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BOT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 图文 下载本文

太原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BOT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

(公示本)

评价单位:山西晋环科源环境资源科技有限公司 评价证书:国环评证甲字第1301号 评价时间:二O一五年十月

目 录

1 总 论 .............................................................. 1-1

1.1 项目提出的背景 .............................................................. 1-1 1.2 评价任务由来 ................................................................ 1-1 1.3 评价依据 .................................................................... 1-2 1.4 评价原则 .................................................................... 1-5 1.5 评价等级和评价范围 .......................................................... 1-6 1.6评价内容和重点 .............................................................. 1-9 1.7评价因子筛选 ................................................................ 1-9 1.8环境功能区划 ............................................................... 1-10 1.9评价标准 ................................................................... 1-11 1.10环境保护目标 .............................................................. 1-14

2 项目所在区自然和社会环境概况 ....................................... 2-1

2.1 项目地理位置 ................................................................ 2-1 2.2 自然环境 .................................................................... 2-1 2.3 自然生态环境 ................................................................ 2-4 2.4 社会经济环境 ................................................................ 2-5 2.5 阳曲县城市总体规划 .......................................................... 2-7 2.6太原工业新区总体规划 ........................................................ 2-7

3 项目概况及工程分析 ................................................. 3-1

3.1 项目概况 .................................................................... 3-1 3.2 处理对象 .................................................................... 3-4 3.3 工艺流程及系统组成 .......................................................... 3-8 3.4资源及能源消耗 ............................................................. 3-21 3.5储运工程 ................................................................... 3-21 3.6 辅助工程 ................................................................... 3-22 3.7 依托工程 ................................................................... 3-26 3.8 物料及水平衡分析 ........................................................... 3-28 3.9 施工期环境影响 ............................................................. 3-32 3.10运营期污染产生、处理及防治情况 ............................................ 3-33 3.11非正常工况分析 ............................................................ 3-65

4 环境空气影响评价 ................................................... 4-1

4.1评价因子 .................................................................... 4-1 4.2 评价标准 .................................................................... 4-1 4.3评价等级和范围 .............................................................. 4-1 4.4污染源调查 .................................................................. 4-3 4.5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 4-3 4.6气象观测资料分析 ........................................................... 4-11 4.7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 4-18 4.8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 4-45

5 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 ................................................. 5-1

5.1区域地质条件与水文条件 ...................................................... 5-1 5.2 厂址水文地质特征 ........................................................... 5-12 5.3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 5-21

5.4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 5-31 5.5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 ......................................................... 5-44 5.6小结与建议 ................................................................. 5-51

6 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 6-1

6.1地表水环境概况 .............................................................. 6-1 6.2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 6-4

7 声环境影响评价 ...................................................... 7-1

7.1 环境噪声现状监测 ............................................................ 7-1 7.2施工期声环境影响分析 ........................................................ 7-2 7.3 营运期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 7-3 7.4噪声防治措施 ................................................................ 7-6

8 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 8-1

8.1

土壤现状监测 ............................................................. 8-1

8.2固体废物排放概述 ......................................................... 8-2 8.3 固体废物处置方案 ......................................................... 8-2 8.4固体废物影响分析及防治措施 ............................................... 8-4 8.5固体废物处置方案可行性分析 ............................................... 8-5 8.6小结 ..................................................................... 8-6

9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 9-1

9.1 评价区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 9-1 9.2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 9-2 9.3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 9-4 9.4小结 ..................................................................... 9-5

10 环境风险评价 ..................................................... 10-1

10.1 评价对象和目的 ......................................................... 10-1 10.2 环境风险识别 .......................................................... 10-1 10.3 风险源项分析 ........................................................... 10-3 10.4事故影响分析 ........................................................... 10-4 10.5环境风险管理 .......................................................... 10-6 10.6小结 .................................................................. 10-16

11 水土保持方案 ...................................................... 11-1

11.1水土流失及防治现状 ..................................................... 11-1 11.2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防治分区 ......................................... 11-1 11.3 水土流失预测 ........................................................... 11-2 11.4 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及防治措施布设 ......................................... 11-4 11.5 水土保持监测 ........................................................... 11-5 11.6 水土保持方案投资估算 ................................................... 11-6

12 环境保护措施及主要经济技术论证 ................................... 12-1

12.1 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 ..................................................... 12-1 12.2运营期污染防治措施 ..................................................... 12-2 12.3各项环保措施一览表及投资 .............................................. 12-19 12.4针对环境质量现状超标采取的削减措施 .................................... 12-22

13 清洁生产分析 ..................................................... 13-1

13.1 清洁生产原则 .............................................................. 13-1 13.2 原材料及产品——变垃圾为清洁能源 .......................................... 13-1 13.3 先进的工艺 ................................................................ 13-1 13.4 污染物产生与排放控制 ...................................................... 13-3 13.5 节能措施 .................................................................. 13-5 13.6 同类项目比较 .............................................................. 13-6

13.7 小结 ...................................................................... 13-8

14 总量控制 ......................................................... 14-1

14.1总量控制指标 .............................................................. 14-1 14.2污染物排放总量 ............................................................ 14-1 14.3总量指标分析及来源落实 .................................................... 14-2 14.4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变化情况 ................................................ 14-2

15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 15-1

15.1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 15-1 15.2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 15-2 15.3社会环境效益分析 .......................................................... 15-6 15.4小结 ...................................................................... 15-6

16 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 16-1

16.1环境管理 .................................................................. 16-1 16.2环境管理制度与管理计划 .................................................... 16-5 16.3环境监测计划 ............................................................. 16-8 16.4 竣工验收监测方案 ......................................................... 16-10

17 厂址可行性分析 .................................................. 17-1

17.1 厂址概况 .................................................................. 17-1 17.2 厂址可行性分析 ............................................................ 17-1 17.3 小结 ...................................................................... 17-6

18 结论与建议 ....................................................... 18-1

18.1 项目概况 .................................................................. 18-1 18.2 环境质量现状及影响预测结果 ................................................ 18-1 18.3 清洁生产 .................................................................. 18-5 18.4总量控制 .................................................................. 18-5 18.5 污染防治措施分析 .......................................................... 18-5 18.6 厂址可行性分析 ............................................................ 18-6 18.7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 .......................................................... 18-6 18.8 公众参与 .................................................................. 18-6 18.9环境风险 .................................................................. 18-7 18.10 评价总结论 ............................................................... 18-7 18.11 建议 .................................................................... 18-11

附表:审批登记表 附件:

附件1:委托书;

附件2:项目前期工作函 附件3:提供生活垃圾的承诺函 附件4:土地使用证 附件5:污水纳管协议 附件6:供水征询表 附件7:天然气供气征询表 附件8:石灰采购协议 附件9:废弃物处置协议 附件10:炉渣综合利用协议

附件11:阳曲县污水处理工程环保竣工验收意见 附件12:本项目水保方案批复 附件13:生活垃圾检测报告 附件14:本项目现状监测报告 附件15:本项目地下水现状监测报告 附件16:总量指标的复函 附件17:区域削减方案 附件18:土壤监测报告 附件19:太原工业新区规划批复 附件20:公众参与调查 附件21:专家审查意见

太原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BOT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 总 论

1.1 项目提出的背景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及现代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垃圾排放量逐年增加,所造成的大气污染、地下水污染、土壤污染、土地占用、自然景观破坏等问题日趋严重。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我国开始引进国外先进焚烧技术,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应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已经成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的主流技术,在垃圾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方面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太原市目前产生的生活垃圾,主要依靠现有的两座垃圾卫生填埋场和东山垃圾焚烧发电厂。两座卫生填埋场分别为新沟卫生填埋场及侯村卫生填埋场,目前,新沟卫生填埋场已经快到封场年限,侯村卫生填埋场预计可使用5年左右。东山生活垃圾焚烧厂设计处理能力为36万t/a,焚烧炉为循环流化床焚烧炉,需要添加辅助燃料。太原市现有的垃圾处理设施及技术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差较大,已不能适应太原市经济建设、城市建设和生态建设的需要。太原市生活垃圾的排放量逐年增加,污染加重,已经引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要求生活垃圾必须经过处理后再排放。近年来随着太原市城市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城市生活垃圾热值逐渐升高,生活垃圾热值已经远远超过5000kJ/kg,已完全具备焚烧处理的条件。

为减少生活垃圾填埋量、延长现有填埋场使用年限已达到改善环境、节约土地资源的目的,太原市政府决定以BOT方式新建一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并通过公开招标确定由晋西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上海环境集团有限公司组成的联合体中标,联合体共同出资注册太原环晋再生能源有限公司作为本项目建设单位,承担项目的投资、建设、运营和移交。

因此,太原环晋再生能源有限公司拟在太原市阳曲县太原工业新区内建设一座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规模为日处理垃圾1800吨,发电装机容量为2315MW,技术工艺采用机械往复式炉排焚烧炉。

1.2 评价任务由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中

1-1

太原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BOT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的有关规定,本工程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为此,太原环晋再生能源有限公司于2013年7月委托山西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现环评资质机构名称变更为山西晋环科源环境资源科技有限公司)承担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接受委托后,我院先后多次组织项目参评人员到项目拟建地点进行现场踏勘,对拟建项目所在地阳曲县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污染源分布等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收集了有关资料,在此基础上对本次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进行了工程分析、环境影响因素识别和污染因子的筛选,进行了本项目的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完成了各环境要素的影响分析与评价、环保措施研究及公众参与等项工作,最终编制完成了《太原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BOT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现提交建设单位报送山西省环境保护厅。

在报告书的编制过程中得到了山西省环保厅、太原市环保局、太原市民营区环保局、太原市环卫局等部门以及建设单位的大力支持与帮助,特此致谢。

1.3 评价依据

1.3.1国家法律、法规及政策性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015年1月1日实施;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2003年9月1日实施; (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2000年9月1日实施;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2008年6月1日实施;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2005年4月1日实施; (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1997年3月1日实施; (7)《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2003年1月; (8)《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2007年10月;

(9)《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年3月1日起实施;

(10)《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1998年11月29日;

(1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令第33号,2015年6月1日起实施;

1-2

太原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BOT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2)《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2005年;

(13)《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版》,国家发改委令第21号,2013年5月;

(14)《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建设部、科技部、国家环保总局,城建[2000]120号,2000年5月;

(15)《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101号,1992年6月; (16)《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质发电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的通知》,环发〔2008〕82号,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

(17)《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发改环资[2006]1864号,国家发改委;

(18)国家经贸委等六部委国经贸资源[2001]015号《印发<关于加强工业节水工作的意见>的通知》,2000年10月;

(19)“关于印发《资源综合利用电厂(机组)认定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经贸资源[2000]660号,2000年7月;

(20)《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国家环保部、国家发改委1号令,2008年8月1日起施行;

(21)《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国家环保总局,1999年10月1日; (22)《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发[2011]9号,2011年4月26日;

(23)《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57号,2007年7月1日; (24)环境保护部,环发[2012]77号文《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2012年7月3日;

(25)环境保护部,环发[2012]98号文《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2012年8月8日;

(26)环境保护部,部令第34号《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2015年6月5日;

(27)《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2015年4月25日;

1-3

太原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BOT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28)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晋政发[2012]103号《关于印发山西省“十二五”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2013年1月14日;

(29)《关于印发<重点区域大气污染物防治十二五规划>的通知》,环发[2012]130

号, 2012年10月29日;

(30)《国务院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3]37号,2013年9月10日;

(31)《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环发[2013]104号,2013年9月17日;

(32)《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号,

2015年4月2日。

1.3.2地方法律、法规及政策性依据

(1)《山西省环境保护条例》,山西省人大,1997年7月; (2)《山西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山西省人大,1996年9月;

