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美术教育 下载本文

美术欣赏是以艺术品为主要对象的审美活动,所欣赏的艺术作品应该是幼儿感兴趣

的内容,它们既要有高度的艺术性,又要是幼儿能理解和接受的。美术欣赏强调审美价值, 把对艺术的学习、了解和欣赏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目标

幼儿美术欣赏教育的目标

? 一是通过对周围环境和具体作品的欣赏,初步感受对称、均衡、节奏、和谐的美,

喜欢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 ? 二是初步感受周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美术作品的造型、色彩以及构图等的表现性,

并产生一定的情感 ?

? 三是初步感受美术作品中的形象、主题、内容的意义,了解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现

实生活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的 ? 四是体验美术欣赏活动的乐趣,能积极投入美术欣赏活动 ? 五是能用自己的语言与别人交流和评价成人与同伴的美术作品 ?

幼儿美术欣赏的特点

? 在自发情况下,幼儿对作品内容的感知先于对作品形式的感知 ? 在美术欣赏过程中,幼儿会表现出对熟悉的作品内容的偏爱 ? 在作品风格上,幼儿更喜欢色彩明快、风格简单的美术作品

幼儿绘画教育的目标

? 一是初步用造型、色彩、构图等美术语言进行创造性的表现,具有创造的意识。 ? 二是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能积极投入绘画活动。

? 三是初步尝试不同绘画工具和材料的用法,形成良好的绘画习惯。 ?

幼儿绘画的特点

? 奥裔美籍艺术教育家罗恩菲尔(Viktor Lowenfeld)从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Jean

Piaget)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衍生出的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研究,为艺术教育工作者

提供了了解儿童艺术的基础。他将儿童的艺术创作与心智成长视为一体两面,认为 儿童的艺术表现具体而细致入微地反映了他们的心智成长、情绪反应,当儿童的认 知有所改变时,相对地,其艺术创作表现亦会随之改变。在创造性艺术取向的教育 理念之中,艺术有时只是一种表现手段,儿童本身的成长与认知才是重点 ?

? 罗恩菲尔进一步将儿童艺术(儿童的画作)依照其心智发展程度,演绎出六大线性

阶段。

:儿童在这一阶段多从事线性、圆圈性以及不规则性之涂 ? 一是涂鸦期(2~4 岁)

鸦,涂鸦样式与其对于手部的肌肉控制能力有关,同时也喜好对每一涂鸦命名。

:儿童开始试着将前一阶段出现的涂鸦进行组合,因此 ? 二是前图式期(4~6 岁)

成人会看见儿童的涂鸦中有在线条上接圆圈的画面,这可能意味着人物或是其他物 体。儿童在这一阶段开始发展视觉意念,他们对于画面的配置与用色尚无逻辑,但 关注对象一定是日常生活中对其极为重要的人物。 ?

:儿童在此一阶段对于空间的概念明显进步,对于人与物 ? 三是图式期(7~9 岁)

或物与物之间的上下、左右、前后等关系都会试着交代清楚。此外,人或物的重要 性也会借由大小来表示。

:儿童在这一阶段会追求同伴对其艺术创作的认可, ? 四是写实萌芽期(9~11 岁)

像不像、美不美的定义来自同性之间的好友,同时,空间深度也会在这一阶段开始 萌芽,远或近的关系会以小或大来区分。

:儿童在这一阶段开始追求“成人“的美感,平面 ? 五是拟似写实期(11~13 岁)

或立面、明暗、光影等细微的变化,都是他们注重的细节。 ? 六是决定期:儿童在这一阶段会认为其距离与所谓的“写实的”“精确的”艺术创

作仍有相当的差距,于是就此放弃艺术创作。 幼儿手工教育的目标

? 一是能大胆地塑造和制作多种平面的和立体的手工作品,用以美化周围环境和进行

游戏活动 ? 二是体验手工活动的乐趣,能积极投入手工活动

? 三是初步尝试不同手工工具和材料的基本使用方法,形成良好的手工活动习惯

幼儿手工活动的特点

? 无目的活动期(2-4 岁) 泥塑 剪纸 粘贴

教师为这个阶段的幼儿多提供手工活动的机会,特别注意一项是要为他们提供

安全卫生的操作工具和材料。

? 基本形状期(4-5 岁) 泥塑 剪纸

基本形状期是幼儿手工发展从无目的的活动走向样式化时期的过渡阶段。教师

应多鼓励幼儿大胆的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尝试,培养他们对手工活动的兴趣。同时还要教 给幼儿基本的制作方法,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创作意图。

