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卫生学》练习题及答案13、3 下载本文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学前儿童卫生学是研究保护和增进学前儿童健康的一门学科。

2、若一系列的刺激,总是按照一定的时间、一定的顺序,先后出现,当重复多次以后,这种顺序和时间就在大脑皮质上“固定”下来,有了规律。这种大脑皮质活动的特性就叫“动力定型”。

3、生长是指整个身体和器官可以用度量衡测量出来的变化即身体在量上的变化,比如身高和体重的增加;大脑重量的增加等。

4、发育是指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的功能上的成熟即身体上质的变化,比如大脑记忆、思维、分析功能的不断完善。例如,1岁和15岁时,肾的发育较为显著。

5、营养素是指食物中所含的、能维持生命和健康并促进机体生长发育的化学物质。

6、必需氨基酸是指在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太慢,必需由食物中的蛋白质来提供的氨基酸。

7、蛋白质的互补作用,是指将几种营养价值较低或营养价值不同的食物合理搭配、混合使用,使食物蛋白质之间相互补偿相对不足的氨基酸,使其比例接近理想模式,从而提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如“腊八粥”、“素什锦”等。 8、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染的疾病。 9、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染病患者、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是传染源。

25

10、病原体由传染源传给易感者,在外界环境所经历的全部过程,称为传播途径。 11、选择几种对小儿威胁较大的传染病的疫苗,在短期内,有计划地对小儿进行预防接种,使小儿获得对这些传染病的特异性免疫力,并为今后的免疫打下基础,称为基础免疫。 12、免疫力下降到一定程度时,重复接种一次,就很容易使免疫力再度提高,以巩固免疫效果。这种复种称为加强免疫。

13、贫血是指单位容积血液中的红细胞数目和血红蛋白浓度都比正常值显著减少,或两者之一有显著减少。

14、儿童期恐惧是一种心理卫生问题。它是指儿童对某些物体或情景产生过分激烈的情感反应;恐惧强烈、持久,影响正常的情绪和生活,特别是到了某个年龄本该不再怕的事,仍表现惧怕。

15、人体在清醒、安静、空腹情况下,于18—25℃环境温度中,维持生命基本活动所需的最低热能称为基础代谢。

16、在人体内可以合成或可由别的氨基酸转化而成,称为非必需氨基酸(并非人体不需要它们)。这类氨基酸约14种。 17、健康筛查与全面体格检查不同,它只进行某个单科的检查。幼儿健康筛查的重点是缺铁性贫血、龋齿、弱视、斜视和肠寄生虫病等。

18、由于小儿骨头最外层的骨膜较厚,可以发生“折而不断”的现象,就象鲜嫩的杨柳枝,被折后,外皮还连着。小孩的这种骨折称为“青枝骨折”。

19、婴幼儿眼球的前后距离较短,物体往往成像于视网膜的后面,称为生理性远视。 20、计划免疫是根据疫情监测以及人群免疫状况的分析,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利用生物制品进行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达到控制以至最后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21、“婴儿抚触”是用双手对婴儿进行有顺序、有手法技巧的抚触,来达到保健的目的。 22、骨折的急救原则是限制伤肢再活动,避免断骨再刺伤周围组织,以减轻疼痛。这种处理叫“固定”。

23、误食含毒的食品,所引起的以急性过程为主的疾病统称为食物中毒。占绝大多数的食物中毒是细菌性食物中毒。

24、年龄别身高是指相对于某一年龄来说应有的身高。

25、年龄别体重是指相对于某一年龄来说应有的体重。

26、心理评估是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进行评定的方法。

27、在大脑皮层不同的区域按上很多灯泡,给它不同的刺激不同部位的灯泡就闪亮,不断变换刺激,灯泡交替闪亮,就好像镶嵌在皇冠上的珠宝一样,所以叫镶嵌式活动原则。 28、优势原则是指人们在工作或学习时,大脑皮层中经常有一个占优势的“兴奋灶”,它能把与之有关的刺激都吸收到这一方面来,而其它邻近部位则处于抑制状态。人们的学习或工作效率与相关部分的大脑皮层是否处于兴奋状态有密切关系。

29、系统脱敏法为一种常用的行为疗法。它是通过一系列步骤,按照刺激强度由弱到强、由小到大的顺序,逐渐训练儿童的心理承受力,从而达到“脱敏”,对原先引起他恐惧的人、物、场景等不再惧怕,恢复正常心态。

