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板涵施工技术交底 定稿 下载本文

料,填前先进行表土清理,有条件用压路机进行碾压,但不得开振动,当不具备压路机碾压条件时,用小型打夯机进行夯实。路床范围按路床处理措施处理,路床范围以外填料要求采用天然碎砾石回填,应分层填筑并严格控制含水量,分层松铺厚度不宜大于15cm,应严格控制台背填土压实度不小于96%,填料塑性指标小于12,填料CBR值大于60%,填料最大粒径小于10cm,加强该范围的压实度抽检频率,压实机压不到的地方应采用小型机械或人工反复夯实。

三、施工技术措施

(一)钢筋的制作与安装

1.钢筋的储存

①钢筋应贮存于钢筋棚内的垫木或其他支承上,离地20CM,并按规格型号分别堆放,并保护它不受机械损伤。

②当应用于工程时,钢筋应无灰尘、无有害的锈蚀、裂纹及剥离层,无松散锈皮、油漆、油脂、油或其他杂质。

2.钢筋加工

①盘筋和弯曲的钢筋,采用冷拉方法调直钢筋时,HPB300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2%;HRB400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1%。所有钢筋按图纸所示的形状进行截断 弯曲及成型工作均应在钢筋棚进行。钢筋均应冷弯。

②主钢筋的弯曲及标准弯钩应按图纸及规范规定执行。箍筋的端部应按图纸规定设弯钩,并符合规范规定。弯钩直线段长度,一般结构不宜小于5d。

③钢筋加工前对于局部弯曲钢筋进行调直处理,钢筋下料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对同批同类尺寸的钢筋进行第一根加工试验,经检验合格后再批量加工。钢筋加工时,根据图纸中的钢筋号、直径、级别、长度和数量加工,长短搭配,尽量减少接头,以节约钢材。钢筋接头:配置在同一截面内受拉钢筋接头不得超过配筋总面积的50%。

(二)混凝土的浇筑

①砼浇筑前应将模板内杂物、清理干净,模板、钢筋经监理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砼的浇筑。 ②原材料质量、砼施工配合比、坍落度等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分层浇筑,并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使用插入式振动器时,移动间距不超过振动器作用半径的1.5倍,与侧模保持50~100mm的距离,要插

入下层混凝土50~100mm,每一处振动完成后应边振动边徐徐提出振动棒,避免碰撞模板、钢筋及其它预埋件。对每一振动部位,必须振动到该部位混凝土密实为止。混凝土振捣时遵循快插慢拔的原则,以混凝土表面不再有沉落且无气泡上冒为准,严防出现蜂窝麻面现象。插入时宜稍快,提出时略慢并边提边振,以免在混凝土中留有空洞。混凝土振捣时采用平行式或梅花式,但是不得漏振、欠振、过振;混凝土浇筑后,应立即进行振捣,振捣时间要合适,一般可控制在25s~40s为宜;振动器不能直接触到布置在模板内的钢筋上。

③现场有备用振动器,万一出现故障,可以迅速更换。

④如出现以下情况之一时,表明混凝土已振捣完成:混凝土表面停止沉落,或沉落不显著; 振捣不在出现显著气泡,或振动器周围无气泡冒出;混凝土表面呈现平坦、浮浆; 混凝土已将模板边角部位填满充实。

⑤浇筑C20片石混凝土时,混凝土中的片石量不得超过25%。

⑥砼浇筑时要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是否松动变形,发现问题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⑦砼浇筑完成应适时覆盖洒水养生,预松模板拉杆、透水养生。当砼达2.5Mpa时拆除侧模。 ⑧混凝土浇筑时要留好试块,并做好混凝土浇筑记录。

⑨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在收浆后尽快以塑料薄膜覆盖。在砼浇筑12~24小时后进行和洒水养护,并保持砼表面湿润,养护期不少于14天。在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前,不得使其承受行人、运输工具、模板、支架及脚手架荷载。当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时,模板拆除后及时洒水并用无纺进行封闭加湿养护。

(三)涵洞沉降缝

涵洞洞身在顺水流方向应根据地形、地基土壤情况,每隔4-6米设置一道沉降缝,沉降缝贯穿整个断面(含基础)。沉降缝缝宽1~2cm,缝内填沥青麻絮。

(四)涵洞防水层

防水层施工前,先将防护面清理干净,并保持干燥,再进行施作。砼盖板顶面和涵身外表面上在填土之前按设计涂刷沥青,形成防水层。涂刷的层数或厚度按图纸和监理工程师的指示进行。

