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五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完整版】 下载本文

师:同学们好,老师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知道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在哪里举行的吗? 生:北京。

师:同学们真聪明,那大家知道具体的举办场地吗? 生:鸟巢。

师:没错。鸟巢呢,其实就是国家体育场。国家体育场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南部,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体育场。工程总占地面积21公顷,场内观众坐席约为91000个。举行了奥运会、残奥会开闭幕式、田径比赛及足球比赛决赛。奥运会后成为北京市民参与体育活动及享受体育娱乐的大型专业场所,并成为地标性的体育建筑和奥运遗产。体育场由赫尔佐格、德梅隆、艾未未以及李兴刚等设计,由北京城建集团负责施工。体育场的形态如同孕育生命的“巢”和摇篮,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设计者们对这个场馆没有做任何多余的处理,把结构暴露在外,因而自然形成了建筑的外观。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鸟巢的歌曲,叫做《美丽的鸟巢》。

二、学唱歌曲。

1、听赏歌曲《美丽的鸟巢》。

师:歌词里提到了哪些事物?它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 2、二次听赏歌曲。

提问学生歌曲是用什么情绪演唱的? 生:抒情、亲切地。 3、朗读歌词。

老师按节奏朗读歌词,学生模仿读。然后引导学生用歌曲音乐节奏朗读歌词。 4、师弹琴范唱歌曲,提示学生注意听。说说你学会了哪一句?哪一句你认为最难唱?讨论分析容易唱错的乐句。

5、学生跟琴声学唱歌曲,反复几次,教师及时纠正错误。

6、师:小朋友们觉得这首音乐表现了歌唱者怎么样的感情?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去唱,用怎么样的声音去唱?老师用两种不同的声音演唱歌曲,说说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引导学生用抒情柔和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7、音乐接龙游戏,巩固学习。

小组开火车,一人接一句,检查学生学习情况,并及时纠正。 三、合作探究、表现歌曲。

9

师:同学们,为了更好地表现歌曲,你们认为哪些动作更加适合这首歌曲? 通过讨论,全体同学为歌曲创编动作来表达歌曲。

播放音乐请学生用乐器为歌曲伴奏表演,其他同学一起演唱并表演创编的动作。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美丽的鸟巢》这首歌曲,与它的距离更近了一步,不再止步于在电视里观看它。它是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每个中国人都应该以它为荣。

《北京童谣》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用听、视、唱结合学习歌曲《北京童谣》,让学生体会歌曲赞美、热情的音乐情绪,表达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热爱。

2、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情感,试着用声音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并进行表演。 教学重、难点:

1、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情绪变化。 2、哼唱旋律片段,感受京歌韵味。 教学方法:

听唱法、视唱法、赏析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平时背唱童谣吗? 师:我们来分享一下,你背诵过的童谣好吗?

师:大家背唱的童谣都很有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首名叫《北京童谣》的歌曲。 二、学习歌曲。

1、初次聆听《北京童谣》。 提问:这首歌曲是什么情绪的? 学生回答:热情地、赞美地。 2、再次聆听。

聆听歌曲《北京童谣》。

10

提问:这首歌曲可以分成几个部分。 生:两部分。 请学生带着问题听。 教师提问:你是怎么分的? 3、歌词学习。

(1)全体学生按照节奏读第一段歌词。教师出示节奏谱。

教师提示:在这个环节,教师可以口读节拍,手指着节奏,让学生反复地练习。 (2)巩固第一段完整的歌词,学生按照节奏齐读歌词。

(3)请一位同学按照节奏读第二段歌词,其他学生心里和他一起默读。 4、《北京童谣》歌曲学习。 (1)学生演唱歌谱。 (2)再次巩固歌谱。 (3)学生加词演唱歌曲旋律。

教师要求:教师弹琴,指导学生的气息连贯。 (4)学生跟随《北京童谣》伴奏演唱旋律片段。

教师要求: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激发学生从歌词和旋律感受京歌的韵味。 三、集体创编歌舞表演(《北京童谣》舞蹈表演)。 学生分组创编简单的舞蹈动作。

教学要求:学生设计的动作要与音乐的旋律基本一致。 四、课堂小结。

通过刚才的表演,我们进一步感受到了北京儿童对北京满满的爱意,家乡的童谣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快乐和开心,还有无限的乡思。最后,让我们用欢快的歌声结束这节课的学习。

《牧歌》教案 教材分析:

无伴奏合唱《牧歌》是一首由上句和下句构成的长调民歌,其曲调悠长,连绵起伏,节奏舒

11

展,气势宽广。作者瞿希贤根据海默的词,把这首民歌改编成无伴奏合唱曲,使优美的民歌形象更加丰满,色彩更为丰富。不同音色的声部交替出现,互相呼应,加上浓郁和谐的和声效果,使音乐的内涵更为充实,意境得到升华。由于这首无伴奏合唱较原民歌更加丰富、优美动听,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因而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并成为无伴奏合唱的珍品。 教学目标:

1、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

2、《牧歌》的欣赏,拓展学生对原民歌的理解范围,使他们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意境美,使《牧歌》的旋律永远流淌在学生的心中。

3、充分了解内蒙民歌悠扬宽广的旋律特点,感受无伴奏合唱的人声美与丰富的和声效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让学生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 师:我国有多少个民族? 生:56个。

师:你们知道哪些民族? 学生自由说。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歌曲,老师请你们来听听这是什么民族? 播放歌曲《天堂》。

师:有谁能介绍一下这个民族?

师:同学们都说的很好,可眼见为实,还是让我们去看看吧。介绍蒙古族的风土人情。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歌曲就叫《牧歌》,大家来感受一下蒙古族民歌的魅力。

二、欣赏歌曲《牧歌》。

要求会哼唱旋律,感受歌曲的意境美。 1、老师唱原民歌,并出示歌谱和歌词。

2、你们听过这首歌吗?能感受出它的速度和旋律吗? 生:曲调悠长、速度慢、抒情、宽广的旋律。 3、一起跟着老师轻轻地哼唱一下歌曲的旋律吧! 用“M”唱。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