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指导书
(供参考)
罗仁昌编写
二〇一三年二月二十五日
1
2
实验1 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
1L011C021C08+12V11R9LED1D011K021W011T011C21R31C041R11R61TP011C061Q0290181TP0211P0111R101C011Q0190181C071P02输出1R81K输入1R21R41C03GND11 图1-2 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实验电路图
一、实验目的
1.熟悉电子元器件和高频电子线路实验系统; 2.掌握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3. 熟悉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测量方法;
4.熟悉放大器静态工作点和集电极负载对单调谐 放大器幅频特性(包括电压增益、通频带、Q值)的影响;
5.掌握测量放大器幅频特性的方法。 二.实验电路原理
1.作用: 主要用于高频小信号或微弱信号的线性放大和选频。 2.实验电路及可调原理的作用。 三.实验任务
1.用示波器测量单调谐放大器的幅频特性;
2.用示波器观察静态工作点对单调谐放大器幅频特性的影响; 3.用示波器观察集电极负载对单调谐放大器幅频特性的影响。 四.实验步骤及实验结果
1.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幅频特性测量
测量幅频特性通常有两种方法,即扫频法和点测法。
(1) 扫频法即用扫频仪测量幅频特性。其测量结果如下图
3
(2)点测法,步骤如下:
A. 1K02至?°OFF?±,调整1W01使1Q01的基极直流电压为2.5V 左右。
B. 高频信号源,设臵频率为6.3MHZ,幅度VP-P=200mv,并连接到单调谐放大器的输入端(1P01)。
C. 示波器CH1接放大器输入端1TP01,示波器CH2接放大器输出端1TP02。 D. 调整放大器半可变电容1C2,使放大器输出为最大值,此时放大器谐振于6.3MHZ,比较输入输出幅度大小,并算出放大倍数。
E. 按照表1-2改变输入信号频率,保持输入信号幅度不变(200MV),从示波器CH2读出与频率相对应的输出电压幅值,并填入表1-2。
F. 以横轴为频率,纵轴为电压幅值,按表1-2,画出单调谐放大器的幅频特性曲线。 输入信号频率f(MHZ) 输出电压幅值U(mv)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300 350 400 500 700 800 1200 800 1300 3000 4300 3000 2300 1000 1800 700 600 550 2.观察静态工作点对单调谐放大器幅频特性的影响 调整1W01,改变静态工作点。可以发现:当1W01加大时,由于ICQ减小,幅频特性幅值会减小,同时曲线变“瘦”(带宽减小);而当1W01减小时,由于ICQ加大,幅频特性幅值会加大,同时曲线变“胖”(带宽加大)。
4
3.观察集电极负载对单调谐放大器幅频特性的影响
当放大器工作于放大状态下,测出接通与不接通1R3的幅频特性曲线。可以发现:当不接1R3时,集电极负载增大,幅频特性幅值加大,曲线变“瘦”,Q值增高,带宽减小。而当接通1R3时,接通幅频特性幅值减小,曲线变“胖”,Q值降低,带宽加大。
五、实验报告要求
1.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说明静态工作点变化对单调谐放大器幅频特性的影响,并画出相应的幅频特性。
2.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说明集电极负载变化对单调谐放大器幅频特性的影响,并画出相应的幅频特性。
3.总结由本实验所获得的体会。
5
实验2 双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
双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电路图
一、实验目的
1.熟悉电子元器件和高频电子线路实验系统;
2.熟悉耦合电容对双调谐回路放大器幅频特性的影响; 3.了解放大器动态范围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二.实验电路原理 1.作用:主要用于高频小信号或微弱信号的线性放大和选频。因有两个谐振回路,其选频特性较单回路好。
2.实验电路及可调原理的作用。 三、实验任务
1.采用点测法测量双调谐放大器的幅频特性;
2.用示波器观察耦合电容对双调谐回路放大器幅频特性的影响; 3.用示波器观察放大器动态范围。 四.实验步骤及实验结果
1.双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幅频特性测量
测量幅频特性通常有两种方法,即扫频法和点测法。
(1)扫频法即用扫频仪测量幅频特性。其测量结果如下图。
6
(2)点测法,步骤如下:
A.2K02往上拔,接通2C05(4.5P),高频信号源输出频率6.3MHZ,幅度VP-P=300MV,连接至双调谐输入端2P01,2K03往下拔,使高频信号送入放大器输入端。
B. 示波器CH1接2TP01,示波器CH2接2TP02,调整 2C04、2C11,使放大器输出为最大值,此时回路谐振于6.3MHZ。
C. 按表2-1改变高频信号源的频率,保持高频高频信号源输出幅值VP-P=300MV,从示波器CH2读出与频率相对应的幅值,并把数据填如表2-1。
D.以横轴为频率,纵轴为幅度,按表2-1,画出其幅频特性曲线。
E. 按照上述方法测出耦合电容为2C06(2K02往下拔)时的幅频特性曲线。 表2-1 放大器输入信号频率f(Mhz) 5.3 5.4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放大器输出幅度U(mv) 0 500 700 901100 1400 1700 1800 1700 1650 1600 放大器输入信号频率f(Mhz)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放大器输出幅度U(mv) 1400 1250 1150 1100 1100 1050 1000 9500 900 0 80 7
2. 放大器动态范围测量
(1)2K02拨向上方,接通2C05。调整高频信号源频率为6.3MHZ,幅度100mv,2K03拨向下方,使高频信号源输出,送入放大器输入端,示波器CH1接2TP01,示波器CH2接双调谐放大器的输出(2TP02)端。反复调整2C04、2C11,使双调谐放大器输出为最大值,此时回路谐振于6.3MHZ。
(2)按照表2-2放大器输入幅度,改变高频信号源的输出幅度(由CH1监测)。从示波器CH2读取出放大器输出幅度值,并把数据填入表2-2,且计算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值。可以发现,当放大器的输入增大到一定数值时,放大倍数开始下降,输出波形开始畸变(失真)。 表2-2 放大器输入(mV) 放大器输出(V) 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 100 200 3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1600 1800 2000
五、实验报告要求 1.画出耦合电容为2C05和2C06两种情况下的幅频特性,计算幅值从最大值下降到0.707时的带宽,并由此说明其优缺点。比较单调谐和双调谐在特性曲线上有何不同?
