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全册人自然社会教案 下载本文

一年级《人、自然、社会》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五个主题的内容:浙江沿革、浙江环境、浙江文化、浙江经济、和谐浙江。各主题的课文如下:

浙江沿革:《我们做游戏》、《玩小棒》、《跳房子》、《挑花线》、《踢毽子》、《我的家》、《我是浙江人》、《杭州和西湖》、《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的活动》、《过端午》、《牛郎织女的传说》。

浙江环境:《怎样洗手更干净》、《垃圾箱在哪里》、《让教室更整洁》、《管好我们的物品》、《我是浙江人》、《乘车去杭州》。

浙江文化:《张乐平和三毛的故事》、《江南神通骆宾王》、《家乡的古桥》。

浙江经济:《我是浙江人》、《家乡的古桥》。和谐浙江:《认识新同学》、《我们一样吗》、《男孩和女孩》、《怎么办》、《下课了》、《走路的安全》、《乘车去杭州》。

二、编排特点

教学内容的具体化。教学内容的具体化有利于摆脱空洞说教模式的羁绊,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更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创造了儿童参与教学过程、思维过程的条件。同时,使教学过程在实际的层面上实施方法指导,满足儿童的实际发展需求。

三、教学目标(参照每课课时目标) 四、教学措施

1、自身要努力学习,更新观念,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 2、加强思想教育,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如课前预备,课后复习,学习时专心致志,平时善于收集家乡的资料等。

4、拓展课程资源,提高教学效果。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探索地方课程,与班队活动、户外活动、体育比赛、文艺演出等学校开展的综合性活动有机整合。

五、学情分析

一年三班四班各49名学生,学生知识面较广,课外知识储备丰富。而且一年级学生好奇心重,求知欲强,有较强的探索科学,探索奥妙的精神,所以,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是比较强的,学习态度也比较认真,积极性较高,能够很好的和教师进行合作学习。为了尽量发挥每个孩子的聪明才智,尽量让每个学生有所发展,有所特长,上课时想方设法给每个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用新理念、新思想去适应现在的学生,侧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观察能力,以及与人合作的精神和学习。从而让他们走出社会时学会一点用武的本领。

六、教学进度表 课时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三课时 第四课时 第五课时 第六课时 第七课时 第八课时 第九课时 第十课时 第十一课时 第十二课时 第十三课时 教学内容 认识新同学 我们做游戏 玩小棒 跳房子 挑花线 踢毽子 我们一样吗 男孩和女孩 怎样洗手更干净 垃圾箱在哪里 让教室更整洁 管好我们的物品 怎么办 课时 第十四课时 第十五课时 第十六课时 第十七课时 第十八课时 第十九课时 第二十课时 第二十一课时 第二十二课时 第二十三课时 第二十四课时 第二十五课时 第二十六课时 教学内容 下课了 走路的安全 我的家 我是浙江人 杭州和西湖 乘车去杭州 我国的传统节日 清明节的活动 过端午 牛郎织女的传说 张乐平和三毛的故事 江南神童骆宾王 家乡的古桥

第一课:认识新同学

【教学目标】

1.鼓励一年级学生进行相互交往的活动,促进同学之间的熟悉和了解。 2.帮助学生学会几种与别人交往时自我介绍的方法。 3.帮助学生认识并简单描述自己的特点。 【教学过程】 1.介绍自己。

(1)怎样介绍自己?照镜子,找找自己的外貌特点,想想自己有什么爱好、特长、 (2)教师示范:介绍自己。注意礼貌用语的应用。

(3)让几个学生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及时点评,指出优点,改正不足之处。然后分小组互相介绍自己。

2.我们来打电话。(准备两个玩具电话。) (1)怎样打电话,怎样接电话? (2)模拟打电话和接电话的场景。 (3)分小组玩打电话的游戏。 3.我也来玩。

(1)三个人表演玩游戏,再请另一个人表演想跟他们一起玩。 (2)想一想,怎么说比较好?

(3)叫几个学生尝试模拟,然后边尝试边评议。 4.向老师介绍自己。

(1)设置情景:路上碰到老师,老师问我一些情况,我怎么回答?

