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评上岗证培训教材知识点总结 下载本文

a气象资料调查基本要求分两种情况:

评价范围小于50km条件下,须调查地面气象观测资料;

评价范围大于50km条件下,须调查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

b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调查要求:调查距离项目最近的地面气象观测站,近5年内的至少连续三年的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如果地面气象观测站与项目的距离超过50km,并且地面站与评价范围的地理位置不一致,还需要进行补充地面气象观测。

c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调查要求:调查项目最近的高空气象观测站,近5年内的至少连续三年的常规高空气象观测资料。如果高空气象探测站与项目的距离超过50km,高空气象资料可利用中尺度气象模式模拟的50km内的格点气象资料。

B二级评价项目

对于二级评价项目,气象调查资料调查基本要求同一级评价项目。

a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调查要求:调查距离项目最近的地面气象观测站,近3年内的至少连续一年的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如果地面气象观测站与项目的距离超过50km,并且地面站与评价范围的地理位置不一致,还需要进行补充地面气象观测。

b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调查要求:调查项目最近的高空气象观测站,近3年内的至少连续一年的常规高空气象观测资料。如果高空气象探测站与项目的距离超过50km,高空气象资料可利用中尺度气象模式模拟的50km内的格点气象资料。

1)气象观测资料调查内容:

A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先遵循先基准站,次基本站,后一般站的原则,收集每日实际逐次观测资料。 B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一般应至少调查每日一次(北京时间08点)的距地面1500高度以下的高空气象观测资料。

C补充地面气象观测:

a在评价范围内设立补充地面气象观测站,站点设置应符合相关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要求。

b一级评价的补充监测应进行为期一年的连续观测;二级评价的补充观测可选择有代表性的季节进行连续观测,观测期限应在2个月以上。观测内容应符合地面气象观测资料的要求。观测方法应符合相关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要求。

c补充地面气象观测数据可作为当地长期气象条件参与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3)常规气象资料分析内容 A温度:

温度统计量:统计长期地面气象资料中每月平均温度的变化情况,并绘制年平均温度月变化曲线图。 温廓线:对于一级评价项目,需酌情对污染较严重时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做温廓线的分析,分析逆温层出现的频率,平均高度范围和强度。

B风速:

风速统计量:统计月平均风速随月份的变化和季小时平均风速的日变化。即根据长期气象资料统计每月平均风速、各季每小时的平均风速情况,并绘制平均风速的月变化曲线图和季小时平均风速的日变化曲线图。

风廓线:对于一级评价项目,需酌情对污染较严重时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作风廓线的分析,分析不同时间段大气边界层内的风速变化规律。

C风向、风频:

风频统计量:统计所收集的长期地面气象资料中,每月、各季及长期平均各风向各风频的变化情况。 风向玫瑰图:统计所收集的而长期地面气象资料中,各风向出现的频率,静风单独统计。

在极点坐标中按各风向标出其频率大小,绘制各季及年平均风向玫瑰图。风玫瑰图应同时附当地气象台站多年(20年以上)气候统计资料的统计结果。

D主导风向:

主导风向:主导风向指风频最大的风向角的范围。

风向角范围一般在22.5到45度左右,对于16方位角表示的风向,主导风向一般是连续2-3个风向角的范围。

没有区域主导风向应该有明显的优势,主导风向角风频之和应>=30%,否则称为没有主导风向或者主导风向不明显。

没有主导风向时,应该考虑项目对全方位的环境空气敏感区的影响。

13、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常见的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方法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模拟各种气象条件、地形条件下的污染物在大气中输送、扩散、转化和清除等物理、化学机制。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的步骤一般为:

A确定预测因子; B确定预测范围; C确定计算点; D确定污染源计算清单; E确定气象条件; F确定地形数据; G确定预测内容和设定预测情景; H选择预测模式;

I确定模式中的相关参数; J进行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预测因子应根据评价因子而定,选取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评价因子作为预测因子。

2)预测范围:预测范围应覆盖评价范围,同时还应考虑污染源的排放高度、评价范围的主导风向、地形和周围环境敏感区的位置等进行适当调整。计算污染源对评价范围的影响时,一般取东西为X坐标轴、南北向为Y坐标轴,项目位于预测范围的中心区域。

3)计算点:计算点可分为三类:环境空气敏感区,预测范围内的网格点以及区域最大地面浓度点,应选择所有的环境空气敏感区中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作为计算点。

预测网格点的分布应具有足够的分辨率以尽可能精确预测污染源对平均范围的最大影响,预测网格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直角坐标网格或极点坐标网格,并应付该整个评价范围。

预测网格方法 布点原则 预测网格点网格距 距离远中心<=1000m 距离源中心>1000m 直角坐标网格 网格等间距或近密远疏法 50m-100m 100m-500m 极坐标网格 径向等间距或距源中心近密远疏法 50m-100m 100m-500m 区域最大地面浓度点的预测网格设置,应根据计算出的网格点浓度分布而定,在高浓度分布区,计算点间距应不大于50m。

对于临近污染源的高层住宅楼,应适当考虑不同代表高度上的预测受体。 4)污染源计算清单: 5)气象条件:

计算小时平均浓度需采用长期气象条件,进行逐时逐次计算。选择污染最严重的(针对所有计算点)

小时气象条件和对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影响最大的若干个小时气象条件(可视对各环境空气敏感区的影响程度而定)作为典型日气象条件。

计算日平均浓度需采用长期气象条件,进行逐日平均计算。选择污染最严重的(针对所有计算点)日气象条件和对个环境空气保护目标影响最大的若干个日气象条件(可视为各环境空气敏感区的影响程度而定)作为典型小时气象条件。