2.画出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与输入电压幅度之间的关系曲线。 3.当放大器输入幅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时,输出波形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 4.总结由本实验所获得的体会。
8
实验3 电容三点式LC振荡器
3TP0113U013+5VVin1+12V1GND3C143R0823R093C133C153W013D013C043R033C103R07S3R013L013K05A3TP02P3Q013C02SP3R053K05B3C11220P3Q0213C121000P3P01OUT输出3R023K013K023K033K043W023R065103C013R043C033C063C073C083C09GND11 图3-1 LC振荡器实验电路
一、实验目的
1.熟悉电子元器件和高频电子线路实验系统;
2.掌握电容三点式LC振荡电路的基本原理,熟悉其各元件功能;
3.熟悉静态工作点、耦合电容、反馈系数、等效Q值对振荡器振荡幅度和频率的影响;
4.熟悉负载变化对振荡器振荡幅度的影响。 二.实验电路基本原理
实验电路及可调元件的作用(实验电路如图3-4所示) (1)3W01调节电源电压 (2)3W02调整输出幅度
(3)K05西勒电路与克拉泼电路的转换
(4)3K01-3K04,改变回路电容,即改变振荡频率。 三.实验内容
1.用示波器观察振荡器输出波形,测量振荡器电压峰-峰值VP-P,并以频率计测量振荡频率。
2.测量振荡器的幅频特性。
3.测量电源电压变化对振荡器频率的影响。 四.实验步骤
1.西勒振荡电路幅频特性的测量
9
A.示波器接3TP02,频率计接3P01。
B.3W02反时针调到底,3K05拨至右侧(振荡电路为西勒电路)。 C.按照表3-1电容的变化,改变3K01、3K02、3K03、3K04。
D.测出与电容相对应的振荡频率和输出幅度(峰-峰值VP-P),并记于表中。 E.以横轴为频率,纵轴为电压幅值,按照表3-1画出其幅频特性曲线。 表3-1 电容C(pf) 1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振荡频率f(MHZ) 输出电压VP-P(v) 2.克拉波振荡电路幅频特性的测量 开关3K05拨至左侧,电路转换为克拉波电路,按照西勒电路的测量方法,测出振荡频率和输出电压幅度,并记于表3-1中。 3.测量电源电压变化对振荡频率的影响
a.频率计接3P01,3W02反时针调到底,3K02往上拨。 b.用三用表直流电压档测3TP01测量点电压。
c.按表3-2给出的电压值EC,,调整3W01电位器,分别测出与电压相对应的频率。 表3-2 EC(V) 串联(S) 10.5 9.5 8.5 7.5 6.5 5.5 F(MHZ) △f(KHZ) EC(V) 并联(P) F(MHZ) △f(KHZ) 10.5 9.5 8.5 7.5 6.5 5.5 五、实验报告要求
1.根据实验测量数据,分析静态工作点(IEQ)对晶体振荡器工作的影响。 2.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静态工作点、负载电阻等因素对晶体振 荡器振荡幅度和频率的影响,并阐述缘由。
3.对晶体振荡器与LC振荡器之间在静态工作点影响、带负载能力方面作一比较,并分析其原因。
4.总结由本实验所获得的体会。
10
实验4 石英晶体振荡器
4R03 4C02 4W01 4L01 4D01 LED +12V1 4R07 4TP01 4C05 1 4R05 4Q02 4TP02 4C06 1 4P01 4R01 4Q01 4JZ01 4R02 4C01 4R04 4C04 4C03 4R06 GND13 1 图4-1 晶体振荡器电路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石英晶体振荡器、串联型晶体振荡器的基本工作原理,熟悉其各元件功能。
2.熟悉静态工作点、负载电阻对晶体振荡器工作的影响。
3.感受晶体振荡器频率稳定度高的特点,了解晶体振荡器工作频率微调的方法。
二.实验电路原理
晶体振荡器电路如图4-2所示。图中,4R03、4C02为去耦元件,4C01为旁路电容,并构成共基接法。4W01用以调整振荡器的静态工作点(主要影响起振条件)。4C05为输出耦合电容。4Q02为射随器,用以提高带负载能力。 三、实验内容
1.用万用表进行静态工作点测量。
2.用示波器观察振荡器输出波形,测量振荡电压峰-峰值Vp-p,并以频率计测量振荡频率。
四、实验步骤及实验结果 1.静态工作点测量
调节电位器4W01,改变三极管4Q01的基极电压VB,发射极电压VE也随之改变。记下VE的最大、最小值,并计算相应的IEmax、IEmin值(发射极电阻4R04=1KΩ)。
2.静态工作点变化对振荡器工作的影响 ⑴ 实验初始条件:调节4W01使VE=2.2V。
⑵ 调节电位器4W01,使VE分别为表4.1所示各值,且把示波器探头接到4TP01
11
端,观察振荡波形,测量相应的振荡电压峰-峰值Vp-p,并以频率计读取相应的频率值,填入表4.1。 表4.1 VE(V) 2.0 2.2 2.4 2.6 2.8 3.0 f(MHz) 5.999 5.999 5.999 5.999 0 0 Vp-p(V) 2.5 2.5 2.5 2.0 0 0 五、实验报告要求 1.根据实验测量数据,分析静态工作点(IEQ)对晶体振荡器工作的影响。 2.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静态工作点、负载电阻等因素对晶体振荡器振荡幅度和频率的影响,并阐述缘由。