(2)表演几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如不敢回答,跑掉不回答,有礼貌地回答等,让学生讨论我们应该怎么做才是最恰当的。

(3)模拟情景,让学生尝试体验,并进行评议。

第二课:我们做游戏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受传统游戏的魅力,吸引学生参与游戏。 2.学会玩“石头剪子布”和“踢脚绊绊”两个游戏。

3.学习按规则进行游戏,逐渐建立规则意识,从游戏中学习交往。 【教学过程】

1.学习“石头剪子布”游戏。

(1)我们玩过哪些游戏?哪个游戏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2)讲解“石头剪子布”的游戏规则。 (3)两个人一组练习这个游戏,看看谁能获胜。

2.点将游戏。

(1)把全班分成4组,每组推选两个人,作为各自的“帅”,利用“石头剪子布”选出先后,分别进行点“将”。赢的人先挑选一个“将”,输的人后挑选,依次把一组的“将”挑完。

(2)按照挑选的顺序,进行“将”对“将”的比赛,也用“石头剪子布”的形式,赢的则把输的一方的“将”俘虏过去,这样依次往下比赛,直到结束。 (3)统计哪一队的“将”多,最后“将”多的那队获胜。 3.玩“踢脚绊伴”的游戏。

(1)给每组准备一根小棒,讲解游戏规则。踢脚绊绊: 四五人坐于一排,各伸双脚。推一人边数同伴脚尖,边念儿歌。歌曰:“踢脚绊绊,绊过南山,南山北斗,鲤鱼开口。新伴上任,旧伴请进。”凡数至“进”字,被数者即将脚伸进。谁双脚最早伸进为胜,反之为负。 (2)演示这个游戏,让学生有大致的了解。 (3)背诵“踢脚绊绊”的童谣。

(4)分组进行游戏,教师到各组进行指导。

第三课:玩小棒

【教学目标】

1.学会玩小棒的游戏,能在平时经常玩耍。

2.在游戏中发展学生的观察判断能力,锻炼手的小肌肉群。 3.在游戏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先请玩过的学生介绍玩小棒的方法和规则,也可以大家商量制定新的规则。 1.游戏规则。

(1)把小棒握在手中,一端立在桌面上,轻轻松开手,让小棒散开倒在桌面上。 (2)如果有小棒掉落在地上,就失去这一轮捡小棒的机会。

(3)用手捡桌面上的小棒,也可以用一根小棒去拨开或挑开另一根小棒,然后捡起来。 (4)每捡一根小棒就得一分。

(5)捡小棒时,如果移动了其他的小棒,就失去了再次捡小棒的机会,让给下一个人捡。 2.捡小棒的玩法。

(1)几个人一组,先熟悉游戏规则。

(2)用“黑白配”或“石头剪子布”的方式决定玩的顺序。 (3)每组玩几次。按照规定的计分方式计分,算算谁最后得分最多。

第四课:跳房子

【教学目标】

1.学会跳房子的游戏,继承传统的游戏方法。

2.通过游戏活动,锻炼孩子的腿、脚部肌肉以及跳跃平衡的能力。 3.培养按照游戏规则进行活动的习惯。 【教学过程】 1.跳方格。

(1)把学生分成几组,围在跳方格的场地周围。

(2)教师讲解游戏规则,请事先指导过的学生示范怎么玩跳方格的游戏。 (3)请几位学生试试踢石子的游戏,指出其优点和缺点。 (4)分小组活动。 2.跳圆圈。

(1)方法和跳方格一样。

(2)让熟练的学生先试试,然后可以自由组合活动。 3.游戏规则。

(1)扔石子时不能扔出目标方格之外,否则就失去本轮继续玩的资格。 (2)跳方格时不能踩线,否则也要失去本轮继续玩的资格。

(3)踢石子回到出发点时,只要不踢出两条边线之外即可。

第五课:挑花线

【教学目标】

1.学会挑花线的游戏,能够掌握花线的基本变化。 2.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通过各种变化,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学过程】

1.请一位会挑花线的学生给大家表演游戏。

2.教师示范最基本的挑花线形式,套在手上,让每个学生一步步地跟着教师学会最基本方法。 3.两人合作挑花线,最好是把会挑的学生和刚学的学生组合在一起。 4.三四人合作挑花线,互相学习挑花线的新花样。 5.分组进行比赛,看谁的花样多。

