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复习题(有答案版) 下载本文

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告诉我们,如果离开实践的发展,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顺利前进,甚至发生失误。当今世界和我们所处的时代,同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多深刻的变化。无论从国际还是从国内看,我们都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必须从理论上和实践上作出回答并加以解决,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不断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继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是社会前进的必然要求。第二,要按照理论和实际相统一的原则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因为,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则,也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

4、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完备而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

【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完备而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即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科学社会主义,又称科学共产主义。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之点,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核心。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具有相对独立的研究对象和特定的内容。但是又必须看到,它们之间又是内在联系的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在马克思主义体系中,它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则与它对经济事实的分析同它的全部结论之间,在理论上和逻辑上是严密的、完整的、一贯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论证,构成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学说。把它们其中任何一个组成部分同整体割裂开来,都会使它丧失自己的原有性质,并导致对整个马克思主义的曲解。

==========================================================================================================================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一、不定项选择题:

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和本质是(B) A、原子 B、物质 C、精神 D、运动 E、实践

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D) A、运动性 B、规律性 C、可知性

D、客观实在性

E、多样性

3、公孙龙提出的“白马非马”命题,其错误在于割裂了事物的(A、B、D) A、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B、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C、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E、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4、下列例子中表现了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是(A、B、C、D、E) A、冰——水——汽

B、光的微粒说——光的波动说——光的波粒二像说 C、团结——批评——团结

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自发的结合——近代唯物论与辩证法的分裂——现代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的自觉结合 E、麦粒——植株——麦粒 5、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D) A、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B、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C、质和量的关系

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E、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6、哲学基本问题是(A、C)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 C、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D、实践和认识的关系问题

E、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7、世界的统一性在于(C) A、它的矛盾性 B、它的可知性 C、它的物质性 D、它的存在性 E、它的规律性

8、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上,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C、E) A、物质和意识相互起决定作用 B、意识决定物质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D、物质不能决定意识,意识也不能决定物质

E、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9、物质与运动是不可分的,因为(A、B、C) A、凡是物质都是运动着的物质 B、凡是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 C、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D、运动和物质都是实体

E、运动与物质实际上是一个东西

10、意识是(A、B、C、D、E) A、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人类社会历史的产物 C、人类特有的精神活动 D、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E、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11、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要(A、B、E) A、尊重客观规律 B、通过实践

C、超脱客观规律的制约 D、不讲任何条件

E、掌握必要的物质手段 12、发展的实质是(C) A、事物的一般变化 B、运动

C、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D、量变 E、过程

1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A) 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E、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14、矛盾范畴所包含的两种基本属性是(B) A、对抗性和非对抗性 B、同一性和斗争性 C、普遍性和特殊性 D、平衡性和不平衡性 E、共性和个性

15、事物的发展方向、趋势是(B) A、向任何一个方向转化

B、有规律地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 C、向没有矛盾的方向转化 D、向矛盾激化的方向转化 E、向矛盾调和的方向转化

16、矛盾问题的精髓是(A、C)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 B、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问题 C、矛盾的共性与个性的关系问题

D、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的关系问题 E、基本矛盾与非基本矛盾的关系问题 17、量和事物的关系是(B、D) A、直接同一

B、并不是直接同一的,同一事物可以有不同的量 C、量可以离开事物而独立存在

D、在一定限度内,量的变化并不导致事物质的根本变化 E、量对事物的实际存在是无关紧要的

18、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A、B、C、D) A、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B、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C、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 D、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E、辩证否定就是绝对否定

19、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是(A、C、D、E) A、个性中包含共性 B、个性寓于共性之中 C、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D、没有个性就没有共性

E、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0、量变和质变的相互关系表现为(B、C、D) A、量变就是质变

B、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C、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D、量变和质变互相渗透

E、质变不依赖于量变,量变也不依赖于质变 2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B) A、物质和精神 B、联系和发展 C、运动和静止 D、实践和认识 E、时间和空间

22、列宁的物质定义的理论意义是(A、B、C、D、E) A、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 B、反对了唯心主义和二元论

C、坚持了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可知论

D、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缺陷 E、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23、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在于(A、C、D、E) A、是理解物质多样性的条件 B、是认识事物的惟一途径 C、是认识和衡量运动的尺度 D、是把事物区别开来的前提 E、是对事物进行科学分析的前提

24、时间空间同运动着的物质的关系是(A、B、E) A、时间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B、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C、一般和个别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