(3)《山西省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条例》,山西省人大,1997年7月; (4)《山西省泉域水资源保护条例》,山西省人大,2010年11月修改; (5)《太原市兰村泉域水资源保护条例》,山西省人大,2004年5月; (6)山西省环保厅,晋环发[2012]321号《关于转发“环境保护部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的通知》,2012年8月;

(7)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2013-2020年大气污染治理措施的通知”, 晋政办发〔2013〕19号,2013年2月;

(8)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西省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晋政发〔2013〕38号,2013年10月;

(9)山西省环保厅晋环发[2015]25号“山西省环保厅关于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核定办法”,2015年3月。 1.3.3 技术标准与规范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011; (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08;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2.4-2009;

1-4

太原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BOT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 610-2011; (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2.3-93; (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19-2011;

(7)《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国家环保总局,2006年3月; (8)《山西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DB14/67-2014),2014年2月; (9)《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5-2014));

(10)《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2001.12.01实施; (11)《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工程技术规范》(CJJ90-2009); (12)《开发建设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GB50433-2008。 1.3.4 参考资料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原则与方法》,国家环保总局开发监督司,1992年2月;

(2)《开发建设活动环境管理实用指南》,侯正伟编,1997年9月; (3)《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有关法规、政策性文件汇编》,山西省环境保护局编,1999年9月;

(4)《大气环境标准工作手册》,国家环境保护局编,1996年9月; (5)《水环境标准工作手册》,国家环境保护局编,1997年2月; (6)《太原市垃圾焚烧发电厂可行性研究报告》,五洲工程设计研究院,2013年5月;

(7)《太原市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山西绿景环保科技工程有限公司,2013年12月;

(8)《阳曲县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2006年; (9)《太原工业新区总体规划(2007~2020)》,2006年。

1.4 评价原则

1.4.1 评价目的

针对该项目的工程特点、污染特征和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确定本项目的评价目的如下:

1-5

太原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BOT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通过对国家和省市的产业政策、城市及环境规划的了解和分析,论证本项目建设及其选址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2)掌握厂址所在地区的环境质量现状,确定主要保护目标;

(3)通过对该建设项目的工程内容和工艺路线进行分析,确定项目可能产生的污染源、污染物种类、排放特征及污染物变化情况,计算污染物的排放量,同时采用模式预测和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预测分析建设项目在建设期、运营期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并确定建设项目对当地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范围和程度;

(4)根据工程分析和影响预测评价的结果,对建设单位拟选用的污染治理措施作出评价,最大限度地减小污染和危害;

(5)从环保的角度明确给出项目建设的可行性结论,同时对本项目提出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制度建议,从而为环保决策和管理部门提供科学依据。 1.4.2 评价原则

根据评价目的,同时保证评价工作的客观性、公正性和科学性,在实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过程中,把握以下原则:

(1)针对项目的工程特征和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和分析,并抓住危害环境的主要因素;

(2)严格贯彻国家与地方的有关方针、政策、标准、规范以及规划,根据评价结果提出符合实际的环境保护对策、措施和要求;

(3)从现状调查、评价因子筛选到评价专题设置、模式选用、预测、评价以及给出结论都要严守科学态度;

(4)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要做到准确和公正,评价结论要明确、可信、有充分的科学依据。

1.5 评价等级和评价范围

1.5.1评价等级的确定

(1)环境空气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2.2-2008)》,评价工作等价按照表1的分级判据进行划分,主要指标有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和其对应的地面浓度达标准限值10%时所对应的最远距离D10%。具体见表1.5-1。

1-6

太原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BOT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1.5--1 评价工作等级

评价工作等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评价工作分级判据 Pmax≧80%,且D10%≧5km 其 他 Pmax<10%或D10%<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 ②评价等级确定

以估算模式为基础,本项目各类污染物中NOx 的P值最大,为13.28%,其对应的D10%为1712 m。根据评价工作等级的判据,本评价的大气环境为二级评价。

(2)水环境 ①地表水

根据导则(HJ/T2.3-93),地表水评价等级的确定采用综合分级法,依据建设项目的污水排放量、排放废水水质的复杂程度、受纳废水的水域规模、受纳水域的水质要求等划分评价等级。

厂区附近地表水体中社河,汇入杨兴河。根据工程分析,项目实施后,垃圾渗滤液经厂内渗滤液处理站处理后,同厂区其他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进入太原市工业新区污水管网,全厂没有废水外排。因此,对本工程地表水环境影响进行一般分析。

②地下水

根据本项目的特点及《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规定,本项目属于Ⅰ类建设项目,本项目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确定见表1.5-2。

表1.5-2 本项目地下水评价等级划分一览表

项目 类型 评价等级划分依据 项目情况 评价标准 评价 等级 拟建厂区包气带为第四系粉土、粉质粘建设项目场地包气带防污性能 土,厚度4~40m左右,渗透系数1.61中 -5310cm/s左右,且分布连续、稳定。 建设项目场地的含水层易污染特厂址区浅层地下水为多含水层系统且中 性 层间水力联系较密切 I类 建设项目场地的地下水环境敏感地下水径流下游方向有分散式居民饮较敏感 项目 程度 用水水源井 3建设项目污水排放量 小 污水排放量≤1000 m/d 拟建工程污染物主要为COD、BOD5、建设项目水质复杂程度 NH3-N、SS等,需预测的水质指标两中等 个 二级 根据表1.5-2建设项目场地的包气带防污性能、含水层易污染特征、地下水

1-7

太原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BOT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敏感程度和建设项目污水排放量、污水水质复杂程度等指标综合判定。拟建项目厂区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

(3)声环境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2.4-2009),本项目其所在功能区属于适用于GB3096-2008规定的2类标准的地区,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级增高在5dB(A)以内,且受影响人口变化不大,噪声评价应按二级评价。

(4)生态环境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19-2011),本工程占地面积0.0683km2≤20km2,影响范围内无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水源保护区等,且本工程占地位于太原工业新区规划范围内,因此本次生态影响评价确定为一般评价,只对生态影响进行一般分析。

(5)环境风险评价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依据评价项目的物质危险性和功能单元重大危险源判定,以及环境敏感程度等因素,本工程所在区域不属于《建设项目管理名录》中规定的需特殊保护地区、生态敏感与脆弱区。由于本项目不涉及重大危险源,垃圾焚烧发电厂生产过程中主要环境风险为废气治理设施因故处理效果降低造成二噁英的排放;恶臭污染物防治措施无法正常运行,而造成恶臭污染物事故性排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等。因此将本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确定为二级。 1.5.2 评价范围

根据不同评价级别工作深度的要求,结合本工程特点、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当地的自然、社会环境条件,确定本次环境评价范围如下:

大气环境评价范围:根据评价工作等级的判据,本评价的大气环境为二级评价。评价范围为:以烟囱为中心,以232.5 km为边长的矩形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地下水评价范围:依据本工程项目周边的区域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地形地貌特征和地下水保护目标,为确定地下水环境的基本状况,水文地质调查评

1-8

太原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BOT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价范围如下:西边界为黄寨站到侯村,东边界北洛阴到沟北,南边界为侯村到沟北,北边界为黄寨站到北洛阴,调查评价区面积约50Km2。

生态环境评价范围:厂址外扩100m范围。

声学环境评价范围:工业场地边界外扩1m及居民关心点。

环境风险评价范围: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本项目风险评价范围为距离源点3km范围。

1.6评价内容和重点

(1)评价内容

对拟建垃圾焚烧发电工程各生产环节进行分析,识别出对环境影响较大的因素,通过类比调查和物料衡算,掌握工程运行后污染物排放量及排放特征。经过对建设项目环境空气、声环境、固体废物、水环境、生态环境等进行影响评价和分析,对清洁生产、总量控制、环保措施技术经济可行性、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计划、环境经济损益、公众调查等进行论述与分析。经综合分析,回答工程对评价区环境影响的程度和范围。

(2)评价重点

根据厂区所处区域的环境状况和项目环境影响识别的结果,本次评价将在对拟建工程进行全面分析、确定先进合理的污染防治措施的基础上,将环境空气影响预测、地下水环境等作为评价重点。

1.7 评价因子筛选

1.7.1环境影响因子识别

本项目在建设施工期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大气环境、生态环境和固废环境方面,运行期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固废、废水、噪声对大气环境、水体环境、声学环境的影响。项目建设期对环境的影响较小且多为短期可逆影响,施工量较小、周期较短,施工结束后会很快恢复原有状态。在运行期的各种活动所产生的污染物对环境资源的影响是长期的,且影响程度大小有所不同。据此可以确定,本次评价的评价时段为建设工程运行期,评价的重点为大气环境影响和固体废物影响,其次是水环境和噪声影响。

1-9

太原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BOT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7.2 评价因子筛选

评价因子的筛选主要依据两个方面。第一,本工程在运行中各污染物的排放情况;第二,环境对污染物的承载能力。根据国家制订的环境质量标准以及当地的环境质量状况,确定并筛选出建设工程的主要评价因子。

(1)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因子

环境空气:TSP、PM10、PM2.5、SO2、NO2、CO、HCl、NH3、H2S、甲硫醇、甲硫醚、臭气浓度;

地表水:pH、COD、BOD5、氨氮、SS、石油类;

地下水:pH、总硬度、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硫酸盐、氟化物、氰化物、挥发酚、铅、砷、汞、铬、镉、高锰酸钾、总大肠菌、细菌总数;

声环境:厂界噪声; (2)环境影响预测因子

环境空气:SO2、PM10、PM2.5、NO2、HCL、CO、NH3、H2S、二噁英; 地下水:氨氮 声环境:厂界噪声。

1.8 环境功能区划

(1)环境空气

评价区属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规定的二类区,即“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工业区和农村地区”,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二级标准。

(2)地表水环境

厂区附近地表水体中社河汇入杨兴河。根据《山西省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划》(DB14/67-2014),杨兴河水环境功能为一般源头水、地下水水质重点保护河段水源保护,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质标准。

(3)地下水

地下水环境属Ⅲ类,应满足《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

(4)声环境

项目厂址区域声环境功能按2类区执行,噪声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1-10

太原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BOT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GB3096-93)2类标准。

1.9 评价标准

1.9.1 环境质量标准

1)环境空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其中HCl参照《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详解、H2S参照《炼焦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T16171-2012)表7现有和新建焦炉炉顶及企业边界大气污染物浓度限值、NH3参照《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的限值

2)地表水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质标准。 3)地下水环境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3)中Ⅲ类标准。 4)厂界环境噪声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 5) 土壤执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标准的要求。 具体标准值见表1.9-1~表1.9-5:

表1.9-1 大气环境质量评价标准GB 3095-2012二级) mg/Nm 污染物名称 SO2 NO2 TSP PM10 PM2.5 CO HCL NH3 年平均 0.06 0.04 0.20 0.07 0.035 - - - 日平均 0.15 0.08 0.30 0.15 0.075 4 0.015 - 1小时平均 0.50 0.2 - - - 10 0.05 (最高允许浓度一次值) 0.20 0.01 (一次最大排放限值)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详解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 《炼焦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T16171-2012)表7现有和新建焦炉炉顶及企业边界大气污染物浓度限值 日本环境质量年平均标准限值 GB 3095-2012 备注 3

H2S - - 0.6 p g TEQ/m3 二噁英类* *环发[2008]82号文中指出,在我国尚未制定二噁英环境质量标准的前提下,参照日本年均浓度标准(0.6pgTEQ/m3)评价。

表1.9-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 mg/l

项目 标准 PH 6~9 COD ≤20 BOD5 ≤4 1-11

太原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BOT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项目 标准 氨氮 ≤1.0 石油类 ≤0.05 表1.9-3 声环境评价标准(GB3096-2008) dB(A)