第六课:踢毽子

【教学目标】

1.学会踢毽子,并能在平时经常进行这个活动。

2.通过游戏活动,锻炼孩子的腿、脚部肌肉以及身体的协调能力。 【教学过程】 1.制作牵线毽子。

(1)教师出示一个牵线毽子,先自己演示踢牵线毽子,再请一位学生演示踢牵线毽子。 (2)讲解牵线毽子的制作方法,演示。 (3)学生制作牵线毽子,教师巡回指导。 2.我们来踢牵线毽子。

(1)请几位会踢毽子的学生表演题牵线毽子,并说说感受。 (2)自己练习踢牵线毽子。 (3)演示剪掉牵线之后怎样踢毽子。 (4)练习踢剪掉牵线的毽子。 3.踢鸡毛毽子。

(1)教师演示怎样踢鸡毛毽子,要求用脚的内侧接触鸡毛毽子。 (2)让会踢鸡毛毽子的学生进行演示。 (3)每组提供一个鸡毛毽子,试试踢鸡毛毽子。

第七课:我们一样吗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发现自己与别人有许多不同之处。 2.学习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不同之处。 3.知道自己是一个独特的个体。 【教学过程】

1.我的手和你的手一样吗?

(1)我们的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我们的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①我们来比较手的大小。手掌和手掌贴着比较。 ②把自己的手描在纸上,与同学描下的手比较。

③)我们来猜猜哪只手是哪个同学的。看看小组里其他三个同学的手,猜猜是谁的手?摸摸小组里其他三个同学的手,猜猜是谁的手? 2.我们的头发一样吗?

3.我们说话的声音一样吗?

(1)我们来听听四个同学说话的声音。 (2)他们说话的声音一样吗?

(3)我们来做游戏:猜猜这是谁的说话声音? 4.说说两个人不同的地方。

(1)我们请两位同学上来,大家一起找找两个人不同的地方。 (2)两人一组,找找自己和同学不同的地方。

第八课时:男孩和女孩

【教学目标】

1.知道自己的性别,知道男孩和女孩的区别。

2.能辨别男孩和女孩,能分辨公共场所男女的标识,并能在生活中应用。 3.强化自己的性别意识。 【教学过程】

1.我是个男孩还是女孩? (1)说说我是个男孩还是女孩。 (2)我是怎么知道自己是男孩或女孩的?

(3)我们来一起说:我们是女孩!我们来一起说:我们是男孩! 2.数数我们班有几个男孩,有几个女孩。 (1)数数我们班有几个男孩,有几个女孩。

(2)男孩在一起,我们来数一数。女孩在一起,我们来数一数。 3.男女不同标识图的认识。

(1)出示男女厕所的标识。问:这是什么标识? (2)生活中,哪些标识告诉我们男孩女孩是不同的? 4.我们来画一个男孩。 (1)我们来画一个男孩。 (2)画的是男孩吗? (3)男孩是怎样的呢? 5.我来画一个女孩。 (1)我们来画一个女孩。 (2)画的是女孩吗? (3)女孩是怎样的呢?

第九课时:怎样洗手更干净

【教学目标】

1.学习洗手的方法,初步学会洗手,逐步养成经常洗手、讲究卫生的习惯。 2.通过比较洗手的方法,知道用流水洗手的好处。 【教学过程】

1.谁的手干净,谁的手脏? (1)看看自己的手。我的手脏吗?

(2)看看同学的手。我们来比较一下:水的手干净,谁的手脏了? 2.我们来洗手。

(1)给每个小组一盆清水。我们一起来洗手。 (2)看看洗过手的水,看看洗过的手。 (3)我的手洗干净了吗? 3.我们来用肥皂洗手。

(1)给每小组一块肥皂。我们来用肥皂洗手。

(2)先把手浸湿,擦上肥皂,把肥皂放在肥皂盒里,两只手互相仔细地搓擦着洗手指,洗手掌,洗手背。

(3)再在清水里洗去肥皂。

(4)仔细地看看洗过的手,仔细地看看洗过手的水。①手变干净一点了吗?——手变干净了。②水变怎样了? ——水变脏了。

(5)讨论。①手上沾着的水干净吗?②手上沾着的水是盆里的水吗?③盆里的水脏了,手上留下的水也是脏的。

(6)我的手洗干净了吗?我们的手还没有洗干净。怎么才能把手洗干净呢? 4.我们用流动的水洗手。

(1)用自来水龙头里流出的水洗手,或者用舀一杯水冲的方法洗手。

(2)先用清水洗一洗。再擦上肥皂仔细洗。把肥皂冲洗干净。最后把手洗干净。 5.我学会洗手了吗?