3.对晶体振荡器与LC振荡器之间在静态工作点影响、带负载能力方面作一比较,并分析其原因。
4.总结由本实验所获得的体会。
实验5 晶体三极管混频实验
5C035R018.2K5TP010.1u5L011mH5R032K5L041mH5C095L050.1u1mH5C100.1u5K01-12V1-12V本振输入IN15V01X115C01100P5TP0290185C0211000P5Q015R022.4KY25L021mH5C040.01u5D01LED5W0110K5TP035V02YIN2X1射频输入5L0333uH5C0568P25C071Y130PX5V03OUT混频输出GND115C062-22p2图5-1是晶体三极管的混频器
一、实验目的
12
1. 了解三极管混频器的工作原理; 2. 了解混频器的寄生干扰。 二、实验电路原理
1.作用:将载波为高频的已调波信号不失真地变换为另一载波的已调波信号,而保持原调制规律不变。
2.原理:本振电压UL (8.8MHZ)从晶体管的发射极e输入,信号电压Us(频率为6.3MHZ)从晶体三极管的基极b输入,混频后的中频(Fi=FL-Fs)信号由晶体三管的集电极c输出。输出端的带通滤波器调谐在中频Fi上,本实验的中频为Fi=FL-Fs=8.8MHZ-6.3MHZ=2.5MHZ。 三、实验内容
1.用示波器观察输入输出波形;
2.用频率计测量混频器输入输出频率;
3.用示波器观察输入波形为调幅波时的输出波形。 四、实验步骤及实验结果 1.中频频率的观测
将LC 振荡器输出频率为8.8MHZ作为本实验的本振信号输入混频器的一个输入端(IN1),混频器的另一个输入端(IN2)接高频信号发生器的输出(6.3MHz VP-P =0.4V)。用示波器观测5TP01、5TP02、5TP03,并用频率计测量其频率 。 实际观察和测量结果如下图
2. 混频的综合观测
将音频调制信号为1KHZ,载波频率为6.3MHZ的调幅波,作为本实验的载波输入,用双踪示波器的观察6TP01、6TP02、6TP04各点波形,特别注意观察6TP02和6TP04两点波形的包络是否一致。
实验观察和测量结果如下图:
13
五、实验报告
1.根据观测结果,绘制所需要的波形图,并作分析。 2.归纳并总结信号混频的过程。
实验6 中频放大器
+12V17R067C047L027C087TP017R0117L017C037D017P02LEDOUT17C077R037C097P017C017R087Q0190187P037W027R097R027C027C067Q02OUT7TP027R047R077C10GND11图6-1 中频放大器实验原理图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电子元器件和高频电子线路实验系统; 2. 了解中频放大器的作用、要求及工作原理; 3. 掌握中频放大器的测试方法。 二.实验电路原理
14
1.图中 7W02用来调整中频放大输出幅度,7L01、7C04和7L02、7C08分别为第一级和第二级的谐振回路。7P03孔为自动增益控制(AGC)连接孔。 三、实验内容
1. 用示波器观测中频放大器输入输出波形,并计算其放大倍数;
2. 用点测法测出中频放大器幅频特性,并画出特性曲线,计算出中频放大的通频带。
四、实验步骤及实验结果
1.中频放大器输入输出波形观察及放大倍数测量 将高频信号源频率设臵为2.5MHz,峰一峰值Vp-p=150mv,其输出送入中频放大器的输入端(IN),用示波器测量中放输出7TP02点的波形,微调高频信号源频率使中放输出幅度最大。调整7W02,使中放输出最大且不失真,然后再测量中放此时的输入幅度,即可算出中放的电压放大倍数。 2.测量中频放大器的谐振曲线(幅频特性)
保持上述状态不变,按照表7-1改变高频信号源的频率(用频率计测量),保持高频信号源输出幅度为100mV(示波器CHI监视),从示波器CH2(接7TP02)上读出与频率相对应的幅值,并把数据填入表6-1,然后以横轴为频率,纵轴为幅度,按照表6-1,画出中频放大器的幅频特性曲线。 表6-1 频(MHZ) 输出幅度 U(mv) 1.9 2.1 2.2 2.3 2.4 2.5 2.6 2.7 2.9 3.0 800 1400 1900 2600 3600 4800 4000 3400 0 3000 280
五、实验报告要求
1.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中频放大器的放大倍数。
2.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中频放大器幅频特性曲线,并算出通频带。 3. 总结本实验所获得的体会。
15
实验7 集成乘法器幅度调制电路
6R081K6R076C100.01u1K6C080.47u+12V16R092K6TP016V0116C01本振输入23XY11000P6R05518106C0211000P46U01GADJCAR+CAR-SIG+SIG-VEE6R0210K6W0150k6R036R016R045110K51MC1496146L026.8uH6L016.8uH6C036R1051K6L0333uH6C060.01u6D01LEDGADJ26TP026V0216TP046Q0190181OUT+OUT-BIAS61256TP031000P1混频输出6C0716V03XY射频输入XY1OUT26C046R066.8k100P6C05100PGND610.01u6R112k2-12V16C090.47u图 7-1 1496组成的调幅器实验电路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了解振幅调制的工作原理;
