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守法护法 健康成长
一、选择题 1. (2016柳州12题,2分)为了减少溺水伤亡事故的发生,各地海事部门在常有人游泳的江边、海边设置了公共应急救生圈,但救生圈常被人随意取下玩耍、丢弃或私拿回家,影响了生命救急行动。私拿公共应急救生圈的行为是( )
A. 不需要承担责任 B. 行政违法行为 C. 民事违法行为 D. 必须承担刑事责任
2. 两名男子在广州地铁林和西站某出口附近各操控一台无人机,飞越天河体育中心体育场足球比赛现场上空进行拍摄,后因扰乱公共秩序被天河警方依法处置。由此能得出的正确认识是( )
①这两名男子的行为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 ②他们违反了刑法规定 ③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④法律具有制裁违法犯罪行为的功能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3. 2016年9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防范和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通告》,其中明确提出,电信企业要确保到2016年10月底前全部电话实名率达到96%,年底前达到100%。通告要求,公安机关要主动出击,将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依法立为刑事案件,集中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对此需要( )
①集聚全社会的力量 ②各部门密切配合 ③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④公民的广泛参与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4. 初中生赵杰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每天满脑子充斥着暴力、色情等游戏,学习成绩出现大滑坡。为购买游戏装备勒索小同学钱财。由此可以看出“网毒”会( )
①麻痹人们的心灵,危害人的身心健康 ②影响个人进步和发展 ③使人无视法律尊严,损害他人和社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④帮助人们实现个人的远大理想
A. ①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5. 下面漫画显示出( )
①犯罪都是从大错误开始的,与小错误无关 ②自觉克服小缺点、小错误,防患于未然 ③不良行为不加以改正,就有可能走向犯罪的深渊 ④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社会负责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6. 七年级学生小明不但逃学、还经常到网吧沉迷网络游戏。为了给游戏账号充值,他
1
多次手持凶器抢劫他人财物。对小明的行为认识正确的是( )
①逃学是违纪行为 ②沉迷网络游戏是不良行为 ③抢劫他人财物是犯罪行为 ④有不良行为的人必定会走上犯罪的道路
A. ②③ B. ①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7. 小强原本是个听话的孩子,但自从他迷恋网络游戏,对学习没了兴趣,经常旷课,并结交了社会上的“哥们”,没有钱就去偷、去抢,最后进了少管所。这一案例启示我们( )
①预防违法犯罪要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②对不良行为不加以警惕,就有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③要谨慎交友,明辨是非 ④网络游戏是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根本原因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8. 张娟放学回到家,发现几个卧室内都很乱,似乎有小偷来翻箱倒柜寻找过金钱、物品了。张娟正确的做法是( )
A. 赶忙打扫卧室,并认真整理好 B. 进自己的卧室,看压岁钱还在 C. 赶忙离开家,到亲戚处去借宿 D. 保护好作案现场,保留证物等 二、分析说明题
9. 材料一:2016未成年人犯罪调研报告指出: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十分重视的一个社会问题,有学者将未成年人犯罪与环境污染、贩毒吸毒并列为世界三大公害。我国近几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呈上升趋势,已严重地影响着社会秩序和人民生活的安定,牵动着千家万户,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介重大问题。
材料二:四川13岁少年小武为抢劫手机,将汽油泼向素不相识的女教师,纵火将对方烧成特重度烧伤;曾多次因为盗窃被抓的13岁的易明,在短短21天和同伴疯狂撬车130余量。
(1)未成年人犯罪呈上升趋势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2)据材料二,概括小武与易明的行为性质,并分析这两种行为的联系。
(3)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你有什么建议?
2
参考答案
1. B 【解析】考查点:行政违法行为。解题思路:私拿公共应急救生圈使游水者生命安全缺少了保障,这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A错误;一些人私拿公共应急救生圈的行为损毁公共设施,会影响公共安全,破坏社会秩序,这违反了城市管理法规和相关条例,构成行政违法,属于行政违法行为,B正确;C民事违法行为指违反民事法律法规,需要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如欠债不还等;D承担刑事责任的是刑事违法行为,指的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违反刑法的行为,CD排除。
2. C 【解析】考查点:违法行为、法律的特征、法律的作用。解题思路:两名男子因扰乱公共秩序被天河警方依法处置,说明了他们的行为是违法的,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①说法正确;警方处置他们说明了具有制裁违法犯罪的功能,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③④说法正确;两名男子的行为扰乱公共秩序,不属于违反刑法规定,②说法错误。
3. D 【解析】考查点:打击违法犯罪。解题思路:题干提问集中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需要怎么做。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即是打击违法犯罪,打击违法犯罪需要集聚全社会的力量 ,各部门密切配合,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公民的广泛参与。故①②③④正确。
4. C 【解析】考查点:不良诱惑的危害。解题思路:“网毒”已成为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毒瘤。其危害可以从三个层面理解:精神、学业、社会危害。因此①②③是符合题意的;网毒不但磨灭人的意志而且使人不思进取,放弃美好追求,因此④是错误的。
5. D 【解析】考查点: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责任。解题思路:漫画中的小孩从小错发展到杀人的严重的违法犯罪,即从不良行为开始,然后发展到犯罪行为。说明了犯罪都是从小错误开始的,不良行为不及时改正就极有可能走向犯罪,③说法正确,①说法错误;从漫画中我们应该认识到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防患于未然,②④说法正确。
6. C 【解析】考查点:不良行为、犯罪行为等。解题思路:逃学是违反学校纪律的行为,①说法正确;沉迷网络游戏属于不良行为,②说法正确;抢劫他人财物属于犯罪行为,③说法正确;不良行为不加以改正任其发展就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④说法绝对。
7. A 【解析】考查点:预防违法犯罪。解题思路:一般违法与犯罪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所以青少年要从小事做起,明辨是非,杜绝不良行为,①②③表述正确;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的根本原因是没有树立法制观念,④说法错误,排除。
8. D 【解析】考查点:同违法犯罪作斗争。解题思路:A破坏了案件现场,不利于破案,错误;BC反映了没有通过适当方式承担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责任,不可选;D有助于警方破案,正确。
9. (1)未成年人:自己不能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法制观念淡薄。家庭:父母离异、教育方式不当、疏于对子女的管教;学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缺失,重智育轻德育。社会:不良诱惑增多,没有形成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2)小武的行为属于犯罪行为,易明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违法行为与犯罪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3)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依法自律;认清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关系,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等。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