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复习题 下载本文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历史观是( )

A、人们对社会历史的一切观点和看 B、人们对社会历史的主要看法和认识 C、人们对社会历史的规律性的看法

D、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或总的看法 2、历史唯物主义是研究( )

A、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B、人类社会各个领域发展的规律 C、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D、人类社会中的各种关系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3、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在于是否承认( )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C、人民群众决定社会历史发展 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4、使自然和社会既联系又区别的基础是( )

A、社会意识 B、社会劳动 C、人的作用 D、生产资料 5、在人类社会全部关系中,最基础的是( )

A、血缘关系 B、思想关系 C、法律关系 D、生产关系 6、历史唯物主义和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

A、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B、主要和次要的关系 C、全部和局部的关系 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7、地理环境是指( )

A、人类所处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合 B、一地的气候条件 C、一地的动植物分布状况 D、一地的矿产资源状况 8、地理环境决定论的错误在于( )

A、根本否认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作用 B、片面夸大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作用C、承认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有一定的作用 D、认为地理环境是社会的自然历史前提 9、人口因素是指( )

A、人口数量 B、人口质量 C、人口密度 D、数量、构成、分布、素质及其变化规律 10、人口决定论的错误在于( ) A、片面夸大了人口因素对社会的作用 B、完全否认人口因素对社会的作用 C、重视人口因素对社会的作

D、主张对人口数量和质量进行积极调控 11、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 ) A、客观规律 B、生产方式 C、地理环境 D、人口因素

12、在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是为了( ) A、控制人口数量 B、提高人口素质

C、减轻国家负担 D、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13、生产方式是( )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统一 D、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14、生产关系是一种( )

A、政治关系 B、思想关系 C、法律关系 D、经济关系 15、“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是指( )

A、人类社会等同于自然界 B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完全一致

C、人类社会同自然界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是客观的、合乎规律的辨证发展过程 D、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对立统一

16、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在谁是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对立在于( ) A、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反作用 B、是否承认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C、是否承认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D、是否承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7、“时势造英雄”这种说法符合( )

A、唯物史观 B、宿命论 C、机械决定论 D、形而上学 18、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在于( )

A、社会意识是对自然、社会各种现象和过程的反映,具有全面性 B、社会意识是社会所有人的共同意识

C、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具有相对独立性

D社会意识是对社会领域内各种意识的抽象综合,具有永恒性 19、一种新的社会意识的产生,必须批判地继承旧的社会意识中的优秀部分,这说明( ) A、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B、社会意识的发展缺乏创新精神

C、新的社会意识吸收旧的社会意识是无条件的

D、只要旧的社会意识丰富,新的社会意识就一定会产生和发展起来 20、唯心史观的两种主要表现形态是( ) A、宿命论和二元论 B、宿命论和唯意志论 C、机械决定论和宿命论 D、机械决定论和唯意志论 21、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

A、人与自然的之间的矛盾 B、人与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 C、先进与落后、开拓进取与因循守旧之间的矛盾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2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是因为( )

A、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生产关系则是相对稳定的因素 B、生产力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生产关系则是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C、生产力是本原的第一因素,生产关系则是派生的、第二性的因素 D、生产力是具有能动性的因素,生产关系则是消极被动的因素 23、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是看它是( ) A、生产资料私有制还是生产资料公有制 B、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 C、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 D、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市场经济 2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说明实行这种制度遵守了( )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 C、生产力具有自我繁殖能力的原理

D、社会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状况的原理 25、经济基础是一定社会中( )

A、生产力系统各要素的总和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 C、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D、占统治地位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26、上层建筑由两个部分构成,它们是( ) A、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B、政治关系和法律关系

C、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 D、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 27、国家政权属于( )

A、社会的经济基础 B、社会的上层建筑 C、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 D、统治阶级的意志表现 28、阶级产生的基本前提是( )

A、用暴力掠夺他人财产 B、用特权侵吞公社财产 C、由于生产力的发展而出现剩余产品 D、由于产品分配不公而出现两极分化 29、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 )

A、经济标准 B、政治标准 C、思想标准 D、社会标准 30、阶级划分的主要标志是各种社会集团( )

A、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不同 B、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不同 C、在社会劳动组织中的作用不同 D、取得劳动产品的方式和多寡不同

31、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 )

A、根本动力 B、唯一动力 C、最终动力 D、直接动力 32、社会革命是( )

A、经济斗争 B、政治斗争 C、武装斗争 D、先进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国家政权的斗争 33、社会革命的最深刻的根源在于(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B、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 C、人民群众和各种敌对分子之间的矛盾 C、人口众多和资源贫乏之间的矛盾

34、马克思主义认为,暴力革命是( )

A、社会革命的唯一形式 B、社会革命的基本形式 C、社会革命的辅助形式 D、社会革命的必要形式 35、改革在人类历史上具有普遍性,它是( )

A、社会制度更替的一种形式 B、对社会制度进行改善和革新 C、统治阶级向被统治阶级的妥协 D、革命阶级反对反动统治阶级的斗争 36、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 ) A、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 B、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 C、改变社会主义的经济运行形式 D、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37、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 )

A、个人在历史发展中作用 B、思想动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C、剥削阶级代表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D、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38、历史人物划分为杰出人物和反动人物。杰出人物是( ) A、对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的伟大人物 B、专指无产阶级的伟大政治家和思想家 C、专指历史上被剥削阶级的政治代表 D、专指杰出的科学家、教育家、艺术家 39、群众路线是( )

A、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路线B、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路线

C、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路线 D无产阶级政党一切工作的根本路线 40、科学是( )

A、人类的一切知识 B、知识的理论体系 C、人类的自然知识 D、人类的社会知识 41、科学既是知识的理论体系,又是( )

A、获得知识的社会认识活动 B、自然科学家的科学实验活动 C、社会科学家的社会调查活动 D、技术专家的技术发明活动 42、科学活动的生命力在于( ) A、继承前人和他人创造的知识 B、生产出社会需要的精神产品

C、科学家之间的分工协作 D、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创新 43、在制约科学发展的各种社会因素中,最主要的是( ) A、政治上的民主或专制 B、社会制度的先进或落后 C、物质生产发展水平的高低 D哲学指导思想的正确与错误 44、交往是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它是指( ) A、人与自然界之间的物质变换活动 B、历史主体与历史客体的相互作用形式 C、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依赖形式

D、人与人之间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交往的总和

45、在生产方式内部各要素中,最活跃、最革命的是( ) A、生产力 B、产品的分配形式 C、生产关系 D、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46、社会基本矛盾的最终原因是( )

A、生产关系的发展 B、生产力的发展 C、上层建筑的发展 D、经济基础的发展 47、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 )

A、阶级斗争B、科学技术C、社会基本矛盾D、人民群众 48、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标志是( ) A、公有制还是私有制 B、公有制水平的高低

C、是否适合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要求D、劳动产品分配是否公平 49、生产关系变革的根源是( )

A、先进思想理论的形成 B、新的生产关系已经出现 C、人们进行自觉的革命活动D、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50、直接决定上层建筑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