标 准 环境标准 类别 2类 昼间 60 夜间 50 备注 GB3096-2008 表1.9-4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3Ⅲ类) mg/L

项目 标准 项目 标准 项目 标准 PH 6.5~8.5 挥发酚 ≤0.002 Cr6+ ≤0.05 总硬度 ≤450 氰化物 ≤0.05 镉 ≤0.01 NH3-N ≤0.2 SO42- ≤250 总大肠菌群 ≤3个/l NO2-N ≤0.02 汞 ≤0.001 细菌总数 ≤100个/ml NO3-N ≤20 砷 ≤0.05 表1.9-5 土壤质量标准(GB15618-1995)2类 单位:mg/L

项目 标准 PH >7.5 Cr 250 Ni 60 Cu 100 Zn 300 As 25 Cd 0.6 Pb 350 Hg 1.0 1.9.2 排放标准

(1)废气排放标准

①焚烧炉烟气排放执行《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5-2014)中的标准;焚烧炉每次故障或者事故持续排放污染物时间不应超过4小时;焚烧炉每年启动、停炉过程中排放污染物的持续时间以及发生故障或事故排放污染物时间累计不应超过60小时。

②氨、硫化氢、臭气等浓度厂界排放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1993)表1的二级标准;

③原辅料储运、破碎排放等环节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二级标准;

(2)废水排放 ① 渗滤液排放标准

垃圾渗滤液经深度处理后达到《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中B类的相关标准排入太原工业新区污水管网,最终进入阳曲县污水厂。

1-12

太原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BOT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② 其他污水处理标准

生活污水和其他污水经处理后排入太原工业新区管网,其水质排放按照《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B类中的相关标准执行。

(3)厂界噪声排放标准

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 (4)施工期噪声标准

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GB12523-2011)的标准; (5)其它标准

①焚烧炉渣处理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Ⅰ类场要求;

②焚烧飞灰在厂内进行稳定化处理,经检测满足《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的相关6.3的要求后,按《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要求执行。

上述标准的具体取值见表1.9-6~表1.9-10。

表1.9-6 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污染物名称 颗粒物 HCl SO2 NOX CO Hg Cd+Tl Sb+As+Pb+Cr +Co+Cu+Mn+Ni 二噁英类 单 位 3mg/Nm mg/Nm mg/Nm mg/Nm mg/Nm mg/Nm 3mg/Nm mg/Nm ngTEQ/m 3333333GB18485-2014 30 1小时均值 20 24小时均值 50 1小时均值 60 24小时均值 80 1小时均值 100 24小时均值 250 1小时均值 300 24小时均值 80 1小时均值 100 24小时均值 0.05 测定均值 0.1 测定均值 1.0 0.1 测定均值 测定均值 表1.9-7 项目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GB14554-1993) mg/m3

项目 标准 氨 1.5 硫化氢 0.06 臭气浓度(无量纲) 20 1-13

太原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BOT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1.9-8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

污染物 最高允许 排放浓度3(mg/m) 最高允许排放速率(kg/h) 排气筒(m) 15 颗粒物 120 20 30 二级 3.5 5.9 23 1.0 无组织排放监控 浓度限值 3(mg/m) 表1.9-9 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 mg/l

污染物 标准值 污染物 标准值 PH 6.5-9.5 总氮 70 氨氮 45 总汞 0.02 COD 500 总镉 0.1 BOD5 350 总铬 1.5 总磷 8 总砷 0.5 石油类 20 总铅 1 SS 400

表1.9-10 噪声排放标准 单位:dB(A)

标准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 2类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GB12523-2011) 数 值 昼 60 70 夜 50 55 1.10环境保护目标

本评价区无风景旅游及自然保护区等特殊敏感因素,周边有农田、农村人口聚居区。拟建工程地下水保护目标均为居民分散饮用水水源井,评价区内的潜水含水层为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目标含水层,主要为厂址下游的水井。环境敏感保护目标情况

见表1.10-1和图1.1和图1.2。

1-14

太原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BOT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1.10-1 环境敏感保护目标一览表

保护目标 距离(km,方位 相对于厂界) NW SE N NE NW E N NW SW SW SW S SSE NW NW NW 5.0 0.86 1.0 1.7 1.14 1.5 2.1 2.2 1.6 2.3 2.8 1.6 2.0 3.0 环境要素 名称 人口 户数 (人) (户) 146169 保护要求 备注 阳曲县 红沟村 (红沟新村) 西盘威 东盘威 东万寿 大气、环境风险 三堰村 西洛阴 水泉沟 小岗 西万寿 南社 上岗 坪塘窊 南郑村 地表水 中社河 杨兴河 兰村泉域 阳曲县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 东黄水镇水源地 地下水 侯村乡水源地 - 330 250 120 135 48 511 389 286 60 81 263 102 206 县城关心点 影响预测范围内 980 570 260 375 140 1322 1000 800 200 226 752 285 539 3.2 7.0 环境空气达到(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 评价范围内 保护河流水质不受污染 保护兰村泉域水质不受影响 评价范围内 评价范围内 厂址处于兰村泉域岩溶水一般径流区内,距离重点保护区7.03km 厂址距该水源地一级保护区5.6km 厂址距该水源地一级保护区6.2km 厂址距该水源地一级保护区7.3km 保护水源地水质不受影响 评价范围内 评价范围内厂址下游的水井 具体见表1.10-2 声环境 生态环境 无 评价区土壤、植被、农作物等 - - - -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3)中Ⅲ类标准,村民用水不受影响 -- - 评价范围内 评价范围内 评价范围内

1-15

太原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BOT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1.10-2 地下水环境敏感点基本情况表

地下水方位 敏感点 西盘威潜水井 西盘威岩溶水井 东万寿潜水井 南郑岩溶水井 厂区下游 水泉沟潜水井 水泉沟岩溶水井 大屯庄岩溶水井 中社岩潜水井 中社岩溶水井 西洛阴潜水井 赵庄溶水井 辉家沟潜水井 辉家沟岩溶水井 下庄潜水井 厂区两侧 下庄岩溶水井 小岗潜水井 西万寿潜水井 张拔潜水井 张拔岩溶水井 上岗潜水井 厂区上游 沟北潜水井 红沟岩溶水井 五科岩溶水井 井深 100 600 30 180 20 150 940 50 400 20 230 30 300 30 450 6 20 30 500 45 30 500 300 含水层类型 孔隙水 岩溶水 孔隙水 岩溶水 孔隙水 岩溶水 岩溶水 孔隙水 岩溶水 孔隙水 岩溶水 孔隙水 岩溶水 孔隙水 岩溶水 孔隙水 孔隙水 孔隙水 孔隙水 孔隙水 孔隙水 孔隙水 孔隙水 供水方式 分散开采 管道供水 分散开采 分散开采 分散开采 管道供水 管道供水 分散开采 管道供水 分散开采 管道供水 分散开采 管道供水 分散开采 管道供水 分散开采 分散开采 分散开采 管道供水 分散开采 分散开采 管道供水 管道供水 用途 生活用水 生活用水 生活用水 生活用水 生活用水 生活用水 生活用水 生活用水 生活用水 生活用水 生活用水 生活用水 生活用水 生活用水 生活用水 生活用水 生活用水 生活用水 生活用水 生活用水 生活用水 生活用水 生活用水

1-16

太原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BOT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2 项目所在区自然和社会环境概况

2.1 项目地理位置

阳曲县隶属于太原市,位于山西省中部,太原市北端。东邻盂县,西连静乐县、古交市,南抵太原市尖草坪区,北接忻州市,东北与定襄县接壤,东南和寿阳县毗连。地理坐标为北纬37°56′~38°25′,东经112°12′~113°09′。全境东西长82km,南北宽54km,总面积2070.67km2。

太原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项目厂址位于太原市阳曲县城东南5.0km处、太原市民营经济开发区的太原工业新区内,厂址距离红沟新村0.86km。建设场地基本为梯形,东西长约270m,南北长约207m—310m,面积约6.52hm2。该厂址西部和南部分别与南北向和东西向两条工业新区规划道路相邻,生活垃圾及各种辅助材料通过规划道路进入焚烧厂的处理系统。该厂区南部1.4km处为G5京昆高速公路,北侧距离县道X260(即故西线)1.2km,交通运输便利。

厂址地理位置见图2.1。

2.2 自然环境

2.2.1 地形地貌

阳曲县地处忻定断陷盆地和太原盆地之间,地形复杂,沟壑纵横。全境地势东、西、北较高,三面环山,中央和南部低陷。东西两端为石山区和土石山区,中部为狭长的太原盆地的北端。东为系舟山,主峰柳林尖山;境北有棋子山、石岭关等;西部属西山地区小云系,全县海拔高度在800m~2100m之间,有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110座,最高山峰柳林尖山,海拔2101.9m;最低处侯村乡河里村,海拔800m。全县土地总面积2070.67km2,其中土石山区、盆地、黄土丘陵和丘陵阶地区分别占总面积的51.7%、4.94%、20.63%和22.73%。

本工程建设厂址位于太原工业新区内。太原工业新区位于大盂盆地和黄寨盆地连片所形成的带形区域内,海拔大约在800~900m之间,地势北高南低、东高西低。侯村、赵庄周边及南郑-水泉沟-东万寿之间为缓坡地区,其余区域为丘陵、台地、山地相间的地形复杂区。根据形态特征,将该区域地貌划分为黄土台塬区、河谷区两种类型。黄土台塬区分布于该区域中东部广大地区,即县城、下安、北

1-1

太原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BOT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留、大屯庄、莎沟、小牛站一带,海拔标高880~910m,相对高差30~60m,河谷区分布于中部和东南部,即杨兴河及其冲沟,海拔标高为847~875m,谷壁为黄土。

本项目建设场地的地势为南高北低、东高西低,地形相对高差约17m。场地东侧、南侧多为山坡、沟壑地形。

2.2.2 地质构造

根据《山西省区域地质志》,阳曲地区所处大地构造单元为华北断块的吕梁-太行断块。拟建区域内,无活动性构造断裂通过。本区处于祁吕构造东翼外带与38度纬向亚带的复合部位,主要受祁吕贺山构造形迹的控制。东山背斜呈舌状,北东-南西向展布,向南西倾伏,核部为奥陶系中统地层,其上部覆盖含煤地层围绕其分布,倾角一般15度左右,局部可达30度以上。

研究区基本构造形态为走向北东的宽缓向斜,两翼地层倾角一般在5-15°左右,伴有波状起伏,构成次级开阔褶曲。在此基础上发育北东、北西向两组断裂,把勘探区切割成大小不等的块体,破坏了褶皱的完整性。

2.2.3 水文及水资源状况 (1) 地表水

阳曲县境内现有八条河流,水系分属黄河和海河两大流域。黄河水系有杨兴河、泥屯河、凌井河、柳林河四条支流,海河水系有温川河、乌河、箭杆河、权庄河四条支流。以上河流除箭杆河、权庄河外,均为季节性河流,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8850万m3,可采资源量1739万m3。

杨兴河属黄河流域汾河水系,发源于杨兴乡水头村,在太原市尖草坪区下兰村附近汇入汾河。干流长36.5km,流域面积694km2,平均坡度12.6%,流域平均宽度13.8m,河床平均宽度50m,是县境内较大的一条河流。在小牛站附近开始有浅层水出露,年平均流量1188.5 m3。

本项目附近地表水为中社河,厂址距离中社河3.2km。中社河是杨兴河的主要支流,发源于东黄水镇的马驼村附近,流经东黄水镇、大屯庄、中社等村庄,在青龙镇附近汇入杨兴河,目前干涸无水。