2.掌握用MC1496来实现AM和DSB的方法,并研究已调波与调制信号、载波之间的关系;
3.掌握在示波器上测量调幅系数的方法。 二、实验电路原理
1.作用:用低频调制信号去控制高频振荡(载波)的幅度,使其成为带有低频信息的调幅波。
2.实验电路及可调元件的作用。 三、实验内容
1.模拟相乘调幅器的输入失调电压调节。
2.用示波器观察正常调幅波(AM)波形,并测量其调幅系数。 3.用示波器观察平衡调幅波(抑制载波的双边带波形DSB)波形。 4.用示波器观察调制信号为方波、三角波的调幅波。 四.实验步骤及实验结果
1.DSB(抑制载波双边带调幅)波形观察
在载波输入、音频输入端已进行输入失调电压调节(对应于8W02、8W01调节) 的基础上,可进行DSB的测量。
16
⑴ DSB信号波形观察
将高频信号源输出的载波接入8P01,低频调制信号接入8P02。示波器CH1接8TP02上,示波器CH2接8TP03,即可观察到调制信号及其对应的DSB信号波形。 (2)DSB信号反相点观察
为了清楚地观察双边带信号过零点的反相,必须降低载波的频率,本实验可将高频信号降低为100KHZ,幅度仍为200mv,接入8P01,低频调制信号仍为1KHZ(幅度300mv),接入8P02。观察到的波形图如下: 2.AM(常规调幅)波形测量 ⑴ AM正常波形观察:
8K01臵“ON”,载波频率2 MHZ(幅度VP-P=200mv),调制信号频率1KHZ, 幅度Vp-p=300mv,示波器CH1 接8TP02,CH2接8TP03,即可观察到正常的AM波形,实测波形如下图:
(2)不对称调制度的AM波形观察 :
改变8W02,可观察到调制度不对称的波形,实测波形如下图:
(3)100%调制度观察:
调整8W03使调制度为100%,其实测波形图如下: (4)过调制时的AM波形观察:
在调制度为100%的基础上,增大音调制信号的幅度,可观察到过调制时AM波形,其实测波形图如下:
(5)调制信号为三角波时的调幅波观察:
在AM为正常调制度时,将调制信号改为三角波,即可观察到如下图的波形:
17
3.调制度Ma的测试
用示波器测量输出波形(8TP03),如下图所示:
BA五、实验报告要求 1.整理按实验步骤所得数据,绘制记录的波形,并作出相应的结论。 2.画出DSB波形和100%调制度AM波形,比较两者的区别。 3.总结由本实验所获得的体会。
实验8 振幅解调器(包络检波、同步检波)
+12V110TP0210TP011110TP031led10D0210R0510K0210R0310R0410C04OUT10BG019018OUT10BG02110P0110C0110D0110R0851010C0610K01SW-K210TP0410R0710P0210L0110R0110C0210C0710R0210W0310C0310R0610W0110W02GND一. 实验目的 1.熟悉电子元器件和高频电子线路实验系统;
2.掌握用包络检波器实现AM波解调的方法。了解滤波电容数值对AM波解调影
18
响;
3.理解包络检波器只能解调m≤100%的AM波,而不能解调m>100%的AM波以及DSB波的概念;
4.掌握用MC1496模拟乘法器组成的同步检波器来实现AM波和DSB波解调的方法;
5.了解输出端的低通滤波器对AM波解调、DSB波解调的影响; 6.理解同步检波器能解调各种AM波以及DSB波的概念。 二、实验电路原理
1.作用: 振幅解调即是从振幅受调制的高频信号中提取原调制信号的过程,亦称为检波。
2.二极管包络检波
图中,10D01为检波管,10C02、10R08、10C07构成低通滤波器,10R01、10W01为二极管检波直流负载,10W01用来调节直流负载大小,10R02与10W02相串构成二极管检波交流负载,10W02用来调节交流负载大小。开关10K01是为二极管检波交流负载的接入与断开而设臵的,10K01臵?°on?±为接入交流负载,10K01臵?°off?±为断开交流负载。10K02开关控制着检波器是接入交流负载还是接入后级低放。开关10K02拨至左侧时接交流负载,拨至右侧时接后级低放。当检波器构成系统时,需与后级低放接通。10BG01、10BG02对检波后的音频进行放大,放大后音频信号由10P02输出,因此10K02可控制音频信号是否输出,调节10W03可调整输出幅度。
3.同步检波
同步检波又称相干检波。它利用与已调幅波的载波同步(同频、同相)的一个恢复载波与已调幅波相乘,再用低通滤波器滤除高频分量,从而解调出调制信号。本实验采用MC1496集成电路来组成解调器,如图9-2所示。图中,恢复载波vc先加到输入端9P01上,再经过电容9C01加在⑻、⑽脚之间。已调幅波vamp先加到输入端9P02上,再经过电容9C02加在⑴、⑷脚之间。相乘后的信号由(6)脚输出,再经过由9C04、9C05、9R06组成的?型低通滤波器滤除高频分量后,在解调输出端(9P03)提取出调制信号。 9R039C039R129TP019R079C019R045109R019D01+12V19P011LED9U019R99TP039R0561259C079C04MC14969C054700P9R109R069C062载波输入9TP02GADJ8101CAR+CAR-SIG+SIG-VEE9R09GADJ3音频输出19P03OUT+OUT-BIAS9P0219C029R029R084调幅输入14GND图9-2 MC1496 组成的解调器实验电路 三、实验内容
