理论进行分析。

生产部经理愿意留下跟着欧阳健干,而采购部经理却想离职,以期望理论来分析,激励力=效价´期望值,生产部经理认为其完成目标任务的期望值为1,而采购部经理认为其完成原料成本削减任务的期望值几乎为0,可见,采购部经理和生产部经理对取得满意的工作绩效的期望值很不一样,相应的所受激励的程度就大不相同。

4. 有人认为,对下属人员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对一个经理来说是最好的行为方式,所谓的“亲密无间”会松懈纪律。你如何看待这种观点?你认为欧阳健属于这种领导吗?

持这种观点的人通常会采用任务型的领导方式,所谓的“亲密无间”会松懈纪律的提法实际上是将“员工导向型”和“工作导向型”对立起来了,“亲密无间”与纪律松懈并无直接的因果关系。欧阳健在蓝天公司走上正轨后,所采取的以关系型为主,同时在某些场合也不放弃使用任务型的领导方式就是最好的例证。

另外,领导的权变理论揭示,同样一种领导行为方式在某种环境下是最好的,但在另一环境下则可能效果不佳。故并不存在所谓“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最好的领导行为方式。如在同一时期,欧阳健对生产部门采取的是任务型的领导方式,而对研究部门采取的却是关系型的领导方式。当蓝天公司各方面的工作走向正轨后,为适应新的形势,欧阳健的领导方式又变为以关系型为主,在某些场合也不

放弃使用任务型的领导方式。可见欧阳健的领导方式是复合型的。

5. 试用强化理论说明欧阳健对销售部经理采取了何种激励方式?为什么? 欧阳健对销售部胡经理采取了自然消退的激励方式。

从强化理论可知,所谓强化是指不断通过改变环境的刺激因素来达到增强、减弱或消除某种行为的过程。自然消退作为四种强化类型中的一种,是指撤消对原来可接受行为的强化,使这种行为逐步降低频率,以至最后消失。针对销售部胡经理的行为特征,欧阳健遵循强化手段应用原则,运用自然消退的激励方式是恰到好处的。

6. 你认为蓝天技术开发公司最终没有出现“青春期综合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综合上述分析,蓝天技术开发公司最终没有出现“青春期综合症”的主要原因在于,欧阳健领导有方,激励有力,管理卓有成效。

案例分析二

黄大佑辞职

答:1.住房是生理需求、评职称是尊重需求、提高工资是安全需求,入党是社交需要。

2.根据公平理论,黄工的工资和仓管员的不相上下,是不合理,(结合公平理论阐述)

模块六 管理控制实务

技能练习 第Ⅰ部分 基本训练

一、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 × 13 √ 2 × 14 √ 3 √ 15 × 4 √ 16 × 5 √ 17 √ 6 × 18 × 7 × 19 √ 8 √ 20 √ 9 × 21 × 10 × 22 × 11 √ 23 √ 12 ×

二、单项选择题 1 C 12 D 2 A 13 A 3 A 14 B 4 D 15 C 5 C 16 C 6 A 17 A 7 B 18 D 8 A 19 B 9 A 20 A 10 B 21 C 11 A 22 A

三、多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AC 12 AB 13 ABCD ABC 14 15 ABD ABD ABCD ABCD ABCD ABCD ABD 16 17 18 19 ABC 20 21 ABC ABCD ABC AB 22 ABCD ABCD BCD BCD ABCD ABCD

四、简答题

1.控制的过程是什么?

答:①制订控制标准;②衡量绩效;③纠正偏差。 2.控制的原则是什么?

答:①重点与例外原则;②灵活性原则;③及时性原则;④经济性原则;⑤客观性原则;⑥鼓励自我控制原则;⑦综合性原则。

3.控制的方法是什么?

答:①预算控制法;②非预算控制法;③会计控制法;④审计控制法。 4.怎样实现管理信息系统?

答:①预调试;②培训;③客户参与;④安全性检查;⑤定期评审。 5.控制的特点是什么?

答:①整体性;②动态性;③人性;④指导性。 6.管理信息系统的特征是什么?

答:①目的性;②集合性;③适应性;④发展性;⑤层次性。 五、论述题

在控制的过程中,如何进行有效的控制?

答:控制的目的是保证企业的活动符合计划的要求,以实现企业的目标。因此,有效的控制应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①科学的标准。控制标准的水平必须是科学的、合理的、符合实际的。控制标准数量也必须是科学的、合理的,数量过多或过少,仍然不利于企业目标的实现。 ②客观控制。控制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采取必要的纠偏措施。因此,有效的控制必须是客观的,符合企业实际的。

③弹性控制。有效的控制在这种情况下仍能发挥作用,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也就是说,控制应具有灵活性或弹性。通常,弹性控制要求企业制定弹性的计划和弹性的控制标准。

④适度控制。适度控制是指控制的范围、程度和频度要恰如其分。

⑤适时控制。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偏差,只有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纠正,才能避免偏差的扩大,或防止偏差对企业产生不利的影响。

第Ⅱ部分 知识应用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一:

答:①邯钢实行的成本控制是预算控制。

②邯钢在实行成本控制中采取了预算控制法、会计控制法和审计控制法等。

案例分析二:

答:①王雷的控制肯定有问题,主要是他制定的控制标准脱离企业的实际,不科学。

②王雷的控制标准是一个定量标准,主要是实物标准。

③能,因为王雷对今年的目标没有实现进行了分析,找出了原因,并且采取了相关的措施,所以明年的目标能够实现。

模块七 企业创新实务

技能练习 第Ⅰ部分 基本训练

一、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 √ 11 √ 2 × 12 √ 3 √ 13 √ 4 × 14 × 5 √ 15 × 6 × 16 √ 7 × 17 × 8 × 18 √ 9 √ 19 √ 10 √ 20 √

二、单项选择题 1 C 11 D 2 A 12 D 3 B 13 C 4 C 14 A 5 B 15 A 6 D 16 C 7 B 17 B 8 C 18 B 9 B 19 A 10 A 20 D

三、多项选择题 1 ACD 11 ABC 2 ABC 12 ABCD 3 ABCD 13 ABCD 4 ABC 14 ACD 5 ACD 15 ABCD 6 ABC 16 BCD 7 ABCD 17 ABCD 8 AD 18 BD 9 ABCD 19 ABC 10 ABCD 20 ABCD

四、简答题

1.创新的特点是什么?

答:①新颖性或独创性;②高风险性;③高回报率;④不确定性;⑤灵活性;⑥综合性;⑦艺术性;⑧时效性。 2.创新的内容是什么?

答:①技术创新;②管理创新;③制度创新;④产品创新;⑤组织创新;⑥目标创新;⑦观念创新;⑧市场创新;⑨环境创新;⑩文化创新。 3.创新的原则是什么? 答:①反向思维原则;②交叉综合原则;③内外环境相符的原则;④灵活性原则。

4.创新的方法是什么?

答:①创新思维方法,包括发散思维法、形象思维、灵感思维;②创新技法,包括列举创新法、联想创新法、类比创新法、反头脑风暴法。 5.技术创新的动力是什么?

答:①科技发展的推动;②市场需求的推动;③企业自我发展的内驱动力;④企业外部的竞争压力。

6.创新的基本过程包括哪些?

答:①准备阶段;②寻找创新的机会;③提出构想;④迅速付诸实施;⑤不断完善;⑥再创新。 五、论述题

你认为企业进行创新有必要吗?怎样进行创新?

答:有。

创新是人类活动的最高境界,创新是一项及其复杂的活动,要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创新要取得成功,不仅要掌握创新的方法,更有掌握创新的基本过程。一般来说,创新包括以下几个基本过程: ①准备阶段。创新不是纯粹的偶然的“突发奇想”,它对创新者的要求很高。因此,创新必须具备一定的前提条件。主要包括:广博的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客观压力、主观压力、强烈的好奇心、推陈出新的心理勇气等。

②寻找创新的机会。创新是对原来秩序的破坏。原来的秩序之所以要打破,是因为组织内部存在着或出现了某种不协调的现象,这些不协调对组织的发展提供了机会或造成了某种威胁。创新活动正是从发现和利用这些不协调现象开始的。不协调为创新提供了契机。 ③提出构想。发现组织内外的不协调只是创新活动的开始,还必须在此基础上分析和预测这种不协调的未来变化发展的趋势,估计它们给组织带来的积极或消极后果,运用各种创新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这就要求人们提出新的构想。

④迅速付诸实施。企业的内外环境瞬息万变,解决问题的构想提出后,就必须付诸实施。由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及决策时掌握的信息有限,人们决策时提出的构想可能还不完善,但这种构想毕竟是在考虑了变化的内外环境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有可能解决组织上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必须迅速付诸实施。

⑤不断完善。创新的构想必须经过实践才能成熟,而实践是有风险的,不可能一蹴而就,是可以失败的。因此,创新的过程是实践、不断失败、不断完善、不断提高的。所以,创新者在开始行动后,必须坚定不移地继续下去,决不能半途而废,要不断地探索,不断地总结行动中的经验教训,失败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要对当初的构想不断地修正和完善,否则,就会前功尽弃。

⑥再创新。这一次的创新成功,则为下一次的创新提供了动力。创新是不断发展的,不能只停留在这一次的创新上,必须要在新的起点上再进行创新。

第Ⅱ部分 知识应用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一:

1.本案例的核心理念是创新。

2.小天鹅的“末日管理”的最大特点是:

小天鹅在企业内部推行“末日管理”,以建立全球性“横向比较”的信息体系为手段,以全员化、立体化、规范化的营销管理体系为支柱,以强有力的人才开发机制为保证,从追求卓越到追求完善,危机意识已成为小天鹅人的共同意识。其主要特点是:竞争就是争取消费者;参与竞争就是提高市场占有率;建立面对市场的全员化、立体化、规范化的营销管理体系;注重服务;实施名牌战略,扩大经济规模,提高竞争力 案例分析二

1.本案例的核心理念是企业进行自主创新,才能拥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 2.上海振华港机在首创了世界40英尺起重机、世界领先水平的全自动化小车集装箱起重机、应用全球卫星定位GPS实现直线行走和箱位管理的集装箱起重量、国际首创采用超级电容绿色环保型的集装箱起重机、首创40英尺、双小车集装箱起重机技术等高科技产品等方面进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