本项目地表水系图见图2.2. (2)地下水

1-2

太原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BOT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阳曲县境内地下水资源量1.8亿m3,可开采量为9725万m3,人均水资源占有量398 m3。

地下水总体上呈北向南流向。阳曲县境内地下水系统属于太原断陷盆地北端兰村泉域的一部分,依据含水层岩性及赋存分布规律,将区内地下水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和变质岩类裂隙水三类。

2.2.4 气象特征

阳曲县位于北半球中纬度暖温带,属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多风,夏季雨量集中,秋季行霜较早,冬季少雪。

阳曲县年平均风速1.8m/s,最大年平均风速24m/s,年最多风向为东北风,其次为西南风,没有主导风向。年平均气温为9.1℃,极端最高气温38.9℃,极端最低气温-24.6℃,年平均相对湿度为58%,年平均降水量为421.9mm,最大日降水量为66.8mm。

阳曲县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627.2小时,在全省属高中日照区;年平均降雨量441.2毫米,主要集中在7~8月份。历年相对湿度为58%;各月相对湿度以8月最大,为74%;以4月最小,为46%;历年最小相对湿度1%。境内无霜期平均为164天,最长214天左右,最短127天。年平均蒸发量为1909.5mm,春夏两季蒸发量较大。

2.2.5 矿产资源

阳曲县境内已发现了矿产二十多种,包括煤炭、铁矿、铝土矿、水泥石灰岩、石灰岩矿、电石石灰岩、石膏矿、花岗岩、白云岩、白云母等。其中煤炭、石灰岩矿的地质储量分别为80169万吨和65600万吨,储量较为丰富。从目前初步的勘探结果分析,各类矿产资源储量较小,但品味较高。其中煤炭、建材、铁矿等开采利用程度较高。黄寨盆地没有矿产资源出露。

2.2.6 地震

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2001A1)和《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GB18306-2001B1),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s,地震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s。

1-3

太原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BOT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2.3 自然生态环境

2.3.1 土壤

阳曲县境内土壤分2个土类,5个亚类,19个土属,50个土种。褐土为县境内的主要土壤,面积达273.87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88.17%。草甸土是县境隐域性土壤,只有2.87万亩,占总面积的0.92%。

厂址所在地土壤类型为淡褐土性土与淡褐土。

淡褐土性土的剖面特征是土层深厚而层次不明显,心土粘化作用弱,全剖面质地均匀,多为轻壤。土体结构不良,块状为主,全剖面石灰反应强烈。除表层外,通体母质特征明显,同时有程度不同的侵蚀。此土壤耕性良好,适耕期长,吃水快,易蒸发。

淡褐土的土壤质地偏粘,在心土层中出现一层浅褐色,比表层质地较重的不太明显的弱粘化层,通体石灰反应较强。这类土壤地势平坦,土层深厚。

2.3.2 植被

阳曲县植物资源丰富,自然植被主要是温带针叶林、阔叶林、灌木丛和灌草丛。由于县境内地形差异较大,因此植被类型受地域性影响较大。土石山区海拔1400~1600米之间,是油松分布的主要区域,有少量的杨、桦和油松构成混交林或作为伴生;灌木有沙棘、虎榛子等;草类有蒿草、菅草等。丘陵区海拔900~1400米之间,以阔叶树杨、柳、槐等为主;经济林以苹果、梨、枣等为主;灌木有荆条、酸枣等;草类有蒿草、狼尾草等。沟川平地主要以杨、柳、槐、梨、杏、枣等四旁树为主,灌木有梧柳、山椿柳等。

人工植被除粮食、油料、蔬菜作物外,为发展经济,因地制宜,每年集体、个人大量种植杨树、榆树、松树、柏树等用材林及梨、桃、苹果、红枣、葡萄等经济林。为改变生态环境、发展畜牧业,阳曲县先后7次飞播种树、种草,种植油松、侧柏等树种11.95万亩,种植苜蓿、沙打旺等牧草1.54万亩,全县植被覆盖率高达67.35%。

项目所在地主要为其他草地,草类有蒿类、狼尾草、稗草等,乔木以速生杨树为主,灌木有怪柳、杠柳等。无国家及省级保护植物分布。

2.3.3 动物

1-4

太原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BOT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阳曲县主要分布的是林灌草原动物,以北方型为主。珍稀动物有金钱豹、原鹿、金雕、褐马鸡、麝和青羊等,分布在山区森林茂密的地带。毛皮动物有狼、狐、獾和黄鼬等,肉用动物有野猪、野兔等,鸟类动物有苍鹰、石鸡、啄木鸟等。

本项目厂址所在地的野生动物比山区、丘陵区明显减少。据了解,野生动物有麻雀、喜鹊、蛇、野兔、蝙蝠、黄鼠狼等,无国家及省级保护动物分布。

2.3.4 厂区周围自然生态环境

本项目厂址周围基本为农业生态环境,主要为其他草地和耕地,种植有谷子、玉米等作物,未见需特殊保护的野生动物、濒危或珍稀物种及水生生物等,生态环境较为单一。

2.4 社会经济环境 2.5 阳曲县城市总体规划

根据《阳曲县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阳曲县城总体规划区范围为:北起大盂镇棘针沟村,南至规划建设的石太高速铁路,西起大运高速公路,东至东黄水镇,总面积约为87平方公里,其中包括太原工业新区的规划范围约为40平方公里。

规划期限:本次规划期限为2007—2020年,分为近期、远期两个阶段,其中:近期:2007——2010年;远期:2011——2020年。

总体布局:城市规划区内的空间布局结构为 “一轴、两区、多组团”的组团式半网络化结构。

一轴:指依托的两条交通骨架:北同蒲铁路、108国道形成的组合发展轴线。 两区:南部阳曲县城和城晋驿两个城市生活片区。

多组团:指位于规划区内的多个生活、生产组团。组团以集聚、集约模式适当控制发展。

本项目位于阳曲县的太原工业新区,阳曲县城市总体规划见图2.3。

2.6太原工业新区总体规划

2008年,山西省小城镇发展中心编制了《太原工业新区总体规划(2007~2020)》,2008年7月13日,太原市人民政府于并政函[2008]64号“关于太原

1-5

太原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BOT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工业新区总体规划的批复”,对太原工业新区总体规划进行了批复,同意规划确定的太原工业新区的相关规划内容。

根据《太原工业新区总体规划(2007~2020)》,太原工业新区总体规划范围为:北起北洛阴村北,南至规划石太高速铁路,西起大运高速公路,东至东黄水镇镇域边界,总面积约为40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用地规模15.85平方公里。

新区性质:生态环境优良的城市北部近郊工业区,太原市北部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国家级铝镁产业发展基地。

规划期限:本次规划期限为2007—2020年,分为近期、远期两个阶段,其中:近期:2007——2010年;远期:2011——2020年。

总体布局结构:结合对外交通走廊以及现状道路网格局,充分考虑自然地理条件,以“先生态、后生活、再生产”为指导性发展理念,确定规划区内的空间布局结构为:以生活片区和产业组团为结点,以道路交通干线为发展轴线,以生态绿化为基底面的“一轴、两区、多组团”的组团式半网络化结构。

一轴:指依托规划的企业大道形成的工业新区发展轴线。

两区:指位于西部核心区与东部板峙山组团的两个服务与生活片区。 西部核心区:以水系和环形道路作为空间组织的核心。并据此作为区分用地属性的重要依据,靠近两者的用地将被用作公共性更强、能够支付更高租金的功能,外围用地则用作生活和生产。

坂寺山片区:结合工业组团,在工业用地西侧建设居住生活区,主要布置居住、商业金融、教育、行政办公、公共绿地等用地,使之成为板峙山组团的生活服务区。

多组团:指位于规划区内的3个生产组团。即核心区工业组团、赵庄工业组团和板峙山工业组团。组团以集聚、集约模式适当控制发展。注重组团间相互协调与合作。

本项目位于阳曲县的太原工业新区内的板峙山组团,本项目与太原工业新区位置关系见图2.4。

1-6

太原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BOT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3 项目概况及工程分析

3.1 项目概况

3.1.1 项目基本情况

表3.1-1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一览表

项目名称 建设单位 建设规模 建设性质 投资规模及资金来源 职工定员 建设地点 占地面积 太原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BOT项目 太原市环晋再生能源有限公司 处理垃圾量603104t/a(折合1800t/d);焚烧垃圾量483104t/a(1440t/d)。 发电设备装机容量2315MW;年发电量1.78643108KWh/a,年外供电量1.37553108KWh/a 新建 建设投资76958万元,其中50465万元采用银行贷款(65.27%),其余26493万元自筹,流动资金1003万元 94人 太原市阳曲县,太原工业新区板峙山工业组团 65182m2 3.1.2 地理位置

本项目拟选厂址位于太原市阳曲县县城东南5.0km处,太原民营经济开发区太原工业新区的板峙山工业组团。太原工业新区位于大盂盆地和黄寨盆地连片所形成的代行区域内,海拔大致在800-900m 之间。

拟选厂址最近村庄为东南侧0.86km处的红沟新村。厂址所在区域为缓坡丘陵地区,厂址范围内相对较平坦,地势东部和南部略高。厂址西部和南部分别与南北向和东西向两条工业新区规划道路相邻,生活垃圾及各种辅助材料通过规划道路进入焚烧厂的处理系统。该厂区南部1.4km处为G5京昆高速公路,交通运输便利。

3.1.3 项目组成及平面布置

该项目建设场地基本为梯形,东西长约270m,南北长约207m-310m,面积6.52hm2。地势南高北低东高西低。

本工程总占地面积65182m2,其中绿地面积16947m2,绿化系数26%。总图布置将厂区分为厂前区、生产区、生产辅助区三个区,详见图3.1。

3-1

太原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BOT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厂前区

厂前区主要包括后勤保障楼、传达室及门卫、小车停车场及绿化小品等。后勤保障楼内设有食堂、倒班宿舍等生活服务设施,布置在场地南侧地势相对较高的的三角地段,该区和南侧市政道路顺接,和北侧生产区通过缓坡、台阶衔接。

(2)生产区

生产区是全厂的核心,主要包括焚烧发电工房、烟囱、高架引桥、风冷塔、1号主变压器、2号主变压器等。

焚烧发电工房主要由卸料平台、垃圾坑、焚烧间、烟气净化间、汽机间、主控楼等组成。为避免运输垃圾的车辆对厂前区的影响,将焚烧发电工房的长轴呈东西向布置,自东向西依次布置卸料平台、垃圾坑、焚烧间、烟气净化间、烟囱;汽机间、主控楼等布置在南面,面向厂前区,便于人员联系,高架引桥隐藏在焚烧发电工房的北侧,减少了对厂前区的影响。风冷塔、1号主变压器、2号主变压器等靠近汽机间布置。

(3)生产辅助区

生产辅助区主要包括废水处理工房(含调节水解池、综合反应池)、燃气计量站、门卫及地磅房、综合水泵房(含消防水池、生产生活水池)等。

废水处理工房布置在场地的西北角,该区地势较低,利于废水的收集和排放,同时,可减少开挖水池的土石方工程量。

燃气计量站布置靠近西侧市政道路布置,方便和市政管道衔接。

门卫及地磅房布置在物流出入口附近,利于进出运输车量的称量、记录。 综合水泵房布置在场地的西南角,充分利用场地条件。 3.1.4 建设进度

本工程2013年8月开始项目前期工作,预计2018年3月建成投产,开始接收消纳城市生活垃圾。 3.1.5 劳动定员及工作制度

本垃圾发电厂设备年连续运行时间为8000小时,连续生产岗位按五班制配备、三班制操作,每班工作8小时。

全厂共配置人员94人。其中,管理行政技术人员15人;运行管理、技术人

3-2

太原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BOT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员13人,运行操作人员49人;维护管理技术人员3人,维修保养人员14人。 3.1.6工程内容及项目组成

