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各校考研试题及答案整理 第五章 下载本文

(2)短期平均成本(SAC)指短期内每单位产量所花费的成本,即SAC=TC/Q。 (3)短期平均可变成本(SAVC)指短期内每单位产量所花费的可变成本,即SAVC=VC/Q。

图5.9 短期边际成本、短期平均成本和短期平均可变成本曲线图

11.规模报酬递增的工厂会不会面临要素报酬递减的情况?(复旦大学1995试) 答:(1)规模报酬递增是指当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时,如增加—倍生产要素的投入导致产量的增加多于一倍,这种情形即为规模报酬递增。表明此时厂商所有要素投入都增加一单位所带来的报酬(产量)逐渐增加。

(2)要素报酬递减是指在一定技术水平下,若其他生产要素不变,连续地增加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在达到某一点后,总产量的增加会递减。而规模报酬递减是指当各种要素同时增加一定比率时,产出量增加出现递减的现象。

(3)规模报酬递增的工厂也会面临要素报酬递减的情况。事实上,要素报酬递减的规律是任何厂商都要面临的规律。在规模报酬递增时,随着可变要素的增加,固定要素的使用效益逐渐最大化。当达到极值时,继续增加可变要素,总产量的增加同样会出现递减现象。

12.试述机会成本在厂商投资决策中的作用及把握。(复旦大学1998试)

答:(1)机会成本是指将一定的资源用于某项特定用途时,所放弃的该项资源用于其他用途时所能获得的最大收益。机会成本的存在需要三个前提条件。第一,资源是稀缺的;第二,资源具有多种生产用途;第三,资源的投向不受限制。

(2)对处于投资决策中的厂商来说,了解机会成本是很重要的。机会成本指当一种资源有多种用途时,该厂商必须做出一种选择时,所放弃的其他用途所能带来的最大收益。即厂商在投资决策过程中,可将生产要素投向收益最大的项目,从而避免带来生产的浪费,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佳状态。因此,如果考虑到机会成本,则厂商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应更加谨慎、冷静地分析得失,从而作出最佳选择。古人常说“有一得必有一失”,实质上就包含了机会成本的概念。

(3)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考察生产过程时,厂商需要将生产要素投向收益最大的项目,而避免带来生产的浪费,以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

13.判断:短期成本函数中的最低平均成本就是短期生产函数中的最高平均产量水平上的平均成本。(复旦大学1999试)

答:错误。短期生产函数中的最高平均产量水平上的平均成本对应的是短期成本函数中的最低平均可变成本而并非最低平均成本。从如下数学推导中,我们不难看出:

AVC?TVCQ?w?LQ?w1APL?

AC?TVC?TFCQ?w1APLTFCQ

当平均产量达到最大值时,AVC达到最小,而AC并没有达到最小,因为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不变成本仍然在减小,AC曲线最低点的出现后于AVC曲线的最低点。

14.判断:某方案的机会成本是指决策者为采取该方案而放弃的任何其他方案的利益。(上海交大1999试)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学是要试究一个经济社会如何对稀缺的经济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问题。从经济资源的稀缺性这一前提出发,当一个社会或一个企业用一定的经济资源生产一定数量的一种或者几种产品时,这些经济资源就不能同时被使用在其他的生产用途方面。

13

这就是说,这个社会或这个企业所获得的一定数量的产品收入,是以放弃用同样的经济资源来生产其他产品时所能获得的收入作为代价的。由此,便产生了机会成本的概念。

机会成本指人们利用一定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在其他可能的用途中所能够获取的最大收入。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大收益。机会成本的存在需要三个前提条件:第一,资源是稀缺的;第二,资源具有多种生产用途;第三,资源的投向不受限制。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考察生产过程时,厂商需要将生产要素投向收益最大的项目,而避免带来生产的浪费,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机会成本的概念是以资源的稀缺性为前提提出的。从经济资源的稀缺性这一前提出发,当一个社会或一个企业用一定的经济资源生产一定数量的一种或者几种产品时,这些经济资源就不能同时被使用在其他的生产用途方面。这就是说,这个社会或这个企业所能获得的一定数量的产品收入,是以放弃用同样的经济资源来生产其他产品时所能获得的收入作为代价的。这也是机会成本产生的缘由。因此,社会生产某种产品的真正成本就是它不能生产另一些产品的代价。所以,机会成本的含义是:任何生产资源或生产要素一般都有多种不同的使用途径或机会,也就是说可以用于多种产品的生产。但是当一定量的某种资源用来生产甲种产品时,就不能同时用来生产乙种产品。因此生产甲种产品的真正成本就是不生产乙种产品的代价,或者是等于该种资源投放于乙种产品生产上可能获得的最大报酬。因此,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15.假设在短期内劳动是惟一可变投入,并且劳动价格是常数,你能根据APL和MPL曲线的形状解释AVC曲线和MC曲线为什么成U形吗?

