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语文:咏史怀古诗专题 下载本文

芍药花的情怀是多么的寂寞啊,物尚如此,何况是人?结处含不尽之意于言外。 姜夔终身布衣,不曾仕宦,当然更不可能带兵杀敌,因此,他不能象岳飞、辛弃疾那样发为壮词。他对国事的关怀,是用比兴寄托的手法写入词中,委婉蕴藉。张炎《词源》说他的词“不惟清空,又且骚雅,读之使人神观飞越。”“骚雅”便有格调,“清空”就有神韵。这首《扬州慢》词,写扬州战乱后的萧条景象,感怀家国,哀时伤乱,抒写了深沉的“黍离之悲”。词中还融化了杜牧的诗句,使形象更加鲜明,增加了文采,又以昔日的繁华,反衬了今日的荒凉,反而使词更沉郁,内容更丰厚。词中“过”、“尽”、“自”、“废”、“渐”、“杜”、“算”、“纵”、“二”、“念”等字都作去声,用于领头处,增加了句子的跌宕飞动之美,而将去声字用于句子中间,则增加句子的传神之韵,如“波心荡,冷月无声”中的“荡”字,以响亮的声音来体现水波荡漾,冷月无声的境界,既具神韵又添音韵之谐婉。这首词正体现了姜夔作词追求“骚雅”和“清空”的特点。

用今昔对比的反衬手法来写景抒情,是这首词的特色之一。上片用昔日的“名都”来反衬今日的“空城”;以昔日的“春风十里扬州路”(杜牧《赠别》)来反衬今日的一片荒凉景象——“ 尽荠麦青青”。下片以昔日的“杜郎俊赏”、“豆蔻词工”、“青楼梦好”等风流繁华,来反衬今日的风流云散、对景难排和深情难赋。以昔时“二十四桥明月夜”(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的乐章,反衬今日“波心荡、冷月无声”的哀景。下片写杜牧情事,主要目的不在于评论和怀念杜牧,而是通过“化实为虚”的手法,点明这样一种“情思”:即使杜牧的风流俊赏,“豆蔻词工”,可是如果他而今重到扬州的话,也定然会惊讶河山之异了。借“杜郎”史实,逗出和反衬“难赋”之苦。“波心荡、冷月无声”的艺术描写,是非常精细的特写镜头。二十四桥仍在,明月夜也仍有,但“玉人吹箫”的风月繁华已不复存在了。词人用桥下“波心荡”的动,来映衬“冷月无声”的静。“波心荡”是俯视之景,“冷月无声”本来是仰观之景,但映入水中,又成为俯视之景,与桥下荡漾的水波合成一个画面,从这个画境中,似乎可以看到词人低首沉吟的形象。总之,写昔日的繁华,正是为了表现今日之萧条。

善于化用前人的诗境入词,用虚拟的手法,使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余音缭绕,余味不尽,也是这首词的特色之一。《扬州慢》大量化用杜牧的诗句与诗境(有四处之多),又点出杜郎的风流俊赏,把杜牧的诗境,融入自己的词境。

(3)修辞手法:拟人

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第二句使用拟人手法,表面写潮,实为写人,写人的心境,写人的感慨。潮水拍打着城郭,仿佛也觉察到石头城的荒凉,碰到冰冷的石壁,又要带着寒心的叹息默默退去。可是想当初,这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 咏史怀古类诗歌的鉴赏

49

里曾经过六代豪奢,曾经是那么的繁华富贵。而如今山川依旧,金陵城昔日的繁华却难觅踪影。城空空,心空空,潮寂寞,人寂寞。一切都是那么的悲怆,那么的凄清。面对着这荒芜冷落的景象,不禁引入深思:为何当年的繁华留不下一点痕迹?

此外还有直抒胸臆、象征、衬托、比喻、对偶等手法也常用于咏史怀古诗。 五、主题归纳:

㈠怀人伤己

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古人的身世与际遇和作者有了某种相似性,触发点在古人,落脚点在自己。具体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1.对比失落型

有的怀古咏史诗着眼于个人境遇变化,借古人古事抒发自己的感慨。古人能一展抱负,建功立业,得遂心愿,而自己却因为某种原因被朝廷冷落或不能才尽其用,从而有了郁郁寡欢乃至消极遁世之心。在鉴赏这类诗词时还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找出二者的共通之处,就能很好的理解作品的深刻寓意。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周瑜在“小乔初嫁”时就立下了令“强虏灰飞烟灭”之大功,可谓少年得志,风流倜傥,而自己人到中年双鬓染霜,却功业无成,“早生华发”,与周瑜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强烈的对比生发出浓重的“人生如梦”的感慨,今世之无奈却只能在清风明月间买醉。故地重游,联想古人,关照自己,正是有了这一层自我关照,才使这首词具有了更为普遍的意义,引起了多少人的共同的心理感受,正是这样,这首杰出的赤壁怀古词才有了长久的生命。

苏武庙 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芒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①,去时冠剑是丁年②。 茂陵不见封侯印③,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①甲帐:《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非甲帐”意指汉武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 咏史怀古类诗歌的鉴赏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