城市生活垃圾由市政环卫部门负责用垃圾收集车或垃圾中转车辆运入本厂。 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及项目组成见表3.1-2。

表3.1-2 项目组成及主要建设内容

工 程 组 成 垃圾接收、筛分及加料系统 垃圾焚烧系统 主体 工程 汽轮发电系统 灰渣处理系统 电气系统 辅助工程 余热锅炉系统 建 设 内 容 主要包括垃圾接收及贮存、筛分预处理系统、给料系统、垃圾卸料厅及垃圾池除臭措施。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地磅房、主厂房卸料平台、垃圾卸料门;滚筒筛分机;垃圾坑、垃圾抓斗起重机、渗沥液收集井。 包括3台日处理500t的机械炉排炉、液压驱动系统、一次风系统、烟气再循环系统、炉墙冷却系统、点火及助燃系统、排渣机 3台46.9t/h余热锅炉,采用中温中压单汽包自然循环锅炉;外部汽水系统 2台装机容量为15MW的中压纯凝式汽轮机及2台15MW的发电机及相应的主蒸汽系统、抽汽系统、真空抽气系统、汽封系统、疏水系统、循环水系统、调节系统、供油系统、辅助设备等 主要为灰渣输送及储存、飞灰收集及稳定化系统 包括发电机出线部分、35kV电力装置、厂用电系统以及照明、防雷接地系统。 除盐水系统、压缩空气站、辅助燃料系统、采暖及浴室用热水供应系统、理化分析室及机修间 包括给水系统、循环冷却水系统、回用水及复用水系统、排水系统 给排水 公用工程 供电 供热 天然气 储运工程 储存设施 运输系统 飞灰处置 依托工程 炉渣综合利用 污水处理 废气净化 烟气净化 本项目给水水源为市政自来水,园区供水管线管径DN300,已敷设至厂区西、南侧,本项目接入即可。市政排水管网已布设至厂址西侧,管径为DN400,本项目排入园区下水管网,并最终进入阳曲县污水处理厂。 从民营经济开发区变压站接入 利用余热锅炉回收余热进行采暖 从民营经济开发区现有的天然气管网接入 包括垃圾坑、石灰仓、活性炭储仓、飞灰仓等储存库。 包括生活垃圾的运入、消石灰、活性炭、尿素等辅助材料的运入及炉渣、飞灰等运出 飞灰在厂内进行稳定化处置后送太原市候村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 全部运至尖草坪区福盛水泥制品厂进行综合利用,生产建材 本项目渗滤液处理系统处理后的出水与生活污水一起进入园区污水管网,最终进入阳曲县青龙生活污水处理厂 采用“SNCR+半干法脱酸(雾化反应塔)+干法+活性炭+布袋除尘器”烟气净化工艺,主要建设SNCR系统、石灰浆制备系统、喷雾反应系统、3-3

辅助生产设施 环保工程 太原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BOT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Ca(OH)2喷射系统、活性炭喷射系统及袋式除尘器系统 异味处理 水处理 废水处理 建活性炭除臭塔,处理水解池、调节池、A/O池、贮泥池、转鼓式螺旋格栅除污机、污泥脱水车间、输送机泥饼卸料口收集的气体 采用“综合调节+厌氧+两级A/O+MBR+NF‖工艺,规模400m/d 厂房密闭隔音、消声减震等防噪设施 炉渣运至尖草坪区金园加气混凝土厂进行综合利用,多余部分送垃圾填埋场;飞灰单独收集,在厂内稳定化处理后送到填埋场 3噪声处理 固废处理 3.1.7 技术经济指标

见表3.1-3。

表3.1-3 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日垃圾处理量 日焚烧垃圾量 年运行时数 年垃圾处理量 年焚烧垃圾处理量 焚烧炉设计入炉垃圾低位热值 焚烧炉设计入炉垃圾低位热值范围 余热锅炉额定蒸发量 (垃圾低位热值:6,699kJ/kg) 装机容量 年发电量(设计点) 年上网电量(设计点) 厂用电率(设计点) 占地面积 总建筑面积 道路及广场面积 绿化面积 集中绿化率 工程总投资 指标名称 单 位 t/d t/d h t/a t/a KJ/kg (Kcal/kg)) ) KJ/kg(Kcal/kg) t/h MW 310 kW.h 310 kW.h % M m m m % 万元 222288指 标 1,800 1,440 8,000 60310 48310 6,699 (1,600) 4,187~8,364 (1,000~2,000) 46.933 15.032 1.7864 1.3755 23% 65,182 39,483 18,500 16,947 26 76958 443.2 处理对象

3.2.1 生活垃圾的来源及供应量

本项目主要服务范围为目前侯村填埋场的填埋服务区域,包括尖草坪区、杏花岭区、万柏林区和晋源区。另外还接收民营区以及市政府指定的其他区域的生

3-4

太原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BOT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活垃圾。不包括医疗废物、有害废弃物及其它按国家规定不可与生活垃圾一起处理的废弃物。

太原市人民政府授权太原市城乡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城乡管委”)授予太原环晋再生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项目公司”)特许经营权,签订了《特许经营协议》(见附件),在协议期内,城乡管委保证运送不少于594000t/a(日均1800t/d)生活垃圾至约定的垃圾交付点(垃圾焚烧电厂地磅站)交付给项目公司。 3.2.2 垃圾成分组成

本项目接收的垃圾成分参照进入太原市侯村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垃圾。进入填埋场不同来源的垃圾成分差别较大,其中来自城市居住区的垃圾可燃物含量较高,而城乡结合部由于居民仍在使用燃煤,因此垃圾中炉渣成分较高。因此垃圾预处理重点在来自城乡结合部的垃圾以及城市道路清扫垃圾中高灰土部分。这样冬季采暖期筛分灰土量较大,其它季节灰土量较少,估算年筛分灰土量在15%左右。在其它季节会灰土量较少,但渗沥液产生量会相应增加。

根据太原市环境卫生科学研究所提供的2011年及2013年的检测报告,进入生活垃圾成分及特征值分别见表3.2-1和表3.2-2。

表3.2-1 太原市生活垃圾成分测定表

日期 取样点 厨余类(%) 灰土类(%) 砖瓦类(%) 纸类(%) 橡塑类(%) 纺织类(%) 玻璃类(%) 金属类(%) 木竹类(%) 容重(kg/m3) 含水率(%) 灰分(%) 可燃物(%) 高位热值(KJ/kg) 2011.4.12, ()2011.5.4a 侯村填埋场 33.86 35.01 3.32 7.21 15.84 1.27 2.23 0.57 0.69 298.98 29.7 34.24 27.37 6892.30 2011.4.12 侯村填埋场 21.14 48.78 1.63 6.50 17.48 0.81 2.44 0.81 0.41 269.94 33.06 3-5

2011.5.4 侯村填埋场 46.58 21.25 5.00 7.91 14.19 1.73 2.03 0.33 0.98 268.01 43.72 2011.4.12 东山焚烧厂 28.64 40.92 3.18 5.45 16.36 0.91 2.27 1.36 0.91 276.06 48.69 范围 21~47 21~49 1.5~5.0 5.4~8.0 14~18 0.8~1.8 2.0~2.5 0.3~1.4 0.4~1.0 260~300 29~49 太原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BOT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2011.4.12, ()2011.5.4a 4360.12 日期 低位热值(kj/kg) 2011.4.12 2011.5.4 2011.4.12 范围 (a). 该列数据为两次采样的混合样测定数据。

表3.2-2 太原市生活垃圾特征值(%)

取样化验日期 序号 1 2 3 4 2013年9月 垃圾组成 低位热值 (kJ/kg) (kcal/kg) 采样点 太原市侯村生活垃圾填埋场 数值 4421.35 1055.97 37.04 27.37 35.59 C 5 可燃成份元素分析 (%) H O N S 备注:本次采样为原生垃圾。

58.99 5.52 33.82 0.77 0.90 水份含量(%) 可燃份含量(%) 灰份含量(%) 从表3.2-1中可以看出,太原市的垃圾具有以下特点:

(1)灰土含量高。因为市区内路边小吃店铺以及城乡结合部居民等仍有部分使用燃煤,加上城区道路清扫垃圾中灰土较多,因此垃圾中灰土炉渣成分较高。

(2)厨余类比例较低。

(3)金属、塑料等可回收物较少,这是因为大部分居民有回收废品习惯造成的。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习惯的变化,太原市生活垃圾中纸类和塑料(一次性塑料2纸类包装等)等成分会迅速增加;随着垃圾分类收集的普及,金属、玻璃等可回收物比例会有所下降,垃圾中的可燃分含量会迅速增加,同时,垃圾热值会有较大程度的提高;根据太原市整体规划,5年内要基本完成城中村的改造以及控制市区内的燃煤,届时会大幅度降低垃圾中的灰土成分。 3.2.3焚烧炉设计垃圾热值范围的确定

焚烧厂的寿命一般在20年以上,本项目特许经营期为27年,所以需要考虑焚烧厂的整个运行期间的设备效率和配置的合理性等来设定垃圾特性。为了追求设备配置的合理性和效率,一般取运行期间的中间年份的垃圾特性作为焚烧厂处

3-6

太原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BOT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理的标准垃圾,并同时考虑到运行开始初期的低质垃圾,以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焚烧厂运行后期的垃圾热值将会有所上升的高质垃圾。

在同一年度,垃圾特性随着季节也明显不同。一般是夏天垃圾热值较低,而冬天稍高。

垃圾焚烧厂必须处理运行期间的所有年份和所有季节的垃圾,因此,焚烧炉的设计垃圾特性的一般设定为:标准垃圾,低质垃圾和高质垃圾。

根据已有的垃圾特性参考资料以及对侯村填埋场现场考察情况判断,太原市生活垃圾中橡塑等可燃成分含量较高,但由于城乡结合部还存在较普遍的家庭生活用燃煤现象,部分垃圾中灰土成分较高,造成垃圾热值较低,需进行筛分处理,提高热值后进行焚烧。

(1)标准垃圾的热值设定

经估算,现状垃圾经筛分后低位热值可达到5024KJ/kg,满足焚烧炉无需添加辅助燃料的条件。考虑随着太原市包括城乡结合部经济发展,逐步减少和取消居民生活用煤,以及在太原市逐步实现垃圾分类收集的前景,可研方案对入炉垃圾设计热值留有一定发展余量,将进入焚烧炉的标准生活垃圾低位热值设定为6699kJ/kg(1600kcal/kg)。

(2)低质垃圾和高质垃圾热值的设定

考虑到太原冬季的垃圾灰分高,热值低,且冬季垃圾含水率也低,难以通过去除渗沥液来提高垃圾热值,所以低质垃圾的热值宜设定在1,000 kcal/kg左右。另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垃圾分类收集的普及而带来垃圾热值的上升,将入炉高质垃圾热值设定为2,000 kcal/kg:

低质垃圾热值=4,186 kJ/kg (1,000 kcal/kg) 高质垃圾热值=8,372 kJ/kg (2,000 kcal/kg)

关于可燃分的元素组成,根据太原市的垃圾调查数据,并参照国内其他城市的数据而进行推算,作为设计根据。

焚烧炉入炉垃圾成分、设计热值和元素分析见表3.2-3。

表3.2-3 设计垃圾特性表

序号 垃圾组成 设计参数 下限垃圾 3-7

基准垃圾 上限垃圾 太原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BOT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kJ/kg) (Kcal/kg) 水份含量(%) 可燃份含量(%) 灰份含量(%) C 可燃 份元 素分 析(%) H O N S Cl