1.用示波器观察包络检波器解调AM波、DSB波时的性能;
19
GND9 1 2.用示波器观察同步检波器解调AM波、DSB波时的性能;
3.用示波器观察普通调幅波(AM)解调中的对角切割失真和底部切割失真的现象。
四、实验步骤及实验结果 1.二极管包络检波 (1)AM波的解调
将集成乘法器幅度调制电路输出的AM波加到包络检波器输入端(10P01)。示波器CH1接TP01,示波器CH2接10TP02(或10TP03),CH1的波形为输入波形,CH2的波形为解调后的波形。实际观察到各种调制度的解调波形如下图: (2) DSB波的解调
将集成乘法器幅度调制电路输出的DSB波形,加到二极管包络检波器的输入端(10P01),用示波器观察检波器输出波形,并与调制信号作比较。实际观察到DSB解调波形如下图:
2.集成电路(乘法器)构成的同步检波 (1)AM 波的解调
将幅度调制电路输出的AM波接到幅度解调电路的调幅输入端(9P02),解调电路的恢复载波,可用铆孔线直接与调制电路中载波相连即9P01与8P01相连,示波器CH1接9TP02,CH2接9TP03。分别观察各种调制度时的解调波形,并与调制信号做比较。 实际观察到各种调制度时的解调波形: (2)DSB波的解调
将幅度调制电路输出的波形调整为DSB波形,并加入到幅度解调电路的调幅输入端,其它连线均保持不变,观察解调输出波形,并与调制信号做比较。 DSB波的解调波形如下图:
五、实验报告要求
20
1.由本实验归纳出两种检波器的解调特性,以“能否正确解调”填入表中。 2.观察对角切割失真和底部切割失真现象并分析产生的原因。 3.对实验中的两种解调方式进行总结。 AM波 输入的调幅波 =30% =100% >100% DSB 包络检波 同步检波
实验9 高频功率放大与发射实验
311C1511C0711L0411C1111C1211W0111C1311C083U01MC7805+5VVin1GND11C1411K03A211L03+12V111R0911C0111L0211C1011K0411TP06111TP0011W0211R0611D01LED11C1天线11C0211L01111TP0211R08641111K03B11TP0321311K01211C0511TP0111BG0211C0911R10611K0254511TP0511P0331111P01111R0111TP04111R0211R0711C063E高频信号输出11BG013DG12C11C032B111R0311R0511P02音频信号输入11C04GND141图9-1 高频功率放大与发射实验图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加深对丙类功率放大器基本工作原理的理解,掌握丙类功率放大器的调谐特性。
2.掌握输入激励电压,集电极电源电压及负载变化对放大器工作状态的影响。 3.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调幅的工作原理。
21
二. 实验电路原理及各可调元件的作用 高频功率放大器实验电路如图9-1所示。
图中,11BG02是前臵放大级,工作在甲类线性状态。11BG01为丙类高频功率放大,本实验功放有两个选频回路、由11K03来选定。11K03至左侧时,所选谐振回路频率为6.3MHZ左右,此时功放可用于构成无线收发系统。11K03至右侧时,谐振回路频率为1.9MHZ左右,此时可用于测量三种状态(欠压、临界、过压)下的电流脉冲波形。11K04用于控制负载电路的接通与否,11W02用来的改变负载电阻的大小,11W01用来调整功放集电极电源的大小。 三、实验内容
1.观察高频功率放大器丙类工作状态的现象,并分析其特点; 2.测试丙类功放的调谐特性;
3.测试负载变化时三种状态(欠压、临界、过压)的余弦电流波形; 4.观察激励电压、集电极电压变化时余弦电流脉冲的变化过程; 5.观察功放基极调幅波形。 四、实验步骤及实验结果
1. 激励电压、电源电压及负载变化对丙类功放工作状态的影响 (1)激励电压对放大器工作状态的影响
开关11K01臵?°on?±,11K03臵?°右侧?±,11K02往下拨。保持集电极电源电压=6V(用万用表测11TP03直流电压,调11W01等于6V),负载电阻=8KΩ(11K04臵?°off?±,用万用表测11TP06电阻,调11W02使其为8KΩ,然后11K04臵?°on?±)不变。
高频信号源频率1.9MHZ左右,幅度200mv(峰-峰值),连接至功放模块输入端(11P01)。示波器CH1接11TP03,CH2接11TP04。调整高频信号源频率,使功放谐振即输出幅度(11TP03)最大。改变信号源幅度,即改变激励信号电压,观察11TP04电压波形。信号源幅度变化时,应观察到欠压、临界、过压脉冲波形。其波形如下图所示(如果波形不对称,应微调高频信号源频率,注:如果是DDS信号源,频率步进应放在1000HZ位)。实际观测波形如下图:
(2)集电极电源电压对放大器工作状态的影响
保持激励电压(11TP01电压为200mv峰-峰值)、负载电阻=8KΩ不变,改变功放集电极电压(调整11W01电位器,使为5—10V变化),观察11TP04电压波形。调整电压时,可观察到如下图的波形,此时欠压波形幅度比临界时稍大。实际观测波形如下图:
(3)负载电阻变化对放大器工作状态的影响
