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性默写 下载本文

4.崔护《题都城南庄》中“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两句写出了桃花依旧,但人面不见,人去楼空的物是人非的情景。李煜的《虞美人》中,也有两句写出了这样的物是人非之感,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此勾起作者无穷幽怨和仇恨之情。(李煜《虞美人》)

《虞美人》(李煜) 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3.春花秋月何时了

4.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 《钗头凤》(陆游)

① 陆游在《钗头凤》中,回忆往昔与唐氏偕游沈园时,美好情景的词句是:“ ,

, 。”

② 《钗头凤》中,陆游一语双关地揭示了他曾经历的爱情悲剧的根源是“ ,

。”

③ 夫妻被迫分离,双方都会遭受巨大的创痛与折磨,陆游在《钗头凤》中用 “ ,

”,表达了这种分离带给他们的满怀愁怨。

④ 陆游来到沈园,看到春光依旧,物是人非,因思念憔悴,潸然泪下,这种情感凝聚成《钗头凤》

里“ , , ”的词句。

⑤ 陆游在《钗头凤》中,想借用苏慧回文诗典故来寄去他的相爱的誓言,却不能够的怅惘之情的词

句是“ , ”。

⑥ 陆游在《钗头凤》中,描绘了桃花飘落春风之中,亭台依旧,却物是人非的词句是 “ , ”。

? 《醉翁亭记》(欧阳修)

1、概括描述滁州地理环境特征(领起全文)的句子是: 。 2 、“醉翁”之号的由来是什么? , , 。

3、根据句意填空:美国在联合国大唱人权高调,真是“ ”,意在借此干涉别国内政。 4、文章中微露主旨(为后人传诵)的句子是: 。

5、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 , 。 6、描绘山间朝暮变化之景的句子是: , , , 。 7、本文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四季之景的句子是:(春) ,(夏) ,(秋) ,(冬) , 。 8、请写出傍晚归去时情景的句子: , , 。 , , 。

9、写滁州之人扶老携幼出外游玩的句子是: , , , , , , 。

10、写太守宴会上丰盛野味的句子是: , 。 ,

; , , 。

11、写太守之宴欢快热闹场景的句子是: , , ,

5 / 21

, , , 。

12、宴饮之时,太守的表现是: , , 。 13、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用排偶句:“ , ”,描绘

出两幅对比鲜明的画面,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琅琊山有晦有明,交替变化的朝暮景象。 14、 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概括了山间四季的不同风光。“ , ,

, ,山间只四时也”,一季一幅画面,都紧紧抓住山林泉石的特点,给人不同的美学享受。 15、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有动静对比之美。“ , ”,树木之境对比出百鸟啁啾之动,相得益彰。“ , ,众宾欢也。 , ,太守醉也”。以众宾喧哗之动,对比出太守颓然之静,生趣盎然。

16、 的《醉翁亭记》与 的《岳阳楼记》两篇名文不仅同是 (朝代)伟大文学家的作品,而且都表达了两位大家不同凡响的思想境界。在《岳阳楼记》中作者直抒情怀,“ , ”,《醉翁亭记》中作者含蓄深沉,把“与民同乐”的济民之情隐含在描写叙述之中,在醉中写乐,在乐中写醉,因而才留下了“ , ”的千古名句。

? 《醉翁亭记》(欧阳修) 1. 环滁皆山也

2.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3. 醉翁之意不在酒 4. 醉翁之意不在酒。

5.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6.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7. 本文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四季之景的句子是:(春)野芳发而幽香,(夏)佳木秀而繁阴,(秋)

风霜高洁,(冬)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8.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9.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10.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11.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12.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3.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14.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 15.树木阴翳,鸣声上下 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 16.欧阳修 范仲淹 北宋

先天下之忧而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6 / 21

? 《归去来兮辞》(陶渊明)

1.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起笔二句“归去来兮,_________________”表达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2. 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表达过

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

3.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诗人问道于行人,

恨晨光微弱,不见前路,见出还家之归心似箭。

4.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诗人拄杖或游或息,

时时昂首远望,畅享自然风景。

5.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省察生命之有限,

生年无多,何不顺从心愿而行?

? 《归去来兮辞》(陶渊明) 1. 田园将芜胡不归

2.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3.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4.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5. 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

? 《曹刿论战》(左丘明)

1、春秋时期,鲁与齐交战,起初鲁庄公不待齐军疲惫就要出战,被曹刿阻止了,曹刿采取“敌疲我打”的方针,战胜了齐军,成为了中国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有名战例。这“敌疲我打”的方针是 。

2、文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能体现鲁庄公取信于民的是 ;交战过程中利于反攻的时机是 之时,利于追击的时机是 之时。 3、这一有名的战例被记载于我国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这本书的作者相传是 。

? 《曹刿论战》(左丘明)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彼竭我盈,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3、《左传》 左丘明

? 《劝学》(选自《荀子》)

1、 在《劝学》中连用了“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等五个比喻,论证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够提高自己,改变自己,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阐述“ ”的观点。 2、孔子曰:“学而时习之”,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荀子在《劝学》中提出 “ ” 的观点,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对学习的认识。 3、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新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和荀子 (作品)中的“青, , 。”都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的思想。 4、荀子在《劝学》中指出:“ 青, , ”与韩愈的“是故弟子

7 / 21

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思想一致。 5、“ , ”,通过“木”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6、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 ”的君子,就要“ ”,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7、荀子《劝学》中“ , ”,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8、 “ ”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 。”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

9、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的名句。而《荀子.劝学》中则用“ , ”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10、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 , 。” 11、只要坚持,就会成功。正如《荀子.劝学》中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 。” 12、 , ,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的“用心一”和螃蟹虽有六跪而二螯,然 “ , ”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学习必须用心专一,才能获得成功。

? 《劝学》(选自《荀子》) 1、 荀子 学不可以已 2、 学不可以已

3、 《劝学》 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 4、 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

5、 故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6、 知明而行无过 博学而日三省乎己 7、 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8、 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 9、 积土成山 风雨兴焉

10、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11、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12、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用心躁也

? 《劝学》(选自《荀子》)

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 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2.韩愈《师说》中“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 , , ”观点相同。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 。

4. 《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 , ; , 。”

8 /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