四、质量控制措施

(一)组织及管理措施

1.组织保障有力,项目班子精干

本项目将在人力、物力及资金等诸方面作充分和有力保障,将选派经验丰富、素质精良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协调人员和各类熟练工人,形成项目质量管理网络。选择性能优良的机械设备,并进行各种机械的优化组合,充分发挥机械的配合作用,提高工作效率。

2.建立以总工程师为主的技术系统质量保证体系,从总工程师、试验质检部、工程部、直到施工班组的各级技术负责人,从施工方案、施工工艺、技术措施上确保达到质量标准,从技术上对质量负责。并积极采用和推广先进的施工工艺和科技成果,提高产品质量和产品优良率。

3.各级施工管理人员做到认真学习合同文件,技术规范和监理规程,按设计图纸,质量标准及监理工程师指令进行施工,落实各项管理制度,严格按程序施工。各施工班组以自检为主,落实自检、互检、交接检的三检制。开展一次(按施工方案)三工序(复查上工序、保证本工序、服务下工序)活动,强化质量意识,教育全体施工人员,人人关心质量,人人搞好质量,使分项工程质量不合格不交验。

4.建立一个完善的工地试验室,配备科学先进的试验检测仪器,全面实施对工程所用的原材料或试件等进行检验和质量控制。

5.把质量责任制横到边、竖到底,项目经理与各主要管理人员和每位技术人员、现场施工人员、关键岗位的操作工签订质量管理目标责任书,做到责任明确,奖罚分明,真正把工程质量终身制落实到每个职工。

6.抓好全面质量管理工作,对工程施工中的技术难点和比较难避免的质量问题,用全员、全过程努力的办法来解决。

7.强化规范施工,各级质检人员挂牌上岗。

8.虚心听取和接受监理工程师指导和监督,坚决执行监理工程师的各项指令,提供满足监理工程师在现场检测需要的人员、仪器设备等,搞好与监理工程师的配合工作,同心协力,创造优质工程。

9.项目经理部定期对全线工程进行全面检查,加强过程控制,发现问题限期整改,并开展全线各施工作业组的质量竞赛,奖罚并举,项目部每月组织一次按质量管理目标责任书的要求进行检查和考试,奖罚兑现。

10.积极开展创优活动。制定创优计划,分阶段按步骤落实,使工程质量切实落实到实处。

(二)砼外观质量措施及砼通病防治

1.混凝土夹层现象

①施工缝及变形缝表面清理干净,缝处泥土、焊渣等杂物清理干净; ②混疑土浇灌高度过大时设串简、溜槽,防止混凝土离析;

③浇筑前充分湿润后浇筑混凝土,底层交接处浇筑接缝砂浆层,接缝处混凝土振捣密实; 2.混凝土表面裂纹裂缝

①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防止干缩缝;冬养措施到位,防止冷缩裂缝产生; ②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应合理设计浇筑方案,避免出现施工缝; ③初凝时,对其表面收缩形成的裂缝进行二次抹面;

④加强施工管理,严控配合比、坍落度及外加剂的使用,同时避免混凝土早期受冲击; ⑤未达到规定强度之前不允许拆拉筋、连接螺栓,更不可过早拆模。 3施工缝烂边、烂根

①保证混凝土施工不间断、连续施工是防止施工缝的根本措施; ②施工缝处锯屑、泥土、焊渣等杂物必须清理干净并按规范处理到位;

③模板接缝堵塞严密,浇灌中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基础等根部设置调平带,并在调平带上设置橡胶条,防止“烂根”;

④接缝处设橡胶海面条或无纺布止浆措施; ⑤控制混凝土浇筑质量及捣固质量;

4混凝土结构直边处、棱角处局部掉落,有缺陷 ①加强养护工作,保证混凝土强度均匀增长; ②设计模板时,将直角处设计成圆角或略大于90度; ③拆模时精心操作,保护好结构物; ④按成品防护措施防护,防止意外伤害。

(三)砼外观质量措施

1混凝土表面色差大、不光洁、有锈斑、气泡、漏浆等 ①模板表面认真清理,不沾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 ②模板使用钢模板或优质涂塑竹胶板; ③混凝土脱模剂涂刷均匀,不漏刷;

④振捣必须按操作规程分层均匀振捣密实,不过振或欠振; ⑤模板接缝严密,防止漏浆。 2混凝土蜂窝、麻面

①模板表面打磨光静,清除表面杂物,均匀涂刷脱模剂; ②模板间缝隙,采用双面胶、海绵等物堵塞严实;

③控制混凝土拌和、运输,下料高度超过过2m应设串筒或溜槽; ④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专人振捣,防止漏振;

⑤落料时溅射到模板面水泥浆,及时清除干净,避免高温时段浇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