(1)在什么情况下我们要洗手? (2)我学会洗手了吗?

(3)我们来把洗手的过程说一遍。

第十课:垃圾箱在哪里

【教学目标】

1.懂得垃圾应扔到垃圾箱内,初步了解垃圾与环境卫生有着密切的关系。 2.初步养成不乱扔垃圾的良好卫生习惯。 3.初步学会简单的垃圾分类。

【教学过程】

1.引导学生关注教室内的垃圾箱。

(1)创设情景:教室里有很多纸团,怎么办?找找教室里的垃圾箱。 (2)检查自己座位下面有没有脏东西,捡起来扔到垃圾箱里。 (3)检查自己的抽屉里有没有纸屑、纸团等,扔到垃圾箱。 (4)保持座位下面、抽屉里的整洁是我们应该做的事。 2.引导学生关注校园里的垃圾箱。

(1)我们去找找校园里哪些地方有垃圾箱,一共有多少个?

(2)我们要保持校园里的清洁,不能随意乱扔东西,脏的、没有用的东西要扔到垃圾箱内。 3.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垃圾箱。

(1)教室里有垃圾箱,校园里有垃圾箱,那么我们周围其他环境中有没有垃圾箱呢?在放学回家的路上,仔细观察周围哪些地方有垃圾箱。

(2)仔细观察垃圾箱上面的字,“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说说你知道哪些是可回收垃圾,哪些是不可回收垃圾?

(3)讨论:要扔垃圾又找不到垃圾箱的时候怎么办?

第十一课:让教室更整洁

【教学目标】

1、初步懂得爱护自己的学习环境,学习简单的清扫环境的方法。

2、初步感受参与整洁漂亮的教室创设活动的乐趣,养成从我做起的良好卫生习惯。 【教学过程】 1.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1)整洁、漂亮的教室是怎么样的? (2)我们的教室整洁、漂亮吗?为什么? (3)怎样使教室更整洁漂亮吗?为什么?

让学生关心自己的学环境,提出我们可以具体做些什么?(重点说如何认真做好值日生工作) 2.带领学生去参观本校那些整洁的教室或场所。 3.分组讨论

(1)保持环境整洁,我能做到哪些?

可以两人或四人一组讨论,对照教材中八幅图,看看自己哪些做到了,做到了就给自己画一颗☆。 (2)还没有做到的,我该怎么办?引导学生懂得,要创设一个既整洁又漂亮的教室环境,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要从我现在做起,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

第十二课:管好我们的物品

【教学目标】

1.知道自己的学习用具有哪些,能进行整理和存放,带齐每天的学习用具。 2.学会保管书本、铅笔、钥匙、小黄帽、胸卡等自己的学习用具。

3.培养学生自己收拾书包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解决整理、存放学习用具中碰到的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1.认识自己的学习用品。

(1)说说自己有哪些学习用品?它们有什么用途? (2)对学习用品进行分类。 2.指导学生管好自己的学习用品。

(1)对于一样的学习用具,怎么辨认出是自己的?

(2)怎样爱护好我们的书本?怎样保持课本干净、整洁呢?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归纳: ①学习翻书的方法。②包上书皮。③把书本叠放整齐。把自己的课本、练习簿整齐地叠放在桌子上,比一比谁叠得快、叠得整齐?怎样叠,看上去最整齐?(小的在上、大的在下;书背朝向一致。)④请两位同学上讲台演示:往书包里装书。看一看他们的装书方法,哪些是值得学习的?哪些是需要改进的?

