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各章节总结要点) 下载本文

①积极作用

a.能够满足大学生多方面的心理需要; b.及时解决问题; c.增强信息的沟通。 ②消极作用

a.阻碍班集体工作的开展; b.传播小道消息。

(3)协调班集体与非正式群体的关系 ①支持、保护积极正面型的非正式群体; ②教育、改造消极的非正式群体。 三、人际关系的建立和改善 1.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1)交往愿望的迫切性 (2)交往内容的丰富性 (3)交往系统的开放性 (4)交往观念的自主性

④稳定交往阶段。

3.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1)交互性原则 (2)社会交换原则 (3)自我价值保护原则 (4)情境控制原则

4.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护 (1)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①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②主动交往; ③移情。

(2)良好人际关系的维护 ①避免争论;

②不要直接批评、费隆和抱怨别人; ③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 ④学会批评。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第十四章 心理健康教育

14.1 学习目标

1.识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2.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3.了解心理解健康的含义;

4.理解心理卫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 5.熟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6.掌握有效地对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进行咨询与辅导的方法; 7.掌握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应采取的对策;

8.掌握对大学生的学习行为、恋爱与性、择业与求职等问题进行心理咨询与辅导的方法。

①能够从心理上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 ②能较好地适应现实环境; ③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④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能较好地协调与控制情绪; ⑤合理的行为;

⑥具有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 2.心理卫生与心理健康

心理卫生又称精神卫生,是以增进人们的心理健康为目的的,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1)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

(2)促进和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与教育对策 1.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状况

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总体水平看,在校大学生中出现心理障碍倾向者的比例约有30%~40%左右。而其中存在较严重心理障碍的大学生约占学生总数的1O%左右。大学生中主要存在的心理障碍为神经症性的情绪障碍、人际关系敏感和强迫倾向等问题。

2.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 (1)自我意识明显分化 (2)情绪控制能力较低 (3)缺乏人际沟通能力 (4)缺乏学习动机和兴趣 (5)社会适应能力差 (6)家庭问题的影响 (7)缺少心理卫生知识

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1)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研究 (2)传播心理卫生知识 (3)建立完善的心理咨询机构

①自豪和自卑的内心冲突; ②渴望交往和自我封闭的矛盾; ③独立和依赖的矛盾;