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区2012届高三年级五月调研考试理科综合试卷 下载本文

武昌区2012届高三年级五月调研考试理科综合试卷

本试卷共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 祝考试顺利 ★

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为。第Ⅰ卷1至6页,第Ⅱ卷6至17

页,全卷共17页。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卷指定位臵,认真核对与准考证号条形码上的信息是否一致,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卷上的指定位臵。

2.选择题的作答: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墨水的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卷上的每题所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或答题卷指定区域外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指定位臵用2B铅笔涂黑。考生应根据 自己选做的题目准确填涂题号,不得多选。答题答在答题卡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答题卡和试题卷一并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126分)

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S 32 Mg 24 Cl 35.5 Fe 56 Cu 64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相关实验操作过程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解离→染色→漂洗→制片→观察

B.脂肪的鉴定:切取花生子叶薄片→染色→去浮色→制片→观察

C.蛋白质的鉴定:将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混合→滴加到豆浆样液中→观察

D.观察植物细胞失水:撕取洋葱鳞片叶的叶肉细胞→制片→观察→滴加蔗糖溶液→观察 2.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从动植物细胞的区别来看,有液泡的是植物细胞,没有液泡的是动物细胞

B.进入人体内的抗原都可能成为靶细胞的一部分 C.某动物肝细胞和神经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其根本原因是这两种细胞的DNA不同

D.在一个细胞周期中,T和U两种碱基被大量利用时,表明细胞分裂正处于分裂间期 3.某同学想探究二氧化碳浓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他取A、B、C、D四株都有5片叶的小白菜,用直径1cm的打孔器打取小叶圆片各10片,并设法抽去气体使之下沉,置于光下。取100mL三角瓶四个,编号1、2、3、4,按下表操作(光照、温度相同且适宜)并记录结果。下列评价或修改不合理的是

编号 实验处理 叶圆片来源 叶圆片数(片) 自来水(mL) 30min内上浮叶NaHCO3(g) 圆片数(片) 1 2 3 4 A B C D 10 10 10 10 40 40 40 40 0 1 3 5 2 6 4 5 A.制备的叶圆片在投入三角瓶之前可进行黑暗处理 B.应将四组实验分别置于不同强度的光照条件下 C.实验材料本身存在的差异会影响实验结果 D.自变量二氧化碳浓度的控制不严格

4.右图所示曲线显示了两种使人体获得免疫力的方法,据 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人被疯狗咬伤时,可能感染狂犬病毒,此时采用

方法2进行免疫比较好

B.采用方法1可以使人获得比方法2更持久的免疫力 C.医学上一般采用方法2进行免疫预防

抗体水平方法1:注射抗体 方法2:注射抗原

D.采用方法2使人获得抗体的过程叫细胞免疫

5.染色体组型是描述一个生物体内所有染色体的大小、形状和数量的图象。下图是某人的染色体组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个体为三倍体,是基因重组和染色体

变异共同作用的结果 B.该个体的形成是亲代减数分裂第一次

分裂或第二次分裂出现异常造成的

C.该个体的形成只和他母亲有关

D.如果该个体为色盲症患者,则亲代中一定有色 盲患者

6.棉蚜为世界性棉花害虫,体型微小,能附着于棉花植株上以吸取棉花汁液为食。为了监测棉蚜种群的发生

情况,避免虫害的发生,某科研小组从某年6月l0日开始对某棉田棉蚜种群数量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

调查日期6 ∕ 6 ∕ 6 ∕ 6 ∕ 25 6 ∕ 30 (月 ∕ 日) 10 15 20 棉蚜数量 (只 ∕ 株) 0.4 4.7 41.5 261.7 7 ∕ 5 7 ∕ 10 7 ∕ 15 7 ∕ 20 0 7 注射时间

21 时间(h) 14 1181.9 1976.9 2175.6 2171.4 2173.2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棉蚜靠捕食棉花的叶和茎而生存 B.调查棉蚜种群数量可采用样方法 C.调查期间棉蚜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呈“J”型 D.消灭棉蚜的最佳时间是7月l0日 7.我国的PM2.5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即将出台。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停留时间长,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影响更大。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灰霾主要由PM2.5组成

B.PM2.5颗粒直径小,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吸附有毒物会增强它的毒性

C.目前我国空气污染指数(API)指标数值范围只包含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和可

吸入颗粒物(PM10)三个指标。

D. PM10为可吸入性颗粒,将其纳入空气污染指数(API),是因为其危害比PM2.5更大 8.下列反应所得到的有机产物不是纯净物的是 ..

A.2-氯丁烷与氢氧化钠、乙醇在加热条件下的消去反应 B.乙烯与水在一定条件下的加成反应

C.CH3CH2OH在空气中加热(以铜作为催化剂)的氧化反应 D.苯酚与足量的氢气在一定条件下的加成反应

9.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 漂白粉溶液在空气中失效:ClO-+CO2+H2O === HClO+HCO-3