(3)橡皮的清洁。字写错了怎么办?——用橡皮擦。看看自己的橡皮,引出橡皮脏了怎么办?小组讨论清洁橡皮的方法,介绍用水冲洗橡皮的方法,同时让学生试试。 3.管好我们的生活用品。

(1)在学校学习和生活,除了带学习用品,我们还带了哪些物品呢?这些物品你是怎样存放的呢? (2)小组讨论存放的方法,并派代表进行全班交流,特别对于学生普遍都带的一些物品,应作重点展开,切实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

第十三课:怎么办

【教学目标】

1.说说学校的学习、生活中碰到的一些问题。

2.尝试通过与老师、同学的交流来解决学习、生活中碰到的问题。

3.通过讨论、交流,养成合群的性格,进一步提高自己适应新的学校生活的能力。 【教学过程】

1.在学校里有时候也会碰到问题。

教师指导学生看教材中的小朋友们在学习生活碰到了哪些问题?也可利用自己班上某某同学碰到过的问题或通过一则小故事的形式来导入。引导学生讨论碰到问题怎么办? 2.说说自己碰到过的问题。

让学生先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碰到过的问题,包括生活上、学习上的各种问题。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代表小组向全班同学交流,教师选择学生中碰到过的问题进行板书。

3.我有了办法。

同学碰到过那么多的问题,你们是怎么解决的?

可针对一个个具体问题展开讨论,让同学把自己的经验或想法说出来,在此基础上引导同学讨论,形成比较科学的解决问题方法。

第十四课:下课了

【教学目标】

1.知道下课了应该做哪些事、可做哪些事,能科学地安排课间活动。 2.初步具有与教师、同学交往的一些技能。 初步养成乐于和教师、同学交往的合群性格。 【教学过程】

1.下课了,我们要做哪些事。

教师以提问导入:上节课是什么课,说说课间你做了哪些事。

(1)下课了,我们在教室里休息。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课间在教室里做得对的事,给予充分的肯定,并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么做。

(2)下课了,我们在校园里玩。对学生在交流中说出有益活动,同样给予肯定。 2.哪些活动需要和同学一起玩的。

(1)课间活动丰富多彩,哪些活动需要和同学一起玩的? (2)如果同学不参加,你能开展此项活动吗? (3)和同学一起活动,你感到快乐吗? 3.怎么样才能和同学一起玩?

(1)让学生说说,怎么样才能和同学一起玩? (2)在学生说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归纳。

第十五课:走路的安全

【教学目标】

1.知道靠右走,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线、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不要在马路上玩耍等一些交通规则和安全常识。

2.在学校生活和上学、放学过程中,践行相应的规则,注意道路安全。 3.初步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习惯。 【教学过程】 1.靠右走。

(1)我们平时走路时靠哪边走的?

(2)马路上,各种各样的车辆时怎样行驶的呢?

2.哪些小朋友做得对?哪些小朋友做得不对? 让大家看书上的插图,请学生讨论。 3.我们怎么过马路?

(1)横穿马路要走过街天桥。过街天桥的图片。说附近我们走过的过街天桥。 (2)横穿马路要走地下通道。看地下通道的图片。说附近我们走过的地下通道。

(3)横穿马路要走人行横道。我们怎么通过人行横道?过马路先看看左边的马路,再看看右边的马路。我们来试试怎么通过人行横道. (4)要注意避让右转车辆。

第十六课:我的家

【教学目标】

1.知道自己的家和学校所在地的市的名称。

2.学会与家人的沟通,尊敬长辈,懂得在和谐家庭环境中健康成长的道理。 3.激发学生热爱家、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1.我的家在哪里。

(1)出示一个信封,你能找到小朋友的家庭住址吗?

(2)模拟打电话,问对方的家在哪个位置,描述家附近的主要标志。 (3)教师描述自己家的位置和主要标志,让学生猜猜在哪个位置。 2.请老师和同学到我家来做客。

(1)学生介绍自己家的住址和家庭成员。 (2)假如老师和同学到你家去玩,你先想到什么? (3)在课堂上模拟做客或者模拟家里的生活场景。

第十七课:我是浙江人

【教学目标】

1.知道浙江省在全国地图上的位置和相邻的省。

2.了解浙江省11个地级市的名称,知道浙江省是一个历史悠久、自然风光优美的旅游大省。 3.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浙江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1.找找浙江省的位置。

(1)你知道浙江省在全国的哪个位置吗? (2)在全国地图上找到浙江省的位置。

(3)找找浙江省的旁边有哪些“邻居”?你去过吗?

