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知识点大全(中考必备)-初中生物知识点大全 下载本文

反应。

3、反射的类型: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

4、人类特有的反射是能对语言文字作出相应的反射。 5、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6、反射弧:参与反射的神经结构。

7、反射弧的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第二节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

1、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角膜:可以透过光线 外层

巩膜:可以保护眼球内部结构

虹膜:中间有一个可以调节大小的瞳孔

眼球壁 中层 脉络膜

内层即视网膜,可以感受光的刺激

房水 内容物 晶状体:可以折射光线

玻璃体

2、视觉的形成:物体反射的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折射作用)→玻璃体

→视网膜(成像并产生兴奋)→视神经(传导兴奋)→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产生视觉)

3、近视:晶状体的过度变凸(真性近视),眼球前后径过长(假性近视),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远视:晶状体的过度变凹(真性远视),眼球前后径过短(假性远视),

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预防近视:要做到“三要”和“四不看”等。 近视眼要佩带凹透镜,远视眼要佩带凸透镜。 4、耳和听觉: 外耳 外耳道 耳廓

鼓膜

中耳 听小骨 声波传递

鼓室

半规管 内耳 与维护身体平衡 前庭

耳蜗 : 感受声音信息 5、听觉的形成:

声波→外耳道→鼓膜(产生振动)→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产生听觉)

第 12 页 共 13 页

6、保护耳和听觉:①不要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②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口,或闭嘴、堵耳,以保持鼓膜两侧大气压力平衡。③鼻咽部有炎症时,要及时治疗,以免引起中耳炎。

7、人体除了眼和鼻外,还有鼻、舌等感觉器官。如鼻腔上端黏膜有感觉气味的细胞,舌上表面及两侧有味蕾能辨别酸、甜、苦、辣等味道。皮肤具有感受外界冷、热、痛、触、压等刺激的功能,有嗅觉和味觉、触觉与温度觉。 第三节 激素调节

1、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物(激素)直接进入毛细血管,并随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腺体,如垂体、睾丸。

2、外分泌腺:有导管,将分泌物通过导管排出腺体外的腺体,如唾液腺、汗腺。

3、 垂体:分泌生长激素等

甲状腺:分泌胸腺激素 胸腺:分泌胸腺激素 肾上腺:分泌肾上腺激素 胰岛:分泌胰岛素 卵巢(女性):分泌雌性激素 性腺:

睾丸(男性):分泌雄性激素

4、激素的概念:由内分泌腺分泌,在人体内含量少,却对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5、几种激素的主要功能:

①生长激素: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 分泌失常时引起巨人症(幼年分泌过多)、 侏儒症(幼年分泌过少)、肢端肥大症(成年分泌过多) ②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等。 呆小症——幼年甲状腺激素过少 甲亢———甲状腺激素过多 大脖子病—缺碘

③胰岛素:主要调节糖在人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 糖尿病——胰岛素过少 低血糖——胰岛素过多

5、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的关系:

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激素调节的影响。

第13章健康的生活

1、健康是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 2、①病原体: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

②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缺一不可。

③传染源是指能散布病原体的人和动物。患传染病的人和动物以及携带病毒的健康人和动物都是传染源。传播途径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空气、水、饮食、蚊、蝇等都可以成为传播途径。 ④艾滋病的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艾滋病主要通过患者和携带病毒者的血液、精液、唾液、泪液、乳汁和尿液以及不安全性行为传播,目前,

第 13 页 共 14 页

还没有艾滋病疫苗。

⑤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预防传染病要做到综合措施和重点措施相结合。例如,对麻疹和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要以预防接种,保护易感人群为重点;对蛔虫病等消化道传染病,要以搞好个人和环境卫生,切断传播途径为重点等。

3、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 4、免疫有三方面的功能:

①免疫防护,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如果这个功能过强,会引起人体过敏。

②维持自身稳定: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

③免疫监视: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

5、免疫是机体的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是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维持机体生理平衡和稳定的能力,主要有以下功能 ①免疫防护

②自身稳定,清除损伤衰老的自身细胞 ③免疫监视作用 6、免疫的种类

①非特异性免疫:也称先天免疫,对一切病原体都起作用,它是生来就有的,可遗传,人人都有;

②特异性免疫:也称后天免疫,只对一种病原体起作用,它是在人出生后受病原体的作用而获得的一种免疫能力,具有特异性。 7、抗体与抗原:

①抗原是一类能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异物)。对人体来说,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异种动物血清、异型红细胞、异体组织等都是抗原物质。 ②抗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刺激淋巴细胞而导致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

③一种抗体只能抵抗一种抗原,抗原被消灭后,抗体并不会消失,而继续留在人体内 。因此,患过天花的人,病愈后再也不会患天花了。

8、免疫的三道防线①皮肤和黏膜②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③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结和脾脏)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白细胞的一种);其中第一道、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

9、计划免疫:有计划的进行预防接种。接种疫苗都属于计划免疫,保护易感人群,属于特异性免疫。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有效手段

第14章人在生物圈中的义务

1. 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包括: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 2. 酸雨对生物有极大的危害,被称为“空中死神”

第 14 页 共 15 页

八年级上册总复习提纲 第15章 动物的运动

一、动物的运动方式 ?空中:飞行。 水中:游泳,漂浮。

陆地:爬行,行走,奔跑,跳跃。

爬行:依靠肌肉收缩或者附肢的运动把贴近地面的身体推向前进。(例如:蜗牛,

马陆,蛇等)

行走:用四肢将身体支撑起来,并通过四肢的交替前伸和后蹬将身体向前运动。

(例如:猫,狗,牛羊等)

奔跑:在某一瞬间四肢都离开地面,出现身体腾空现象。(例如:鸵鸟) 跳跃:靠后肢的弹跳使身体腾空运动。(如:虫,蛙,鼠等) 二、动物的运动对动物的自身生存和种族繁衍都有重要意义。 三、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 ?运动系统起着支持、保护和运动的作用。 四、骨的结构:包括骨膜、骨质和骨髓三部分

终生具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位于骨松质内。 骨的生长包括两个方面:长长和长粗。

骨膜内层的成骨细胞,与骨的长粗和骨折的修复有关;骨骺端软骨层的细胞与骨的长长有关。

?人体内的钙约有99%以骨盐形式沉积在骨组织内,骨是人体最大的“钙库”。 五、骨的成分和特性 时期 有机物 无机物 骨的特性 儿童少年期 多于1/3 少于2/3 弹性大,硬度小,不易骨折,易变形 成年期 老年期 六、关节 1.关节的结构:

关节头 关节面 其上覆盖着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

关节窝 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

关节腔:内有滑液,能减少关节面之间的摩擦

第 15 页 共 16 页

约占1/3 约占2/3 既坚硬又有弹性 少于1/3 多于2/3 弹性小,易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