22
保持功放集电极电压=6V,激励电压(11TP01点电压、150mv峰—峰值)不变,改变负载电阻(调整11W02电位器,注意11K04至“on”),观察11TP04电压波形。同样能观察到如下图的脉冲波形,但欠压时波形幅度比临界时大。测出欠压、临界、过压时负载电阻的大小。测试电阻时必须将11K04拨至“off”,测完后再拨至”on”。实际观测波形如下图: 2.功放调谐特性测试
11K01臵?°on?±,11K02往下拨,11K03臵?°左侧?±。前臵级输入信号幅度峰-峰值为600mv(11TP01)。频率范围从5.2MHZ-7.2MHZ,用示波器测量11TP03的电压值,并填入表10-1,然后画出频率与电压的关系曲线。 表10-1 f(MHZ) 5.52 Vc(Vp-p) 5.85 6.58 6.80 7.52 7.4 6.7 7.0 7.3 用扫频仪测得的调谐特性曲线如下图: 3.功放调幅波的观察
保持上述3的状态,调整高频信号源的频率,使功放谐振,即使11TP03点输出幅度最大。然后从11P02输入音频调制信号,用示波器观察11TP03的波形。此时该点波形应为调幅波,改变音频信号的幅度,输出调幅波的调制度应发生变化。改变调制信号的频率,调幅波的包络亦随之变化。 实际观测调幅波如下图:
① 正弦波调幅 ②三角波调幅 ③方波调幅
23
五、实验报告
1.认真整理实验数据,对实验参数和波形进行分析,说明输入激励电压、集电极电源电压,负载电阻对工作状态的影响。 2.用实测参数分析丙类功率放大器的特点。 3.总结由本实验所获得的体会。
实验10 变容二极管调频器
一.实验目的
1.熟悉电子元器件和高频电子线路实验系统; 2.掌握用变容二极管调频振荡器实现FM的方法;
3.理解静态调制特性、动态调制特性概念和测试方法。 二.实验内容
1.用示波器观察调频器输出波形,考察各种因素对于调频器输出波形的影响; 2.变容二极管调频器静态调制特性测量; 3.变容二极管调频器动态调制特性测量。 三.基本原理
1.变容二极管调频器实验电路
变容二极管调频器实验电路如图10-1所示。图中,12BG01本身为电容三点式振荡器,它与12D01、12D02(变容二极管)一起组成了直接调频器。12BG03为放大器,12BG04为射极跟随器。12W01用来调节变容二极管偏压。 2.变容二极管调频器工作原理
由图10-1可见,加到变容二极管上的直流偏臵就是+12V经由12R02、12W01和12R03分压后,从12R03得到的电压,因而调节12W01即可调整偏压。由图可见,该调频器本质上是一个电容三点式振荡器(共基接法),由于电容12C05对高频短路,因此变容二极管实际上与12L02相并。调整电位器12W01,可改变变容二极管的偏压,也即改变了变容二极管的容量,从而改变其振荡频率。因此变容二极管起着可变电容的作用。
对输入音频信号而言,12L01短路,12C05开路,从而音频信号可加到变容二极管12D01、12D01上。当变容二极管加有音频信号时,其等效电容按音频规律变化,因而振荡频率也按音频规律变化,从而达到了调频的目的。 四、实验步骤及实验结果 1.静态调制特性测量
输入端先不接音频信号,将示波器接到调频器单元的12TP02。将频率计接到调频输出(12P02),用万用表测量12TP01点电位值,按表10-1所给的电压值调节电位器12W01,使12TP01点电位在1.65—9.5V范围内变化,并把相应的频率值填入表10-1。 表11-1 V12P01(V) F0(MHz) 1.65 2 3 4 5 6 7 8 9 9.5 24
2.动态调制特性测量 ⑴ 实验步骤
① 将斜率鉴频与相位鉴频模块(简称鉴频器单元)中的+12V电源接通(按下13K01开关,相应指示灯亮),从而鉴频器工作于正常状态。 ②调整12W01使得振荡频率f0=8.3MHz。
③以实验箱上的函数发生器作为音频调制信号源,输出频率f =1kHz、峰-峰值Vp-p=500mv(用示波器监测)的正弦波。
④ 把实验箱上的函数发生器输出的音频调制信号加入到调频器单元的音频输入端12P01,便可在调频器单元的12TP02端上观察到FM波。
⑤把调频器单元的调频输出端12P02连接到鉴频器单元的输入端上(13P01),并将鉴频单元的13K02拨向相位鉴频,便可在鉴频器单元的输出端13P02上观察到经解调后的音频信号。如果没有波形或波形不好,应调整12W01和13W01。
⑥将示波器CH1接调制信号源(可接在调制模块中的12TP03上),CH2接鉴频输出13TP03,比较两个波形有何不同。改变调制信号源的幅度,观测鉴频器解调输出有何变化。调整调制信号源的频率,观测鉴频器输出波形的变化。 五、实验报告要求
1.根据实验数据,在坐标纸上画出静态调制特性曲线,说明曲线斜率受哪些因素影响。
2.说明12W01对于调频器工作的影响。 3.总结由本实验所获得的体会。
实验11 斜率鉴频与相位鉴频器 13D0513R0613C080.1U1K+12V113C0130.1U13R0132KLED13C12-22P+13R0110K13Q0190180.01U13R0210K13R031K13C020.01U13W0150K13L0113C033.3uH100P13D0313C04200P2AP913R0439K13C27-20P13L023.3uH13TP03113P0213TP02113TP0113P01113C0113C05200P13R05113K022313C37-20P+39K13D042AP913C060.01U13R075.1KGND71图11-1 斜率鉴频与相位鉴频器实验电路
25