2.找找浙江省的11个地级市。

(1)准备一张浙江省行政区划图,11个地级市之间有明确的界线;再准备11张标明浙江省各地级市主要风景点的图片,。

(2)浙江省的11个地级市是哪几个,能找出来吗?

(3)提供学生11张风景图片,谁能够把风景图片贴到相应的市区?

第十八课:杭州和西湖

【教学目标】

1.知道杭州是浙江省的省会,省人民政府所在地,杭州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2.杭州以风景秀丽闻名于世,被誉为“人间天堂”,是著名的风景旅游胜地。 【教学过程】 1.省会杭州。

(1)说说杭州,你知道杭州的情况吗?

(2)出示省人民政府大楼的照片,讲述省人民政府在杭州的位置和功能。 (3)现在的省长是谁?你知道他在哪里办公的么? (4)说说你知道的西湖,它美在哪里? 2.关于杭州的图片展览。

(1)组织学生搜集有关西湖的照片、图片、整理成册。 (2)按事先设计写说明、布置展览。 (3)组织全班学生观看。 (4)画画心目中的杭州和西湖。

第十九课:乘车去杭州

【教学目标】

1.知道去杭州的路线有很多:陆路、水路等。 2.学习一些乘车的安全事项。

3.指导学生要学会安全旅行,养成文明乘车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1.不正规的车不乘。

(1)创设情景:一家人去旅行,路上碰到了超载车和没有营运资质的车,怎么办? (2)模拟一家人乘车情况,进行点评。

(3)你知道为什么不能乘坐超载车?为什么不能做不正规的车?

2.乘车注意事项。

(1)演示几个乘车的场景。

(2)讨论怎样文明乘车,哪些行为不安全? (3)讲述乘车时容易发生的危险情况和防范措施。 (4)讲述不安全乘车造成伤害的事例。

第二十课:我国的传统节日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观察插图,了解我们主要的传统节日。

2.初步掌握我国主要传统节日的时间、内容、意义及相应的重要活动。 3.培养学生热爱、珍惜我们传统节日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1.你知道哪些传统节日? (1)大家平时了解哪些节日?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成传统节日与其他节日两类。 (2)你们还知道我国哪些传统节日? 教师随机渗透相关传统节日的知识。 2.看图了解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

(1)观察插图,了解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腊八节是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

(2)师生交流这些传统节日的时间、内容和意义。 (3)让学生说说这些传统节日中有哪些重要的活动。 3.看谁猜的快。

(1)根据教师提供的主要活动,猜猜是哪一个传统节日。或根据传统节日说出主要活动。 (2)依据正确率,结合速度评出优胜小组。 4.看谁找得快?

(1)教师出示电子日历,结合教材插图(2008年春节在2月7日)随机教学如何查阅日历。 (2)找找今年的传统节日各在农历几月初几?

(3)交流反馈:明确这几个传统节日的农历时间是永远不变的。 5.总结提升传统节日的深刻内涵。 (1)喜欢过我们的传统节日吗?为什么? (2)学了这课后,你有什么感想?

(3)教师总结:传统节日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要热爱、保护、建设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

第二十一课:清明节的活动

【教学目标】

1.知道清明节时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是一年中重要的祭祀节日。 2.了解清明节大约在每年的4月4日~~6日,了解清明节的主要活动。 【教学过程】 1.清明节在哪一天。

(1)看插图,仔细查阅这三张不同年份的日历,你发现了什么? (2)交流反馈,教师总结:清明节大约在每年的4月4日~~~6日之间。 2.了解清明节的活动。

(1)今年的清明节你是怎么过的,参加了哪些活动? (2)同桌交流后组织反馈。 (3)看插图,你又了解到什么?

(4)教师总结:清明节不仅是人们祭拜祖宗、缅怀革命先烈的节日,也是人们植树和春游的好时节。 3.我会读古诗。

(1)借助拼音,把《清明》这首古诗读通顺。 (2)请几位学生朗读,教师作简单指导。 (3)齐读《清明》。

4.做朵白花献英雄。在教师指导下作简单的白花。

第二十二课:过端午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交流等形式了解端午节的有关传说,对诗人屈原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2.知道端午节有哪些主要活动,了解哪些活动和纪念屈原有关,以及其他一些辟邪驱毒的端午习俗。 【教学过程】 1.了解端午节的传说。

(1)每年过端午,家家户户要吃粽子,这是为什么呢? (2)谁知道屈原,你还了解到了什么?