答:(1)由于在短期中劳动是惟一可变投入,则AVC?TVCQ?L?wQ?wQL?wAPL,

因为劳动价格w是常数,所以平均可变成本AVC和平均产量APL两者的变动方向是相反的,前者呈递增时,后者呈递减;前者呈递减时,后者呈递增;前者的最高点对应后者的最低点。即APL上升并达到最大然后下降,AVC曲线将首先下降达到最小再上升,形成U形。即在某种意义上AVC曲线是曲线APL货币化的镜像或其倒数。

(2)当劳动是短期中惟一可变投入时,MC??(TVC)?Q??(L?w)?Q?w??L?Q?wMPL。

根据w是常数的假设,可知边际成本MC和边际产量MPL两者的变动方向是相反的。具体地讲,由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MPL先上升达到最大,然后下降,由此MC曲线先下降达到最小值后上升,形成U形。即在某种意义上MC曲线也是MPL曲线的货币化的镜像或为其倒数。

16.为什么会产生规模经济?导致规模不经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规模经济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N倍的投入产生了大于N倍的产出。在特定的限度内,企业规模扩大后,产量的增加幅度会大于生产规模扩大的幅度。随着产出的增加,单位产品的成本会逐步降低。而产生规模经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4

(1)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厂商可以使用更加先进的生产技术;

(2)生产规模的扩大有利于专业分工的细化;

(3)随着规模的扩大,厂商可以更加充分地开发和利用副产品;

(4)随着规模的扩大,厂商在生产要素的购买和产品的销售方面就拥有更多的优势。 导致规模不经济的原因是管理的低效率。由于厂商规模过大,信息传递费用的增加,信息失真。同时规模过大也会滋生内部官僚主义,从而使规模扩大所代来的成本增加,出现规模不经济。

17. 设某企业有两个生产车间,车间1使用的年限已经比较长,规模小,设备陈旧,但比较灵活,适合于小规模生产。车间2建成不久,规模大,设备现代化,适合于大规模生产。请根据题意,粗略地画出两个车间的边际生产成本。假设现在企业接到一笔定单任务,要生产Q单位的产出,请画图说明企业如何在这两个车间分配生产任务才能使生产成本达到最小。(中山大学2006试)

答:由题可得,在产量较小时,车间1的边际成本较小,而车间2的边际成本较大;产量较高时,车间1的边际成本较大,而车间2的边际成本较小。为了简化分析,假设厂商的边际收益等于市场价格MR=P,即厂商在产品市场上是价格接受者。

如图5.10所示,MC1为车间1的边际成本曲线,MC2为车间2的边际成本曲线,MC1和MC2相交时的产量为Q1。企业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成本最小化,将根据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决定产量。当市场价格为P=MR2MR1时,企业将同时在车间1或车间2进行生产,如图,市场价格为P=MR3时,企业将在车间1少量生产Q3,而在车间2大量生产Q4。使得Q3+Q4=Q。

图5.10 企业的生产决策

17.一家企业可用两个车间生产同一种产品y。在第一车间生产y1(产量)的平均成本为y1,在第二车间生产y2(产量)的平均成本为2y2。总经理认为第二车间的平均成本高于第一车间的平均成本,它决定关掉第二车间,只用第一车间进行生产。它的决策对吗?为什么?

