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学与气候学试题及答案 下载本文

层水体间的热量传输,使太阳辐射分散到较厚的水层中,而陆地只集中在陆地表面上;

(3)海水的比热比陆地岩石的大;

11、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在成因和现象上有何差异?它们的气候特征如何?

参考:东亚季风:东亚季风由海陆热力差异而引起,亚洲东部濒临广阔的太平洋,居

于世界最大的海洋和大陆之间,温度梯度和气压梯度的季节变化经其他任何地区都显著。 冬季,亚洲大陆为冷高压盘踞,高压前缘的偏北风就成为亚洲东部的冬季风;夏季,亚洲大陆为热低压所控制,同时太平洋高压西伸北进,因此高低压之间的偏南风就成为亚洲东部的夏季风,东亚季风对我国,朝鲜、日本等地区的天气,气候影响大,冬季风盛行时,这些地区的气候特征为低温,干燥和少雨,夏季风盛行时,这些地区的气候特征为高温,湿润和多雨。

南亚季风:南亚季风主要是由行星风带季节移动而引起的,但也有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冬季,亚洲大陆为冷高压盘踞,高压南部的东北风就成为亚洲南的冬季风,但由于亚洲南部远离高压中心,并且有青藏高原阴挡,加上印度半岛面积小,陆海间热力差异小,气压梯度力,故冬季风尽管干燥,但势力比东亚的冬季风弱;夏季,南亚位于赤道低压内,从南半球越过赤道的东南信风,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转向为西南季风,再加上海陆热力差异的存在使南亚夏季风来得急,势力比东亚夏季风强,气候特征炎潮湿多雨。 12、请从长江流域两岸的自然地理环境分析1998年洪涝灾害的形成原因。

参考:(1)气候因素:1998年,西太平洋副高第一次北跳偏早,6月下旬,副高脊线明显北移到24°~28°N,并向西伸,雨区移向长江上游和三峡区间,长江上游岷江、嘉陵江、乌江和金沙江先后降大至暴雨,6月28日,三峡区间出现大暴雨,雨量超过100mm的降水面积达。7月上旬副高本应继续北跳,但却突然南撤东移,一条东西

向的强降水带,笼罩整个长江干流及江南地区,使该区相继连降暴雨和特大暴雨,由于雨带在长江南北拉踞,上下游摆动,以致长江流域发生了全流域的特大洪水。

(2)水文因素:长江流域两岸植被近年来遭受严重破坏,导致河堤两岸的水土大量流失,河流下流泥沙淤积过多,河床抬高,遇特大降水时,下游排水不畅,易出现河水泛滥现象,1998年的特大降水量并不比1954年的降水量大,但所造成的损失却远远大过1654年。

13、青藏高原对我国及东亚气候的重大影响。

①阻挡作用 西风绕流 夏:南来的暖湿气流阻挡 冬、夏高低压中心,季风环流

②热力作用 对行星风系产生影响

14、我国长江流域(30゜N左右)也受到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但为什么不是干旱的沙漠,而是青山绿水的鱼米之乡呢?

①海陆热力差异形成强大的东亚季风区 ②所处副高的部位不同,形成准静止风 ③青藏高原高压加大了副高势力

八、问答题

1、试举例说明正、负反馈过程对气候系统各组成部分间的相互补偿作用。

当地面温度升高时,蒸发加大,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多,由于水汽对地面长坡辐射的

不透明性,产生“温室效应”,从而使地表进一步变暖,蒸发增大,这是正反馈过程。另一方面,当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多时,云层增厚,云量增多,能减少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使地表降温,这是负反馈过程。此外,云也有阻挡地表向外放射长波辐射的作用,若此影响胜过其对短波辐射的影响,也可以产生正反馈过程。因此,正、负反馈过程对气候系统各组成部分有相互补偿的作用。

2、试用气象学原理解释什么是“霜重见晴天”。

①霜的概念 ②霜的形成条件 ③霜的形成原因

3、试述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区别。

①成因不同 ②区域范围不同 ③风向变化不同 ④影响的气压中心不同 ⑤季风势力强弱不同:东亚冬季风强于南亚,南亚夏季风强于东亚

4、试述大气环流在气候形成中的作用。

①海气相互作用与环流 ②大气环流与热量输送

③大气环流与水分循环 ④低中纬度环流与气候

⑤环流差异导致气候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