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堂中如何让学生乐学 下载本文

思想品德课堂中如何让学生乐学

思想品德课教学对于学生来说存在一个误区,那就是:反正是开卷考试,到时翻书就行了。别的科目都忙不过来呢,思想品德看不看无所谓。要想改变学生的观念,就要体现“以人为本”理念,就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思想品德课中变的乐学。 一、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教思想品德课的教师,更应该以身作则,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教育是一种责任,在教育的过程中要求我们教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教师是教学中的引导者,身教重于言教,“亲其师,才会信其道”。教师的言行举止都时刻影响着学生,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作用影响,而学生也正是通过这一点来了解教师的思想,\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注重修养,注意言行,处处给学生做出表率。教师雷利风行学生也会照着学的;教师的严谨治学是熏陶学生认真求学的良药。教师对工作总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这同样会给学生以影响和感染,使本一心向善的学生更增添了动力,小树才有机会长成参天大树。也使我们说课内容更具有说服力。学生才会在思想品德课中乐学。

二、关注时政,联系实际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时政性 、针对性很强的学科。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参与者的教师,应把学生放在首位,做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每天注意读书看报,了解时政,上课要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探究氛围、竞争氛围和合作氛围,并让学生能长时间保持饱满的热情参与教学活动。初中生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时期,因此,讲授时必须牢牢把握这一实际特点,抓住时政热点,以大家都关心的话题作为知识点的突破口,拓展延伸知识,让同学们明确思想品德课离我们并不遥远,而且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使学生能够将政治理论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三、结合实践,深化思维

教师提出的研究专题或问题应该是日常社会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和问题,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有利于增强学生开展开放互动探究性学习时的可操作性和针对性。如在“12.4”法制宣传日到来之际,提前半个月的时间让学生制作手抄报并进行评比,再播放《少年犯》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警示录》,使学生对法律知识有了新的认识,也起到震慑作用。通过上述实践,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看法有了根的改变,也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兴趣,从而为全面提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个不可或缺的前提。 四、利用多媒体,开展探究性学习

多媒体教学不仅能超越时空,把不能直接观察和亲经历的事,通过声光再现出来,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性材料,更为重要的是,形声化的影视录像,运用其有的媒体,通过视听感官的传递,产生积极的情感而使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得到充分发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转变角色,即由传授者变为引导者、促进者。对于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应放手让其解决。相信学生,放手发动,组织不同程度的学生自主、自觉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借助音乐,漫画,多媒体制作的动画等艺术手段,精心设计,积极营造教学的艺术点,努力挖掘教学的兴趣点,充分突出教学的重难点,力争教出思想品德课的浪漫情调来。

总之,要想把枯燥的思想品德课变成生动有趣,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就要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密切联系实际,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变成主动的研究者、探索者,让学生在思想品德课中了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