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成本论 下载本文

第五章 成本论

——厂商(生产者)行为理论之二 一、成本的概念

1、厂商的生产成本:生产一定产量时所支付的费用。取决于两个基本因素:产量Q和各种生产要素的价格P。

2、生产成本=经济成本=隐成本+显成本 显成本(Explicit Cost):会计学的成本,指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所需要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

隐成本( Implicit Cost):对自己拥有的,且被用于生产的那些要素所应支付的费用。不在会计帐目上反映。例如将自有的房屋建筑作为厂房,在会计账目上并无租金支出。 3、利润

? 经济利润=总收入-总成本。 ? 总成本=显成本+隐成本。

经济学中的利润概念与会计利润也不一样。 企业所追求的利润就是最大的经济利润。

正常利润是指厂商对自己提供的企业家才能支付的报酬。正常利润是隐成本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短期总产量和短期总成本

? 短期与长期的区别:

? 长期与短期的问题,是生产要素是否全部可变的问题。

? 短期:一部分投入可以调整——可变成本(variable cost) 。另一部分投入不可以调

整——固定成本(fixed cost) 。

? 长期:一切成本都可以调整,没有固定与可变之分。

1、生产和成本分别从实物量和价值量角度研究生产问题。因此,短期成本函数与短期生产函数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短期生产函数

2、劳动价格w和资本价格r固定。

? 短期中,资本为固定投入,L为变动投入,L与产量Q有关。短期总成本为:

3、由TP曲线可以推导出TC曲线

? rk为常数,用b表示,w*L(Q)用φ(Q)表示。 ? 短期总成本函数:STC(Q) =φ(Q)+ b 在总产量曲线上,找到每一产量水平相对应的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再用L去乘已知的价格w,便可得到每一产量的可变成本。

将产量与可变成本的对应关系描绘在产量与成本的平面图中,即可达到总可变成本曲线。加上固定成本,就得到TC曲线。

Q?fL,K??三、短期成本曲线

1、长期与短期的问题,是要素是否全部可变的问题。

短期:部分投入可调整-可变成本variable cost VC:随产量变动而变动。包括:原材料、燃料支出和工人的工资

部分投入不可调整-固定成本fixed cost FC:固定不变,不随产量变动而变动,在短期内必须支付的不能调整的生产

要素的费用。包括:厂房和设备折旧,及管理人员工资。 长期:一切成本都可以调整,没有固定与可变之分。

2、短期总成本(shortrun total cost) STC STC = FC + VC

STC不从原点出发,而从固定成本FC出发; 没有产量时,短期总成本最小也等于固定成本。

3、短期平均成本SAC average cost

(1)平均固定成本(Average Fixed Cost) AFC

? 短期内平均生产每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固定成本。

(2)平均变动成本 Average Variable Cost

短期内生产平均每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总变动成本。

? AVC初期随着产量增加而不断下降,产量增加到一

定量时,AVC达到最低点,

? 而后随着产量继续增加,开始上升。 ? (先下降,后上升)

TVCAVC?Q SAC =AFC平均固定成本 + AVC平均可变

(3)短期平均成本SAC

成本

生产每一单位产品平均所需要的成本。

AC?TCQ

4、短期边际成本 SMC Marginal cost

边际成本: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所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增加 。

FC始终不变,因此SMC的变动与FC无关,SMC实际上等于增加单位产量所增加的可变成本。

MC = dTC/dQ = dVC/dQ

(因为 dTC=dVC+dFC,而dFC=0) 短期边际成本曲线

短期边际成本曲线是一条先下降而后上升的“U”形曲线。

开始时,边际成本随产量增加而减少; 当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就随产量的增加而增加。

原因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开始,边际产量递增,增加产量所需的边际成本就递减。

随着投入增加超过一定界限,边际产量递

减,增加产量所需边际成本就递增。

5、推导

6. 成本函数与产量函数间关系 (1)平均产量与平均可变成本

APL与AVC成反比。当APL递减时,AVC递增;当APL递增时,AVC递减;当APL达到最大值时,AVC最小。因此APL曲线的顶点对应AVC曲线的最低点。 MC曲线与AVC曲线相交于AVC的最低点。由于产量曲线中MPL曲线与APL曲线在APL曲线的顶点相交,所以MC曲线在AVC曲线的最低点与其相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