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一体化动力因素分析 下载本文

四、世界经济全球化的特点

(一) 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国际分工更加深入

自从世界市场形成以后,它就不断扩大。第一是商品市场的扩大,这表现在世界贸易额的迅速增长上。1995 年世界贸易额为6万亿美元,到2005年,世界贸易额就突破了10万亿美元。第二,金融市场以惊人速度扩张。国际贸易的增长,必然导致国际金融业务规模的扩大,但更重要的表现是国际间短期资本直接投资规模的迅速增长,其速度大大超过了国际贸易的发展速度,据联合国《世界投资报告》提供的资料,1992年世界对外直接投资额为1700亿美元,2004年世界直接投资额达6398亿美元。而贸易和投资是衡量经济一体化程度的两项最重要的指标。同时,国际劳动分工也在不断的深化。战前,国际分工以垂直分工为主,这是一种不等价交换。战后,就发展中国家看,随着民族经济的发展,其产业结构不断多样化,出口的初级产品占全部出口额的比重仅为百分之四十左右。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分工更多地表现为一种水平国际分工。同时,发达国家之间水平分工也进一步深化。

(二) 以科学技术进步为动力源泉,引领世界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科学技术进步推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作用早已被历史所证实。20世纪40年代,以原子能,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使西欧主要大国联系日益密切,开始了经济一体化的过程。20世纪90年代,信息高速公路使全球网络联为一体,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大市场得以形成。新兴的物流业取代传统的交通运输成为一体化中的关键环节,电子商务(EC)作为计算机应用技术与现代经济贸易活动结合的产物,已经成为人类跨入知识经济新纪元的重要标志之一。它所建立的虚拟市场允许全球范围内大中小企业共同参与、费用低廉、24 小时不间断运营,使整个世界变成了“地球村”。

知识经济是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条件下的经济。高技术产业是知识经济的标志性产业,较之以前钢铁、机械和纺织等产业不同,其领域十分广阔。仅以信息科学技术为例,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在芯片技术、光纤技术、网络技术和软件技术以及其他层出不穷的高新技术中全面领先,只有充分利用自己的智力资源,“ 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在世界大市场中获得比较利益,成为世界经济一体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也是冷战以后极格局的经济基础。

(三) 跨国公司是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主角

跨国公司的发展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

1、跨国公司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直接的驱动力和主要载体进入90 年代以来,国际上一切高水平、高层次、大规模的贸易与投资活动,都是以跨国公司为主体进行的。跨国公司在国际兼并、合作经济、股权国际化等领域掀起了一个又一个

新的浪潮。许多跨国公司已不属于哪一个国家,由跨国公司产生的所谓“ 无国界”经济正在形成。如美国通用公司的股份已分散到日本、韩国、新加坡、台湾、英国等国家和地区,而其“ 美国份额”则越来越少。总之,跨国公司已成为国际市场的垄断者,国际投资的主宰者,国际贸易的主要承担者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主体。

2、跨国公司以其自身的优势迅速扩展它们在全球的生产经营活动跨国公司作为世界经济一体化中的主体与国民经济中的企业相似,但是它以全球作为活动舞台。在这里生产、经营,战略规划是全球性的。通过投资,跨国公司将生产、销售等活动按生产要素成本的比较、经营要素的比较在全球范围内以最佳选择进行区域分布。同时,使各分公司的经营目标服务于母公司的发展战略,而在各分公司之间的交易或市场则是内部化的,这种内部化大大增强了在不同国家中的分公司的相互联系,显示了跨国公司生产经营的全球性,也使跨国公司之间的竞争不再是单纯的最终产品的竞争,而扩展到生产经营全过程。跨国公司的这种“ 内部化优势”极大地促进了国际间的分工与协作。

3、跨国公司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促进作用还表现在通过直接投资把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广到世界各地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的报告称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这种动力除资本外,必然伴随着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它们共同推动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四) WTO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成立于1995 年1 月1日的WTO,起初共有112个成员。10 年来,共有36个新成员加入这一国际组织。此外,还有包括俄罗斯在内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正在申请加入。成员的广泛性,使\在处理国际事务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WTO 推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是不言而喻的:首先,WTO将贸易自由化推向更广领域。其一贯倡导的非歧视、自由及鼓励竞争的原则,有效遏制了贸易保护主义。如WTO各成员国达成协议,到2000年,所有工业品的加权关税水平发达国家需降到3.8%,发展中国家降到12.3%;转型经济国家降至6%.;其次,WTO 为各成员国提供了一个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WTO 成立十年来,共召开了五次部长理事会,以继续发挥其作为多边贸易谈判场所的功能。WTO于2002 年1月正式启动了成立以来的首轮多边贸易谈判———多哈回合,致力于制定21世纪国际贸易的新规则;再次,WTO 成功地解决了诸多经济争端,使全球经济得以稳定发展。国际经济交往的扩大,必然会伴随各利益主体的经济争端,如果不能妥善和及时地解决,很有可能演变为贸易战,就会严重阻碍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由于WTO 实行平等、迅速、有效的争端解决机制,减少了单边报复行动,使多边贸易体系更安全和可预见。因此,WTO 的原则和运行机制,推动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这一经济发展的主流。

