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 - 辛弃疾》精讲精练(含答案) 下载本文

辛弃疾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少师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始筮仕,决以蓍,怀英遇坎,因留事金,弃疾得离,遂决意南归。

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游。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馀,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义端曰:“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

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仍授前官,改差江阴佥判。弃疾时年二十三。

乾道四年,通判建康府。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作九议并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节选自《宋史》卷四百一)

1

思考与学习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弃疾间与之游 间:间或

B.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 丐:乞求 C.我缘主帅来归朝 缘:因为

D.言逆顺之理……地之要害,甚备 备:详细 2.下列句子中“以”字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A.义端一夕窃印以逃 B.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 C.并以节使印告召京 D.即众中缚之以归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属使动或意动用法的两项是A.义端亦聚众千馀,说下之 B.急追获之

C.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

2

D.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 4.促成辛弃疾南归的主要原因是

A.当初辛弃疾与党怀英曾占卜仕途,辛弃疾得到离卦,因此率军南归 B.他介绍僧人义端做了耿京下属,没想到义端窃印而逃,耿京要杀辛弃疾,他因此南归

C.耿京命令辛弃疾带着表奏归宋,辛弃疾也早有此心,因此南归

D.因义军内部张安国杀耿京降金,故辛弃疾闯入金营,活捉张安国后南归 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始筮仕,决以蓍,怀英遇坎,因留事金,弃疾得离,遂决意南归 (2)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

3

答案与提示

1.B(给予)

2.A、D(都同连词“而”。B介词,把,将;C介词,用) 3.A、C(A为使动;C为意动) 4.C

5.(1)当初占卜仕途,用蓍草来作出决断,怀英得到坎卦,于是留下来为金主做事,辛弃疾得到离卦,就决心南归

(2)我知道你真正的命相是青犀牛相,按力量能杀人,希望你不要杀我 译文

辛弃疾,字幼安,是山东历城人。年轻时师从蔡伯坚,与党怀英一块儿学习,称为“辛、党”。当初占卜仕途,用蓍草来作出决断,怀英得到坎卦,于是留下来为金主做事,而弃疾得到离卦,就决心南归。

金主完颜亮死后,中原豪杰纷纷起义。耿京在山东聚集兵马,号称天平节度使,调配管辖山东、河北效忠宋朝的军马,弃疾做掌书记,就劝耿京作决断南归。僧人义端,好论军事,弃疾有时同他有来往。等到弃疾在耿京军中,义端也聚集了一千多人。弃疾劝他投奔耿京,让他做了耿京的下属。义端在一个夜晚窃得耿京的大印而逃,耿京大怒,要杀弃疾。弃疾说:“请求给我三天期限,抓不到他,我再去死也不迟。”他推测义端一定将义军的实情跑去报告金帅,急速追赶并抓住

4

了他。义端说:“我知道你真正的命相,是青犀牛相,有勇力能杀人。希望你不要杀我。”弃疾砍了他的头回报耿京,耿京更认为他是勇士。

绍兴三十二年,耿京命令弃疾带着表奏归宋,宋高宗正在建康劳军,召见了他,嘉奖于他,授他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的官职,同时用节度使印和文告召耿京。正遇张安国、邵进已经杀掉耿京降金。弃疾回到海州,与众人谋划道:“我因主帅归顺朝廷的事而来,没想到发生变故,拿什么复命呢?”于是邀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直奔金营,张安国正同金将尽兴饮酒,就当着众人捆绑他而回,金将没追上他们。弃疾将张安国献给朝廷,在闹市中将张安国斩首。朝廷还是将先前的官职授予弃疾,改做江阴佥判。弃疾当时二十三岁。

乾道四年,到建康府做通判。乾道六年,孝宗召见大臣们在延和殿对策。当时虞允文掌管国事,孝宗在恢复中原问题上态度坚决,弃疾趁机谈了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的人才,所持的观点强硬而直露,不被采纳。写了《九议》和《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给朝廷,论述不利和有利的条件、形势的变化发展、战术的长处和短处、地形上的军事要地,极为完备。因为朝廷和金主讲和刚成定局,建议不能实行。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