? 样式化时期(5-7 岁) 泥塑 剪纸

这一阶段教师应该为它们提供多种手工工具和材料,引导他们正确使用这些工具

和材料,还要鼓励他们尝试用不同的制作方法来制作,用各种各样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创 作意图。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幼儿美术的审美价值

? 宝贵的原生态创作

幼儿绘画表现的“原始性”是儿童心理、生理成长过程中特定时期的一个“必然”

生成物,是每个幼儿必然经过的一个阶段。研究表明,不管是在偏僻的山村还是在城市生 活的孩子,其作品表现的主题内容竟是那么的相似。这种原始性的绘画冲动是与生俱来的, 不需要任何的启蒙教育的。这个时期的幼儿绘画作品往往不带有任何艺术成分在里面。从 一两岁的涂鸦期到五至七岁的意象表现期,儿童凭借所创造的视觉语言符号表达感情、表 现认识,无羁无绊的涂抹,是宝贵的原生态创作。

? 纯粹的童心流露

绘画并非是所有人都喜爱的一种艺术表达手段,但几乎所有的幼儿都喜欢画画,

它是儿童智力发展的显现。7 岁以前的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有限,书面表达能力更谈不上, 而现实世界所给予他们的感情冲动使他们迫不及待地抓起笔,涂抹他们的所见所想。幼儿 作画时并未意识到是为将来打绘画基础,而是在借助绘画这一形式表达自己的感情,进行 创作。蔡若虹说“艺术作品的产生,并不是单独依靠作者具有高深的技术修养,主要依靠作 者有一个精神饱满和更感情丰富的内心世界。 ”

幼儿美术教育的误区

? 过分强调美术的技能技巧,忽视幼儿的审美感受。

? 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的美术作品

? 将幼儿美术教学简化成单一的、固定套路的成人简笔画临摹教学

幼儿美术的评价标准

?

以画得像不像、好不好为标准,这违背了儿童画本身的特点。罗恩菲尔德

在他的名著《创造与心智的成长》一书中认为:“对儿童美术作品施以评价,只是 使老师更透彻地了解儿童的成长,而不是以学生的缺点和优点来困扰他们,前者帮 助老师了解学生的创造意图和其他生活情形,后者徒然使儿童对‘寻找自我’和创造 表现丧失信心。”因此,任何评价,只有能帮助老师了解儿童,并有效地知道儿童 从事创作,才更有意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 树立正确的儿童观,遵循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尊重幼儿的绘画作品,保护幼儿的

绘画热情。 ? 评价时面向个体,多层次、多角度采取多种评价方式的综合运用。自评式、互评式、

推优式、评价表等方式交替使用 ? 采用过程评价和作品评价相结合,从幼儿个体的纵向发展的角度来积极地、具体地

评价。 ?

幼儿园美术发展新趋势

幼儿美术发展新趋势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 注重民族文化传承。

? 是以生活为主题的文化教育

? 是对幼儿审美表现和审美意识的培养 ? 是对幼儿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废旧物品在幼儿园教育环境中的运用

? 造型一—鞋子的故事 ? 造型二—光盘大变身 ? 造型三—瓶子穿新衣 ? 造型四—装饰瓶子

? 造型五—画在酒坛子上的脸谱 ? 造型六—画在泡沫板上的画 ? 造型七—画在砖头上的画 ? 造型八—综合材料画

? 造型九—多种材质融合的时装造型设计 ?

自然物品在幼儿园环境中的运用

? 画在石头上的脸谱 ? 水果造型大比拼 ? 蔬菜宝宝化化妆 ? 食物的有趣拼摆 ? 树叶的别样风情 ?

幼儿园美术主题活动

? 幼儿园美术活动的内容和作用

幼儿园美术活动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是一种文化学习。教

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它和学前儿童的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各领域的 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 主题活动与幼儿园美术活动的关系

主题活动是在一段时间内,幼儿从多种角度、多个方面研究探索某一事物或某

一主题,将不同方面的认识、研究及零散的信息整合起来,形成立体的、整体的认识和了 解,以点穿线,以线连面,提高幼儿的认知水平。主题活动与幼儿美术活动形成了相辅相 成的关系,主题活动为美术活动奠定了充沛的认知基础,把孩子的已有经验系统化,巩固 和完善孩子的知识技能。美术活动则让幼儿充分展开对主题内容的了解和认知,同时对幼 儿的表现提供了充分的再创造的机会和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