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123复习提纲 - 图文 下载本文

小结:

★ 双层膜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

★ 单层膜的细胞器: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 ★非膜的细胞器:核糖体、中心体; ★ 含有少量DNA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 ★ 含有色素的细胞器:叶绿体、液泡

★动、植物细胞的区别:动物特有中心体;高等植物特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4.细胞核

(1)组成:核膜、核仁、染色质

(2)核膜:双层膜,有核孔(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通道,RNA、蛋白质等大分子进出必须通过核孔。)

(3)核仁:在细胞有丝分裂中周期性的消失(前期)和重建(末期) (4)染色质: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关系: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表现形态

(5)功能:是遗传物质DNA的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6)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根本区别:是否具有成形的细胞核(是否具有核膜) 5.细胞的完整性:细胞只有保持以上结构完整性,才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第三节 物质的跨膜运输

一、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1、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方式 被动转运 简单 扩散 易化 扩散 主动 转运 浓度 高→低 高→低 载体 能量 × √ × × 举例 O2、CO2、水、乙醇、甘油、脂肪酸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各种离子,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 意义 只能从高到低被动地吸收或排出物质 一般从低到高主动地吸收或排出物质,以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 低→高 √ √ 2、大分子和颗粒性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大分子和颗粒性物质通过内吞作用进入细胞,通过外排作用向外分泌物质。 二、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实验原理:原生质层(细胞膜、液泡膜、两层膜之间细胞质)相当于半透膜,

? 当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将失水,

原生质层和细胞壁都会收缩,但原生质层伸缩性比细胞壁大,所以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开,发生“质壁分离”。

? 反之,当外界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将

5

吸水,原生质层会慢慢恢复原来状态,使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材料用具:紫色洋葱表皮,0.3g/ml蔗糖溶液,清水,载玻片,镊子,滴管,显微镜等

方法步骤:

(1)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 (2)低倍镜下观察原生质层位置。

(3)在盖玻片一侧滴一滴蔗糖溶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重复几次,让洋葱表皮浸润在蔗糖溶液中。

(4)低倍镜下观察原生质层位置、细胞大小变化(变小),观察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分离。 (5)在盖玻片一侧滴一滴清水,另一侧用吸水纸吸,重复几次,让洋葱表皮浸润在清水中。 (6)低倍镜下观察原生质层位置、细胞大小变化(变大),观察是否质壁分离复原。 实验结果:

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 细胞失水(质壁分离)

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 细胞吸水(质壁分离复原)

第四章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

第一节 ATP和酶

一、ATP

1、功能: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注:生命活动的主要的能源物质是糖类(葡萄糖); ..

生命活动的储备能源物质是脂肪。 ..生命活动的根本能量来源是太阳能。 ..

2、结构:

中文名:腺嘌呤核苷三磷酸(三磷酸腺苷)

构成:腺嘌呤—核糖—磷酸基团~磷酸基团~磷酸基团 简式: A-P~P~P

(A :腺嘌呤核苷; T :3; P:磷酸基团;

~ : 高能磷酸键,第二个高能磷酸键相当脆弱,水解时容易断裂) 3、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酶

ATP ADP+Pi+能量 注:

(1)向右:表示ATP水解,所释放的能量用于各种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

向左:表示ATP合成,所需的能量来源于生物化学反应释放的能量。

(在人和动物体内,来自细胞呼吸;绿色植物体内则来自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 (2)ATP能作为直接能源物质的原因是细胞中ATP与ADP循环转变,且十分迅速。 二、酶

1、概念:酶通常是指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一类特殊的蛋白质,又称为生物催化

剂。(少数核酸也具有生物催化作用,它们被称为“核酶”)。

2、特性: 催化性、高效性、特异性 3、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

6

(1)PH: 在最适pH下,酶的活性最高,pH值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PH过高或过低,酶活性丧失)

(2)温度: 在最适温度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温度过低,酶活性降低;温度过高,酶活性丧失)

另外:还受酶的浓度、底物浓度、产物浓度的影响。

第二节光合作用

一、光合作用的发现

? 1648 比利时,范·海尔蒙特: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主要来自于水,而不是土壤。 ? 1771 英国,普利斯特莱: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 1779 荷兰,扬·英根豪斯:植物只有绿叶才能更新空气;并且需要阳光才能更新空气。 ? 1880美国,恩吉(格)尔曼:光合作用的场所在叶绿体。 ? 1864 德国,萨克斯:叶片在光下能产生淀粉 ? 1940美国,鲁宾和卡门(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参加反应

的水。(糖类中的氢也来自水)。

14

? 1948 美国,梅尔文·卡尔文:用标C标记的CO2追踪了光合作用过程中碳元素的行踪,

进一步了解到光合作用中复杂的化学反应。 二、实验: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 1、原理:

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解于有机溶剂(如丙酮、酒精等)。 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 2、过程:(见书P61) 3、结果:色素在滤纸条上的分布自上而下:

胡萝卜素(橙黄色) 最快(溶解度最大) 叶黄素 (黄 色)

叶绿素a (蓝绿色) 最宽(最多)

叶绿素b (黄绿色) 最慢(溶解度最小) 4、注意:

? 丙酮的用途是提取(溶解)叶绿体中的色素, ? 层析液的的用途是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 ? 石英砂的作用是为了研磨充分,

? 碳酸钙的作用是防止研磨时叶绿体中的色素受到破坏;

? 分离色素时,层析液不能没及滤液细线的原因是滤液细线上的色素会溶解到层析液中; 5、色素的位置和功能

叶绿体中的色素存在于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 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及保护叶绿素免受强光伤害的作用。 Mg是构成叶绿素分子必需的元素。 三、光合作用 1、概念:

7

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过程:

(1)光反应 条件:有光

场所: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过程:① 水的光解:

② ATP的合成:(2)暗反应

条件:有光和无光 场所:叶绿体基质 过程:①CO2的固定:

② C3的还原:

3、总反应式:

光能

CO2 + H2O (CH2O)+ O2 叶绿体

4、实质: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把光能转变成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四、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光照强度、CO2浓度、温度等

(1)光照强度:在一定的光照强度范围内,光合作用的速率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加快。

8

(光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ATP中活跃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