4187 1000 49 26 25 49.2 8.9 39.1 2.1 0.1 0.6 6699 1600 42 35 23 54.5 7.8 35.1 1.9 0.1 0.6 8370 2000 38 42 20 57.5 7.3 32.7 1.8 0.1 0.6 1 2 3 4 低位热值 5 3.3 工艺流程及系统组成

本工程采用机械炉排炉焚烧技术;设置垃圾预处理系统对垃圾进行筛分;采用中温中压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汽机排汽冷凝方式为空冷。机组年利用小时数取为8000小时,本工程日均处理垃圾量为1800吨。

为使焚烧炉稳定运行,本项目采用3条焚烧线配置和2套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即“3炉(33500t/d机械往复式炉排炉)2机(2315MW凝汽式汽轮发电机)方案”。每条焚烧线正常情况下处理垃圾500t/d,所配余热锅炉采用中温中压(4MPa,400℃)蒸汽锅炉,安装两台15MW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排汽冷凝方式采用直接空冷。

烟气净化系统采用“SNCR+半干法(旋转喷雾反应塔)+干法(Ca(OH)2 )+活性炭喷射+袋式除尘器”的净化工艺。

本项目工程主要内容见表3.3-1。

表3.3-1 工程主要内容表

序号 1 项目 主体设备 工程内容 焚烧炉 汽轮发电机组 年发电量 年供电量 垃圾焚烧量 技术指标 33500t/d机械往复式炉排炉 2315MW凝汽式汽轮机,配两台15MW发电机 1.78643108kwh/a 1.37553108kwh/a 1500t/d 2 3 产品产量 原料 3-8

太原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BOT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垃圾热值 入炉垃圾热值 烟气净化系统 4 配套工程 垃圾渗滤液处理中心 4360kJ/kg(1041kcal/kg) 6699kJ/kg(1600kcal/kg) SNCR+半干法(旋转喷雾反应塔)+干法(Ca(OH)2 )+活性炭喷射+袋式除尘器,80m高三管集合排气筒。 采用“综合调节+厌氧+两级A/O+MBR+NF”工艺,处理后的出水回用 3.3.1 工艺流程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工艺流程由垃圾接收、预处理、存储及给料、垃圾焚烧、余热回收、烟气净化、垃圾渗滤液处理、灰渣处理等系统组成。

工艺流程见图3.2。 3.3.2 系统组成

(1)垃圾接收

工厂物流入口处设置一座地磅房,设置3台地磅,2台进厂车用(垃圾运输车、生产辅助原料等),1台出厂车用(出厂的炉渣、飞灰固化物等)。

生活垃圾由太原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局负责采用密闭垃圾压缩运输车运输到厂,经地磅房自动称重并由计算机记录和存储数据后,通过厂内运输道路及高架引桥进入焚烧发电工房卸料大厅。在卸料大厅内,垃圾卸料门把卸料平台与垃圾坑分开卸料门设计成密闭构造,自动控制,可迅速开关,并防止垃圾坑内的粉尘臭气的扩散。通过卸料门将垃圾倾卸至垃圾坑内或直接卸至预处理系统受料装置。

(2)垃圾筛分预处理

卸料大厅下方±0.000m层垃圾预处理间设置一条垃圾预处理生产线,对部分进厂垃圾进行筛分处理,去除垃圾中部分灰土以提高进炉垃圾的热值。预处理系统

处理能力为40t/h,每天筛下垃圾量约为进厂垃圾的10~20%,全年平均约14.2%。

即每天筛下垃圾量约360t。

垃圾预处理生产线对应卸料大厅中的一扇卸料门,该卸料门为电动液压缸驱动立式双翼型卸料门,全开后,门洞净宽3.6米,高6.0米。需要预处理的垃圾通过此卸料门倾倒入垃圾预处理生产线,预处理后的垃圾通过输送机返回到垃圾池内。筛分出来的灰土收集到灰土仓,并采用汽车运输到城市卫生填埋场填埋处理。

预处理线主要筛分设备为滚筒筛分机,筛孔直径为40mm。

3-9

太原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BOT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为保证筛分设备的效率和安全性,在筛分机前设置人工分选平台,采用人工方式拣出部分无法进入焚烧炉的大块异物及金属、玻璃等不可燃物品。

筛分线工艺流程:需分选垃圾直接卸入或经过垃圾抓斗起重机供料至受料斗内,通过受料斗下部链板输送机和拨料机送至分选输送机。在分选输送机处设人工分选,去除部分不能进入滚筒筛分机的大件物品。初选后的垃圾进入滚筒筛分机进行筛分处理。筛上物经皮带输送机返回至垃圾坑内供焚烧炉焚烧处理,筛下垃圾主要为灰土颗粒,利用输送机械集中收集到灰土仓,然后定期装车运至指定填埋场。

(3)垃圾存储及给料

垃圾坑是一个密闭且微负压的钢砼池。按垃圾平均容重0.4 t/m3~0.45 t/m3、日处理1,800t/d垃圾规模计算,垃圾坑的容积设计为32844m3(长83m×宽28m×平均高度15m),可储存7天以上垃圾量。垃圾坑主要功能:接收垃圾;使垃圾存放一定时间,析出部分渗滤液以提高进炉垃圾热值;用于焚烧线检修维护期间的进厂垃圾暂存。

垃圾坑设2台半自动垃圾抓斗起重机,抓斗容积12m3。其主要功能为:投料、搬运、搅拌、整理和堆积。正常情况下,两组垃圾抓吊吊运垃圾供应焚烧炉并进行垃圾的混合、搅拌和倒垛的工作。另单独设置1台备用抓斗。垃圾称重系统具有自动称重、自动显示、自动累计、打印、超载保护等功能。

(4)渗滤液收集系统

垃圾坑底部设有2%的坡度,垃圾渗沥液经隔栅进入收集槽,收集槽底坡度为2%,使渗沥液能自流到收集井中。并将收集的渗滤液输送到渗滤液处理站进行处理。考虑到太原垃圾热值较低,不适于将渗滤液回喷至焚烧炉,因此暂不考虑设置渗滤液回喷系统,但焚烧炉留有将来扩建渗沥液回喷装置的接口。

对于垃圾坑渗沥液的收集,在垃圾坑墙壁上尽量多的设置排水栅网;特别在渗沥液收集槽处设置了冲水装置,对收集槽进行定期冲洗疏通,防止此处聚集的污泥等杂物造成收集槽堵塞;在收集槽外侧设置渗沥液收集室,检修人员可通过楼梯直接下至收集室,对隔栅及收集槽堵塞、损坏等进行疏通和更换。当人员进入收集室时,先行开启一侧鼓风机引入外界空气,另一侧吸出空气并排入垃圾坑,

3-10

太原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BOT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当收集室内空气更新后,检修人员穿戴防护服方可进入,以保证检修人员的安全。

由于北方地区冬夏季渗沥液产生量差别较大,参考国内北方地区同类城市的垃圾焚烧厂运行情况,渗沥液产生率约为入厂垃圾量的10-20%,渗滤液污水处理站规模按照400t/d(20%)设置。

(5)垃圾焚烧系统

经过预处理及存储的垃圾通过全自动垃圾抓斗起重机为焚烧炉给料斗供料,通过液压驱动的推料器送入炉排进行焚烧,依次经过干燥段、燃烧段、燃烬段。炉排驱动系统可控制垃圾的推进速度。

垃圾焚烧所需一次风由垃圾坑和其它产生恶臭气体或高温高湿环境吸风 ,并根据垃圾质量不同加热到所需的温度,来作为垃圾焚烧的燃烧空气。空气预热采用汽轮机抽汽和新蒸汽。

焚烧炉设点火和辅助燃烧装置,用于焚烧炉启停过程以及垃圾低热值运行条件下对炉温的保障。

①焚烧炉炉型选择

按照BOT协议要求,本项目焚烧炉采用引进技术和进口关键设备的机械炉排炉。

机械炉排炉采用层状燃烧技术,具有对垃圾的预处理要求不高,对垃圾热值适应范围广,运行及维护简便等优点,是目前世界最常用、处理量最大的城市生活焚烧炉型。在欧美及日本等先进国家得到广泛使用,其单台最大处理规模可达1200t/d,技术成熟可靠。垃圾在炉排上着火,热量不仅来自上方的辐射和烟气的对流,还来自垃圾层的内部。炉排上已着火的垃圾通过炉排的特殊作用下,使垃圾层强烈的翻动和搅动,引起垃圾底部的燃烧。连续的翻动和搅动,也使垃圾层松动,透气性加强,有利于垃圾的燃烧和燃烬。

机械炉排炉特点:机械炉排炉技术成熟,尤其大型焚烧厂几乎都采用该炉型,国内已有成功先例;机械炉排炉更能够适应国内垃圾高水分、低热值的特性,确保垃圾的完全燃烧;操作可靠方便,对垃圾适应性强,不易造成二次污染;经济性高,垃圾不需要破碎直接进入炉内;设备寿命长,稳定可靠,运行维护方便,国内已有部分配套的技术和设备;根据国家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科技部发布

3-11

太原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BOT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要求,并指出:“目前垃圾焚烧宜采用以炉排炉为基础的成熟技术,审慎采用其它炉型的焚烧炉”。

基于上述理由,本项目选用机械炉排炉是合理的。

表3.3-2 焚烧线主要工艺设备性能及工艺参数表

项 目 焚烧炉台数 焚烧炉单台处理量(MCR) 设计工况 焚烧炉超负荷运行时的处理量 不添加辅助燃料能使垃圾稳定燃烧的最低低位热值 余热锅炉出口烟气量 余热锅炉出口烟气温度 烟气中污染物含量:(余热锅炉出口) 含尘量 O2含量 CO含量 NOX含量 SOX含量 HCl含量 烟气空气预热器出口的温度(如有) 过热器出口的蒸汽温度 蒸汽压力 蒸汽量(含系统自用饱和蒸汽) 烟气进入第一级过热器受热面的最高温度 过热器管束的最高管壁温度 锅炉效率 空气预热器出口一次风温度 排烟温度

单 位 台 t/h t/h kj/kg Nm/h ℃ g/Nm % mg/Nm mg/Nm mg/Nm mg/Nm ℃ ℃ MPa t/h ℃ ℃ % ℃ ℃ 333333数 据 3 20.83 20.00 22.92 5,023 94,900 190~220 1~6 8~10 0~100 100~200 350~600 500~1,200 - 400 4.0 46.9 650 450 ≥82 150~240 190~220 ②一次风系统

一次风系统工艺流程:垃圾池上方空气→一次风机→一次风蒸汽/空气预热器→炉排下风室→燃烧室。

一次风机的吸风口设在垃圾储坑的上部,以造成垃圾储坑间的负压,避免垃圾池内恶臭气体外溢和可燃气体的积存。经过一次风机的加压和一次风预热器的加热后,垃圾池间的空气经风道进入炉排底部漏渣斗,从炉排之间的狭小缝隙送

3-12

太原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BOT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入焚烧炉内,以冷却炉排,翻动垃圾,并和垃圾充分接触。

炉墙冷却风从一次风机出口接出,流经空冷炉墙后排入一次风机入口管道。 为保证垃圾的顺利着火和燃烧室温度,不同热值的垃圾需要的一次风温度不同,垃圾热值越高,需要的一次风温度越低。垃圾热值为4187kJ/kg时,一次风需要加热至240℃左右才能送入炉膛;垃圾热值为6698 kJ/kg时,进炉一次风温度为200℃,当垃圾热值达到8374kJ/kg时,进炉一次风温度不小于29℃即可。

