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万里学院环境规划题库 下载本文

小组,由领导小组组织专家评审,然后由当地或上一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批准后的环境规划大纲将作为环境规划编制工作的依据。

4、环境规划的编制:编制组根据批复的环境规划大纲开展环境规划的编制工作。

环境规划大纲的作用:

送审稿?报批稿:

环境规划编制完成后形成送审稿送交环境规划领导小组,由领导小组组织专家对环境规划成果进行评审,并送政府相关部门审查。交公众讨论或在一定范围内公示。编制组根据专家、政府部门和公众的意见进行修改和补充,形成报批稿。

(环境规划的征求意见稿一般是用来征求各行政部门的意见和函审用的。环境规划的送审稿一般是用来组织专家和有关部门进行技术评审的。在环境规划编制中也可视具体情况将征求意见稿和送审稿合一。)

最终送的是什么稿:环境规划的报批稿是经过评审后的修订本,是报上级部门审批的正式文本。(审批的重点是环境规划文本和环境规划报告书,级政府批准的是环境规划文本,经批准后成为当地的法规性文件) 环境规划的成果:

环境规划报告书;(是环境规划的主要技术性文件,是环境规划文本的技术支撑文件)

环境规划文本;(PS:环境规划文本和环境报告书区别。环境规划文本经上一级政府批准后成为法规性文件,具有法律效力,是当地政府进行城市/区域建设和环境管理的依据。环境规划文本不是“环境规划报告书”的缩写本,而是环境规划的结论性内容,要求简洁明了、条理清楚)

环境规划图集;(风玫瑰图)

环境规划基础资料集;

环境规划信息系统;(多采用地理信息系统)

环境功能区划:就是确定各个区块的社会和环境功能,即确定各个区块要用来做什么。它是区域发展战略目标的体现,是环境管理的基础,是环境标准执行的依据。环境功能区划一旦批准就成为法规性文件。 环境功能区划是环境规划的核心。

第四章 环境规划的技术方法

生态调查:为了了解区域生态环境乃至生物圈内动植物现况与分布的一种科学方法。

生态调查法:网格法:在规划区域的地形图上按经纬度方向划分网格,每一网格的实际面积为1km2。将筛选出的生态因子逐个网格调查,并登记在调查表上。 单元法:以自然特征为主,兼顾行政区划;考虑发展规划。将筛选出的生态因子对所划单元进行逐个调查,并登记在调查表上。

等标污染负荷法:(污染源评价)把标准各异、量纲不同的污染源和污染物的排放量,通过一定的数学方法变成一个统一的可比较值,从而确定主要的污染源和污染物。

环境管理现状调查的调查方法:1、收集资料法2、现场调查法3、遥感调查法 GDP和GNP:

GDP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预测一国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物质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GNP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收入初次分配的结果

总量控制的概念: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通过有效的措施,把排入该区域的污染物总量控制在一定的数量之内,使其达到预定环境目标的一种控制手段。(我国已经把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作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环保政策)

决策分析:按性质分:结构化、半结构化、非结构化

(结构化决策:待解决问题经常重复出现而且已有了解决问题的经验、程序和方法,存在一个为人所公认的最佳方案。非结构化决策:所要解决的问题不但新颖而且没有处理问题的现成方法和程序,很难用数学方法和自动化方式进行。) 按决策条件分:确定型、风险型、不确定型

环境决策属于:环境规划决策的特征1.非结构化信息模糊、不确定2.多目标 目标冲突、没有统一的度量标准3.价值观念的影响人的价值观念直接影响决策方案的选择。

环境效益评价的货币化技术方法:直接市场法(市场价格法;人力资本法;机会成本法)、替代市场法、调查评价法

机会成本法:资源是有限的,选择了这种使用机会就放弃了另一种使用机会,也就失去了另一种获得效益的机会

把其他使用方案中获得的最大经济效益,称为该资源选择方案的机会成本,把单位资源的机会成本称为该资源选择方案的影子价格。 数学规划法: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动态规划

线性规划:(计算)先根据问题要达到的目标选取适当的变量,问题的目标通过用变量的函数形式表示(称为目标函数),对问题的限制条件用有关变量的等式或不等式表达(称为约束条件)。变量连续取值,且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均为线性。 线性规划的一般表达形式为: max(min)f=cx Ax≤(=,≥)b xi≥0

生态足迹法:生产一定人口所消费的所有资源和吸纳这些人口所产生的所有废弃物所需要的生物生产土地的总面积和水资源量。(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是否处于生态承载力的范围内。计算在一定的人口和经济规模条件下,维持资源消费和废弃物吸收所必需的生物生产土地面积)

生态承载力:在不损害有关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功能完整的前提下,可持续利用的最大资源量和废物产生率。

生态赤字/生态盈余:将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相减,差值为正时称生态赤字,表示该地区人均占用资源量超过了生态承载力;差值为负时称生态盈余

第五章:水环境规划

水环境规划的类型: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分为:1.水污染控制系统规划 (水质管理规划)2.水资源系统规划(水资源利用规划)。

根据水污染控制系统的特点分三个层次:1、流域水污染控制规划, 2、城市(区域)水污染控制规划, 3、水污染控制设施规划,

根据水资源系统规划的特点分三个层次:(1)流域水资源规划:(2)地区水资源规划(3)专业水资源规划

水环境规划的主要工作(8个):水环境现状调查与分析;规划目标和指标的确定;水环境功能区划;水污染控制单元的划分;水环境容量计算;水环境发展趋势预测;排污总量控制;水污染防治措施

水污染控制单元:水污染控制单元,即水域及其源所构成的可操作实体。水域根据水体不同的使用功能并结合行政区划而定;源是排入相应受纳水域的所有污染源的集合。

水环境容量大小跟什么有关:水环境容量的大小与水体特征、水质目标、污染物特性有关(水环境容量是某水体在特定的环境目标下所能容纳污染物的量) 总量分配的4种可能:

1、控制断面水质达标并且计算有剩余容量的水环境功能区,需进行排污增量的分配工作。

2、控制断面水质不达标但是计算有剩余容量的水环境功能区,需对区域上断面水质进行分析,如水质不达标因上断面水质超标引起,则仍可进行排污增量的分配。

3、控制断面水质达标但是计算无剩余容量的水环境功能区,需对区域上断面水质进行分析,如水质达标因上断面水质优于设计条件造成,需进行排污总量削减。

4、控制断面水质不达标且计算无剩余容量的水环境功能区,需进行排污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