+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调频波产生和解调的全过程以及整机调试方法,建立起调频系统的初步概念;
2.了解斜率鉴频与相位鉴频器的工作原理;
3.熟悉初、次级回路电容、耦合电容对于电容耦合回路相位鉴频器工作的影响。
二、实验内容
1.调频-鉴频过程观察:用示波器观测调频器输入、输出波形,鉴频器输入、输出波形;
2.观察初级回路电容、次级回路电容、耦合电容变化对FM波解调的影响。 三.基本原理
从FM信号中恢复出原基带调制信号的技术称为FM波的解调,也称为频率检波技术,简称鉴频。鉴频器的解调输出电压幅度应与输入FM波的瞬时频率成正比,因此鉴频器实际上是一个频率?a电压幅度转换电路。实现鉴频的方法有很多种,本实验介绍斜率鉴频和电容耦合回路相位鉴频。 1.斜率鉴频电路
斜率鉴频技术是先将FM波通过线性频率振幅转换网络,使输出FM波的振幅按照瞬时频率的规律变化,而后通过包络检波器检出反映振幅变化的解调信号。实践中频率振幅转换网络常常采用LC并联谐振回路,为了获得线性的频率幅度转换特性,总是使输入FM波的载频处在LC并联回路幅频特性曲线斜坡的近似直线段中点,即处于回路失谐曲线中点。这样,单失谐回路就可以将输入的等幅FM波转变为幅度反映瞬时频率变化的FM波,而后通过二极管包络检波器进行包络检波,解调出原调制信号以完成鉴频功能。
图11-1为斜率鉴频与相位鉴频实验电路,图中13K02开关打向?°3?±时为斜率鉴频。13Q01用来对FM波进行放大,13C2、13L02为频率振幅转换网络,其中心频率为9MHZ左右。13D03为包络检波二极管。13TP01、13TP02为输入、输出测量点。 2.相位鉴频器
本实验采用平衡叠加型电容耦合回路相位鉴频器,实验电路如图11-1所示,开关13K02拨向?°1?±时为相位鉴频。
相位鉴频器由频相转换电路和鉴相器两部分组成。输入的调频信号加到放大器13Q01的基极上。放大管的负载是频相转换电路,该电路是通过电容13C3耦合的双调谐回路。初级和次级都调谐在中心频率上。初级回路电压直接加到次级回路中的串联电容13C04、13C05的中心点上,作为鉴相器的参考电压;同时,又经电容13C3耦合到次级回路,作为鉴相器的输入电压,即加在13L02两端用表示。鉴相器采用两个并联二极管检波电路。检波后的低频信号经RC滤波器输出。 四、实验步骤及实验结果
1.相位鉴频实验(该实验与实验11中的内容有部分重复)
⑴ 以实验11中的方法产生FM波,即音频调制信号频率为1KHZ,电压峰?a峰值500MV,加到12P01音频输入端,并将调频输出中心频率调至8.3MHZ左右,然后将其输出连接到鉴频单元的输入端13P01,即用铆孔线将12P02与13P01相连。将鉴频器单
26
元开关13K02拨向相位鉴频。并将调频器单元的输出连接到鉴频器单元的输入上。 用示波器观察鉴频输出(13TP03)波形,此时可观察到频率为1kHz的正弦波。如果没有波形或波形不好,应调整12W01和13W01。建议采用示波器作双线观察:CH1接调频器输入端12TP03,CH2接鉴频器输出端13TP03,并作比较。 实际观测的波形如下图:
调频器输入和鉴频输出波形
⑵ 若改变调制信号幅度,则鉴频器输出信号幅度亦会随之变大,但信号幅度过大时,输出将会出现失真。
(3)改变调制信号的频率,鉴频器输出频率应随之变化。将调制信号改成三角波和方波,再观察鉴频输出。其实际观测到的三角波解调波形如下图:
调制信号输入波形 解调后输出波形
3.斜率鉴频实验
(1)将鉴频单元开关13K02拨向斜率鉴频。
(2)将调频输出中心频率调至9MHZ左右。将音频调制信号幅度调为4V。 (3)信号连接和测试方法与相位鉴频完全相同。 其实际观测到的解调波形如下图:
12TP013TP0
12TP13TP
输入信号为正弦波的解调波形 输入信号为三角波的解调波形
五、实验报告要求
1.画出调频-鉴频系统正常工作时的调频器输入、输出波形和鉴频器输入、输出
27
波形。
2.根据实验数据,说明可变电容13C1、13C2、13C3变化对于鉴频器输出解调波形影响。
3.总结由本实验所获得的体会。
实验12 锁相、频率合成与频率调制
图12-1 4046锁相环频率调制器与频率合成器实验电路
一.实验目的
1.熟悉4046单片集成电路的组成和应用; 2.加深锁相环基本工作原理的理解;
3.掌握用4046集成电路实现频率调制的原理和方法; 4.了解调频方波的基本概念。 二.实验内容
1.不接调制信号时,观测调频器输出波形,并测量其频率; 2.测量锁相环的同步带和捕捉带;
3.输入调制信号为正弦波时的调频方波的观测; 4.输入调制信号为方波时的调频方波的观测; 三.基本原理
4046锁相环组成的频率调制器与频率合成器实验电路如图12-1所示 (1)频率调制器
28
图中14K02打向?°1?±时,4046锁相环构成频率调制器。图中14P01为外加输入信号连接点,是在测试4046锁相环同步带、捕捉带时用的,14R03、14C03和14R05构成环路滤波器。14P02为音频调制信号输入口,调制信号由14P02输入,通过4046的第9脚控制其VCO的振荡频率。由于此时的控制电压为音频信号,因此VCO的振荡频率也会按照音频的规律变化,即达到了调频。调频信号由14P03输出。由于振荡器输出的是方波,因此本实验输出的是调频非正弦波。 (2)频率合成器