答:总经理的决策不合理。原因如下:

(1)要比较市场价格与y1、2y2之间的大小,如果车间的平均成本小于市场价格,则该车间不该被关闭。

(2)不能以平均成本的大小来决定是否关闭车间,而应以边际成本的大小来进行决策。初期投资稍大,但可使批量生产成为可能,因此市场潜力很大,如果第一车间使用的是旧技术,不能大规模生产以适应市场需要,增产之后将极大地增加生产成本,则真正应该关闭的反而是第一车间。

18.某河附近有两座工厂,每天分别向河中排放300和250单位的污水。为了保护环境,政府采取措施将污水排放总量限制在200单位。如每个工厂允许排放100单位污水,A、B工厂的边际成本分别为40美元和20美元。试问,这是否是将污水排放量限制在200单位并使所费成本最小的方法?

答:为了考察这是否是使所费成本最小的方法,必须考虑厂商的边际成本(见图5.10)。 A工厂减少污水排放量的边际成本为40美元,B工厂仅为20美元,如B工厂再减少一单位污染其成本仅增加20美元,如A工厂增加一单位污水排放其成本将下降40美元。如B

15

工厂减少一单位而同时A工厂增加一单位污水排放,则A、B两厂成本将减少20美元。只要边际成本不相同,则减少边际成本较小的工厂的污水排放量同时增加边际成本较大的工厂的污水排放量,其结果将使A、B两厂所费总成本减少。只有当B工厂的边际成本与A工厂的边际成本相等时这个过程才会终止,此后A、B两工厂各污水排放量的增加或减少都会使总成本上升。因而,将污水排放量限制在200单位并使成本最小的方法是使两工厂的边际成本相等。图5.10中,A、B两厂原先分别排放100单位污水,其边际成本分别为40美元(R点)和20美元(T点),使成本最小的方法为分别排放150单位及50单位的污水,其边际成本均为30美元(N点及L点)。

图5.11 污水排放量的边际成本

19.请分析为什么平均成本的最低点一定在平均可变成本的最低点的右边。 答:平均成本是平均固定成本和平均可变成本之和。当平均可变成本达到最低点开始上升的时候,平均固定成本仍在下降,只要平均固定成本下降的幅度大于平均可变成本上升的幅度,平均成本就会继续下降,只有当平均可变成本上升的幅度和平均固定成本下降的幅度相等的时候,平均成本才达到最低点。因此,平均总成本总是比平均可变成本晚达到最低点。也就是说,平均总成本的最低点总是在平均可变成本的最低点的右边。

20.长期总成本曲线与短期总成本曲线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答:总成本曲线可分为长期总成本曲线与短期总成本曲线两类。 长期总成本曲线与短期总成本曲线的区别,并不单纯指时间长短,而主要是看在考察成本变动的时期内,随着产量的变化,是否所有的投入都可以变化。如果只有一部分投入可以变化,而另一部分是固定的,便是短期总成本曲线;如果所有的投入都可以变动,便是长期总成本曲线。由于长期总成本曲线是指随着产量变动,企业所使用的各种投入都可及时调整变动而使之达到相互协调的最佳状态,因而曲线的每一点都表示厂商所生产的产量使用了最低的总成本,从而也使用了最低的平均成本;但就短期总成本曲线来说,在产量变动过程中,由于有一部分(如厂房、设备)是固定不变的,在短期内有浪费设备或对设备利用不当的情况,各种投入只有在生产最佳产量的场合才是最协调的,因而在曲线上只有某一点才表示其对应的产量使用了最低总成本,从而也使用了最低的平均成本。于是,短期总成本只有在这种场合才与长期总成本相等,在其他场合,短期总成本都必定高于长期总成本。这就是说,短期总成本曲线只有一点与长期总成本曲线重合,其余各点都处于长期总成本曲线上方。

短期总成本曲线可以有无数条,每一条都有一点与长期总成本曲线重合,这样,长期总成本曲线实际是由无数条短期总成本曲线各自所表示的最低平均成本点相连接而形成的曲线。简言之,长期总成本曲线乃是无数条短期总成本曲线的包络曲线。

3 计算题

32

1.已知某企业的短期总成本函数是STC(Q)=0.04Q-0.8Q+10Q+5,计算该企业最小的平均可变成本值。(中南财大2001试)

解:由STC(Q)=TVC(Q)+TFC 得TVC(Q)=STC(Q)-TFC =0.04Q3-0.8Q2+10Q

2

所以AVC(Q)=0.04Q-0.8Q+10 令AVC(Q)=y 则由

dydQ?0.08Q?0.8?0,得Q=10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