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9《桃花源记》学案 下载本文

有志者事竟成 课题 撰写 学习目标:

桃花源记 课时 时间 3课时 1.朗读、背诵课文。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2.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3.引导学生感受桃花源优美的环境,淳朴的人情,和平安定、丰衣足食、的生活,民主平等、其乐融融的人际关系。 学习重点:

(1)朗读、背诵文言文。 (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3)理解文章的叙事线索。 学习难点:

理解文章故事曲折回环,悬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预习导学。 1、文学常识积累

本文选自《 》 。作者 :(约365-427),又名 ,字 , 诗人,散文家, 别号 ,谥号 。 资料链接。 陶渊明 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展。做过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弃官回乡,这时他四十一岁,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忧愤、饥寒、劳累、赢疾一起折磨着他,六十三岁去世。 本文写作年代大约是宋永初二年(421年),其时陶渊明已经五十七岁了。他拒绝同刘格的来政权合作,不满黑暗的政治现实,同时由于他和农民接近,理解他们追求理想社会的愿望,所以写了这篇记和诗。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晋太元中 落英缤纷 豁然开朗 屋舍俨然 .... 男女衣着 黄发垂髫 便要还家 妻子邑人 .... 间隔 此中人语云 诣太守 无问津者 ....3、熟读课文。 ■课堂教学。

有志者事竟成

1、情境导入。

2、纠正预习错误。

3、在读准字音、读清句读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要求读出感情,读出韵律。 朗读指导:

① 对偶句、四字句要读出对称感来。

如:“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② 语调、节奏要读出轻重缓急,读出感情。

如“a问今是何世,b乃不知有汉,c无论魏晋。”一句,加着重号的词宜重读,语调稍慢;a..句读得略平缓,b、c 句宜有起伏;a句后停顿略久些,b、c 句连接要紧凑。这样读,能较好的读出感情意味。

4、对照注释,小组合作,翻译课文第一段。

(1)重点词语。

捕鱼为业 缘溪行 ..

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甚异之 欲穷其林 ..(2)重点句子。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5、再读课文,思考: (1)概括本段的意思。

(2)渔人怎样发现桃花源的?

(3)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

■布置作业。

有志者事竟成

背诵课文第一段。

第二课时 ■课堂小测。(另附试卷) ■课堂教学。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熟读第二自然段,结合注释,小组合作,翻译课文。

(1)重点词语。

仿佛若有光 才通人 ... 屋舍俨然 属 ... 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 ... 阡陌交通 并怡然自乐 .....(2)重点句子。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再读课文,思考:

(1)渔人是如何进入桃花源的?

(2)本文中是怎样描写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

(3)本文中是怎样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宁?

(4)本文中明显了桃花源人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或:明显精神面貌)的?

有志者事竟成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熟读第三自然段,结合注释,小组合作,翻译课文。

(1)重点词语。 乃大惊 具答之 .. 便要还家 咸来问讯 ..妻子邑人 绝境 ....遂与外人间隔 乃不知有汉 ..无论魏晋 皆叹惋 ...延至其家 辞去 ..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2)重点句子。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2、再读课文,思考:

(1)哪些句子体现了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

(2)桃花源人为什么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3)桃花源人和渔人谈话都涉及了哪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