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业大学 马克思 选择题库 下载本文

30、在生产关系中,最基本的是()

A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B产品的分配关系 C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D生产、分配和交换

31、区分不同生产方式、判定社会经济结构性质的客观依据是() A生产关系 B产品的分配关系 C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D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32、“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下列说法中,哪一个说法不说明上述观点()

A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性质 B生产力状况是生产关系形成的客观前提 C生产力状况是生产关系形成的客观物质基础 D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33、“为了不致失掉文明的果实,人们在他们的交往[commerce]方式不再适合于既得的生产力时,就不得不改变他们继承下来的一切社会形式。” 下列说法中,哪一个说法不说明上述观点()

A生产关系的改变是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B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性质 C变革生产关系是为了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D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34、“当着不变更生产关系,生产力就不能发展的时候,生产关系的变革就起了主要的决定作用。”这个观点说明了()

A人为因素使生产关系超越生产力水平

B在一定条件下,拔高生产关系也能促进生产力发展 C它违背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

D在一定条件下,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尤为突出

35、下列观点中,哪一个不属于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能动反作用原理() A拔高的生产关系能使生产力获得“跨越式”发展

B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就促进生产力发展 C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就阻碍生产力发展 D 在一定条件下,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尤为突出 36、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的涵义在于() A它揭示了社会发展一般过程

B它揭示了社会形态由量变到质变这一飞跃过程 C它揭示了人类社会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过程 D它揭示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 37、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的原理()

A第一次科学地确定了道德进步是评判历史功过的唯一标准 B第一次科学地确定了生产力发展是评判历史功过的唯一标准

33

C第一次科学地确定了道德进步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 D第一次科学地确定了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 38、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的原理() A彻底否定了评判历史功过是非的道德标准 D彻底否定了评判历史功过是非的生产力标准

C彻底否定了以生产力标准作为评判历史功过是非的思想体系 B 彻底否定了以道德说教作为评判历史功过是非的思想体系

39、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自觉地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扫除生产力发展的障碍作为自己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这一正确思想的哲学理论根据是()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具有能动反作用的原理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 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的原理 D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规律的原理

40、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 A生产要素的总和 B生产资料的总和 C 物质要素的总和 D生产关系的总和 41、经济基础的实质是社会一定发展阶段上的() A基本经济制度 B基本政治制度 C基本经济体制 D基本政治体制

42、经济基础与经济体制的内在关系表现为经济体制是() A生产关系的具体实现形式 B基本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 C市场经济的具体实现形式 D经济调控的具体实现形式

43、由意识形态和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政治组织等两部分构成的上层建筑建立在() A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 B一定的制度基础之上 C一定的生产基础之上 D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 44、上层建筑中的思想上层建筑和政治上层建筑之间是() A两者相互作用的关系 B两者相互制约的关系

C两者相互依存的关系 D前者指导后者,后者影响制约前者 45、在整个上层建筑中,居主导地位的和作为核心的分别是() A政治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 B观念上层建筑和国家政权 C政治意识形态和国家政权 D政治上层建筑和国家政权 46、国家的实质是()

A社会各项事业的管理工具 B安定社会秩序的保卫工具 C保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的工具 D阶级统治的工具 47、国家与原始氏族组织的不同之一在于() A前者以民族来划分,后者以部落来划分 B前者以社会成员来划分,后者以氏族成员来划分

34

C前者以税收来划分,后者以道德来划分 D前者以地域来划分,后者以血缘来划分 48、国家与原始氏族组织的不同之一在于() A前者以民族来划分,后者以部落来划分 B前者以社会成员来划分,后者以氏族成员来划分 C前者征收赋税,后者不征收赋税 D前者以地域来划分,后者以道德来划分 49、国体和政体的关系是()

A前者作用于后者,后者也作用于前者 B前者决定后者,后者也决定前者 C前者服务于后者,后者也服务于前者 D前者决定后者,后者服务于前者

50、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就是说( )

A一切社会的上层建筑都要在它的经济基础建立之后才能产生 B一切社会的上层建筑都根源于经济基础

C一切社会的上层建筑的变化都是同经济基础变化同步的 D社会中一切经济基础成份都决定着社会的上层建筑性质 51、上层建筑的根本性质决定于( )

A经济基础 B政治制度 C国家政权 D意识形态 52、经济基础相对于上层建筑来说是易变的,这种情况( ) A只存在于封建社会 B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 C只存在于社会主义社会 D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 53、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A是能动而积极的 B是能动的,又是消极的 C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 D是无法判别的

54、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其服务的() A国家制度的性质 B社会制度的性质 C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 D经济体制的性质

55、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保护,从根本上说是() A为了保护国家的物质利益 B为了保护人们的既得利益 C为了保护国家的既得利益 D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 56、社会形态是指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 A生产方式和生产过程的统一体 B基本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统一体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D经济体制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57、依据生产关系性质,社会历史可理解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这

35

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历史。这是社会历史运动的一般过程和一般规律,表现了社会形态更替的()

A一直性 B一致性 C唯一性 D统一性

58、有的国家在发展中超越了一个甚至几个社会形态而跨越式地向前发展,有的国家在一定阶段上社会形态性质不够典型,也有的国家在一定时期由较为落后的社会形态快速跃迁为先进的社会形态,等等。所有这些,体现了社会形态更替形式的()

A不可认识性 B杂乱性 C无规律性 D多样性 59、人类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关系是() A相互排斥的 B相互矛盾的 C多样性以统一性为前提 D统一性以多样性为前提 60、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是一个()

A合目的性的过程 B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相矛盾的过程 C 合规律性的过程 D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 61、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归根结底是() A客观规律的决定性 B人民群众的选择性 C领导人的决定性 D领导人的选择性 62、社会形态的更替表现为()

A前进性与渐进性、曲折性与跨越性的统一 B前进性与跨越性、渐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C前进性与曲折性、渐进性与跨越性的统一 D前进性与发展性、艰巨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63、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和基本动力是() A人与自然界的矛盾、人与人的矛盾 B人与社会制度的矛盾、社会与环境的矛盾

C先进与落后的矛盾、开拓进取与因循守旧的矛盾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64、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最终原因是()

A生产关系的发展 B生产力的发展 C上层建筑的发展 D经济基础的发

65、作为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的阶级斗争,是指()

A人们随意制造的“阶级斗争” B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阶级斗争 C一切形式的阶级斗争

D只是经济领域内的阶级斗争

66、改革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集中表现在() A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促进生产力发展 B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促成社会形态的发展 C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D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促成社会形态的发展 67、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 )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