(3)看插图,了解人们吃粽子和纪念屈原之间的联系。 (4)教师具体讲述屈原投江的故事。 2.了解端午节的活动。

(1)过端午,人们除了要包粽子、吃粽子以外,还有哪些活动呢? (2)学生回答后,再看插图。

(3)你们在什么地方看到过赛龙舟,知道赛龙舟是怎样进行的么? (4)教师适当补充:赛龙舟也和屈原有关。

(5)看插图,猜想端午节人们为什么要佩戴香袋、吃五黄。 (6)学生交流后,教师可根据教学资源适当补充。

3.观察艾蒿和菖蒲。

(1)出示插图,了解艾蒿是有特殊气味的,虫子不喜欢这味道。菖蒲的叶子形状很特别,像一把剑。 (2)每到端午节,好多地方的人们都会在自己家门口插上艾草和菖蒲,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交流后教师总结:主要是为了驱邪避毒。

第二十三课:牛郎织女的传说

【教学目标】

1.了解七夕节牛郎织女的故事,知道这是我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 【教学过程】

1.讲讲牛郎织女的故事。 (1)谁知道牛郎织女的故事? (2)同桌互相交流。 (3)谁能上台讲一讲。

(4)教师具体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

2.教师介绍江浙一带青年男女在七夕节的活动。 3.看图找星星。 (1)出示星空图。

(2)教师指出牵牛星和织女星的大致位置。 4.了解七夕节的别称,了解有关知识。

第二十四课:张乐平和三毛的故事

【教学目标】

1.知道张乐平是嘉兴海盐人,是一位著名的漫画家。 2.知道张乐平的主要作品是漫画《三毛流浪记》。

3.了解张乐平创作的“三毛”及漫画故事中所反映的新旧社会时代变迁的原因,增强对弱者的同情和对现在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1.走近张乐平。

教师要了解张乐平的生平事迹,了解张乐平生活的时代,搜集几幅张乐平创作的漫画,位孩子的学习做好准备。 2.说漫画故事。

(1)课前布置学生搜集、阅读漫画《三毛流浪记》,请个别学生准备一个漫画故事。 (2)让个别学生根据漫画内容讲故事。

(3)出示一个《三毛流浪记》中的故事,学生观看漫画,讲述其中的意思。 (4)了解漫画中“三毛”的遭遇,与现在的生活相比较。

3.讲述张乐平创作《三毛流浪记》的故事。

4.教师选择一二个故事,讲述张乐平创作漫画的故事,体会画家在创作作品时的心情。 5.我们来画画三毛,想象一下如果三毛生活在现在会发生哪些故事。

第二十五课:江南神童骆宾王

【教学目标】

1.知道骆宾王是古代的文学家,是浙江义务人。 2.会背诵骆宾王的诗《咏鹅》。

3.领悟“自古英雄出少年”的道理,珍惜光阴,勤奋学习,增强自信心。 【教学过程】 1.古诗《咏鹅》。

(1)出示《咏鹅》,谁能够朗读?

(2)集体朗读《咏鹅》,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3)你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么?他是怎样写出这首诗的呢? (4)根据教材,讲述骆宾王作诗的故事。 2.画画《咏鹅》。

(1)教师讲解《咏鹅》一诗的意境,学生体会其中的画面。 (2)用自己的画笔画出心中的感受。 (3)交流观看学生的画,点评。 3.介绍骆宾王。

(1)介绍骆宾王的出生地和他小时候勤奋学习的故事。 (2)讲述其他聪明少年的故事。

第二十六课:家乡的古桥

【教学目标】

1.知道家乡古桥的名称,了解古桥的相关遗迹和历史。 2.初步了解浙江是一个历史悠久、自然风光优美的旅游大省。 3.初步养成爱护古桥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1.观察古桥。

(1)上学、放学路上,我们经常会走过许多桥,说说你走过哪些桥?在这些桥中哪些是古桥呢? (2)观察古桥,古桥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3)古桥与现代的桥有什么不同? 2.夸夸家乡的古桥。 (1)说说家乡古桥的特点。 (2)说说家乡古桥的人文历史。

3.爱护古桥。爱护古桥我们可以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