30、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生理性保护反应,其主要作用是识别和排除进入人体内的抗原性异物,以维持机体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31、为了便于大致核算食谱的营养成分,除了列出一日内各餐主副食的种类、烹调方法之外,还将每人所摄入食物重量标出,称为“带量食谱”。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答:免疫系统具有防御感染、自身稳定和免疫监视等功能。 2、答:婴幼儿常见心身疾病有:(1)哮喘;(2)肥胖症;(3)复发性非器质性腹痛;(4)

26

呕吐、腹泻、便秘。

3、儿童生长发育规律有:

(1)体重、身长增加速率各时期不同; (2)身体各部分比例随年龄而不同; (3)各器官各系统的发育不均衡; (4)每个儿童的体格发育有自身特点。 4、答:(1)注意口腔卫生,保护牙齿;

(2)多晒太阳,注意营养;

(3)氟化防龋,用含氟牙膏。

5、答:通过对健康儿童系统的体格检查,可以了解儿童生长发育和健康情况,并能尽早发现疾病和身体缺陷,这可及早采取治疗和矫治措施。

6、答:(1)头部冷敷:将小毛巾折叠数层,放在冷水中浸湿,拧成半干以不滴水为度,敷在前额,每10分钟换一次;

(2)酒精擦拭:酒精易挥发,能较快地使体内热量放散,擦拭时要注意避风,以免患儿着凉。

7、答:(1)易致扁平足,亦会造成高血脂症,成为动脉硬化的发病基础; (2)易延续发展,在成人会仍然肥胖; (3)带来种种心理问题;

(4)使人行动笨拙、不美观。

8、答:(1)消除不良环境因素,如不要过分注意其语言表现,不要强迫他们说话; (2)鼓励幼儿参加集体活动;

(3)要与癔病、精神分裂症区别开来;

(4)必要时可给镇静药物或配合暗示治疗。 9、答:(1)督促幼儿用正确的方法刷牙,保护好乳牙和六龄齿; (2)细嚼慢咽,不用水、汤泡饭; (3)培养定时排便习惯; (4)不要长时间坐便盆。

10、答:(1)智力发展正常;

(2)情绪稳定,情绪反应适度;

(3)乐于与人交往,人际关系融洽;

(4)行为统一和协调; (5)性格特征良好。

11、答:类型:功能性遗尿症; 矫治:(1)消除可致幼儿精神不安的因素; (2)不耻笑、责骂患儿; (3)白天避免过累; (4)避免临睡前过度兴奋; (5)控制饮水,唤醒排尿; (6)针灸、药物治疗。 12、答:(1)锻炼应坚持进行; (2)锻炼要循序渐进;

(3)锻炼要注意个体差异,区别对待;

(4)锻炼要注意儿童的反应,并及时调整。 13、答:(1)在一日生活中,坚持执行,重视保教结合;

27

(2)注意家园同步,教育要求一致; (3)对个别儿童给予必要照顾; (4)培养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

14、答:制定园所婴幼儿一日生活日程的依据是: (1)考虑年龄特点;

(2)结合季节做适当调整; (3)适当考虑家长接送的需要,并使儿童的家庭生活时间能与托幼机构的生活安排相衔接。

15、答:健康的性教育大致体现在: (1)性认同和性角色; (2)科学简洁的性知识;

(3)正确处理学前儿童的性游戏;

(4)纠正玩弄生殖器和大腿摩擦的不良习惯。 16、答:《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内容是:

(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2)“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3)每天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

(4)经常吃适量鱼、禽、蛋、瘦肉,少量肥肉和荤油; (5)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体重; (6)吃清淡少盐的膳食; (7)若饮酒要适量;

(8)吃清洁卫生、不变质的食物。 17、答:婴儿抚触的注意事项有:

(1)选择适当的时间:宜在喂奶后一小时左右; (2)调节好室温;

(3)抚触者的准备; (4)体现爱抚;

(5)根据婴儿的月龄,逐渐延长抚触时间:从开始的5分钟,逐渐延长至15—20分钟,每日2—3次。

18、答:传染病主要的传播途径有:

(1)空气飞沫传播; (2)食物传播;

(3)虫媒传播;

(4)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5)医源性传播; (6)母婴传播; (7)水源传播; (8)土壤传播;

(9)直接接触传播。 19、答:添加辅食的原则有:

(1)加辅食的量由少到多;

(2)食物从稀到稠,从流质到半流质,再到固体食物,训练咀嚼;

(3)食物从细到粗,如从青菜汁开始,菜泥到菜末,以适应婴儿的咀嚼与吞咽能力; (4)增加食物品种,要习惯了一种再加另一种,不要在1-2天内增加2-3种;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