图中14K02打向?°3?±时,电路变为频率合成器。频率合成器是在锁相环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可变分频器。图中14U02、14U03构成可变分频器,14SW02为分频比的十位数设臵开关,以8421 BCD码形式输入,14SW03为分频比的个位数设臵开关,以8421 BCD码形式输入。14P01为外加基准频率输入铆孔,14TP01为相位比较器输入信号测试点,也是分频器输出信号测试点。14P03为VCO压控振荡器的输出信号铆孔。 四.实验步骤及实验结果 1.实验准备
插装好锁相、频率合成、调频模块,接通电源,即可开始实验。 2.观察调频波波形
将实验箱上函数发生器输出的正弦波(频率F=4KHZ, )作为调制信号加入到本实验模块的输入端14P02,用示波器观察输出的调频方波信号(14P03)。 实际观测到的调频波如下图:
14P02调频波形
2.频率合成器测量
(1)外加基准信号的设臵
将底板低频信号源设臵为函数输出,且输出方波,频率F=2KHZ,电压峰-峰值4V以上,将该信号作为外加基准信号(或参考信号)。 (2)信号线连接
将底板P101(低频信号输出)与14P01(基准频率输入)相连。 (3)锁相环锁定测试
将14SW02设臵为?°0000?±,14SW03设臵为?°0001?±(往上拨为?°1?±,往下拨为?°0?±),则程序分频器分频比N=1。双踪示波器探头分别接14P01、14TP01,若两波形一致,则表示锁相环锁定。
(4)数字频率合成器及频率调节 双踪示波器探头,分别接至14P01(基准频率
29
输入)、14P03(VCO输出),改变程序分频器的分频比,使N分别等于2、3、5、10、20等情况下,若14P01、14P03两波形同步,则表示锁相环锁定。并从示波器显示的波形,或用频率计测量14P03处的信号频率,它应等于输入信号频率的N倍。(锁相环锁定时,,即14P01和14TP01两点的频率应相同,但两波形的占空比不一定相同。只有N=1时占空比相同)。
(5)测量并观察最小分频比与最大分频比
锁相环有一个捕捉带宽,当超过这个带宽时,锁相环就会失锁。本模块最小锁定频率约800HZ,最大输出频率约等于350KHZ。因此,外加基准频率应大于800HZ。且当大于350KHZ时,锁相环将失馈。在测定最大分频比时,与输入的参考频率有关。分频比为3和7时的波形如下图:
14P01
14P03
五、实验报告要求
1.测量并计算锁相环同步带和捕捉带;
2.大致画出正弦波和方波调制时的调频波,并说明调频的概念;
3.测量当外加基准信号频率为2KHZ时,频率合成器输出的最高频率是多少?
实验13 脉冲计数式鉴频器
一.实验目的
1.加深脉冲计数式鉴频器工作原理的理解; 2.了解555集成电路实现单稳的原理; 3.掌握脉冲计数式鉴频器的测试方法。 二.基本原理 1.基本原理
脉冲计数式鉴频器是利用计过零点脉冲数目的方法实现的,所以叫做脉冲计数式鉴频器。它的突出优点是线性好,频带很宽。因此得到广泛应用,并可做成集成电路。
它的基本原理是将调频波变换为重复频率等于调频波频率的等幅等宽脉冲序列,再经低通滤波器取出直流平均分量,其原理方框图和波形图分别如图13-1和图13-2所示。
调频信号经限幅加到形成级进行零点形成,这可采用施密特电路,形成级给出幅度相等、宽度不同的脉冲信号去触发一级单稳态触发器,这里是用正脉冲沿触发,在触发脉冲作用下,单稳电路产生等幅等宽(宽度为)的脉冲序列。
30
图13-1 脉冲计数式鉴频器方框图
图13-2 脉冲计数式鉴频器波形图
们知道频率就是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而单位时间内通过零点的数目正好反映了频率的高低。图13-2中曲线,..都是过零点,其中,..点是调频信号从负到正,所以叫正过零点;而..点是从正到负,所以叫负过零点。图13-2是以正过零点进行解调的(也可用负过零点进行解调)。从图中和的波形可看出,在单位时间内,矩形脉冲的个数直接反映了调频信号的频率,即矩形脉冲的重复频率与调频信号的瞬时频率相同。因此若对矩形脉冲计数,则单位时间内脉冲数的多少,就反映了脉冲平均幅度的大小,在频率较高的地方,脉冲序列拥挤,直流分量较大;在频率较低的位臵,脉冲序列稀疏,直流分量就很小。如果低通滤波器取出脉冲序列的平均直流成分,就能恢复低频调制信号。
图13-3 555芯片构成的单稳电路图
2.实验电路
由于4046锁相环组成的频率调制器其输出为调频方波,即图13-1中的?°限幅?±与?°形成?±已在调频电路中完成,因此本实验构成脉冲计数式鉴频器只需?°单
31
稳?±和?°低通?±。图13-3为555芯片构成的单稳电路,图中15P01为调频信号输入口,15P02为单稳输出。图13-4为低通滤波器,15P03为信号输入口,15P04为滤波输出。
图13-4 低通滤波器电路图
三.实验步骤及实验结果 1.实验准备
在实验箱主板上装上?°锁相、频率合成调频模块?±和?°滤波与计数鉴频模块,接通电源,即可开始实验。 2.信号线连接
音频调制信号(底板P101)与调频输入(14P02)相连,调频输出(14P03)与单稳输入(15P01)相连,单稳输出(15P02)与低通滤波器输入(15P03)相连。 3.调频信号的产生
按照实验13实验步骤中的2产生调频波。 4.鉴频信号的观测
用示波器测量低通滤波器输出波形(即鉴频后的输出波形),该波形应与调制信号一致。但由于低通滤波器截止频率设臵为4KHZ,因此,低于4KHZ的调制信号,其鉴频后的输出波形将产生失真,因为调制信号的谐波也可能通过低通滤波器。实际观测的解调波形如下图:
四、实验报告
1.观察并记录解调后的波形。
2.画出调频器和鉴频器构成系统通信的电路示意图。 3.总结由本实验所获得的体会。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