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复习题(有答案版) 下载本文

(2)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只有尊重规律,才能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相反,如果不顾规律、违背规律,必然在实践中受到惩罚,只能把事情办糟。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规律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规律、利用规律。最后,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必然导致对人的价值性的否定,导致对历史发展动力的否定。不承认人的有目的的活动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的作用,不承认思想、理论的巨大力量,也是不科学的。重要的问题在于如何使思想、理论同实际相一致。

(3)根据上述原理,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必须做到:首先,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只有从客观实际出发,充分反映客观规律的认识,才是正确的认识;只有在正确认识指导下,符合客观规律的行动,才是正确的行动,才能实现人们预想的目的。其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人的意识是一种精神的力量,要使它得到实现,变为现实的物质力量,就不能只在意识本身的范围内兜圈子,而必须通过物质的活动——实践才能达到。最后,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程度,同物质技术条件的发展水平密切联系着。至于改造世界的活动需要一定的物质手段,更是不言而喻的。

4、论述题

联系实际论述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及其重要意义。

【参考答案】

(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即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是具体的、特殊的,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2)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3)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首先,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不懂得它,就不能真正掌握唯物辩证法。其次,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相统一的关系,既是客观事物固有的辩证法,也是科学的认识方法。人的认识的一般规律就是由认识个别上升到认识一般,再由一般到个别的辩证发展过程。第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21世纪,人类社会的变化将更加剧烈而深刻,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因此,掌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把马克思主义同我国实际和时代发展相结合,与时俱进,不断开拓新境界,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5、论述题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参考答案】

(1)列宁的物质定义。20世纪初,列宁对物质概念作了全面的科学的规定:“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2)对列宁物质定义的理解。列宁是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来把握物质的。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和统一性所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3)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现代意义。 从理论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建立为现代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唯物主义世界观基础。现代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发展具有高度的分化与综合趋势,但无论它们怎样向广度与深度方面发展,取得了怎样的具体结论,它们都是在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不同程度上深化、丰富并不断证实着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 从现实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建立为我们认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包括人的精神世界)提供了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基础和方法论原则,为克服和抵御各种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探索和现实实践提供了哲学理论基础。

6、论述题

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和地区人均GDP进入1 000美元到3 000美元的时期,既是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凸显期,处理得好,就能顺利发展;处理不好,将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我国已进入这一时期,请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对这一问题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

(1)什么是发展?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一个过程。

(2)事物的发展遵循一定的规律,经济社会发展也有其自身的规律性。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和地区人均GDP进入1 000美元到3 000美元的时期,既是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凸显期,处理得好,就能顺利发展;处理不好,将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这就是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性的一种体现,我们应该认识并利用这一规律,更好地为中国的发展服务。 (3)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事物自身所包含的矛盾。事物就是在矛盾推动下不断地向前发展的,由一个过程、一个阶段向另一个过程、另一个阶段发展。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目前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即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只有不断地解决新阶段的矛盾和问题,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才能不断向前推进。

7、论述题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发展必须是科学的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把经济社会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请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参考答案】

(1)什么是发展?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一个过程。 (2)经济社会发展必须是科学的发展。《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发展必须是科学的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把经济社会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这段话高度概括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其中“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

和核心,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基本要求。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最终目标就是要促进社会全面发展以实现人本身的全面发展。在历史唯物主义中,以人为本的“人”是现实的、从事实际活动的人。在社会主义社会,以人为本中的“人”是指全体社会主义建设者,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3)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深化和发展,是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是解决当前和今后中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问题的根本指导原则,是保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指针。

8、论述题

为什么说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参考答案】

(1)唯物辩证法作为自然、社会、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客观辩证法是指客观事物或客观存在的辩证法,主观辩证法是指人类认识和思维运动的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既包括客观辩证法也包括主观辩证法,体现了唯物主义、辩证法、认识论的统一。

(3)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唯物论和辩证法是统一的。唯物辩证法的一系列规律和范畴,都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意义。

(4)唯物辩证法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根本的观点和方法。无论是对自然、社会、思维这三大领域的矛盾运动规律的宏观把握,还是对实际工作中错综复杂的矛盾的细微分析,唯物辩证法都有普遍的方法论意义。

(5)唯物辩证法的方法同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是一致的,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运用于思维和工作中就转化为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中,矛盾分析方法居于核心的地位,是根本的认识方法。辩证思维方法从普遍联系、永恒发展的角度揭示事物的关系,侧重于人与世界的整体关系。现代科学思维方法是在确认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前提下,深入研究世界的某些关系。现代科学思维方法丰富了辩证法的宏观画面,使辩证法深入到发展的细部、更复杂的层次。

9、论述题

为什么说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参考答案】

(1)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马克思主义确认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也就是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也就是把社会生活“当作实践去理解”。

(2)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内在地包含着三重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其意识的关系,而这些关系又构成了基本的社会关系,即物质的社会关系和思想的社会关系。实践以浓缩的形式包含着全部社会关系,成为社会关系的发源地。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人们通过实践活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人自身,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即社会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领域。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物质生产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改造社会的实践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在阶级社会里,阶级

斗争构成了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3)总之,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实践既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也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根源,是人的生命表现和本质特性。

============================================================================================================================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一、不定项选择题:

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C) A、矛盾的观点 B、物质的观点 C、实践的观点 D、发展的观点 E、辩证的观点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B、C、D、E ) A、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B、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C、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D、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E、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3、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相互关系,从根本上说(A、B) A、是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

B、不仅是认识与被认识,而且是与被改造的关系 C、是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D、主观与客体的关系 E、主体与客观的关系

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不同表现在(A、B、C) A、唯物主义认识论承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B、唯物主义认识论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 C、唯物主义认识论承认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D、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的认识是主观自生的 E、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的认识是上帝的启示

5、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的主要内容有(A、B、C、D、E)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B、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从感性认识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

C、在认识过程中,人们通过实践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

D、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E、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6、真理是客观的,这是说(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