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塑造》课程标准 下载本文

2.终结性评价:实际的情景模拟操作。

学习项目二:发型塑造 学习目标 教学模式 学习过程 教学条件 学习评价 学时:4 认知目标:了解发型塑造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掌握发型塑造的基本要求。 情感目标:调整良好情绪,提升气质,培养优质服务理念。 行动导向(项目教学) 1.通过讲授让学生掌握乘务发型的基本要求 2.通过图片和讲授让学生掌握发型塑造的程序 3.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脸型塑造属于自己的乘务发型 多媒体教学 评价项目: 1. 脸型判定 2. 乘务人员的发型塑造 评价方式: 1.过程性评价:提问、图片 2.终结性评价:实际的练习操作

学习项目三:服装塑造 学习目标 学习内容 教学模式 学习过程 教学条件 学习评价 学时:6 认知目标:掌握服装塑造的内容 技能目标:能将服务塑造灵活的运用到飞行服务过程中去。 情感目标:能在服务情境中着装得体。 任务1:服装色彩与肤色 任务2:职业装的穿着 任务3:服饰细节塑造 行动导向(项目教学) 1. 通过讲授让学生了解肤色与服装色彩的关系。 2. 通过讲授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职业装的穿着,并进行饰物搭配。 多媒体教学 评价项目: 1.肤色及服装色彩判定 2.职业装穿着规范 3. 饰物搭配 评价方式: 1.过程性评价:提问、操作考核; 2.终结性评价:实际操作练习

学习项目四:仪态塑造 学习目标 学习内容 学时:6 认知目标:掌握仪态塑造的基本内容 技能目标:能将标准仪态灵活的运用到飞行服务中去 情感目标:能在服务情境中按照空乘仪态的要求正确表达 任务1:站姿塑造 任务2:坐姿塑造 任务3:走姿塑造 教学模式 学习过程 行动导向(项目教学) 1.通过讲授、图片让学生了解仪态塑造 2.通过图片视频资料和示范,让学生掌握站姿、坐姿、走姿等仪态。 3.让学生按要求进行练习 多媒体教学、礼仪形体实训室 评价项目: 1站姿实际操作 2坐姿实际操作 3走姿实际操作 评价方式: 1.过程性评价:提问、案例分析等、操作考核; 2.终结性评价:实际的情景模拟操作。 教学条件 学习评价

学习项目五:语言塑造 学习目标 学习内容 教学模式 学习过程 学时:4 认知目标:掌握语言塑造的基本内容 技能目标:能将得体的语言灵活的运用到飞行服务中去。 情感目标:能在服务情境中用语言正确表达心中所想。 任务1:声音的塑造 任务2:语言表达力塑造 行动导向(项目教学) 1.通过讲授、图片让学生了解声音的塑造 2.通过图片视频资料和示范,让学生掌握语言表达技巧 3.让学生按要求进行练习 教学条件 学习评价 多媒体教学 评价项目: 1.科学发音 2.语言表达能力 评价方式: 1.过程性评价:提问、案例分析等、操作考核; 2.终结性评价:实际的情景模拟操作。

学习项目六:实训(整体形象塑造) 学习目标 学习内容 学时6 认知目标:掌握整体形象塑造 技能目标:能在飞行服务过程中保持良好的职业形象。 情感目标:能在服务情境中按照整体形象要求正确表达 任务1:仪容仪表塑造 任务2:仪态塑造 任务3:整体塑造 教学模式 学习过程 教学条件 学习评价 行动导向(项目教学) 1.通过讲授让学生了解到整体形象塑造的基本要求。 2.通过实训法让学生按要求进行整体形象塑造的情景模拟。 多媒体教学 实训室教学 评价项目: 1:仪容仪表塑造 2:仪态塑造 3:整体塑造 评价方式: 1.过程性评价:提问、案例分析等、操作考核; 2.终结性评价:实际的情景模拟操作。

七、课程考核

本课程的教学模式是“从项目到项目”,“从任务到任务”,课程

内容和教学实施均以项目任务形式进行,课程考核评价方式主要采用项目考核形式。

1.考核方式

本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主要采用项目考核形式。具体项目考核分配为职业素质占20 %,能力考核占80 %。

2.考核标准

本课程在考核评价方面,依据“三位一体”的教学理念,摒弃了传统的一考定型的方式,积极探索了 “全程化、开放式”的考核体系。考核形式多样,既能够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又有利于学生全面掌握所学的知识技能。

本课程实行“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理论考核与技能操作考核相结合”的考核形式。 八、学习资源

目前,我们使用的是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职业性形象塑造》,此教程在行业内具有一定的权威,是一本针对于空中乘务专业的优秀教材。此外,我们的参考书目还包括中国民航出版社出版的《职业形象塑造》、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公共关系与形象策划》等,同时还根据《民航乘务员职业技能鉴定指南》的相关要求,为学生营造了符合国家要求的行业标准和规范。 九、编写依据

该课程的编写标准是以依据空中乘务专业调研报告和空中乘务人才培养方案,以教育部关于空中乘务专业的要求和中国民航总局关

于空乘人员的素质、能力要求为依据,遵循权威性、系统性、适用性、实践性和前瞻性的原则,以高质量空乘服务人才的培养需要建立在科学的培养模式、规范的课程体系、合理的课程内容与有效的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能全面提升自己的形象气质,锻炼自己的心理适应和承受能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服务意识与技能以及快速、恰当处理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空乘职业生涯中走得更好、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