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C钻石分级理论考试历年真题 下载本文

(21)劣等钻石:;劣等钻石是一种钻石的聚晶体,即钻石微晶集合体,主要指用于工业目的、具暗淡或糖状表皮的微细钻石多晶集合体。劣等钻石可细分为圆粒钻石(球粒钻石)、黑钻石、硬圆粒钻石三类。

(22)格令:钻石批发商有时用以描述钻石质量的单位。格令是公制克拉的1/4,即等于0.25克拉或25pt。格令通常表示钻石的近似质量。质量为0.25ct倍数的钻石,常以几格令相称,例如2格令钻可以表示0.47~0.56克拉的钻石。1格令钻的质量范围在0.23~0.26克拉之间。但目前,格令在钻石业界使用的并不广泛。

(23)GE POL 钻石:指由美国通用电气公司采用高温高压方法将Ⅱa型褐黄色、棕黄色、褐色钻石处理成无色钻石,并由Pegasus Overseas Limited(POL)销售的钻石。这种钻石在腰部回以激光刻上GE POL 字迹。

(24)Nova钻石:通过高温高压方法将Ⅰa型褐黄色、棕黄色钻石处理成黄绿色、绿黄色、蓝绿色、绿蓝色及粉红色,这些钻石就被称为高温高压增强型处理钻石或Nova钻石。

(25)莫依桑石:即合成莫依桑石,是一种合成的碳化硅单晶材料。天然的碳化硅识在1904年最先由莫依桑发现于亚利桑那的陨石中,自然界极少。用于首饰仿冒钻石的莫依桑石化学成分为SiC,六方晶系,无解理,韧性强,莫氏硬度为9.25,相对密度为3.22,金刚光泽,双折射率0.042,一轴正晶。莫依桑石具有与钻石极其接近的导热性,故传统热导仪不能区分莫依桑石和钻石,然新型热导仪已经能够区分两者。

(26)切缝:指在劈钻工艺中,在已用油笔划线标记的钻石上,用另外一个有尖端的钻石原石沿着墨线在需要劈开的原石上划出一个“V”型槽。这二个待劈钻石原石上的这个V字型凹槽就是所谓的切缝。切缝对于劈钻工艺尤其重要,切缝必须是V字型的,在劈钻中在V字型两侧发力必须相同。

(27)磨盘:磨盘是一个铸铁盘,直径大概30cmn,厚度只有大约2cm。磨盘只有一个圆盘,从内到外分为三个区:试磨区、研磨区和抛光区。一般的磨盘直接装在马达主轴上。已经证明,磨盘转速每分钟2500转左右对大部分操作时最佳速度。

钻石抛磨前必须仔细准备好磨盘,磨盘表面必须绝对平坦和精确。磨盘要用

下面的铅垂来小心地平衡,以确保旋转平稳,无任何摇摆。通常将钻石粉膏料涂抹在磨盘表面进行抛磨。

3、名词解释(辅以作图或举例)

(a)花式钻石:指除了圆形明亮式外其他切磨琢型的钻石,如祖母绿型、橄榄型明亮式、心型明亮式、梨型明亮式等。

(b)三角薄片双晶:钻石原石中的一种双晶形态,钻石晶体呈三角形的薄片状。这种钻石晶体常被依其形态琢磨成心形钻石。

(c)亮度:指白光从正面落到一颗透明刻面宝石上后被反射回到观察者眼中的光量。它包括来自亭部的全内反射及较少部分的表面反射。正因为亮度主要来自全内反射,因而它与宝石的透明度、净度及抛磨比例有密切关系。如钻石的亮度不仅与冠角、亭角、亭深比有关,也与钻石冠部台面及星小面大小所决定的台宽比等因素有关。

(d)同质多象:指化学成分相同的物质在不同的物理化学条件下结晶成为具有不同结构的晶体的现象。这些结晶出来的晶体互相称为同质多象变体。如石墨与金刚石互为同质多象变体,α—石英与β—石英、柯石英互为同质多象变体等。

(e)切缝:切缝:指在劈钻工艺中,在已用油笔划线标记的钻石上,用另外一个有尖端的钻石原石沿着墨线在需要劈开的原石上划出一个“V”型槽。这二个待劈钻石原石上的这个V字型凹槽就是所谓的切缝。切缝对于劈钻工艺尤其重要,切缝必须是V字型的,在劈钻中在V字型两侧发力必须相同。

(f)差异硬度:指宝石晶体中因内部不同结晶学方向上晶体结构不同导致的宝石在不同方向上硬度的差异。如蓝晶石在平行解理及垂直解理方向硬度差异显著;钻石{111}方向与{100}方向硬度差异也比较突出。

4、解释下列名词,并说明在钻石鉴定、加工或评价中的意义和作用。 (a)块状钻石:成品钻石因切磨时保留的亭部太深导致光线泄漏称为块状钻石。

(b)三角凹痕:三角凹痕:指钻石原石晶面上发育的一种三角形或倒三角形的蚀像。钻石原石晶面上的三角凹痕大小有很大变化,深浅不一,浅者的凹坑平缓,深者为三角锥状,在三角形凹坑中还可以出现阶梯状。有时三角凹痕相互