一次风蒸汽/空气预热器采用蒸汽或热水-空气热交换方式,分两段加热空气,第一段为低压段,利用汽轮发电机组的一级抽汽将一次风加热至150~170℃,第二段为高压段,采用锅炉出口过热蒸汽加热空气至240℃。

焚烧炉在额定工况下运行时,入炉一次风量为63000Nm3/h,炉墙冷却风量为9000 Nm3/h。

③烟气再循环系统

烟气再循环系统工艺流程为:除尘器出口烟气→烟气再循环风机→再循环烟气加热器→焚烧炉。

再循环烟气取自布袋除尘器出口烟气(约154℃),经过烟气再循环风机增压后,进入循环烟气再加热器加热到一定温度后送往焚烧炉。

不同热值的垃圾需要的再循环烟气量和再循环烟气入炉温度不同,垃圾热值越高,需要的再循环烟气量越高,而入炉再循环烟气温度则越低。垃圾热值为4187kJ/kg时,再循环烟气量为6900Nm3/h,入炉温度约240℃;垃圾热值为6698 kJ/kg时,额定工况下运行的焚烧炉需要的再循环烟气量为11700Nm3/h,入炉再循环烟气温度为200℃;而在垃圾热值达到8374 kJ/kg时,再循环烟气量为13200 Nm3/h,不需要加热,可直接送入焚烧炉。

再循环烟气预热器采用蒸汽-烟气热交换方式,采用锅炉出口过热蒸汽加热。

表3.3-3 炉排参数表

项 目 炉排有效长度 炉排宽度 炉排面积 炉排条的材质 单 位 mm mm m % 2数 据 11,400 8,100 92.34 高耐热耐磨铸钢:碳=1.0~1.5%, 铬=1.0~1.5%,镍=25~28% 3-13

太原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BOT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炉排机械负荷 (在110%工况下) kg/mh 2226 (248) 表3.3-4 炉排特性保证

项 目 在所有工况下系统年连续运行时间不少于 焚烧合同规定的垃圾,在MCR工况下长期运行的处理量(每台) 短期超负荷运行时的处理量(每24小时允许超负荷运行2小时,在热负荷不超过MCR值条件下可连续超机械负荷) 焚烧垃圾时,可以不添加辅助燃料并稳定燃烧,保持炉膛烟气温度850℃以上,烟气停留时间2s,能适应的垃圾的低位热值 当焚烧规定的垃圾和额定量时,炉膛出口的烟气温度不低于 烟气在850℃以上温度下停留时间不少于 灰渣热灼减量(600℃,3小时) 保证值 单位 小时 t/h t/h kJ/kg ℃ 秒 % 数 据 8,000 20.83 22.91 5,023 850 2 ≤3 ④点火及助燃系统 A、点火系统

焚烧炉采用天然气点火,来自市政低压天然气管网。点火燃烧器布置在燃烧室后墙上。燃烧用空气由助燃风机送入燃烧器。炉膛内燃烧形成后,关闭点火装置进气、风阀门,并根据炉内燃烧状况、烟气温度等参数,投入辅助燃烧器并逐步增加燃烧器进气量,等炉膛达到一定温度后,开始向炉膛内加入垃圾,等垃圾能够稳定燃烧,且保持炉膛温度在不小于850℃时,关闭燃烧器进燃气、助燃用空气和压缩空气管道上的阀门,退出点火燃烧器。

每炉设置2台点火燃烧器,共6台;火焰长度3m;最大耗气量:450kg/h。 B、辅助燃烧系统

辅助燃烧器布置在燃烧室左右两侧墙上。当垃圾热值过低,或不能保证炉膛内的温度在850℃以上时,辅助燃烧器自动投入运行。

辅助燃料采用天然气。

每炉设置2台辅助燃烧器,共6台;火焰长度4m;最大耗气量480m3/h。 C、沼气燃烧器

本项目渗沥液废水处理工艺会产生部分沼气,最大沼气量约9540m3/d,经脱水处理后送焚烧炉进行焚烧。因此,每台焚烧炉设1台沼气燃烧器。

由于该部分沼气量较低且季节性变化较大,故未计入物料平衡。沼气不参与燃烧控制,全量接收,焚烧炉出口的温度由助燃燃烧器进行控制。

3-14

太原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BOT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当焚烧炉停炉或沼气燃烧器无法完全处理沼气量时,多余部分在废水处理站采用火炬进行焚烧处理。

每炉设置1台沼气燃烧器,共3台;最大耗气量:150m/h。 (6)余热锅炉系统

每台焚烧炉配设一台卧式余热锅炉,用于吸收利用垃圾焚烧产生的热量,生产出汽轮发电机所需的过热蒸汽。余热锅炉采用中温中压单汽包自然循环锅炉,过热蒸汽参数4.0MPa(a),400℃。

表3.3-5 余热锅炉的设计参数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设计内容 MCR点蒸发量 蒸汽温度 蒸汽压力 过热蒸汽中SO2含量 过热蒸汽中Na+含量 锅炉超负荷能力 给水温度 排烟温度 锅炉出口蒸汽压力变化范围 锅炉出口蒸汽温度变化范围 饱和蒸汽湿度允许偏差 锅炉热效率 进入高过的烟气最高温度 设计参数 46.9t/h.炉( LHV=6699kJ/kg) 400℃ 4.0MPa(a) ≤0.02mg/kg ≤0.015mg/kg ≥10% 130℃ 190-220℃ ±5% +5℃,-10℃ ≤3% ≥82% ≤650℃ 3

(7)汽轮发电系统

本项目3台余热锅炉最大连续蒸发量为3346.9t/h,在额定运行条件下计算发电功率为22.33MW,设置两台装机容量为15MW的中压纯凝式汽轮机及两台15MW的发电机。

该系统由主蒸汽系统、抽汽系统、真空抽气系统、汽封系统、疏水系统、循环水系统、调节系统、供油系统、辅助设备等主要部分组成。

汽轮机组排汽经空冷凝汽器冷凝后经过除氧处理,然后回到锅炉。热力系统补水由除盐水站提供。

汽轮机组的排汽采用直接空冷式凝汽器。在直接空冷塔基础上增加部分蒸发

3-15

太原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BOT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式冷凝装置以改善夏季炎热天气时汽轮机组的运行条件。发电机空气冷却器、冷油器的冷却采用循环冷却水,由全厂集中的冷却水系统提供。

汽轮机、发电机的主要技术特性见表3.3-6。

表3.3-6 汽轮发电机组主要技术参数

项 目 汽轮机数量 型号 额定功率 额定转速 进汽压力 进汽温度 进汽流量 排汽压力 发电机额定功率 额定电压 功率因数 额定转速 汽轮机组内效率 汽轮发电机组效率 单 位 台 MW r/min MPa ℃ t/h KPa MW kV r/min % % 数 据 2 N15-3.82 15 3000 3.82 390 70 15~30 15 10.5 0.8 3000 78 98

本项目供热的可能性分析:

根据阳曲县目前县城及民营经济园区供热的情况,结合本项目的工程特性,分析利用本垃圾焚烧项目供热可能性不大,具体原因如下:

①阳曲县县城居民供热已由阳曲县县城集中供热热源厂(以下均简称“热源厂”)供给。热源厂建设地点位于阳曲县北塔地村东,已建成2台64MW的高温热水锅炉,总供热能力128MW。对县城的供热面积为120万m,采暖热负荷仅98.4MW,因此完全可以保障给阳曲县城区供暖。

②民营经济园区内居民生活点西区的供热。根据园区计划,也是由热源厂保障供给。

③园区内其他工业企业的供热问题。园区西部工业企业供热由供热热源厂供给,园区东部的工业企业使用天然气,采用分散式供热方式自行解决。目前园区

3-16

2

太原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BOT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内天然气管网已经建成。

④园区内及周边现有的村庄均为平房,无法采用集中供热方式。

⑤从本项目生产运行的安全角度考虑,由于本工程焚烧炉燃烧的为生活垃圾,其来源构成较复杂,热值不稳定,燃烧过程起伏较大,因而对外供热不稳定;冬季生活垃圾产生量较少,不能保证在采暖期供给足够热量;且垃圾焚烧炉的停炉检修一般均安排在冬季,影响供热。

综上所述,利用本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供热可能性不大,也不具备可行性。 (8) 烟气净化系统

本项目采用“SNCR+半干法脱酸(旋转喷雾反应塔)+干法(Ca(OH)2)+活性炭喷射+布袋除尘器”烟气净化工艺。主要由下列系统组成:SNCR系统、石灰浆制备系统、喷雾反应系统、Ca(OH)2喷射系统、活性炭喷射系统、袋式除尘器系统等组成。净化后的烟气然后经引风机加压后通过80m高烟囱排至高空。

①SNCR系统

袋装尿素从厂外运入,放至尿素溶液配制间。先将尿素溶液配制槽内注入定量的水,用槽内加热器将水加热至设定的温度后,通过电动葫芦将尿素颗粒装入尿素溶液配制槽内。经槽内搅拌器搅拌均匀后配制成浓度为40%的尿素溶液。通过溶液输送泵将尿素溶液定量送至混合器,在混合器内尿素溶液进一步被水稀释成为5%的稀溶液。稀释后的溶液被压缩空气雾化,并经喷嘴喷入焚烧炉膛内,与烟气中NOx进行选择性反应,可将锅炉出口烟气中NOx含量控制在200mg/Nm3内。

根据反应区域的温度,随着还原剂数量的增加,脱硝比增加。但是,需要把氨(NH3)/氮氧化物(NOX)比控制在小于1.2-1.5,以免剩余的氨和氯化氢进行反应而发生氯化氨(NH4Cl)白烟。在维持反应温度为800℃~900℃并以最多摩尔比1.2喷入尿素的前提下,能够分解烟气中的30-70%的氮氧化物而不发生白烟。

②石灰浆制备系统

本系统由消石灰储仓、石灰浆制备槽、石灰浆分配槽及石灰浆泵等设备组成,共设两套完整的石灰浆制备系统,一套运行,一套备用。

本系统以消石灰为原料,石灰贮仓贮存至少3台焚烧炉在MCR条件下运行7天所需的消石灰消耗量。

3-17

太原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BOT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消石灰由罐车运送至厂,通过罐车自带的气力输送系统送入消石灰贮仓。 ③喷雾反应系统

从余热锅炉来的热烟气从喷雾反应器顶部进入,顶部通道设有导流板,可使烟气呈螺旋状向下运动。旋转雾化器位于喷雾反应器上部,从石灰浆配制系统来的石灰浆进入旋转雾化器,由于雾化器的高速转动, 石灰浆被雾化成微小液滴,该液滴与呈螺旋状向下运动的烟气形成逆流,并被巨大的烟气流裹带着向下运动,在此过程中,石灰浆与烟气中的酸性气体HCl、HF、SO2等发生反应。在反应过程的第一阶段,气-液接触发生中和反应,石灰浆液滴中的水份得到蒸发,同时烟气得到冷却;第二阶段,气-固接触进一步中和并获得干燥的固态反应生成物CaCl2、CaF2、CaSO3及CaSO4等。该冷却过程还使二恶英、呋喃和重金属产生凝结。反应生成物落入反应器锥体,由锥体底部排出。灰渣经出灰阀排至灰渣输送系统之埋刮板输送机,挟带着飞灰及各种粉尘的烟气进入袋式除尘器。

④Ca(OH)2喷射系统

Ca(OH)2通过气力喷射直接加至反应吸收塔与袋式除尘器之间的烟道中,在烟道中Ca(OH)2与烟气充分混合,进一步去除烟气中的酸性气体,确保烟气排放达到标准。

本装置由Ca(OH)2储仓、盘式给料机、和喷射风机等组成。 ⑤活性炭喷射系统

活性炭经罐车输送至活性炭贮仓中,贮仓底部设有防堵装置,贮仓的活性炭排至盘式给料机,盘式给料机的底部设有定量给料装置,可同时给三条烟气净化线供料,物料经旋转出料阀排至活性炭喷射装置,由活性炭喷射风机将其喷入喷雾反应器之后袋式除尘器之前的烟气管道中。