2+2-

B. 将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混合: Ba+SO4=== BaSO4↓

+ 3+

C. 将Fe2O3溶解于足量HI溶液:Fe2O3+ 6H=== 2Fe+ 3H2O

D. KI溶液与H2SO4酸化的H2O2溶液混合:2I-+ H2O2+ 2H+ === 2H2O + I2

10.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8 g乙烯分子中含有极性共价键的数目为6NA

B.一定条件下,0.1 mol Cu与0.1 mol I2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一定为0.2 NA

C.标准状况下,11.2 L以任意比例混合的NO和O2的混合气体中所含原子个数为NA

D.25℃时,1.0 L pH=13的Ba(OH)2溶液中含有的OH数目为0.2 NA

11.关于下列四个图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①表示可逆反应“CO(g)+H2O(g) CO2(g)+H2(g)”中的△H>0

能量 反应物 总能量 生成物 总能量 反应物 CO(g) + H2O(g) + — pH 13 7 v v(正) v(逆) ........ 20 ③

V(HCl) /mL

温度

生成物 CO2(g) + H2(g) 反应过程

④ ① ②

B.图②是在以石墨为电极电解氯化钠稀溶液的电解池中,阴、阳极产生气体体积之比一定为1:1 C.图③表示25℃时,用0.1 mol/L盐酸滴定20 mL 0.1 mol/L NaOH溶液,溶液的pH随加入酸体积的变化 D.图④中曲线表示反应2SO2(g) + O2(g) 2SO3(g);ΔH < 0 正、逆反应的速率v随温度的变化

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可用于电动汽车的铝-空气燃料电池,通常用NaOH溶液做电解液,其正极反应为:

--

O2+2H2O+4e=== 4OH

-9

B.常温下,pH均为5的醋酸和硫酸铝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均为1×10 mol/L

C.溴化钠溶液中加入少量新制氯水充分反应后,再加入少量苯振荡静置后上层颜色变浅,下层颜色变为橙红色

D.导电、缓慢氧化、品红褪色和久置浓硝酸变黄都一定属于化学变化

13.铜、镁合金4.40 g完全溶于浓硝酸,若反应中硝酸被还原只产生3360 mL 的NO2气体和560 mL的N2O4气体(均为标准状况下),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生成的沉淀的质量为

A.7.04g B.7.80g C.8.51g D.9.02g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在力学理论建立的过程中,有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做出了贡献。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牛顿发现了行星运动的规律

B.开普勒通过扭秤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C.最早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科学家是牛顿

氯化钠溶液 0 D.伽利略和笛卡尔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15.如图甲所示,在长约1m的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满清水,水中放一个圆柱形的红蜡块R,将玻璃管的开口端用胶塞塞紧。将此玻璃管迅速竖直倒置(如图乙所示),红蜡块R就沿玻璃管由管口A上升到管底B。若在将玻璃管竖直倒置、红蜡块从A端上升的同时,将玻璃管向右水平移动(玻璃管的初速度可能为零、也可能不为零)(如图丙~丁所示),直至红蜡块上升到管底B的位置(如图中丁所示)。描出红蜡块的运动轨迹如图戊所示,则红蜡块和玻璃管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R R B A A 甲 乙 丙

A 丁

O 戊 x/c A B B R R B y/cA.红蜡块沿玻璃管向上做匀速运动,玻璃管向右做匀速运动 B.红蜡块沿玻璃管向上做匀加速运动,玻璃管向右做匀速运动 C.红蜡块沿玻璃管向上做匀加速运动,玻璃管向右做匀加速运动

D.红蜡块沿玻璃管向上做匀速运动,玻璃管向右做匀加速运动 16.如图所示,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上,劲度系数为k的轻质弹簧一端系在质量为m的小球上,另一端固定在墙上的P点,小球在斜面上静止时,弹簧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60°,则弹簧的形变量大小为

A.

mgk B.

3mg2k C.

3mg3k D.

3mgk

30° 17.如图所示,半径为R的半圆形圆弧槽固定在水平面上,在圆弧槽的边缘A点有一小球(可视为质点,图中未画出),今让小球对着圆弧槽的圆心O以初速度v0作平抛运动,从抛

Rg出到击中槽面所用时间为(g为重力加速度)。则平抛的初速度可能是

A.v0?2?23?23gR B.v0?2?23?23gR

A O R B C.v0?3gR D.v0?3gR

18.如图所示,某次发射远地圆轨道卫星时,先让卫星进入一个近地的圆轨道Ⅰ,在此轨道运行的卫星的轨道半径为R1、周期为T1;然后在P点点火加速,进入椭圆形转移轨道Ⅱ,在此轨道运行的卫星的周期为T2;到达远地点Q时再次点火加速,进入远地圆轨道Ⅲ,在此轨道运行的卫星的轨道半径为R3、周期为T3(轨道Ⅱ的近地点为Ⅰ上的P点,远地点为轨道Ⅲ

Q 上的Q点)。已知R3=2R1,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Ⅰ Ⅲ Ⅱ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