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的鉴定中常用地生理生化试验 下载本文

实用标准文案

图5.接入大肠杆菌的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 图6.接入产气肠杆菌的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

大肠杆菌 样品 试管1 颜色变化 阴性/阳性 试管2 变红 + 大肠杆菌在培养期仍维持酸性结论 pH 表6. 甲基红试验结果

六、思考题

1.你怎么样解释淀粉酶是胞外酶而非胞内酶?

答:菌苔周围产生水解圈,可知淀粉在细胞外被水解,应该是细菌将淀粉酶分泌到胞外所致,因此为胞外酶。

2.不利用碘液,你怎样证明淀粉水解的存在?

产气肠杆菌转化有机酸为非酸性末端产物 试管3 试管4 试管5 变黄 — 试管6 产气肠杆菌 精彩文档

实用标准文案

答:淀粉水解为葡萄糖才能被细胞利用,因此可以换用斐林试剂。呈阳性者则说明产生了葡萄糖,淀粉被水解;阴性者说明淀粉未被水解。

3.假如某种微生物可以有氧代谢葡萄糖,发酵试验应该出现什么结果?

答:由于产生的CO2溶于水的量少且碳酸酸性若,因此颜色不变化,仍为紫色。德汉氏小管中有气柱。

4.讨论IMViC试验在医学检验上的意义。

答:可以鉴别某些疾病是由大肠杆菌还是产气肠杆菌引起的。

5.解释在细菌培养中吲哚检测的化学原理,为什么在这个试验中用吲哚的存在作为色氨酸酶活性的指示剂,而不用丙酮酸?

答:某些细菌可产生色氨酸酶,分解蛋白胨中的色氨酸产生吲哚和丙酮酸。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醛遇吲哚形成玫瑰吲哚,是红色物质,便于观察。

七、实验小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证实了不同微生物对各种有极大分子物质的水解能力不同,从而说明不同微生物有着不同的酶系统;了解了糖发酵的原理和在肠细菌鉴定中重要作用以及IMViC的原理;并掌握了微生物大分子物质水解实验的原理和方法以及通过糖发酵鉴别不同微生物的方法。

精彩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