⑥袋式除尘器系统

从喷雾反应塔来的带有飞灰及各种粉尘的温度为150℃~160℃的烟气,经Ca(OH)2及活性炭喷射系统进行除酸和吸附后,再从袋式除尘器滤袋外部进入,从隔仓顶部排出,各种颗粒物――焚烧产生的烟尘、熟石灰反应剂和生成物、凝结的重金属、喷入的活性炭等均附着于滤袋表面,形成一层滤饼,烟气中的酸性气体在此与过量的反应剂进一步起反应,使酸性气体去除效率进一步提高;活性炭

3-18

太原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BOT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也在滤袋表面进一步起吸附作用。附着于滤袋外表面的飞灰经压缩空气反吹排入除尘器灰斗。飞灰经旋转排灰阀排至输灰系统之埋刮板输送机。

袋式除尘器的清灰为脉冲反吹方式,可实现在线清理。袋式除尘器还设有电加热系统,当温度过低时,会导致烟气中的酸性气体结露而腐蚀钢板。因此,设置该系统在系统冷态启动时预热,或在烟气处于旁路状态时,袋式除尘器保温用。

⑦引风机

从袋式除尘器出来的烟气通过引风机排入烟囱。引风机采用变调速控制,使炉膛内保持一定的负压,确保焚烧及烟气净化系统正常稳定运行。

⑧烟囱

烟囱位于焚烧工房端部一侧,烟囱高80米,钢筋混凝土外框内置三根钢烟管,烟管内径为2m。

在引风机出口以后烟道和烟囱合适的位置设有烟气在线监测的测点,在线监测烟尘、HCl、HF、SO2、NOx、CO、O2等的浓度、流量以及温湿度,并按照当地环保监测部门的要求,设立远程数据接口,接受环保监测部门的随机监测。

(9)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

垃圾贮坑产生的垃圾渗沥液、垃圾卸料大厅冲洗废水和渗沥液收集坑冲洗水由渗沥液收集系统收集后送至渗沥液处理站进行处理。

垃圾渗沥液产生量主要受进场垃圾成分、水分和储存天数的影响,国内同类垃圾焚烧发电厂垃圾渗沥液的调查表明,渗沥液产生量约占垃圾总量的10%~20%。根据太原市生活垃圾物理成分的初步调查,结合本项目垃圾坑贮存垃圾量等条件,考虑到异常情况下满足冲击负荷的能力,本项目垃圾渗沥液按进厂垃圾量1800t/d的20%计为360m3/d;垃圾卸料大厅地面冲洗水及渗沥液收集坑冲洗水排水量约25.42m3/d,这三部分总排水量约385.42m3/d。故废水处理站处理规模按400m3/d设计。

本项目垃圾渗滤液的处理采用“综合调节+厌氧+两级A/O+MBR+NF”工艺。厌氧产生的沼气进行回收利用。

垃圾渗滤液在焚烧厂内处理达标后与生活污水一起排入园区污水管网。厌氧反应器、MBR池产生的剩余污泥进入污泥浓缩池,经浓缩处理后的污泥由螺杆泵统

3-19

太原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BOT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一输送至压滤机进行脱水处理。浓缩池上清液回流至渗滤液调节池,压滤后的污泥进入垃圾焚烧炉和垃圾混合焚烧处置。

(10)炉渣处理

本项目炉渣主要为垃圾燃烧后的残余物,其主要成分为MnO、SiO2、CaO、Al2O3、Fe2O3以及废金属等。炉渣每日产生量平均约330t(干重)。

每台焚烧炉配置两台出渣机,采用水封式液压排灰装置。出渣机内采用水封方式保证炉内密封,又可使炉渣在水中得到充分冷却,便于机械化输送。往复运动的液压推板将水冷后的炉渣压缩、捞出,使炉渣中只含有少量的水分(含水率仅有15-25%,外观呈砂状)。机槽内需要保持一定的水位,补充水采用回用水。每台炉炉渣处理系统耗水量为2.2m3/h。

排渣机后设置溜槽,将炉渣经溜槽直接排至渣池,然后装车外运。 燃烬后的炉渣热灼减率≤3%。考虑到垃圾经过了筛分处理去除部分灰土,因此炉渣年平均产量约为进炉垃圾量的22.8%即10.96万吨。

本工程已经与太原市尖草坪区福盛水泥制品厂签订炉渣接收协议,可将大部分炉渣进行综合利用。

(11)飞灰输送、贮存及处理系统

飞灰主要来自烟气净化系统的喷雾反应塔和袋式除尘器,其成分主要有飞尘、CaCl2等钙盐、Ca(OH)2 、NaCl等钠盐、碳酸氢钠、活性炭、杂质。产生量约在入炉垃圾量的2.5~6%,平均产生量按照3.90%计算,本项目估算年飞灰量1.87万t,日产飞灰量约56.2t。经稳定化处理后达到1.91万t/a。

飞灰采用机械输送方式。喷雾反应塔灰斗的飞灰经排灰阀排出,排到公用输送机上;除尘器灰斗的飞灰经排灰阀排卸到其底部的输送机上,再输送至公用输送机上。3条焚烧线收集的喷雾反应塔和除尘器的飞灰排放到一条公用输送机上,再经斗式提升机输送到飞灰贮仓顶,经贮仓顶部的双向螺旋输送机分配到2个贮仓中。飞灰贮仓中飞灰经厂内稳定化处理后送至环保指定的填埋场安全填埋。

公用部分的输送设备为一用一备。设2个飞灰贮仓,可满足3条线3天的贮存量。

飞灰稳定化工艺采取序批式工艺,工作时间按照一班制,即10小时内处理完

3-20

太原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BOT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每天24小时的飞灰量。稳定化处理采用螯合剂,利用磷酸作为备用稳定剂。完成搅拌后的飞灰不再进行保养,检测达标后直接装灰车,外运至指定的填埋场进行填埋

3.4资源及能源消耗

本项目主要原料是生活垃圾,辅助材料用于给水系统、烟气净化和废水处理系统,燃料用于焚烧炉开工点火或可能需要的助燃、飞灰固化使用的螯合剂。本项目使用的主要原辅材料和能源列于表3.4-1。

表3.4-1 主要原辅料及能源消耗

类别 名称 生活垃圾 熟石灰 原辅料 活性碳 尿素 螯合剂 燃料 天然气 重要组份、规格、指标 年耗量(t/a) 单位时间耗量kg/h 入厂垃圾60万t/a,入炉垃圾48万吨 主要成分为Ca(OH)2 *:天然气单位为万m/a 37440 240 336 375 25.68 149850 *930kg/h 30kg/h 42kg/h,0.56kg/t垃圾 46.9 kg/h 0.428m /t垃圾 3新鲜自来水 备注 3.5储运工程

本工程所用的熟石灰粉、活性炭及尿素均采用外购成品粉,由供应商用汽车送至厂内贮仓或储罐。

本项目原料和产品的厂内储存、运输情况列于表3.5-1。

表3.5-1 原辅料、固废的储存、运输情况 单位:t/a、万m/a

类别 运输 名称 形态 总量 600000 6240 包装形式 运输方式 / 袋装 5t/8t密闭车* 货车 形式 散装 袋装 储存 场所 垃圾贮坑 石灰贮仓 储存容3积m 26000 13140 3

运入 熟石灰(半干法) 生活垃圾 固体 固体 3-21

太原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BOT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熟石灰(干法) 活性碳 尿素 天然气 筛下灰土 运出 炉渣 飞灰 固体 固体 固体 气体 固体 固体 固体 1200 240 336 25.68 85200 109600 19100 袋装 袋装 桶装 / / / / 货车 货车 货车 市政天然气管网 15t货车 15t货车 10t密闭车 袋装 罐装 储槽 / 石灰贮仓 活性碳贮仓 主厂房储罐区 / 炉渣贮坑 飞灰贮仓 1380 1320 8 / 900 23155 *垃圾运输车日流量285车次/日,其中垃圾运输车240车次/日,灰土运输车17车次/日,炉渣运输车22车次/日,飞灰运输车6次/日,高峰时间45-54车次/小时。

3.6 辅助工程

3.6.1 水源及给排水

(1)水源

本项目生产用水利用引黄水作为主供水源。引黄输水干管引自上兰村呼延水厂,输水干管为双回配置。每条干管管径500mm。到2020年,供水规模预计为102800m3/d。

在引黄水供水工程完成之前,由工业新区现有供水厂实施供水。该水厂距离本项目选址7.5km。

根据工业新区规划,在厂址西、南侧规划有DN300市政给水管。 (2)给排水 ①给水系统

本项目生产、生活用水取自引黄水;卸料大厅、主厂房冲洗水、厂区道路洒水、飞灰固化及除渣机补水等采用复用水。

本项目新鲜水用量夏季1756.45t/d,冬季1693.75t/d;回用水用量233.98t/d。

②排水系统

厂区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分流制。厂区的废水收集排放系统由三部分组成,其一为生活污水(13.72t/d),经化粪池初步处理后直接纳入园区管网送园区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其二为高浓度废水(夏季385.42t/d、冬季205.42t/d),主要包括垃圾渗滤液、渗滤液收集坑冲洗水和卸料大厅地面冲洗水,经垃圾渗滤液收集

3-22

太原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BOT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系统收集后送到厂区垃圾渗滤液处理站,处理达标后部分回用于炉渣系统和飞灰固化,剩余纳入园区管网,送园区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其三为循环冷却水排水(76.32t/d),直接排入雨水排放口。每次降雨前15分钟雨水送废水处理站处理。

③循环冷却水系统

本工程采用空冷凝汽式汽轮发电机,冷却用水主要分为汽机冷却用水和设备冷却用水两部分。汽机冷却用水包括冷油器、空冷器冷却用水,冷却用水量为12720m3/d;设备冷却用水主要包括真空泵、垃圾给料、汽水取样分析、电动给水泵等冷却用水,冷却用水量为2544m/d;冷却用水总量为15246 m/d。

循环冷却水系统正常情况下补水量为305.28 m3/d。

本项目循环冷却供水系统分为汽机循环冷却供水系统和设备循环冷却供水系统。设备循环冷却供水采用余压上塔供水方案,汽机循环冷却供水采用重力压力供水方案。

为保证循环水系统供水水质,系统设置加药和旁滤设施,两个系统的回水和冷却塔的出水合并成一台管路。 3.6.2 除盐水站

本工程除盐水制备系统采用预处理 + RO + 混合离子交换工艺,除盐水制备工艺流程为:

清水池→除盐原水泵加混凝剂→多介质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换热器升温加阻垢剂→保安过滤器→一级中间水箱→高压泵→反渗透装置→除碳器→淡水箱→淡水泵→混合离子交换器→除盐水箱加氨→除盐水泵→主厂房锅炉补水。

本工程热力系统除盐水平均消耗量13.4m3/h,最大时用量40m3/h。给水水源为市政自来水,除盐水制备系统的原水由设置在综合水泵房的除盐水原水泵供给。除盐水制备设置两条线,一用一备,每条线按除盐水最终出力14m3/h设置。

①预处理

设备进水流量、压力由厂区给水管网保证,原水经过设在综合水泵房内的除盐水原水泵加压输送到预处理系统。预处理主要去除原水中的悬浮颗粒、不溶解性杂质、SiO2、有机物及原水中的余氯等。

3-23

3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