6)地形数据:

在非平坦的评价范围内,地形的起伏对污染物的传输、扩散会有一定的影响。对于复杂地形下的污染物扩散模拟需要输入地形数据。

地形数据的来源应予以说明,地形数据的精度应结合评价范围及预测网格点的设置精细合理选择。 7)确定预测内容和设定预测情景: A预测内容: 一级评价项目:

a全年逐时或逐次小时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处的地面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小时浓度;

b全年逐日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处的地面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日平均浓度;

c长期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处的地面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年平均浓度; d非正常排放情况,全年逐时或逐次小时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的最大地面小时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小时浓度;

e对于施工期超过一年的项目,并且施工期排放的污染物影响较大,还应预测施工期间的大气环境质量。

二级项目预测内容为一级评价项目预测内容中的1,2,3,4项内容。 三级项目可不进行上述预测。 B预测情景

根据预测内容设定预测情景,一般考虑五个方面的内容:污染物类别、排放方案、预测因子、气象条件、计算点。

8)预测模式

推荐模式清单包括估算模式、进一步预测模式(包括AERMOD、ADMS和CALPUFF)和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模式。

A.估算模式:

估算模式是一种单源估算模式,可计算点源、面源和体源污染源的最大地面浓度,以及建筑物下洗和熏烟等特殊条件下的最大地面浓度,嵌入了多种预设的气象组合条件,包括一些最不利的气象条件,此类气象条件在某个地区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计算结果应大于进一步预测模式的计算结果。

估算模式适用于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的确定。

点源参数;面源参数;体源参数;环境温度(20年以上平均气温(K));计算选项(城市或农村)。 B.AREMOD模式

AREMOD模式是一个稳态烟羽扩散模式,可基于大气边界层数据特征模拟点源、面源、体源等排放出的污染物在短期、长期的浓度分布,适用于农村或城市地区、简单或复杂地形。考虑了建筑物尾流的影

响,即烟羽下洗。模式使用每小时连续预处理气象数据模拟大于等于1小时平均时间的浓度分布。包括AREMET气象与处理和AERMAP地形预处理模式。

AREMOD模式适用于评价范围小于等于50km的一级二级评价项目。 C.ADMS模式

ADMS模式可模拟点源、面源、线源和体源等排放出的污染物在短期(小时、日)、长期(年平均)的浓度分布,还包括一个街道窄谷模型,适用于农村或城市地区、简单或复杂地形。模式考虑了建筑物下洗、湿沉降、重力沉降和干沉降以及化学反应等功能。化学反应模块包括计算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和臭氧等之间的反应。有气象预处理程序,可以模拟基本气象参数的廓线值。简单地形下,可不调查探空观测资料。

ADMS-EIA版适用于评价范围小于等于50km的一级、二级评价项目。 D .CALPUFF模式

CALPUFF模式是一个烟团扩散模型系统,可模拟三维流场随时间和空间发生变化时污染物的输送、转化和清除过程。适用于从50km到几百公里的范围内的模拟尺度,包括了近距离模拟的计算功能,如建筑物下洗、言语抬升、排气筒雨帽效应、部分烟羽穿透、次层网格尺度的地形和海陆的相互影响;还包括长距离模拟的计算功能,如干、湿沉降的污染物清除、化学转化、垂直风切变效应、跨越水面的传输、熏烟效应、以及颗粒物浓度对能见度的影响。适合特殊情况,如稳定状态下的持续静风、风向逆转、在传输和扩散过程中气象场时空发生变化下的模拟。

CALPUFF模式适用于评价范围大于等于50km的一级评价,一级复杂风场下的一级、二级评价项目。

分类 适用评价等级 适用评价范围 对气象数据最低要求 适用污染源类型 适用地形条件及风场条件 AERMOD 一级、二级评价 小于等于50km 地面气象数据及对应高空气象数据 点源、面源、体源 简单地形、复杂地形 ADMS 一级、二级评价 小于等于50km 地面气象观测数据 点源、面源、线源、体源 简单地形、复杂地形 CALPUFF 一级、二级评价 大于50km 地面气象数据及对应高空气象数据 点源、面源、线源、体源 简单地形、复杂地形、复杂风场 9)进一步预测模式中的相关参数

在计算1小时平均浓度时,可不考虑SO2转化;在计算日平均或更长时间平均浓度时,尤其是城市区域,因考虑化学转化。SO2转化可取半衰期为4小时。对于一般的燃烧设备,在计算NO2小时或日平均浓度时,可以假定NO2/NOX=0.90,计算年平均浓度时,假定NO2/NOX=0.75,在计算机动车排放NO2和NOx比例时,应根据不同车型的实际情况而定。在计算颗粒物浓度时,应考虑重力沉降的影响。

10)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分析与评价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分析与评价的主要内容:

A对环境空气敏感区的环境影响分析,应考虑其预测值和同点位处的现状背景值的最大值的叠加影响;对最大地面浓度点的环境影响分析可考虑预测值和所有现状背景值的平均值的叠加影响;

B叠加现状背景值,分析项目建成后最终的区域环境质量状况,即:新增污染源预测值+现状监测值(如果有)-削减污染源计算值(如果有)-被取代污染源计算值(如果有)=项目建成后最终的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内的其他在建项目、已批复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拟建项目,也应考虑其建成后对评价范围的共同影响;

C分析典型小时气象条件下,项目对环境空气敏感区和评价范围的最大环境影响,分析是否超标、超标程度、超标位置,分析小时平均浓度超标概率和最大持续发生时间,并绘制评价范围内出现区域小时平均浓度最大值时所对应的浓度等值线分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