(五) 世界经济一体化在当代表现为区域经济一体化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由于世界政治经济发展存在不平衡,国家间的矛盾和竞争更加激烈,由此推动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经济全球化使各个国家的经济联系和相互依赖空前紧密,货物、服务、资本和劳力跨越国界的流动越来越频繁,客观上要求消除国家间各种经济障碍,减少贸易摩擦,也就是达成某种规范和约束各国行为的国际公约和准则,为经济全球化提供制度保证,实现对世界经济和国际经济关系的共同干预和调节。但是由于世界各国、各个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长期存在,决定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短期内不可能完全实现。而各个相对独立的区域内部,一些国家基于区域自身优势条件或者迫于外部经济、政治和安全因素的压力,利益共同点比较多,就有可能首先在区域层次上建立一体化组织。因此,区域经济一体化就成为世界经济一体化目标在区域层次上的率先实现,通过区域一体化组织的扩大和各个一体化组织的联合,有望推动世界经济一体化。

根据WTO 秘书处的统计,截止2002年3月( 从GATT 形成时起算),WTO 成员共通报250个RATS,其中168个目前有效。现在世界上主要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有欧盟(EU)、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东盟(ASEAN))等。 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

对经济全球化今后的发展趋势,可作如下推断:

1.随着高科技产业的迅猛发展,全球信息网络的建设,跨国公司的大发展,世界市场的进一步扩大,经济全球化也将不断发展,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将不断加强,各国经济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将更加密切。科技进步把世界连成一个整体,全球性国际问题日益增多。

2.全球经济发展不平衡及由此所产生的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平衡,在长期内将始终存在。

3.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经济一体化趋势与分散化趋势并存。有时这种趋势占上风,有时另一种趋势占上风。这样,经济全球化过程必然是迂回曲折的。

4.经济全球化要求加强对全球经济的国际调控,这也就要求各国间加强协调和合作。在 一定条件下,国际协调和合作的加强,将导致一些全球性国际契约的产生和国际组织的建立,并推动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但随着冷战后世界格局和经济全球化的新 发展,原有的国际经济组织已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必须进行改革。

5.自由贸易成为世界贸易的发展方向,全球性市场日渐形成。国际间资本流动加速,建立协调、监管机制提上日程。

6.国际产业分工正从垂直朝水平方向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形成生产体系。跨国公司的经营战略全球化,国际企业的合并、兼并日趋激烈。

当今世界,确实存在着多种力量,促使经济不是朝全球一体化的方向发展,而是相反,趋向分散化。其中,经济的原因直接促进经济分散化,而非经济的原因,则间接地,但也是有力地导致经济分散化。 六、全球经济一体化应对措施

(一)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巨额的贸易顺差并不能完全代表我国商品的竞争力相对较高,中国商品的高竞争力是建立在超额的环境损耗和廉价的人力、资源成本的基础上的,因此我们要看清这一现状,立足实际,看准时机进行经济转型,将国内消费主导做为经济增长转变的模式,以缓解顺差压力:

1、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加快国内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步伐,促进科技开发能力的提高。对于提升国民经济命脉的关键性产业,要加大投入其核心技术的竞争力,传统的重化工、纺织、装备制造等产业用高新技术进行改造,并积极推进高科技的研究,在信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关键技术领域集中力量,以期取得突破,促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和进步的主体;然后进一步调整出口退税率等相关的出口照顾政策,调整贸易和发展战略。鼓励出口在当前形势下不应再做为政策目标,应该调整进口政策来刺激进口;最后要采用适当的政策措施扩大QDII规模、推动国内优质企业进行海外投资。只是要考虑到近几年大规模投机性资本流入市场所造成的负面影响,需保持政策谨慎,加强短期资本流动的控制。

2、转变消费模式,促进国内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对于国际市场的过份依赖,不仅会增大我国经济发展的风险,也容易引发贸易摩擦。因此我国当前形势下调整经济发展的方向,仍是推动形成内需拉动的经济平稳增长模式。首先,财政政策刺激需求方面要发挥一定的作用,以抵消当前人民币升值压力带来的紧缩效应。通过降低预防性储蓄积累的动机、放宽信贷限制等相关财政政策,来加快中国金融市场建设,从而解决中国投资和储蓄不均衡的问题。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忽略当前的通货膨胀压力,要保证之前财政刺激政策的平稳退出,不宜过度放松;其次扩大内需的政策调整要高度关注生,不仅要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缩小贫富差异,提升人民的整体实际消费能力。还要将社会救助、社会保险做为基础,最低生活保障和基本养老医疗做为重心,加快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使人民无后顾之忧的消费。并且要加大公共基础 设施建设的投入,使群众直接受益,扩大政府转移支付,支持民生工程建设。

(二)对人民币汇率机制进行改革。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脚步

1、藏汇于民,缓解国家巨额外汇储备压力:现有的管理体制使货币当局处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