叠置整齐排列成行,其顶角指向八面体晶面的一条边。实际上每一个三角形凹痕的中心均有一个细小的包裹体,但往往很难观察到。

三角凹痕有时在切磨中为了最大限度地保留成品重量而在成品钻石的腰部残留。当腰部上出现三角凹痕时表示了该切磨成该钻石的原石已经最大限度地保重。通常,腰部上残留的小的三角凹痕不作为钻石净度降低的原因,反而是钻石切磨工艺高超的表征。但当所保留的三角凹痕已经影响钻石整体的光学效果,则会严重降低钻石的净度级别。

钻石上出现的三角凹痕不仅仅是其作为钻石的佐证,也是钻石为天然钻石而非合成钻石的直接证据。

(c)多余小面:又称为额外刻面,指标准切工所规定之外的所有多余的刻面。多余刻面往往是为了去除表面特征及修正微小切磨偏差而进行的修补措施,但也有可能是切磨着的纯技术原因。多余刻面往往光滑、平坦,没有生长印记,多为不对称的几何形态,边缘平直。额外刻面可以出现在钻石任何部位,但最常出现在靠近底部腰围的位置。小的多余刻面如位于亭部且对钻石的光学效果没有影响者,对钻石净度不产生影响。但如果多余刻面数量众多且对钻石的光学效果产生不良影响,则会降低钻石净度级别,并且降低其切工级别。

(d)纹理:钻石的表面或内部可见到生长过程中留下来的痕迹。钻石的纹理对钻石有重要作用。纹理的指向对于切磨钻石有意义,钻石只能横穿纹理锯开和抛磨,并沿纹理劈开。钻石内部的生长纹理在没有反射现象、不影响透明度的情况下,对钻石净度没有影响;但如果纹理具有反射现象、影响钻石透明度时,则会降低钻石的精度级别。

5、用简短的语言说明下列钻石:

(a)黄色开普系列、好望角系列):指从近无色经微黄到浅黄并与彩钻搭界这一颜色范围内的钻石。这部分钻石是钻石分级的主要对象。这部分钻石通常都具有415nm的吸收线。在GIA钻石分级体系中,当黄色钻石的饱和度超过Z色比色石时,则称为黄色彩钻,不再属于该系列。

(b)鲜黄色:指具有鲜艳的黄色体色的钻石。鲜黄色钻石可能是合成的,也可能是天然的;也可以是合成钻石或天然钻石经过人工处理后产生的,也可以是天然钻石天然成因。

(c)蓝色:指具有蓝色体色的钻石,区别于具有强烈蓝色荧光的开普系列钻石。通常由B混入钻石晶格中因B受子的带宽变化致色,常伴有灰色辅色。某些澳大利亚产出的灰蓝色钻石不含B而由H的掺入而致色,颜色成因尚不明确;除天然钻石天然颜色成因外,合成钻石也可以出现蓝色体色;经辐照、高温高压处理的天然钻石及合成钻石也可能出现蓝色体色。

(d)绿色带皮:通常指天然产出的钻石晶体,因长期受到天然放射性物质的辐射,在钻石晶体的表层几微米至几十微米深度呈现绿色的现象。这层天然形成的绿色钻石表皮往往经过切磨就会消失,内部往往依然是普通的开普系列钻石。

(e)粉红色钻石:指体色呈各种饱和度的粉红色的钻石,既有天然钻石,也有合成钻石;既有天然成因的,也有人工处理产生的。天然粉红色钻石往往由塑性变形及N3、N2色心搭配产生;人工处理天然钻石及合成钻石产生的粉红色钻石往往经过辐照和热处理过程而形成N-V色心致色。两者的颜色成因不同。

a)stone:英语口语中指石头,包括所有的岩石和矿物都可叫做石头;宝石学中指宝石;在钻石学中专指晶体完好的八面体(或十二面体)钻石,正晶形。

(b)

(c)涂层钻石:指在钻石的表面(通常是亭部)以各种方法喷涂有颜色的涂层,以抵消钻石浅黄色的体色或使钻石出现如粉红色、蓝色、橙色等体色。钻石的涂层处理是一种原始的处理方式,现在发展出新材料的涂层使涂层更加耐久。但涂层处理是一种不稳定的、非永久性的处理方式,在检测中通过仔细观察比较容易鉴定出来。

(d)鱼眼钻石:指亭深小于腰棱直径40%的圆形明亮琢型的钻石。因亭部太浅导致光从钻石泄露,亮度差,当从台面观察时可看到环绕台面有腰棱全部或部分的映像,其形状很像鱼的眼睛,故此得名。

(e)钇铝榴石:一种人造宝石,首次于1964年由助溶剂法获得。目前常用提拉法生产。主要用于激光领域,也用来做钻石及各种有色宝石的仿制品。其化学成分为Y3Al5O12,均质体,属等轴晶系,常为块状晶体。可有无色、绿色(可具变色效应)、蓝色、粉红色、红、橙、黄、紫红色等。无解理、摩氏硬度8.5,相对密度4.5~4.6g/cm3.强玻璃光泽至亚金刚光泽,折射率为1.83.浅粉红色及浅蓝色者的吸收光谱常在红橙区有多条线,其荧光特征是变化的。无色者在紫外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